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青年郑云飞考入大学,从此拉开人生崭新的一幕。
孙立、宋定国著的《追梦》力求真实地表现当年的大学生活,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的憧憬,对真理的探求,对求知的强烈欲望,同时也精确地刻画了人们内心的迷惘、痛苦,十分贴切地折射出新三届大学生励志、奋斗的时代烙印。
| 书名 | 追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孙立//宋定国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青年郑云飞考入大学,从此拉开人生崭新的一幕。 孙立、宋定国著的《追梦》力求真实地表现当年的大学生活,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的憧憬,对真理的探求,对求知的强烈欲望,同时也精确地刻画了人们内心的迷惘、痛苦,十分贴切地折射出新三届大学生励志、奋斗的时代烙印。 内容推荐 孙立、宋定国著的《追梦》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青年郑云飞考入大学,从此拉开人生崭新的一幕。郑云飞有才华,有抱负,也有野心,他不甘于出身低微,希求借助于上大学之机实现人生的飞跃。他想从政,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为此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甚至挺身而出,为大众呐喊;他将成为一位名诗人作为奋斗的目标,为此不懈地创作.且有成果发表;在感情上,他企图借助他人之力作为人生的跳板.但也渴望得到纯真而有品位的爱情。当种种努力在现实中遭遇了挫折之后,他的心灵渐渐地归于平静,且为最终的归宿埋下伏笔。作为“新三届”大学生,在他们身上,十分贴切地折射出励志、奋斗的时代精神。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一 九月江南,天高气爽,阳光融融。在省城师范学院的校园内,笔直的林荫大道枝柯纵横,光影斑驳,清馨怡人的桂子花香飘逸在空间。午后时分,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在通往中文系大楼山坡的石阶上,一位面容清秀的男生脚步急促地拾级而上。郑云飞,七九级的新生,他身材修长,浓黑的头发,脸廓如刀削般棱角分明,挺直的鼻梁,细长的剑眉,紧抿的嘴唇微微上翘,幽暗深邃的眼眸里,流露出些许深思的神情。今天是他们这届新生召开的第一次班会,郑云飞刚才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老乡,多聊了几句,他知道迟到了影响不好,心里很慌张。眼看要跨进教学大楼的门槛,突然从门旁闪出一个人影,两人差点撞了个满怀。郑云飞身子摇晃了一下,才勉强闪了过去。那人也是嘴里“啊”的惊呼了一声,迅疾地闪躲到了一边。等郑云飞看清对方的面容,禁不住脱口而出:“是你!” 那是个女孩,她满脸通红,抿着嘴唇,细长的眼睫毛快速地扑闪了几下,只是歉意地笑了笑,算是打了个招呼,像一只彩蝶,从郑云飞身边飞舞而去。未能与女孩交谈,郑云飞甚为遗憾,但眨眼间女孩已不见踪影,他只得又朝楼内快步走去。 说起来,他和那女孩只见过一面,可留在心底的印象竟是那么深刻。郑云飞边走边想,眼前又闪现出和女孩初次相识的场景。那天是新生报到,郑云飞背着行李,手里拎着一个装满水瓶、脸盆杂物的网兜,兴冲冲地来到入学报名处。报名处设在大草坪边缘,一长溜桌前围满了人,都是新生和陪同的家长。郑云飞在人群的身后转悠了一圈,没弄清楚自己该上哪儿去报到。正当他满头是汗,浑身发热,站在那儿一筹莫展时,一声轻柔的话语在耳边响起:“请问,你是七九级新牛吗?” 郑云飞转过头,看到身边站立着一个女孩。女孩苗条颀长,鹅蛋形的脸庞,肤色白净泛红,黑亮有神的大眼传递出动人的神韵,修长的柳叶眉,鼻梁小巧,皓齿粉唇,几束细长的秀发挂落在脸颊两旁,随风轻柔飘动。她身着粉色衬衫,黑色长裙,身姿亭亭玉立。郑云飞惊愕得神情凝固,心里怦然狂跳不已,少顷,才仓促地答道:“是的。” “哪个系的?” “中文系的。” “哦,你跟我走,我带你去报到。”女孩爽快地说道,转身朝前走去,郑云飞跟在后面。女孩一袭黑色的长发,犹如一挂瀑布直泻而下,披挂过肩。她手臂上戴了一个红袖章,有可能是学校派来的接待人员。看女孩的模样,像个学生,估计是前两届的。走出去没多远,女孩停住了脚步,手指了指说:“呶,这就是你们中文系的接待处。” “谢谢你。”郑云飞急忙说道。 “不谢。”女孩微笑着说完,就迈开轻盈的步子走了。 郑云飞的目光跟随着女孩的背影停留了一会儿,心灵似乎还从未如此强烈地被触动过。这个女孩举手投足、言谈笑容十分高雅得体,宛如天仙一般。如此美丽绝世、气质不凡的姑娘,郑云飞真不敢相信会存在于现实世界,那或许应该出现在艺术家的笔下。以前在乡村或中学遇到的女孩,大都是些朴实、清纯的面容,犹如田问地头开放的野花,虽说有那么一缕清香,但远没有这个女孩身上流溢出的一股高贵、优雅之神韵。两人只对答了寥寥数语,郑云飞已经将女孩的容貌深深地刻在脑海深处,以至今天只看一眼,立刻就认出了是她。不知女孩认出了郑云飞没有,不过,她那美目流光、扬眉含笑的神态,足以让郑云飞心醉神迷了。 等他跨进教室,见里面已坐满了人,辅导员黄老师正站在讲台上点着手中的花名册。见郑云飞进来,或许是因为迟到了的缘故,黄老师脸上掠过一丝不快,目光盯住郑云飞看了一下,但没吭声。郑云飞赶忙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边上的赵文强轻声地嘀咕道:“你怎么迟到了?你的名字刚点过。” P1-2 后记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一日,是共和国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大学招生考试宣布恢复,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在以后的三年(七七、七八、七九年),入学的大学生被统称为新三届(区别于六六、六七、六八年的老三届)。新三届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年龄相差十多岁,有生儿育女的,还有不少初中生,生源里,工农兵商都有,大多数人都曾“经风雨,见世面”,这称得上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观。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文革”十年,高考中止,大批的适龄青年被耽搁,造成了空前也有可能是绝后的高考大军,据说也创造了中国高考史上最低的录取率。此一事件,不仅是无数人命运的改变,也是中国社会走上正常轨道的标志。 那是一个读书的黄金年代,没有手机、电脑,看电视也不易,书籍不说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新三届错失了早期教育,文化知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我记得,在课堂上,我才知道了中国历史上有庄子、老子、屈原、司马迁等一大批闪光的名字,而那时我已经过了25岁。因此,当精神世界饥渴如乞丐的青年学子,窥探到书籍世界极大的宝藏时,那爆发出的读书热犹如一股汹涌澎湃的巨流。每天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晨曦诵读,挑灯夜战,图书馆、教室常常座无虚席。我们还有幸受惠于硕学鸿儒的亲炙授业,像我就学的南京师范学院,有唐圭璋、徐复等学术大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窗口,让我们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奥秘。 那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年代。被精神的枷锁禁锢了多年,一旦消除了束缚,人们的思想如同插上了翅膀,在广阔的天地翱翔。其时,由于“文革”结束不久,很多人心头刻下了伤痛的烙印,因而反思与批判构成了主要的思潮,思想的交锋有时异常尖锐,最典型的就是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同时,国门开启,科学文化如萌生的种子,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也给校园生活带来了一股股新鲜的空气。伤痕文学、知青文学、人道主义、异化问题、朦胧诗、流行歌曲,等等,都在人们心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触发思维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拓展。思想战线的探索、争鸣,闪现出明亮的智慧火花,也为日后学科的健全、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是一个追梦的年代。人生来有梦,梦让人遐想,产生追求的动力。“文革”浩劫后,百业待兴,人才奇缺,而这恰为学子之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的校园之梦或许没有如今学子那般绚丽多彩,但人们的思绪追逐着梦的脚步,一步步迈向有阳光有诗的远方。校园的追梦,留给人们无尽的思念,铸就了一代人绚烂的风景线。事实也证明,新三届经历了时代大潮的遴选,应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成为以后三十多年社会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为振兴中华起了重要的作用。 那是一个……时代,或许还有很多。一代人的历史,往往会由于社会的剧烈变迁而凸显出鲜明的特色。如同红卫兵、知识青年,新三届也是有着专属意义的“历史符号”。这一符号,包含了一代人辛勤的汗水,聪慧的才智,辉煌的业绩,必将在中华文明史的长河中闪烁出璀璨的光彩。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结识很多人,众多的人与事,皆在心灵的深处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随着岁月的流逝,往事会如空中浮云渐渐地消散,然而却有一些如大浪淘沙,显露其真实的面目,激发起当事人做更深刻的思考。如今,当我们迈入或即将迈入退休的岁月,重新回顾难忘的大学时代,希求的是什么呢?是希望记录下岁月的片段,还是希望从生活中感悟出什么?是的,人到晚年,都会有一种写回忆录的冲动,想将自己的经历用文字留下一点痕迹,似乎如此也不枉度一生,从帝王到百姓概莫能外。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社会动荡与变革,故有义务、有责任书写真实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历史不能遗忘,更不能编造,唯有当事人记录下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而这是后人所无法替代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文学作品不是史书,不可能纪实性地再现生活,而必须从素材中提炼出闪光的成分,也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刻画出人性的复杂表现。这其实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常识。但涉及文学真实,又会生发出诸多的看法。我认为,对文学创作,不应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创作本身是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对现实的表现与感悟,这其中自然要考虑到群体的生活感受,但更多的是作者自身的思想积淀。文学创作有虚构的成分,但虚构不能随意编造,歪曲事实,而必须符合历史的真实。虚假的表现,是会有损于创作者的人格修养,很易对读者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尊重历史的书写,是对生命的敬畏。 宋定国是我的好友,我们相识三十多年,曾在同一所大学上学。在校读书期间,定国写过多部中短篇小说,其中有许多校园生活和场景描写弥补了本书中的缺憾,加之我俩在写作上各有长短,可以互补,由此便形成了两人的合作。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好友黄梵、丁欣、于奎潮的热情指正,在此深表谢意。 孙立 二〇一七年五月三十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