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红著的《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修订本)》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法:首先,反思了近代以来有关中国传统法研究的方法与视角,对以“西方法”的发展模式为标尺评价“中国传统法”提出了质疑。并指出牵强附会的比附及机械的比较导致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法的诸多误解。其次,界定了“古代法”与“传统法”的概念。简言之,“古代法”是已经成为历史的客观存在,而“传统法”则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动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将古代与近现代、历史与现实连接在一起。“传统法”是以今人的法观念阐释以往社会的法。因此,古人不以“法”命名,而却有“法”之实质意义的“礼”便被纳入“传统法”研究的范围。基于此,作者提出了中国传统法的结构是“礼”与“法”(古代法)的共同体,是礼与法的完美结合。再次,以界定“古代法”与“传统法”为切入点,作者力图在对“古代法”进行客观陈述的同时,构筑出传统法的结构,探讨中国传统法的形成历史、社会基础及价值观念。
“古代法”是已经静止了的过去,而“传统法”则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古代法的阐释。古代法是静止的,而传统法是与时俱进的,因此,传统法在现实中的作用取决于今人而不是古人。马小红著的《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修订本)》在分析古代法中的人情观、道德观、人治观、自然观、平等观的时候,呈现的不只是古人对法的认识与主张,而且也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对法的理解。如此,中国传统法不再是近代以来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以刑为主”“重刑轻民”,而是与中华法文明发展相辅相成并独具特色的礼法“共同体”。
引言
一、为什么要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法
1.百余年来,我们在对传统法的不断批判中失去了“自我”
2.古今中外“法”之语境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二、本书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1.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辨正比较法研究中产生的误解与偏见
2.将礼纳入研究的视野,对传统法的结构、概念作系统的梳理
3.探索法的不同模式和发展规律
三、本书的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1.本书的体例结构
2.研究方法
四、研究资料的取舍原则
1.就文献资料而言,以常见资料为主
2.借助考古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3.其他
上编 构建中国传统法
第一章 “古代法”与“传统法”
一、法的概念
1.西方法传统
1.1 西方社会自古至今,法学流派纷呈,但法传统一脉相承
1.2 “法”是西方文明的标志
2.中国法传统
2.1 现代中文的“法”含古代“理”“法”“礼”“制”多层含义
2.2 法的种类、法的类型、法的分类、法的体系
2.3 现代法中所含西方法传统因素甚多,而中国法传统因素甚少
3.法的共性与法的现代化
3.1 习惯、裁判与神意——“原始法”的共性
3.2 法的现代化
3.3 “法的现代化”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中的过程
3.4 “法”与“法律”“法制”“法治”
4.法传统与法
4.1 法传统是流动并不断更新的
4.2 法
4.3 法是具有社会性和强制性的制度
4.4 法是人们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
4.5 法的制度与法的价值观
二、中国传统法的构建
5.古代法与传统法
5.1 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划分标志
5.2 西方社会的传统法
6.中国传统法
6.1 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分界线
6.2 中国古代法
6.3 中国传统法是礼与法的“共同体”
第二章 中国传统法的基本概念
一、古代社会的法、律、法律
7.古代的“法”
7.1 古人对“法”没有作抽象的定义
7.2 字书中的“法”
8.“律”
8.1 音律
8.2 法律
8.3 “法律”非舶来品
9.法与律的区别
二、礼、礼制(仪)、礼义、礼教
1.礼
1.1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1.2 礼的内容包罗万象
1.3 礼是中国传统法的灵魂
11.礼制(仪)
12.礼义
13.礼教
三、近现代人的构建:礼治、德治、人治、法治
14.礼治
15.德治与德政、德化、德教
16.人治与法治
16.1 “人治”“法治”作为一对政治学的范畴源于古希腊
16.2 用“人治”与“法治”的不同主张阐述儒家与法家的对立始于梁启超
……
下编 解析中国传统法
附录
参考书目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