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巴马四岁那年,母亲安与一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男子罗罗再婚。他和安大学时便相识,交往两年之后决定结婚。婚后不久罗罗回国,奥巴马和母亲随后迁往印度尼西亚。对于母子二人来说,这个国家是崭新的,安借此机会“摆脱”了谨小慎微的父母,打算调整好心态做点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奥巴马则对印尼数不清的岛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巨大的石佛、稀奇古怪的神灵以及儿时玩伴小猴塔塔等异域文化深深地印在了奥巴马的记忆中。
奥巴马和母亲、继父以及同母异父的妹妹玛雅住在一起.由于家境不是很好,奥巴马没法就读国际学校,只能被安排到本地的一所普通学校。在那里人们都叫他巴里,但这没能影响奥巴马的远大志向,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想当总统》。这样一个梦想在其他小朋友眼里看来就是个天大的笑话,可是奥巴马却不这么认为,他甚至相信自己可以实现这个梦想,并把它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在三年级时写的作文《我的梦:长大了想做什么》中,奥巴马再次写到自己的理想是当美国总统。这充分说明在奥巴马幼小的心灵里。当美国总统的梦想已深深地扎根在他心里了,小奥巴马要做的就是让它生根发芽.并长成一棵理想的大树。或许其他小朋友也有着跟奥巴马一样的理想,最后唯独他成功了,难道这是上天的眷顾吗?上天让他有了一个不错的继父.让他有了实现梦想所需要的良好教育。事实上,确实如此,他的继父对他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并为他制订了全新的教育计划。这是因为奥巴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已经展示出了超乎常人的能力。也正是在这种能力的驱使下,他的继父让他受到了良好教育,特意为他报了一个美国的函授课程,让他像自己那样,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诚然.奥巴马因为出身不同,受到了同伴们的歧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反而把这种歧视化为了奋斗的动力。因为他要改变美国人现有的症结,让每一个美国人都能得到同等的待遇,不管你是白人,还是黑人。也许正是因为早年上天对他的不公平,造就了他非同一般的梦想.成就了他独特的魅力。
很多时候,并非我们的出身为我们贴上了永远不可能成功的标签,而是因出身卑微产生的自卑让我们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奥马巴说:不要因为出身卑微而看轻自己,只要努力,任何人都能取得成功。
有一位父亲带儿子去了丹麦,领着儿子参观了安徒生的故居。儿子站在安徒生生前住的阁楼里,问父亲:“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的吗?怎么他生前会住在这栋阁楼里?”
父亲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生活并不富裕.所以就一直住在这栋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名水手.他每年来往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他并没有多少钱.但总能给自己的儿子带来信心和希望,告诉他世界上许多新鲜的事和各种各样的传奇人物。他给儿子讲过许多名人故事,告诉他那些名人曾经是怎样的卑微,他们又是怎样从卑微中走出来,成为影响世界的著名人物。同时.他告诉儿子:这些人不管遭遇怎样的挫折,过着怎样卑微的生活,他们的内心永远都充满着自信,正是这股自信最终引导他们走向了最后的成功。P3-4
1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把孩子当宝,可孩子们一些令人震惊的行为让他们感到自己非常失败:包括责骂和抱怨,自私和贪婪,经受不住挫折……
因为我们的孩子非常辛苦,每天忙于各种课内外的学习。他们心中想的是考高分要奖励,沉湎于各种各样的欲望之中,却没有一个长远而伟大的人生目标。当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时,他们往往会陷于迷茫,丧失前进的动力。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三观,最早是来自父母的教育,当书本里的铅字无法立即变成活生生的社会经验时,当曾经的理想猛烈撞击着未来的那扇门时,父母们不禁扪心自问: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2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曾经在给女儿的公开信中,给出了很多建议。
他告诉孩子:希望你们俩能担负起责任;学会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会付出自己的努力,让别人也能得到和自己一样的发展机会。这不仅仅是因为你们天生就有责任和义务去报效这个国家,还因为你们必须对自己负责任。道理很简单,就是当你们胸怀大志并努力去实现时,你们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所在……
这,虽然是一个美国父亲对自己女儿的期望,但对于中国孩子们来说,同样意义重大。
我们的父母,并不需要一直对孩子粉饰太平,不能只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不关心他们的心灵成长。
我们的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责任、担当、独立、乐观以及树立理想、控制情绪、道德修养……
3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花很多精力来培养孩子的智力,而不注重孩子品德、礼仪、习惯、生活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事实证明,在人才的形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能及时在这块单纯幼稚的心田上,播种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才会收获丰硕果实,让孩子终生受益。
本书联系孩子教育的实际情况,从10个角度出发,聚焦家庭素质教育、优秀品质的一脉相承,从礼仪、品德、人际、心态、爱心等诸多素质培养人手.深人浅出地为孩子们解读生活哲理。书中文字亲切生动,可以引导孩子从小发现自己,寻求自己的人生答案,也是父母的心灵读本——家庭教育的重点。我们应将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培养放在首位,先做好孩子的榜样。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父母们不要觉得“孩子还小”,要知道,本书里提到的这些事情,孩子越早明白越好!
谈旭著的《孩子这10件事你越早明白越好》教你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成长,让你的孩子能独立处理和自己有关的一切问题,包括工作、学习、事业、家庭、感情、社会……无论你是一位父母、一位老师,或一位照料孩子的人,你都能从本书中发现那些你能真正运用,并且能帮助你给予孩子好的人生起点的理念和技巧。
叛逆,心理脆弱、拖延症、不合群、厌学、不听话、坏习惯、坏朋友……这些问题,都有答案!
无论在什么文化环境中,都可以让父母学会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
或许你做得了公司的leader,却不懂如何做孩子的领航人;或许你步步紧追孩子的“教育”,但却收获甚少!
谈旭著的《孩子这10件事你越早明白越好》教你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