游历美利坚 钟情法兰西
1918年4月3日,严智开随严修、范源濂、张伯苓经日本、加拿大温哥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抵美后,严智开跟随严修于5月7日到哥伦比亚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美术系主任见面,谈留学事宜。随后开始了在美国伦比亚大学美术系的学习。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影响迅速扩展到海外华人学子之中。追求科学、民主的精神,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不再承受外国列强的欺凌,成为绝大多数海内外华人学子的共同梦想。远在美国的严智开也了解到天津的周恩来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不由得为自己这位同窗好友感到骄傲。而此时远在美国的严智开越发向往欧洲的生活,决定前往欧洲去领略西洋画发源地的绘画真谛。10月21日,严智开在赴法之前,从美国给在北京燕京大学女学部的妹妹严智安写信,讲述了自己在美国的经历,并谈及自己在美国遇到了几位女士,其中从中西女中考入清华大学,又被清华大学推荐前往美国学医的丁懋英女士给严智开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丁懋英1892年1月出生于江苏镇江,8岁随父在上海定居,其父是上海著名中医丁甘仁。丁懋英于民国初年来天津,人严氏女学读书。因身为女性却胸怀大志,而深得严修器重。在严修的资助下,丁懋英1913年考取留美官费生,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专修妇科和产科专业。她在国外学习时刻苦努力,成绩优异,为一生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丁懋英学成归国后,于1923年人严氏任董事长的天津公立女医院(水阁医院),任院长。1935年在英租界伦敦路(今成都道)创立天津女医院,自行开业行医。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联合国救济总署、国民政府行政院救济总署华北国际救济会工作。曾担任天津女青年会董事。新中国成立后,去香港,转赴美国继续行医,1969年6月病逝。
在家信中,严智开认为丁懋英女士的英文非常好,以至在美国可以结交到非常多的朋友。严智开还介绍丁懋英与严智安认识,希望严智安能在丁懋英的帮助下努力学习英语。此外,严智开还结识了同为燕京大学毕业的全绍兰、姜爱兰等人。1917年,严智开青梅竹马的爱妻陶履兑不幸因病去世,此时的严智开孤身一人,学业有成,俨然是海外留学的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追求他的女士不少,但严智开似乎对丁懋英颇有好感。但严智开与丁懋英未能终成眷属,其中几多缘由,至今只能凭后人的猜测而臆断。据天津著名报人张道梁先生介绍,“在美国上学的丁懋英,曾经与严修的一个儿子订了婚。然而,当她学成回国后,在几次到严家做客的过程中发觉,严家有非常浓重的封建士大夫的味道,接受了西方新思潮教育的丁懋英认为自己日后会在生活上与严家人格格不入,因此她毅然解除了婚约,也免去了婚后可能会出现的痛苦。”而几位与丁懋英相熟的朋友则认为“丁懋英并不是自己选择单身,她曾对爱情和婚姻有过憧憬和尝试,但因为理想中的婚姻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吻合的对象,因此只好孑然一身。丁懋英纯真地坚守着那份对爱的期盼和执著。”此后,严智开与中国卫生学家、近代医学先驱全绍清的妹妹全绍兰结为秦晋之好。此后,全绍兰先后为严智开带来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两个女儿。在生活中,感情的波折在所难免,但严智开在感受到为人父的喜悦的同时,对于艺术的追求却仍旧执著。1919年11月15日,严智开告别了美利坚,前往仰慕已久的法兰西,去探寻西洋画的真实面貌。
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四人领导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赴直隶省公署请愿,被当局拘捕。校方在直隶省教育厅的压力下,开除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被捕学生的学籍。为此,严范孙特捐款7000银洋,设置“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和李福景出国深造。1920年11月7日,周乘船赴法国勤工俭学,分别在法国、英国、德国柏林大学考察学习。而此时的严智开已考取官费留法名额,正在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西洋油画。1920年4月28日,严智开接到了严修家书,信中说“李琴翁(即李金藻,字芹香,又署琴湘,近代著名教育家)携示李新慧福景家信,因英伦物价奇贵,拟偕周恩来先来法国。计算此时到法已久,汝必与之相见矣。若有答彼二人之函,望即转交。闻留学官费亦多欠发。汝现在费用短绌否?”此后由于严智开在法国的住处比较固定,严修为周恩来提供的学费便统统由智开转交,而同处欧洲,严智开又何尝不了解周恩来所做的一切。可出于对改变中国现状的共同目标,严智开也义无反顾地支持周恩来在欧洲的活动。1921年春天,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从事党的创建活动,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周恩来在欧洲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消息传到天津,颇使一些人感到诧异。有人曾劝严修停止补助周恩来,严修以“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回绝了他们,继续资助如故。当然,资助也继续从严智开这里转给周恩来。
P16-19
序言/何延喆
缘起/齐珏
严智开生平
排行第六的“五少爷”
励志求学卓然自立
青春的上野
游历美利坚钟情法兰西
筚路蓝缕兴国美
创建第一美术馆
艺专风波坎坷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严智开与国立艺专
就职北京美术专门学校
北平艺专新掌门
严智开与天津市立美术馆
美术馆伴随中国走人现代
东渡日本借鉴创办经验
天津市立美术馆的前世今生
严智开对天津市立美术馆的构想
天津市立美术馆相关人物研究
附录
一、严智开年谱
二、天津市立美术馆大事记
三、天津市立美术馆历届展览会简表(1930-1940)
四、《美术丛刊》创刊号内容摘录
五、《天津特别市市立美术馆概况》内容摘录
近年来,随着退休后的转型,我也逐渐从艺术史教学、理论研究转向北宗山水画的实践与教学。对摆弄文字的工作,全然没有硬性需要,已进入“不愿意就不写”与“有感而发不得不写”的“两不”境地。我的首位硕士研究生齐珏向我求序,即在“有感而发不得不写”之列。
齐珏在2000年进入天津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之前,已在美院美术教育系就读过本科,在此期间我曾教过他们《中国绘画史》的课程,从那时算起,我们至今已相识近二十年了。在齐珏研究生入学时,天津美术学院的美术史论系尚未成立,还属于共同课部理论教研室。在美术史论系正式成立前,虽然我也曾指导过若干慕名而来。或从其他院校转至我校进修的学生,但齐珏确实是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成立后,我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
齐珏在美术史论的研究上肯下笨工夫,尤其表现在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上。这本即将付梓的《丹青碎影:严智开与天津市立美术馆》是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基础上,又花费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书山报海的汗漫之旅后,形成的一部关于天津美术史个案的力作。
严智开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以来还没有人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甚至在相关美术史著作中,严智开的资料和生平都没有收入。这一方面说明严智开于天津美术馆的研究目前还属于“冷门”项目,还未形成学界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天津学界对于本土艺术史人物、艺术团体、艺术流派的相关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很多内容亟需补充。齐珏的这部著作算是填补了一项空白。当然所谓填补空白,也仅是拉开了相关研究的帷幕,相信更精彩的“大戏”还在后面。
民国时期创建的天津市立美术馆几经沿革,融入后来的天津博物馆等单位。严智开在1942年英年早逝,早已为人们淡忘,生平事迹难以彰显于世,对他的研究难以成为热点。严智开与天津市立美术馆的研究属于正在开发的领域,选择“冷门”项目作为研究目标,需要有甘于寂寞的精神和知难而进的勇气。美术史研究中,有一个常被人忽视的道理——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时期或某一画家的价值与研究本身的价值并不是一回事,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研究小画派、小名家或者“冷门”项目的史学意义未必小,关键是研究本身怎样,能否有新的发现,于小中见大,深中寓广。特别是有些看似“小”的人物或被认为“冷”的现象,恰恰是我们对其缺乏关注和足够认知的假象。齐珏的这本书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评价美术史论的研究成果。除了对本课题研究现状有充分的把握之外,主要看三个方面:其一,是不是发现和使用了新的材料;其二,是不是提出了新的观点;其三,是不是有别于前人的研究方法。无论是面对冷门还是热点的研究问题,这三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齐珏对严智开的研究基本上是满足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尤其是在资料的整理与发掘方面,可谓精勤敏求,踏实严谨,该聂流略之精神,殊当嘉尚。
现在网络资讯异常发达,比起我们这一代开始研究时的资讯条件先进得多。但随之而来的是,研究人员对材料反倒不重视了。齐珏的这本著作,恰恰印证了不断挖掘第一手资料对于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性。本书不仅完成了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严智开年谱,而且将天津市立美术馆的相关史料一并整理出来,以供其他研究者参考借鉴。这种基础性工作,恰恰是目前艺术史研究中的“短板”。
注重史料,不只是一种方法,更加是一种态度。只有这样,艺术史研究才能不断深化,才能具有学术延展性,不至于作“绝户文”——不论是自己和其他人都很难就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考上美术史专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不论是不是直接投入我门下的,我常常和他们座谈一下美术史论研究的感受。由于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学生们总是十分兴奋地去憧憬将来的学成之时。我却往往要泼他们的冷水。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美术史论的研究都不是一个“美差’。这是一条铺满寂寞与贫穷的道路。你如果选择要做一个美术史论的研究人员,首先要做好这样一种准备——你付出的努力完全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回报。你所得到的报偿是精神的,如果你对物质生活有很高的要求,那么你可能不适合这条寂寞之路了。当然在这条寂静的路上也有人走得喧闹熙攘,但毕竟是极少数的。大多数行路者们呈现出的还都是一种安贫乐道的悄无声息。
“板凳甘坐十年冷”,毕业十年后,齐珏终于有了甘于寂寞之后的收获。希望齐珏能持之以恒,将此项研究继续下去,在天津美术史研究上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是为序。
2015年6月于两知山房
齐珏编著的这本《丹青碎影(严智开与天津市立美术馆)》是对天津市立美术馆及其创建人严智开先生的介绍。20世纪30年代天津市政府创建的天津市立美术馆是中国第一所官办美术馆。天津市立美术馆的创建人严智开,对中国第一座官办美术馆的成功创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他还是中国早期留学日本、留学欧美学习西洋画的先驱,并曾经担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对中国近代美术发展有着莫大贡献。此书还广泛涉猎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史相关人物,尤其对于天津近代文化艺术史人物,如周恩来、严修、张伯苓、陶孟和、张彭春、刘奎龄、刘继卣、刘子久、陈少梅等;对中国及天津近代美术教育、博物馆、收藏、艺术团体等内容情况以及中国近代艺术留学生及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求学的情况同样涉猎广泛,挖掘诸多尘封史料,填补诸多空白。
齐珏编著的《丹青碎影(严智开与天津市立美术馆)》首次系统梳理天津市立美术馆创建人严智开的生平,并结合现有全部史料整理出目前最为全面的严智开年谱,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严智开的教育思想及具体实施展开分析,试探严智开对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贡献。目前,天津市立美术馆与严智开的研究相继展开,并逐渐成为中国美术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天津市立美术馆是天津市文化中心的主要场馆,本书可作为相关旅游纪念品延伸阅读,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