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人物的面纱,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评述其功过得失。
《历史名流(虚实之间的人物传奇)/新历史丛书》作者,著名学者、教授、历史学家黄朴民先生,穿透历史的层层迷雾,还原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行为背后的秘密与真相,揭示帝王将相、文士名流的生存法则。
| 书名 | 历史名流(虚实之间的人物传奇)/新历史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黄朴民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揭开历史人物的面纱,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评述其功过得失。 《历史名流(虚实之间的人物传奇)/新历史丛书》作者,著名学者、教授、历史学家黄朴民先生,穿透历史的层层迷雾,还原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行为背后的秘密与真相,揭示帝王将相、文士名流的生存法则。 内容推荐 黄朴民所著的《历史名流(虚实之间的人物传奇)/新历史丛书》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将历史人物划分为先秦时期、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隋唐至明清时期。本书既从历史的宏观视角去观察史实,又从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等细节去把握,加上作者独到的分析,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不戏说,不颠覆,用史实告诉读者,历史人物的真正面孔。 目录 Chapter1 先秦时期 郑庄公的小国外交之道 齐桓公缘何成为春秋首霸 晋文公的宿命 秦穆公“种瓜得豆” 楚庄王之“人中翘楚” 吴王夫差的历史错位 越王句践的负面示范 尴尬的“亚父”伍子胥 白起、范雎的生死劫 务实的孔子 庄子的境界 Chapter2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给楚汉相争画上句号的韩信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英布 李广的失意与幸运 卫青的世故和圆滑 王莽的历史悲剧 光武帝刘秀的“知雄守雌” 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思维误区 羊祜和他的《平吴疏》 前秦苻坚的厚道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政治博弈 Chapter3 隋唐至明清时期 隋文帝的政治格局 唐太宗的襟怀写照 命悬一线的尉迟敬德 老虎扮猫的郭子仪 宋太祖的胆略与权谋 岳飞为什么不得不死 戚继光的宦海沉浮 从胡惟庸到年羹尧:“事君数,斯辱矣” 试读章节 当然,与汉武帝、乾隆帝这类超级大腕的功业相比,郑庄公这点儿事功也实在算不得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但是若从郑庄公的所作所为所体现的政治技巧来考察,就不能不让人对他的深厚功力、绵长气韵表示由衷的佩服了。 郑庄公政治手腕的老练,政治操盘能力的出众,首先表现在料事能准。《孙子兵法》上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又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一个政治人物是否成熟,不看他是否口若悬河,不看他是否善于作秀,要看他有没有睿智的头脑,能否透过复杂纷纭的表象,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掌握战略态势的走向,料事如神,制敌先机。做到“未雨绸缪”“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正是《管子》中提到的既“遍知”又“早知”的道理。因为所知有缺环,便不能掌握全局;而所知不及时,便失去时效性,成了“马后炮…‘事后诸葛亮”。 郑庄公在这方面可谓是第一流的高手,他与其父郑武公、其祖郑桓公三代均为周王室的卿士,对周王室的大小事务、各种矛盾了若指掌、谙熟于心。因此,作为局内人,他比其他人更早、更清晰地看到周王室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事实,看到“天而既厌周德矣”的形势,认清“无可奈何花落去”,周天子权威的没落,凭实力进行政治上的重新洗牌,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机会即将来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郑庄公宁做“白眼狼”,不要虚声望,遂当机立断,高明决策,第一个跳将出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利用操控王室政务的便利条件,让肥水只流自家田,借鸡下蛋发展自己的势力,比曹孟德早上一千多年就玩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先后联鲁、伐宋、侵陈、灭许,一举造就“小霸”的风光局面。 等到羽翼基本丰满后,郑庄公又敢于过河拆桥,反目成仇,转过身来向周天子叫板,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太岁头上动土”,与周天子兵戈相向,令全天下为之惊诧莫名,目瞪口呆,只好傻乎乎地站在一旁看着郑庄公一步步攀登上霸主的宝座,成为开春秋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而郑庄公之所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就在于他早已算准了周王室的反应,早就看扁了周天子的那些能耐。 郑庄公政治手段的娴熟,政治操盘能力的超凡,其次表现为遇事能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留侯论》有云:“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说白了,“遇事能忍”便是在处于下风时,要能够装孙子,老虎扮猫,唾面白干;做到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不争谦让的方式,来达到争的根本目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用杜牧《题乌江亭》的诗句说,就是“包羞忍耻是男儿”。一个人能够真正践行“装孙子”哲学,那么,他眼光之远,抱负之大,心机之深,胸襟之宽,都是臻于一流了,是令人畏惧、令人恐怖的,而郑庄公就是这样的人。 “克段于鄢”就典型地反映了郑庄公遇事能忍的政治风格。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在生他时难产,吃足了苦头,因此郑庄公从小就不讨母亲的喜欢;姜氏所宠信溺爱的,是郑庄公的胞弟姬段。大人物的私生活也是政治,姜氏的爱憎好恶就为日后的朝廷冲突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从《左传》的相关记载来看,姜氏是一个心胸狭窄、权力欲很强的女人。郑庄公登基后,她不甘寂寞,老是插手朝廷的政治,替爱子姬段经营前途。她先是打军事要地制邑的主意,遭到挫折,“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又逼迫庄公将姬段分封到京城(今河南荥阳市东南),立为京城太叔。 P3-P4 序言 拙作《历史名流:虚实之间的人物传奇》付梓出版在即,除了庆幸和感恩,我也想表达自己对阅读历史、认知历史的肤浅看法。概括而言,我的基本观点是:我们今天对历史的阅读与解释,不外乎宜立足于三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统一而已,即事实再现上的求“真”,价值取向上的求“善”,形式表述上的求“美”。 史学求“真”。内容的真实,方法的科学,这是历史阅读与研究的核心宗旨。回顾和总结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文化,与从事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也需要广泛占有资料,充分尊重事实,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考镜源流,洞隐烛微,提玄钩要,正本清源。用历史的方法来复原历史,再现历史。 历史学研究强调对事物进行整体性、宏观性把握,注重于整体性、系统性再现已成为陈迹的历史与文化。如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与评价,既必须重视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了解,又应该关注相对冷僻、一般人不尽熟知可又对历史进程产生过影响的人物的考察,注重细节的挖掘,注重疑点的澄清,使得历史人物的群像呈示出立体化、丰富化的特征。 历史学研究主张在考察事物过程中注重历史演进的延续性、关联性,尽可能地保存相关的史实,为后来研究工作的开展与深化提供依据;提倡对事物予以辩证性、多元性思维,“知人论世”,据事直书;为今天文化建设的开展提供足资启迪的参考,为营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家园提供弥足珍贵的资源。与此同时,历史学的阅读与研究,追求在总结历史过程中致力于拾遗补缺,复原细节,更准确地反映历史的全貌,纠正以往历史诠释中的误读。 史学求“善”。中国史学的传统,除了求“真”之外,也注重求“善”。即史学既要科学地重现历史的原貌,恢复历史的真相,同时还要致力于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起到教化的作用,凝聚和释放正能量,凝聚人心,引领人们追求高尚积极的生活。优秀的历史研究成果必须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念、历史知识,起到鉴古知今、为现实社会生活提供宝贵启迪功能的作用。这就是说,历史学作品必须通过生动、形象、亲切、自然的艺术语言,来说历史的“理”,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具有历史的深度,提供历史的智慧。任何优秀的历史著作,都应该能按照现代意识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正确的解读,从而加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真正启迪人们的心智。 因此,在历史的阅读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同样应该将史学求“善”的意识贯彻于始终。我们在阅读中所关注的文化精神,必须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健康意识;我们在阅读中所重视的内容,必须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我们在阅读中所特别关心的,必须是古今中外那些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就。。从而使我们民族的魂魄、我们民族的精神得以形象的写照,为当代的中国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锐意进取,再铸辉煌,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寻找历史的借鉴,文化的启迪。我认为,这就是历史之“善”,至真至纯,弥足珍贵。 史学求“美”。这里的“美”,不仅仅是指美妙的文藻、华丽的修辞,更重要的是指一种美感、一种氛围。它是史学存在的意义,也是史学追求的境界。 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历史的阅读之“美”,就是通过阅读与研究,发现祖国的“美”,歌颂祖国的“美”。无论是祖国的景物、祖国的风俗、祖国的故事、祖国的人物、祖国的历史,均予以充满感恩的认知,进而予以充满激情的描绘,予以富有生命的重现。这是历史的回顾,更是文化的寻根。家乡与祖国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生命的源头,是人们精神的港湾,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不管你走得多远,也不管你有怎样的成功,你总是会时不时地回望你灵魂的皈依之所,梦萦于斯,心归于斯。 换言之,我们应该把祖国看作自己生活中的最高意义,将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看作最值得留恋与记忆的美好对象。为此,我们理所当然要怀着深厚的寻根意识,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往昔岁月、记忆残片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并能够和其他人一道分享自己的愉悦,分享自己的感悟! 显而易见,阅读历史,是要让我们重新回归到过去的生活,走入曾经发生过的历史的深处。历史的意义,归根结底,是要帮助我们弄明白“从何处而来,往何处而去”的终极意义。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走向现代化,这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便捷,变得更为富裕,变得更为体面。但是,我们也忧虑地发现,现代文明并非绝对优越,它在让我们享受种种物质上好处的同时,也往往使我们迷失了精神上的自我。 所以,人们在仰头前行的时候,更有必要回首寻觅,找回自己失去的以往,找回自己错过的风景。“慢慢走,欣赏路边的风景”,固然重要;“回头看,带上往昔的梦幻”,同样迫切。整个历史,就是一部教人们“回头看”的好书。它告诉人们,生活不是单调的,回顾历史,认知历史、感恩历史,也是人们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历史也不是虚幻的,它就活在布满青苔的石板桥上,活在灯影桨声的古河道中,活在你我所有人的魂牵梦萦之记忆深处。 当然,在认知历史的过程之中,解读历史人物无疑是最大的重点。众所周知,历史人物就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是历史聚光灯照耀的中心点。换言之,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和永恒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我们走近他所处的那段历史;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认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真正看清那些已经消逝、渐渐远去的历史身影。总之,历史研究者要做到客观地“知人论世”,在“同情之理解”的基础上,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从而体认其思想动机,评述其功过得失,为今天的人们提供经验,为当代的生活树立镜鉴。 拙作《历史名流:虚实之间的人物传奇》,就是我在解读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历史人物方面所做的小小努力。我知道,局囿于本人的学植,拙作中有关历史人物的形象素描,内容或许残缺,色彩或许苍白;受制于本人的识见,拙作中有关历史人物的地位评估,认识或许偏颇,议论或许浅薄。但是,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已尽可能摆脱了“人云亦云”的阴影,尽可能尝试了“剑走偏锋”的超越,这帮助我在解读历史人物方面,能够渐入佳境,别开生面。这无疑就是最大的收获,值得欣悦。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激中国工人出版社为我这次走近历史名流之旅所提供的难得机会! 是为序。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