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未必远,未来一定来
我今天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真正牛的,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饱受着外部的压力和内心的困惑,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说:“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是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你振奋。”
出生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死亡也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唯有如何用力地活着,是我们可以掌控的。生活之艰难,总以其不同面的特色来警醒我们活之不易,但是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主动权去改变这种困境,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如我们一般的芸芸众生.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牛的人!
10月份,我回到生我育我的小镇歇息一段时间。
烟青色的晨雾笼罩着这个不急不缓、充满诗意的地方。我早起跑步,路过“个个”家(个个是我的一位好友,因名字中带竹,我给取名叫“个个”),面对街道的大门敞开着,她坐在电脑前面近距离地盯着屏幕,犹如小时候,她盯着作业本认真的样子。我微信里一直有个个的联系方式,但我们却是那种平日里不需要联络,见面后却可以神聊很久的非朋友圈点赞好友。
我们一起到附近吃了早点,就这么走在江边的路上。3年前,我在深圳与她相遇的时候,夜间的雨露还打湿了她的鬓角,她疲惫和迷茫的神情还历历在目,她就像一棵飘摇的小草,好不容易在新的领域扎根,却又被风吹倒。现在,站在我面前的她,长发披肩,白衣飘飘,眼角带笑,整个人的精神气又回来了,险些让我认不出来。
犹记得,3年前我们刚到深圳,半年的工作刚刚稳定,我在接驳站接她一起吃饭,她沉重地告诉我说,就要离开这座充满机会的城市了,她的工作刚刚稳定和渐入佳境,然而家里有一个从小就有小儿麻痹症的哥哥最近疴隋恶化,爸妈年纪大了,她现在的担子更重了,如果能回家,还能让爸妈心安。父母再没有多余的心力和时间让她在外面漂着,能够让儿女在身边,陪着到老,也是老人的一块心病。她含着泪跟我吃完了最后一顿饭,第二天就要坐上北上的火车。听着她越来越小的声音,我抚了抚她的肩膀,说不出一句话。
我能说什么?告诉她生活的真相就是如此,它常常在你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在你以为未来就要来的时候,发现其实面前却是天堑。生命终究不是一粒尘埃,不可能在真空的世界里随意漂浮。它是一粒沙子,在汹涌的海浪中挣扎,在愤怒的烈火中灼烧。它无能为力,却不是无所作为。我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带着迷茫和麻木,奋力向前。
3年间,我们偶尔联系,零星的一些消息也是从朋友圈某一条状态里面,捕捉到蛛丝马迹。慢慢聊着才知道,她回家后,即便是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活和逐渐迷茫的内心,她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她利用自己曾在淘宝店里的经验,开了一家淘宝店,从小到大,每天熬夜至凌晨3点,只是为了能够让客户满意,她熬夜做文案,拍产品图,和厂商联系,深夜给产品包装,第二天发货。她说,开一家淘宝店,是她唯一一个既可以照顾到家人,又可以赚钱养家的选择。小城的工资水平低,关系网又复杂,没有任何背景的她,只能凭借自己的技艺,去努力拼一个未来。她自己既做文案,又做设计,一手操办了整个淘宝店铺的工作,前期没有钱请人,只能自己来。好在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一年多,在她熬至形销骨立的时候,哥哥的病情终于稳定,店铺也开始有了起色。
我心疼地问她,“那段时间累吗?”
她说,“怎么会不累?销售书包本就是淡旺季的事情,旺季的时候,常常整夜整夜地不能休息,遇到难缠的客户,好几天为了那一个差评,弄得心力交瘁。”
“可是,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了,”她笑着说,“哥哥现在已经病情稳定,爸妈在身边,觉得安心。”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眼角好像有泪水,但是很快,她就转过头,用手拂掉了。
以前我们路过新华书店的时候指着畅销书架就说,有一天啊,要在那里摆上我写的书,满满的一柜子。我们停在新华书店的门口,她说最近经常看到我的文章,说我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了,她由衷地为我高兴。我说,“你才是那个牛人啊!你就是这样子,一步一步,走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3年的时间,她让家里度过了经济危机,让爸妈开始不用操劳,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了一家的人。现在稳定了,可以请几个人照顾店,她说要开始看书,阅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起步已经晚了,但是,至少,我的这个未来,在我的心里从未模糊过,慢慢地去努力,不是为了出名或者赚钱,仅仅只是想实现一次梦想而已。说完,她不好意思地笑笑,眼睛里的光彩,与3年前判若两人,我又像上次那样,抚了抚她的肩膀,无声地支持她,我想,用不了一年,那个曾经爱笑,那个曾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却笑得依然灿烂的女孩子,会以她全新的方式,再次站在我的面前。
我一直在想,这种力量究竟是什么?
曾经有人告诉我:“你咽下的药,扎过的针,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内心受过的煎熬,不都是为了活着吗?你若是畏缩了,胆怯了,不想继续了,那从前吃过的苦就白吃了,受过的罪就白受了,所有付出的代价,都变得毫无意义了。你甘心吗?”
是的,个个不甘心。
也许,她的坚持,她的努力,往往不是因为相信未来,而是不想背叛过去。
活着如此,梦想亦是如此。P2-5
千万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原本自己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在别人身上却实现得自然又优雅;原本自己拼命努力要去实现的终极目标,在别人身上却是已经实现的初级小目标?此时的你是否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和挫败感?
当你觉得每天繁忙的工作已经抽空了体内最后一丝力气,将自己扔在柔软的沙发上休憩、聊天、刷剧和煲电话粥时,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人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第二职业,学烹饪、练瑜伽或者用脚步丈量这个世界。
当你周末睡到正午,打着哈欠、伸着懒腰,迷瞪着双眼将自己从温暖的被窝里拉起来,囫囵吃个早餐、坐在椅子上发呆时,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哈佛凌晨四点半亮起的灯光。
当你在工作日偶尔加个班,便感觉自己的一天很充实,扯下了领带、在便利店买一罐啤酒、坐在角落里自斟自酌犒劳自己时,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睡3个小时、没有节假目的五百强CEO。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群人比你优秀,却比你想象的还要努力,也比你想象的还要成功。
这个世界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努力就能收获的机会,也给了我们选择平凡安稳一生的诱惑。
正在20多岁人生关口的我们,充满青春的激情又饱含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充满对世界无限可能的好奇,也拥有时间、精力的最佳资本;但是也同样充满犹豫和迷茫。是选择朝着梦想度过更有意义的一生,还是选择四平八稳、安于现状,度过一眼望到头的琐碎生活?
人总是向往美好却耽于现状,心有远方却懒于出发。渴望一出生就含有金汤匙,梦想着一毕业就进世界五百强,一创业就能融资玩转资本市场,中年之后还能获得财务自由,立马退休找个隐世角落寻找诗和远方。
然而,生活不是你妈烘焙好的馅饼,时不时给你砸上一块。从来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也没有一步登天、轻而易举的人生。如果有,那也是别人替你承受了来自生活的残忍,将你隔离在安全舒适区之内。
一个平庸又无一技之长的你,凭什么拿安逸和空想与这个残酷的世界交换一个金灿灿的人生?
也许,你会说,成功需要运气。成功可能有一定的运气,但实力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艰辛和努力,成功没有偶然,也没有理所当然。
任正非在44岁的时候,在经营企业中被骗了200万元,被国企南油集团一撸到底,曾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了200万元债务。家庭也随之破碎,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和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开始借钱创立华为公司。没有资本、技术差、市场经验不足,看似渺小无助的华为,在他的带领下却成功逆袭。
刘强东在创办京东之前,曾经是站在中关村电子市场门口叫卖、发传单的那个20出头的小伙子,也是那个第一次创业失败欠债24万元,一天打三份工还债的应届毕业生。但他享受挑战自己、追逐梦想的乐趣,大学毕业两年后,刚刚还完大学期间欠下的债务,他就毅然从待遇优厚的外企辞职,拿着手里仅剩的一万多元选择再次创业。而这次,他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李嘉诚14岁时父亲去世,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他被迫辍学开始走向社会谋生。他曾经做过推销员。他在回忆初入社会的辛苦时说:“我17岁就开始做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7个推销员中,我年龄最小、经验最少,但我的推销成绩最好,是第二名成绩的7倍……18岁时我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我又当上了总经理。”
我们一生会经历很多次失败,但那都不能成为我们逃避努力的借口。也许,努力了可能结果还是失败,但努力的经过会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短板和劣势,会让我们知道努力错了方向,会让我们为下一次冲锋做好准备。
美国艺术家摩西奶奶至暮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天分,她75岁以后开始作画,80岁举行首次个人画展。她说:“人到底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并没有谁明确规定。如果我们想做,就从现在开始。”
实际上,“现在”就是最恰当的时候。对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而不是在年老之后,在藤椅上回顾自己的往昔,只剩下充满遗感的哀叹。套用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
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在最该努力奋斗的年龄,千万不要选择安逸。我们都不是《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查尔斯,能够舍弃已有的生活去追逐梦想。但是我们可以在最适合的年龄去做最正确的事,去用力实现最初的愿望。
无论实现梦想这条路成功与否,至少当我们回忆起自己的人生时,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我也曾全力以赴去追梦。”
罗丽亚
2017.5·上海
罗丽亚著的《远方未必远未来一定来》介绍:虽然生活中总有不尽人意之处,虽然我们现在依然有所迷惘,但我相信,我们有一万种可能,不让自己的人生跑偏。因为我们都拥有强大的潜力,让一切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每一个未来,都由每一个现在组成,如果你不及时按自己的想法去活,总有一天你会按照自己的活法去想。希望你能制订好人生的时间表,努力用最高的效率去完成它,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最终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罗丽亚著的《远方未必远未来一定来》介绍: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
尼采说,人的内心就像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光亮,它的根就越要向下,向泥土的深处。
成长,就是一步一步,靠丰富而深刻的经历,培养自己的坚韧力量,建立起内心强大的支撑。而我们,最不应该犯的错,就是为别人的想法,而扭曲了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永远躲在自己内心世界里,是无法成熟的,生活的历练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最好的良药。就如泰戈尔说的:“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