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约见孙志
第二天早上,阳光明媚,唐轩同往常一样,边看报纸边吃早餐。整整十年,这个男人已经厌倦了身边所有重复的事情,唯一不变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早餐,雷打不动的煎蛋、牛奶加小辣椒。你别小瞧这看起来略有些简单的早餐,用唐轩的话说,这顿早餐不仅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饮食文化,同时又掺杂了热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做广告的人就是不一样,不仅可以把一个产品吹到天上,同样也可以把一顿简单的早餐解释得如此时尚!
突然,唐轩的目光停滞了一下,他稳重而又深邃的目光似乎发现了什么。只见他放下牛奶,从昨天穿过的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条。
盛世传媒有限公司——没错,就是这个。
原来,报纸上有一则关于盛世传媒的报道,说是此公司总经理兼知名策划人孙志先生获得第二届“杭城创意大赛之我爱西湖”二等奖。
“孙志。”唐轩嘴上念叨着这个名字,之后匆匆吃了早餐,来到换衣镜前。良久,拿出一套只有在重要场合才穿的西服,换上。之后又仔细地梳理了头发,刮了胡子。
以前,经常会听人说男人在自己喜欢的女人面前才会注意衣着,没想到在男人面前唐轩也是如此慎重。
路上很堵,刚好赶上上班高峰期,唐轩有点心不在焉地开着车。此刻的他心里在思量着,一大清早去找孙志究竟合不合适,万一赶上他们开会……要不,提前打电话预约一下?
接着又一想,不行,毕竟自己在广告行业也是小有名气,这样做怕丢了自己的身份。
嗯,还是这样子去吧。思量了半天,还是依照之前的计划行事。
可能一路上想得有点多了吧,感觉很快就到了环球大厦门前。
12楼,1206室,唐轩边念叨着边往前走。
在通向盛世传媒的路上,唐轩又转身走进了洗手间,特地进去整理了一下领带,捋了捋梳理得整齐的头发。
看来,对于这次见面,唐轩也是相当慎重。
“请问孙志总经理在吗?”唐轩走到前台不失礼貌地问道。
前台小姐打量了一下这位成熟而又不乏魅力的男人,用一种相当职业的语气说:“请问您预约了吗?”
“没有,不过你们孙总应该知道的,我是通过一个朋友介绍过来的。”唐轩说。
“哦,那好,请您先跟我到接待室来。”前台小姐礼貌地把唐轩引到了接待室。
“请问您贵姓?”
“姓唐,名轩。” “好的,唐先生,您先坐,”前台小姐边说边端了茶过来,“先喝杯茶,我这就去告知一下孙总。”说着,前台小姐转身出去了。
此刻的唐轩环顾这间不是很大的接待室,装修得不是很奢华,但却不乏创意元素。关颖的眼光历来都是相当准确,所以对于即将见到的这个角色,唐轩也是感觉到了些许的分量。
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唐轩也会下意识地想,自己即将见到的究竟会是怎样一个人呢?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还是穿着花哨并具有一身艺术家的气质……
很快,前台小姐进来了,她一脸微笑又略带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啊,唐先生,我们孙总正在开会,您可能要稍等一段时间。”
“哦,没关系的。”唐轩说。
正在这时候,一个身材瘦削、穿着抢眼的年轻人走进来。
“孙总,您好!”只听前台小姐很礼貌地问候了一声。
“嗯,你先出去吧!”这个瘦削的男人说。
听到这个,唐轩赶忙站起身来,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了过去:“您好!我是关颖关董介绍过来的,唐轩。”
“唐兄啊!久仰大名,如今一见真是名不虚传啊!”孙志向来讲话都比较随便,今天在这个广告界前辈面前依然还是保持着一贯的作风。
“哪里,哪里!”唐轩一边谦虚着,一边打量着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个男人。
只见他戴着黑框无镜片眼镜,上穿玫瑰红色的T恤,下穿黄色亮眼的裤子,在不很强烈的灯光下,脖子上的黑色挂链显得那样安静,好似与世无争一般。相较于这样穿着的孙志,唐轩显得有些不自然。的确,这时候他俩站在一块,一个像是新闻主播抑或是比较严肃的评委,一个像是出席时装发布会的时尚达人,怎么看都会让人想笑。
“这样吧!我现在正要开会,唐兄若是不介意的话,给我的员工们也上一堂课?”孙志笑着说。
“这个嘛,还真不敢当。”唐轩略带谦虚地笑着。
“唐兄这可就谦虚了,早就听说您的大名,所以这次来到我们公司一定要多指点指点,”孙志接着又说,“老实说啊,表面上我这公司做得还真不错,可我本人累啊!从创业那天到现在,公司内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亲自去做,小到客户筛选、定位,大到创意的选择,没有一件事不需要我操心的。这不,前一阵一个朋友过来大谈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于是每个周一,我们也是雷打不动地进行培训。可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现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运作还是不尽如人意啊!”
“嗯,您说的这个呢,也是现在很多企业老总遇到的问题,”唐轩想了想说,“这样吧,如果您不介意呢,就先带我去你们会议室。我看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您员工的初步判断,分享一些适合你们公司员工的案例。”P6-8
有人说职场就像是一张网,职场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网中的一个猎物。被网圈住了是幸福的,起码在这个社会上自己能够发挥个人的优势,做出属于自己的社会贡献;与此同时,又有些不幸,因为这就注定要在网上运动,并且去遵守撒网者的游戏规则。
对于企业而言,最难的管理莫过于人的管理。从性格角度分析,每一个人都是不同性格的综合体,有的方面表现得明显一些,有的方面显得隐形一些。因此,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内部员工制订一个利于他们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可以幢憬的美好生活,对于每一位领导者而言都势在必行。
那么,怎样的管理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呢?怎样的团队才是更能让企业快速发展的呢?
或许,对于领导者而言最好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每一位员工都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你只需要在他们遇到障碍的时候稍加点拨就可以了。
每一天,这个世界都会有很多故事发生,有些人促使事情发生,有些人看着事情发生,有些人却连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表面上这是一种错失,深究其根源其实是一种心态。前一段时间比较流行一种“变态心理学”,也就是改变你的心态,才会改变你的状态,从而改变你的行为方式,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生活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作为个体的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接受新鲜的信息,就如同体内不断地更新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我们又是不幸的,因为有了太多的干扰,我们没有心思静下来去做安静的思考,因此也就无法深究事物的本质,很多有用的信息演变成了信息垃圾。
为什么我们接受了这么多、知道了这么多,生活依旧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美好呢?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世界本是残酷现实的拼凑片段,一切只是因为你没有静下心来用一种同理的心态思考一下,如果我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会怎么办?是的,正是因为缺少了思考,我们才会缺失更多应有的所得!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不同性格的综合体,他们都有着自己极强的个性和最具挑战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只要每一个人都能够将故事中的人物跟自己做对比,将故事中的情节与自己的生活做对接,就一定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另外,故事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如果你只是把它们当作故事的话。则可以将这些故事变成自己生活的调味剂;倘若你能花费一点心思,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每个故事所揭示的不同道理,或者说,相同的故事你却有着不同的观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从一个接受者变成了一个行动者。
这个世界永远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知道什么而给予你什么,也不会因为你做到什么而给予你什么,它只会因为你做对多少并给你同等价值的回报!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收起懒惰的秉性,用一种积极的、勤于思考的方式来看待这个原本很是美好的世界吧。世界每天都在更新,为什么你的思想还要停留在昨天呢?
所以,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执行者,只要找准了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及奋斗方向,你就会发现,尽管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但潜藏在你内心深处的感受却总是丰富多彩!
毫不畏惧的小序
在我看来,一本好书并不只是让你把它读完,而是在看完之后,它在你的头脑里能够留下些什么。倘若在读完之后,只是全然地放下,我想,可能它不适合你,或者是读书或写书的人没有血性……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从网络上获得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笔墨的痕迹,这不是社会发展的错,而是追求快节奏的过!
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话题不免会转移到近期比较火的几本职场小说上来。
每一个故事都有可以让人挥洒笔墨的理由,但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恐怕还是那些小人物的故事吧?
大人物的故事纵然会让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但小人物的点点滴滴却折射出我们最本质的生活。
不过,现在很多哗众取宠的文字,为了博得更高的点击率,总是不惜扭曲事实本质,夸大事实真相,无谓地增加悬念,让情节变得曲折,这有必要吗?或许吧,对于收视率(或者其他什么“率”)来说本该如此,但是对抒发情感的真实案例而言,却多少有些偏离方向!
长这么大,自己看过的小说大概不超过五本,并不是因为没耐心,而是看到那些一开头就知道结局的故事,感觉纯粹是浪费时间!
另外,现在很多非常畅销的读物,都是添加了催化剂和防腐剂的后天性文学作品:暗战、黑幕等等。所有的情节都只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于是,我们的生活变得不再那么简单;于是,人们之间的感情开始难以猜测;于是,善良的人们也开始认识到社会本身并没有想象之中那般美好……
难道,人们真的希望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尔虞我诈的吗?难道人与人的内心就真的希望互相捉摸不透吗?
不是的!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个世界本应该是一个善良的整体,只不过各种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的时间段不断地切割,再切割,最终分配到每一个人的就都只剩下可怜的、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了——于是,我们开始彼此相望,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总认为别人手中的蛋糕比自己的要大;于是,人们开始学会掠夺,来扩充自身范围以外的更大的权力和份额;于是,有了不为人知的尔虞我诈、不愿透露的行业潜规则……
后来,当一些已经疲惫不堪的行业战士勇敢地站出来揭发行业内幕的时候,善良开始变得伤痕累累,而黑暗则乘虚而入,俘虏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这时候,人们一边高呼与黑暗势力做斗争,一面捧着集合了不厌其烦的狡猾情节的电视剧看得眼泪汪汪,最后总结出一个结论:这就是人生!
再后来,每个人都将种种情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人们开始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了升职、为了成名不择手段,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这个世界也就真的黑暗了!
或许这个时候,只是因为视觉上的东西渲染多了,想要挣扎出来自然有些难度。或许有的时候,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并没有错,错的乃是人们对于真实本身的不热情。
从道理上讲,并非所有小说都适合让人不厌其烦地写续集,但为什么作者在故事已经结束之后,还要整出一堆悬疑案例?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想要借着前一本聚集的人气获得更高的点击率,二是真的还有话没有说完。
前者纯粹是一种节约成本的市场炒作,而后者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
纵观所有续集性的东西,有几部被认为是超越了前一部的经典之作?这就像是人生,本来就这么点儿事情,翻来覆去地说,等到下一代再重复的时候剩下的恐怕只有作者彷徨的心了吧?
世间的事情存在很多的偶然性,但其背后必定有它存在的原因,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环境逼迫的,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觉得,既然终止了,就不要再重新开始了。
这样可以让人们把最期待的感觉停留在曾经最美好的回忆里……
所以,我非常希望明争暗斗之后有些疲惫的人,在一个真正安静的晚上,用一种真正平和的心情,去阅读一些善良的文字,阅读一些启迪内心的大智慧。尽管有的时候作者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全面,但都不要去在意,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只要我们能够用自己最最善良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那么最终征服这个世界的也一定是人人都希望看得见的善良!
最后,真诚希望《完美团队成功记》能够从简单、善良、智慧的一面激发您对于生活最大的热情,也希望透过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哲理故事折射出的个人观点能够给您的工作、生活带来些许的快乐和引人深思的意义!更加希望这本书能够给20世纪90年代的人一份期盼,80年代的人一份思考,70年代的人一份欢笑,60年代的人一份回味……
一个是睿智而又成熟的领导者,一个是缺乏管理经验的广告界佼佼者,一个是可爱且聪明的应届毕业生,一个是踏实又稳重的人力资源经理。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完美与长处,每个人又对这个团队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热情,经过不断的磨合和学习,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一个团队里,不管你多优秀,除非你能成功地与别人同心协力,否则你的表现永远不会最好,一定要相信团队的力量……协作、信任、沟通、执行,对一个有强大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团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汤晓著的《完美团队成功记》能够从简单、善良、智慧的一面激发您对于生活最大的热情,也希望透过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哲理故事折射出的个人观点能够给您的工作、生活带来些许的快乐和引人深思的意义!更加希望这本书能够给20世纪90年代的人一份期盼,80年代的人一份思考,70年代的人一份欢笑,60年代的人一份回味……
汤晓著的《完美团队成功记》以小说的形式,从一般管理入手,深入到管理的高层次,阐述了管理中的诸多难点,特别对团队合作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行文流畅,寓意深刻,极具阅读感和很高的实用价值,极易引起管理者的共鸣,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职场规则,获得团队建设的深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