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地形回来,林彪找来聂荣臻商量。他铺开地图将敌情和他酝酿的计划讲了一遍,问道:“老聂,这个仗,你看打不打?”聂荣臻考虑到当前日寇的嚣张气焰,而友军又锐气尽失,这一仗事关民心士气,因此果断地说:“打!为什么不打呢?”“我们没有与日军交战的经验,可能要冒一些风险。但战机稍纵即逝,已经没有时间向军委和总部请示了。”林彪微蹙浓眉,不无担忧地说。“要打仗,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没有不冒险的。我看,只要有六七成胜算就可斗胆一试。”林彪习惯性地点燃一根火柴,又轻轻吹灭,他凝视着跳跃的火苗出神地说:“这一仗应该有八成把握。”聂荣臻接着说:“既然有八成把握那就下决心打!利用这么好的地形,居高临下,伏击气焰骄纵的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嘛。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怎么打好的问题!我们要在与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中,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那好,下午召集全师连以上干部,开作战会议,顺便做个战前动员。”林彪高兴地说。
1937年9月23日下午,林彪在平型关外上寨村做了著名的战前动员,他说:“同志们,自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国民党军队在华北作战,不敢发动群众,不敢机动,不敢侧击,也不敢深入敌后作战。故其较强者死守挨打,较弱者稍触即溃,老朽者闻风而逃,日军得以少数兵力纵横驰骋,使我华北屏障尽失,黄河以北所有重镇有全部陷落之危险。今天,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承担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在这一带打一个大仗,打一个胜仗,给日军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部队一个兴奋!”
林彪在做完动员后,接着又作了兵力部署。他提高嗓门:“从小寨村至老爷庙有一段长4公里的狭沟,沟深少则10米,多则30米,其北面陡壁无法攀登,南面缓坡易于伏兵向沟底出击,沟底宽10到20米,这是灵丘之敌向平型关推进的必经之路。师部决定就在此集中兵力伏击敌人。你们各团干部要听清楚了。”他停顿片刻,台下干部立即挺起腰板注意聆听各自的作战任务。“685团埋伏在老爷庙一带,这是袋底。杨得志,可不要让敌人把口袋捅漏了!”“请师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杨得志嚯地站起来说。“686团埋伏在白崖台一带,战斗打响后要靠你们勇猛杀敌。李天佑,你要将敌人在沟底斩成一段一段,分割歼灭。敌人火力很猛,但只要大胆接敌,敢于与他们搅在一起进行白刃战肉搏,那他纵有坦克大炮也发挥不出作用,飞机来了也不管事!”“是!保证完成任务!”李天佑站起挺了挺胸,大声说道。“687团埋伏在小寨村一带,特别要注意隐蔽,不能让敌发觉,待敌全部钻入口袋后再掐住袋口。战斗打响的顺序最好是685团先开火,再687团,最后是686团。688团留作师的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杨成武来了没有?”“到!”杨成武迅速立起。“你的独立团要大胆深入敌后,隐蔽穿插至腰站一带,准备阻击灵丘和涞源增援之敌。这次伏击战斗能否获胜关键在于独立团堵不堵得住敌人的援兵,一定要守住阵地。”“是,独立团坚决完成任务!”杨成武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P14-15
序
前言
一、出师首战振军威,雄关巍峨浩气存——平型关大捷
二、769团英雄多,扬名千秋赵崇德——夜袭阳明堡机场
三、平坦地形巧设伏,击毙日军一千五——神头岭“伏击战”
四、慈河两岸隐弓弦,敌寇命丧鲁柏山——陈庄歼灭战
五、奇谋巧施黄土岭,“名将之花”凋太行——黄土岭战斗
六、百团上阵破袭战,打破囚笼格子网——百团大战
七、“掏心打援”巧设计,拔点歼援双胜利——车桥战斗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取得反抗外来侵略完全胜利的一场战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雪耻的一场战争,也是在抗日复杂格局下我军发展壮大的一场战争。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构成了同盟国与轴心国的复杂国际背景,国内有国民党、共产党、日本、汪精卫等多种势力并存与博弈的复杂国内格局,战场上有正面作战、敌后作战、阵地战、游击战等多种作战形式交织构成纵横交错的战场态势。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复杂而战场态势错综交织的形势下,我军由抗战全而爆发初期的区区数万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百万之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军在异常复杂格局下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指导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本卷所选七个战例就是正确战略指导和机动灵活战略战术的体现。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在中日两军作战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和国民党军队作战指导上的失误,使侵华日军屡屡得手,长驱直入,形成“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情况下,对骄横狂妄的日军进行的一次歼灭战。这次战斗,八路军115师抓住日军麻痹大意的弱点,正确运用伏击战术,发挥山地战和近战的特长,以劣势装备一举歼灭日军精锐部队1000余人,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可谓“出师首战振军威,雄关巍峨浩气存”。夜袭阳明堡机场,是八路军为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晋北战场上中日军队作战最惨烈的时期,129师769团利用夜暗偷袭日军阳明堡机场,摧毁日军飞机24架,是一次以我之长击敌之短的经典夜袭战例,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忻口保卫战。神头岭“伏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386旅,在旅长陈赓指挥下实施的几乎是在日军眼皮底下突然发起的一次神奇般的“伏击战”,体现了我军高超的作战指挥艺术。黄土岭战斗,击毙了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是自抗战以来打死的曰军最高将领,反映了毛泽东“诱敌深入、各个歼灭”军事思想的巨大威力,它证明了毛主席制定的游击战术对于消灭强大敌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法。陈庄歼灭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对日军少将实施所谓“反游击战”的一次歼灭战,使其所谓的“牛刀子”新战术尽遭惨败。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以105个团约20万人的兵力,对华北日伪军交通线和据点展开的一次大规模的破袭战,此战既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也揭穿国民党顽固派说我军“游而不击”的谎言。车桥战斗,是一次采取精兵直取敌中心据点车桥,并以此吸引周围敌军来援,而重兵则采取歼击援敌的“掏心打援”作战,取得了攻点与打援的双胜利,堪称“掏心打援”的范例。
我军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复杂国际背景下和国内多种势力共存的格局下,在抗日战场上以弱胜强,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我军在战略指导上,较好地着眼和跟随了国际形势的演变,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较好地基于国内不同力量演变,确立了团结抗日的思想。在战场上,较好地根据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并存、正规作战与游击作战交织的战场态势,遵循了抗日战争“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指导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
宋国才主编的《抗击(1937-1945)》是一部详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参与的经典战役的实战案例集,为胜利丛书之一种。其中精挑细选7个或具有代表性、或富有特点的案例,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军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英勇抗敌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光辉征程。
宋国才主编的这本《抗击(1937-1945)》时间上聚焦于1937年至1945年间,恰好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之时。通过7个经典案例,精彩呈现了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之后的战斗故事。本书行文直白流畅,内容生动有趣,分析精准到位,兼具故事性与理论性,因此读者对象比较广泛,对抗日战争期间解放军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皆可从本书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