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望湖楼、岳王庙、飞来峰、秋水山庄、黄龙洞、碧波亭、六和塔、于谦祠、三生石、韬光寺、葛岭……游杭州,你会看见这些景点有关于景点的楹联,它们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翻开朱叶峰编著的《西湖楹联故事》,它将带你详细了解关于它们背后的人文传说。
| 书名 | 西湖楹联故事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潭印月、望湖楼、岳王庙、飞来峰、秋水山庄、黄龙洞、碧波亭、六和塔、于谦祠、三生石、韬光寺、葛岭……游杭州,你会看见这些景点有关于景点的楹联,它们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翻开朱叶峰编著的《西湖楹联故事》,它将带你详细了解关于它们背后的人文传说。 内容推荐 西湖,天下名胜,历史人文积淀丰厚。朱叶峰编著的《西湖楹联故事》围绕西湖楹联,采撷西湖历史故事与人文传说,裒集成册。可作为《西湖民间故事》姊妹篇。 目录 碧波亭 敷文书院 六和塔、六和寺 凤凰山城隍庙 吴山铁崖岭芥子园 吴山伍子胥庙 紫阳书院 一德格天阁 杨瑀府第 浙江巡抚署 浙江学使署 杭州北新关衙署 杭州府署 杭州贡院 见山阁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牌坊 风雨茅庐 虎跑寺 张苍水墓 钱王祠 三潭印月 退省庵 西湖船 白公祠 孤山巢居阁 孤山三林(放鹤亭、林汝霖墓、林启墓牌坊) 六一泉 孤山苏轼祠 孤山圣因寺 西湖帅公祠 俞楼 望湖楼 葛岭 葛岭洪皓祠 大佛寺(弥勒院、大石佛院、大佛头) 西湖花神庙 西泠慕才亭 岳王庙 牛皋墓坊 秦桧、王氏等跪像 半闲堂、红梅阁 玛瑙寺 凤林寺 招贤寺 丰子恺旧居 秋水山庄 坚匏别墅 黄宾虹旧居 黄龙洞 鹤止亭 于谦祠 武状元坊 崇文书院 右台仙馆(俞樾墓、牌坊) 刘庄 康庄(一天园、人天庐) 关帝庙 三生石 飞来峰冷泉亭 韬光寺观海楼 来鹤亭、补梅庵 陈蝶仙墓(蝶冢) 理安寺松巅阁 九溪十八涧 试读章节 敷文书院 入则孝,出则弟,守先王之道,以待后学; 诵其诗,读其书,友天下之士,尚论古人。(朱彝尊) 敷文书院,位于杭州凤凰山北面的万松岭上。这里松木苍翠,风景秀丽,北赏西湖,南观钱江,满目清新,尽在眼底。这里是明清时期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人文荟萃之地。明代王阳明、清代齐召南等大学者曾在此讲学,“随园诗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读。 历史上,敷文书院曾以齐备的祭田祭祀、完备的学规章程、丰富的藏书而位居“杭城四大书院”之首(另三个书院为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引领明清时期杭州书院教育的发展,曾培育造就了无数历史文化名人。 据史料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04)有僧人在杭州万松岭初创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在万松岭报恩寺故基创建书院,取白居易诗“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句意命名为“万松书院”。 历代的学宫、书院不仅是生员(秀才)读书之地,同时也是祭祀先圣孔子、演习各种礼仪的场所。万松书院的规模格局参照了当时的浙江学宫,其中的主体建筑也是仰圣门、大成殿、明道堂、毓秀阁、飞跃轩等。学宫、书院对孔圣人的尊崇不仅体现在仰圣门、大成殿这些建筑上,还体现在每年都要举行的祭孔礼仪上。学宫、书院都会置办一些祭祀礼器,还会有归属书院的田地以供出租,以保证每年的祭祀经费。这些支撑祭祀活动的田地,被称为祭田。当时的万松书院,其建筑规模、拥有的祭器祭田,都远胜其他书院。后来,万松书院仍陆续有修葺、扩建。到明代万历初年,明朝皇帝下令拆毁天下书院,当时浙江只有万松书院被保存下来。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抚范承谟将万松书院改名为太和书院。康熙五十五年(1716),巡抚徐元梦又重修书院,康熙帝玄烨题“浙水敷文”匾额,于是又改称敷文书院。 现在遗址上还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 当时杭州的民办书院,不仅在办学经费上得到官府的支持,在书院管理、教学力量安排方面,也同样获得很多扶持。雍正庚戌(雍正八年,1730)进士、诸暨人余懋棵(字舟尹)在担任杭州府学教授后,就曾兼任敷文书院山长多年。在他前后主持杭州府学、敷文书院的十九年中,“造士先立品而后文艺。门下取解首者四,鼎甲者三”,敷文书院声名大振。后来,乾隆皇帝每次南巡来到杭州,都在敷文书院召试浙江诸生,拔擢人才。 乾隆御试的题目,都与治国平天下、治水护农桑、治人知善恶等相关联。通过当面御试,知其才学品格,来选拔人才,破格录用。御试中的第一、二、三名,都被授予内阁中书职衔,赴京任职。纵观科举时代,采取到书院来御试的形式,在中国的科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士林而言,这种当面御试的机会,一来杜绝了作弊,二来让才智之士找到了仕途的捷径。 敷文书院也因梁山伯、祝英台在此“同窗共读整三载”的美丽传说而闻名,如今自然成了杭州的著名爱情圣地。 杭州西湖敷文书院有那么多亭台楼阁,自然有众多楹联辉映其间。其中最有名的应属著名学者朱彝尊的集句联:“人则孝,出则弟,守先王之道,以待后学;诵其诗,读其书,友天下之士,尚论古人。”这副对联,将旧时学宫、书院的职能、目标讲得透彻而明了。 还有蒋香泉题联云:“浙水重敷文,看此山左江右湖,千尺峰头延俊杰;英才同树木,愿多士春华秋实,万松声里播弦歌。”杨石泉题联云:“人只此人,不入圣,便作狂,中间难站脚;学须就学,昨既过,今又待,何日始回头。”前联以“春华秋实”对“多士”提出愿望要求,后联则规划指点,发人深省。 而掌教诂经精舍三十多年的俞樾题敷文书院联云:“倚槛俯江流,一线涛来文境活;迎门饮湖绿,万松深处讲堂开。”此联恰切地点出敷文书院适合学子读书的合宜的地理环境。 光绪十八年(1892),万松书院迁至葵巷,改称“敷文讲学之庐”。随着清王朝的没落,加上新学堂的冲击,万松书院最后走向衰落。 P3-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