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魅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陆耀亭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狂夫闻声还算知趣,他回转了身。等到挨近干爹身旁,那酒壶里溢出的香味他也嗅到了。狂夫乌爪一伸夺过酒壶,急不可待地就将夺来之物直往自家鼻头上凑。香,香,他连声啧啧称道后就去掀盖子,可掀了几次甚至捡了根硬枝条去撬,那壶盖还是打不开。一边的问天摇摇头将酒壶夺了过来,用手摩挲一番后再旋旋,盖开了。狂夫见开了盖手又伸过来了,结果摸到壶的时候壶嘴已经倒立在问天口中了。喂,喂喂,问天呛了,这是什么东西,又冲又馊,一股马尿味。狂夫不信,接过一喝,才一口下去他就往地下茅草蓬猛吐。这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三个人使劲想了半天终于凑出了适才赤膊女人所言,这玩意儿叫人头马xO!

“XO,XO,XO是只马尿壶,赤膊阿姐夜半来,非要阿弟赶紧喝,阿弟嫌臊不愿喝,阿姐哄弟来唱歌……”狂夫那花痴疯劲突然上来,他自己扮作赤膊女手舞着酒壶没脸没皮地围着干爹唱出了胡编的词。在一旁的问天没吱声,他耸着斜肩屁股靠着自家的脚后跟蹲在地上顾自抽着烟。有时他偏偏头过来,一双斗鸡眼里装的全是那只跳舞的酒壶在月亮照射下泛出的亮光。停,停,他蹲着唤了两声,见狂夫没理他,便像只糠虾般跳起来大声又叫了停。停了停了这下停了,狂夫吓得手僵在半空,那只壶却攥在了问天掌中。看壶,看壶,点火看壶,问天说着做着,就狂夫放出两个响屁那么点工夫,他就捡出一堆柴火并点着了火。因为军车碎挡板上面有油,柴火一下子就着了个旺。火旺旺五步之内亮堂堂,贼溜溜三双鬼眼放光芒:那酒壶扁扁两个巴掌大,上有旋盖下有固座,凹面刻的是阴纹花,凸面雕的是阳纹花;那花非桃非李亦非杜鹃芍药玫瑰牵牛和喇叭花,是甚名堂花?不是中国花是洋花不成?!三人一下看不准,准备回去问药娘和红月,这娘儿俩识洋文肯定看得出是什么花。干爹目睛子大,他一手抱着乌毛婴一手挨着火光再端详。乖乖他娘个洞,金子,金子,这阴花阳花是金子嵌的是金子塑的,他惊惊奇奇亮开晨鸡大嗓喊起来。谁知干爹喊了两下后嘴巴就被问天跑上前的巴掌捂牢了。莫吵莫吵,隔墙有耳,听说有金银,猪都不会打瞌睡,乌龟也会长出翼膀飞来打抢的。问天急着一扬言,刹那间各人都没了声响。一阵沉寂,只有篝火在噼里啪啦蹿苗苗,问天拍拍屁股说,天晚了好归家了,家里乖儿还在等着阿爸扣丁回泥鳅焐南瓜。这句话说到一半时他掖着酒壶开了步,回眸瞧时斗鸡眼明明是看天地的可暗暗看的却是人。问天没走出几步,狂夫冷笑起来,他说走人可以,但酒壶不能走,酒壶应归他,是他给了赤膊女十只立夏饼才换来的。问天也笑了,那笑声如同冬天从瓮坛里掏出的咸菜梗又冷又硬:哼,翻泥一共柯到三十八条泥鳅,你柯到几条?狂夫一下子语塞了,腹肚里吞进个闷屁。问天抬高声调将话锋掉了个头:喏,柯得最多的是毛记,人家拇了……干爹立马接上话茬:俺,俺柯了二八十六条,条条都比狂夫柯的壮,俺打的和问天哥一样多。两个十六条,自家才柯了六条,狂夫把账也算清楚了,他终于有点怪自家心不在焉,人在泥田可心已长出翼膀飞去周村雪姣家门口。狂夫虽觉理亏但仍不服,他翘翘前裆还想想出个新由头来扳回局面。事不如意,问天目睛子一眨又有了话:哎,毛记,你不是有个大念想吗?干爹立马应了:是的,有的,俺养娘还是篾席一卷贴土埋的,俺置不起杉木棺那也要置口松木棺给她,哪怕老婆也不讨。问天顺着再说:是呵,要是人人都这么孝顺懂事就好了,不像有的儿郎。几人几句言语下来,干爹心里就像有人去栽了朵喇叭花,而狂夫却觉得脖颈上被人塞了条毛毛虫。娜妮个大奶珠,这不是在说俺只顾雪姣寡妇而不顾开茶店的寡妇老娘。狂夫差点发作但还是忍了,他忖到自家还欠着问天。去年春上老娘犯哮喘,自家陪雪姣荡衢州,还不是问天去请的药娘。要不然,自家娘亲不喘丢命也要喘出大摊乌痰与红血。狂夫一时安耽寂言了。不过片刻他脑壳一拍又有了话:没错,人家泥鳅拘了十六条,人家还接了赤膊女的乌毛婴,这金光酒壶……干爹抢上一句:那问天哥还送了人家大汤布嘞,不然那女子不管死活都是个赤膊。问天鼻头哼哼奸笑了:俺各人都莫争了,酒壶归谁凭天意,明天去城墙头赌!赌,赌,赌,一个“赌”字蹦出来,三人都向篝火各加了一根柴。乖乖,柴火上有油,油上又粘有细沙子,细沙子又被油火烤,结果一堆篝火燃得是亮亮旺旺噼里啪啦点响了半爿天。狂夫在忖,论功行赏自家得不到金酒壶那不如真去赌,自家左眼皮在跳说不定运气要来,而运气一来赌来宝贝归自家,自家就好帮雪姣置金戒指置银手镯还加上件过年的丝绵大花袄;问天在想,金酒壶是个宝不忖独吞是个傻,但是三人是兄弟拜过关公结过金兰情义也无价,既然凡人裁不了浮财归属,那只好交给苍天大老佛,上苍要判给谁,谁也难阻拦;干爹在忖,宝贝归己也好,既然是宝贝就能换来铜钿,有了铜钿就好去置棺材,有了棺材养娘就有了阴间銮驾,养娘有銮房住了自家就能披麻戴孝吹着唢呐把个孝名八村四乡扬。

P6-7

后记

八年前,我爸——老陆同志光荣退休了,他整个人仿佛年轻了十岁,差不多那个时候我也回到了杭州,就这样一家人在一起度过了两年多的日子。有一天,他宣布,打算把自己以前没有完成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为此,我给了他一台旧笔记本电脑,一个手写设备,他便重新踏上自己的创作之旅。每天清晨他都起得很早,买完菜做完早饭,就开始写作,他写得很慢,老是说手痒。单位的年度体检报告说,他白细胞增加太快,仔细检查后,医生诊断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家人一下子都紧张起来,老陆也情绪低沉,我知道他害怕,心里也焦急。

一天,我把他叫进我房间,跟他说:“爸,别太把这病当回事,治疗手段很成熟,只要按时吃药,这病是可以控制的,我也托朋友问了国外血液病研究的专家,没事儿,我和我妈都陪着你哪。”他眉头多少舒展了些。我们仨做了个约定,他生病的事儿对外保密,多休息,好好治疗。

老陆又开始了每天清晨买菜、做饭、写作、会友的生活。大概花了一年时间,剧本完成了,但想马上拍摄有困难,于是老陆决定,继续写小说。他每天一早的事情忙完了,还会去散步,边走边构思接下来怎么写。对他来说电脑还是不方便,我给他一个诺基亚手机和一台平板电脑,都能手写,于是他开始在手机上写作,在平板电脑上看和修改,每天坚持写五百到一千字。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帮他把稿子保存到电脑上。有一天,他不小心把当天写的内容清空了,没来得及保存,特别沮丧,隔了一天又补上来。从此以后,他就格外小心,时不时叮嘱我把稿子多保存几个地方。每每写到自己觉得精彩之处,他就让我和我妈分享,有时候我偷懒,让他多写点我再看。一章完成之后,他要我整理,和我讨论故事,我是他的第一个读者,也算半个编辑,尽管不是很尽责。老陆说,年轻时候读过马尔克斯的作品,对《百年孤独》的开头印象深刻,都能背出来。我说你这小说也带着魔幻色彩,画面感极强。他说是啊,老马对我们那代人接触文学是有影响的啊,但是我这是不一样的,独特。就这样,五年时间写了近五十万字,他说终于可以休息了,我说你别停啊,后头不是还有九十年代的故事么。我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特别不希望他停下来。他说要歇一歇啦。那段时间,我开始写一个人工智能的故事,拿给他看,他特别高兴,他也知道现在好些人写网络文学。有一天,他给我看他早上新写的一段文字,他也写一个人工智能的故事,说他要尝试写点新鲜玩意儿,我说你别闲着就好。没几天,老陆半夜里突然右眼看不见了,住院了。

有这样的一个清晨

推开门,你在写作

阳光洒向你银灰的头发

告诉自己

记住这瞬间  你说那普罗米修斯

高加索山的雄鹰

也不能折服此等汉子

铁链缠身,拔地而起

母亲与我,永远缅怀。

2017年3月12日于芬兰坦佩雷去北极圈的路上

目录

题记

卷一

 第一章 女裸·获壶

 第二章 壶惑·尿尿

 第三章 点兵·马拜

 第四章 吃米·献枪

 第五章 押俘·探马

 第六章 献策·派马

 第七章 过岗·涂城

 第八章 约敌·鸣岩

卷二

 第九章 熏亭·彩马

 第十章 疑情·田戏

 第十一章 诲淫·裸觅

 第十二章 遇贵·寻妹

 第十三章 闹堂

 第十四章 揭榜

 第十五章 街戏·借马

 第十六章 哭坟·闯寨

 第十七章 惊英

 第十八章 献妹

 第十九章 劝降

 第二十章 归降·山殇

 第二十一章 破寨

卷三

 第二十二章 蛄魅

 第二十三章 习戏

 第二十四章 品汤·郎归

 第二十五章 嫂洗

 第二十六章 坟祭·助缘

 第二十七章 亭客

 第二十八章 禀师·试嫂

 第二十九章 迎演·风戏

 第三十章 会议·苦算

 第三十一章 雪魅

卷四

 第三十二章 猫步

 第三十三章 婆愿·打鬼

 第三十四章 猫变·鸽影

 第三十五章 纸阵·港袍

 第三十六章 佳人

 第三十七章 葬英

卷五

 第三十八章 热城·妹影

 第三十九章 探窑·瞻器

 第四十章 上户·驱猴

 第四十一章 别校·荣村

 第四十二章 棺秘·像寻

 第四十三章 花归·饼报

 第四十四章 花宴·造屋

 第四十五章 梦搅

 第四十六章 彩梦

后记 陆岸

序言

这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命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当这部小说封笔之时,作者的人生旅程已近终点。这部小说可说是作者近七十年风雨人生最后凝结的一道七彩霓虹。

小说长达五十万字。五十万字的耕耘,对于一个已经退休,抱病在身的人来说,如同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营造一艘远洋巨轮,其工程量非亲自营造者莫知。结构、布局、事件、人物、心理、表象,城市、乡村、家庭、社会,七情六欲、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过去将来,起柱搭梁,衔字啄句,殚精竭虑,真是耗尽思量!当这艘巨轮驶出港湾,劈波斩浪之时,该是承载了作者多少的喜悦和宽慰!

但是,小说的创作是极其个人化的,它总是紧系着个体的生命体验。要用文字去建一座迷城,却是一定有他的地理经纬。小说写了五年。五年时间,作者用他特有的笔触,晕染出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并把这个背景融入到一个小小的县城。在这个方寸天地里,原始的力量依然发挥着魔力,新生的力量已经在改天换日!各色人等登台亮相,又烟消云散,一个蒙昧的主人公,揭示出某种坚毅而纯真的希望。作者希望通过一个现实与非现实的夹缝,去表达他感知的时代沧桑以及人与人之间本初的联系。

说了这些,疏忽了交代作者的姓名,抱歉得很。作者陆耀亭,去年五月已经魂游天外。老陆是湖北黄石人氏,未蒙之时即随父母迁来浙江,“文革”开始时他已是浙江江山中学的高三学生了。后来的经历,与我们大多数的“老三届”都差不多。年轻时的热情、莽撞、坎坷、思考,是所有这一代人都有过的脚印。老陆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同事和生活中的朋友,是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那真是个百废方苏、万事欲举,个人的命运又和执政党、和共和国捆绑在一起的年代!那时,我们碰巧都在组织部门工作,又碰巧都用命于组织部的青年干部工作机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做了很多很有意义的工作。其中,更有一些是组织部门过去没有的、开创性的,比如“第三梯队”建设、“干部工作新方法研究”等。特别是“干部工作新方法研究”,是从方法着手,载之以制度的改革和观念的创新,成效很大,声势很大。当时,在试点研讨的基础上,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下达“直接协调管理课题”给省部级组织人事部门,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一起组织课题组,引进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方法,结合干部工作的实际进行务实的研究探索,不但推动了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而且成为八十年代生机勃勃改革开放的一道亮丽风景!在这项工作中,大家公认上海和浙江是一马当先的,在浙江“头马”的奔驰中,老陆功不可没。老陆当时是浙江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副处长,具体负责“干部工作新方法”的研究工作。他有热情、肯钻研,跑市县、跑院校,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记得是在一九八七年的六七月间,中共中央组织部确定把由浙江承担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方案的研究”的试点作为中组部的试点。电话打过去,省里很快即派老陆和台州地委组织部的主要负责人等来京汇报。他们一下火车,直接就来到了部里,不歇气地一连工作了四天!这四天里,从进一步完善方案到调整考核程序和评议量表、确定参加范围、计算考核工作量,从局里讨论到专家讨论又到中组部的各有关部门讨论,最后又上了中组部的部办公会议讨论,还请示了宋平同志批准,等等,紧锣密鼓马不停蹄!这次汇报,最主要的是调整了考核思路,即发挥“两会”(市县党委的全委会和人大的常委会)的法定作用,明确了以这“两会”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主体——这在当时(乃至现在)可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进步意义的!这个试点在浙江台州的椒江市(今椒江区)进行,中组部的试点工作组扩大了,有上海、天津、河南、辽宁、山东、湖南、河北、黑龙江等十余个承担了相关课题的省市委组织部的人员参加,进行了八九天的样子。试点期间,椒江市委书记、市长面对市委全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的联席扩大会做了述职,扩大会的成员做了评议,地委考察组对党政领导成员做了考核;同时,试点工作组对全体人员进行了不同类别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各类人员的访谈和座谈,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分析评估会,等等。试点当然非常成功,后来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扩大试点,最后,经中央批准,以“中组发(1988)7号”中央组织部文件的形式印发全国执行。当然,这都是后话啦——可是在当年试点的时候,正值江南七月,酷暑当头,酷热难当!屋里没有空调,人人大汗淋漓——至于老陆等几位作为“东道主”的工作人员,既忙乎会务杂事,又衔接试点“业务”,那更是白天黑夜地忙,废寝忘食,辛苦异常!很多亲自参加过椒江试点的老人都记得那些天的老陆的“典型形象”,那就是上身一件无领大背心,下身一条及膝大裤衩,赤足塑料凉鞋,成天汗津津的,说话嗓门大,一说就“务虚”,激动之时击桌高论,气泄之处唉声叹气!嗬,当年。后来又经过了好多年好多事,我们各奔东西。可是有过那一段工作情谊的记忆,怎么会在彼此的精神世界里消失?所以我们还是经常联系的,经常一起坐坐,喝杯酒,叙叙旧;如果来了那个年代的共同的朋友,那更是“他乡遇故知”——共同的喜悦好似“金榜题名时”一个等级!就这么,老陆的“浪漫灰白”的发型一直在我们眼前晃着。

可是老陆却突然故去了!音容笑貌宛在,人已远行不复!都说楚人尚巫,而浙西的婺剧唱本和地方传说,也遗留着一点巫术的痕迹——翻阅着老陆留下来的这部厚厚的,据说是用手机写下来的五十万言长篇小说,我们觉得老陆真的是一下子就走远了!他好像是很快就回到了祖先的故地,回到了他度过青春年华的须江边上!小说里多彩的遐想与多姿的长句,偶尔展露一下作者生前的话语风格;而小说整体所积淀下来的意念和精神的混沌,则令人一叹:老陆怎么留下了这样一个难以进入的“故事城市”?可是,马上又释然了——这可能既是本书的特色,又是作者精神王国里的特权。

行文至此,似可收笔了。记起过去读过一首郁达夫的诗,与现在的心境相似,引在这里——

帘外风声过雁群,登楼遥望暮天云。

行经故馆空嘶马,病入新秋最忆君。

知否梦回能化蝶,记曾春尽看湔裙。

何当剪烛江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

老陆行远矣,幸有遗作。由遗作悟出,君已化蝶。吾等老友或“登楼遥望”,或“行经故馆”,已不见昔时“雁群”矣。但是,有《魅歌》在,何妨“重试清谈到夜分”?

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给予编辑出版。

是代为序。

2017年3月21日草就,4月2日小改

内容推荐

陆耀亭著的《魅歌》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命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用他特有的笔触,晕染出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并把这个背景融入到一个小小的县城。在这个方寸天地里,原始的力量依然发挥着魔力,新生的力量已经在改天换日!各色人等登台亮相,又烟消云散,一个蒙昧的主人公,揭示出某种坚毅而纯真的希望。作者希望通过一个现实与非现实的夹缝,去表达他感知的时代沧桑以及人与人之间本初的联系。

编辑推荐

陆耀亭著的《魅歌》是一部以浙江衢州解放为背景、弘扬革命主旋律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浙西山城周村的毛记、狂夫、问天和江妹四位普通村民,配合解放军,与驻守山城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土匪反动势力斗智斗勇,最终取得山城解放胜利的故事。也反映了毛记等村民站在热爱共产党、热爱国家的立场,参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运动和建设的过程。小说饱含着革命的激情,富有浓厚的浙西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浙西文化内涵。在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之际,回顾革命历史,揄扬革命精神,出版此书,具有宣传教育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