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侠所著的《铁道游击队》以饱满的笔触,塑造了刘洪、王强、李正、芳林嫂等正面人物,既描写了他们传奇般的战斗行为,更塑造了他们在斗争中成长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小说还着力描写了很多极其具有传奇色彩的情节,比如血洗洋行、击毙岗村、松尾落网,林忠、鲁汉牺牲、微山湖突围等,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名当年的八路军战士,有非常丰富的抗战经历和体验,而作者本人又多次前往铁道游击队活跃的地区体验生活,和铁道游击队指战员们有交情,所以,小说血肉丰满,人物形象鲜活而真实,情节曲折传奇又真实感人,是一部很有特点的反法西斯文学作品和红色经典。
知侠所著的《铁道游击队》是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鲁南军区铁道大队”及其抗日斗争事迹为原型而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写的是具有爱国之心、带点豪杰色彩的主人公刘洪和伙伴王强、彭亮、小坡、林忠、鲁汉等,先是自发地以扒火车“偷”物资的行为,反抗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进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委李正的带领下走上了正式的革命道路。他们血染洋行,杀鬼子搞枪;他们扒火车偷物资偷枪,为以后的抗日做准备;他们在身份暴露后,正式组建游击队,打票车、杀岗村,斗松尾,除叛徒,为大部队搞物资,掩护中央首长突破日寇的封锁线,他们和敌伪顽各路敌人做斗争,对日本侵略者、汉奸、国民党顽军等予以沉重的打击;他们机智勇敢,突破敌人对微山湖根据地的包围,他们活跃和战斗在鲁南枣园、微山湖一带,活跃在铁路沿线,以独特的战斗方式,在敌后搅得敌人不得安宁,极大地支援了主力部队的抗战,并为主力部队提供物资以及侦查和掩护等。
第一章 夜谈敌情
鬼子(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这里指日本侵略者)来了以后,中央军(中国国民党组建和领导的武装部队)跑了,共产党组织了一批煤矿工人,和八路军游击队会合,坚持鲁(山东省的简称)南山区的抗日战争。
为了配合山里的斗争,司令部派了两个精悍(精明能干。悍,hàn)的游击队员回枣庄活动。一个叫刘洪,一个叫王强。刘洪坚决勇敢,王强机动灵活。他们都是当地人,自小在这里长大,不但熟悉煤矿而且熟悉铁路,还练出扒火车(攀上行驶的火车。扒,bā)的本领。
这天傍晚,烟雾很大,煤矿上和街上的电灯亮了,四下的烧焦池(烧制焦炭的坑)的气眼都在呼呼地蹿(cuān)着火苗。远远望去,枣庄像刚开锅的蒸笼。西车站上守卫的日本鬼子的刺刀,在电灯下闪闪发光。
西车站在枣庄的西部,这里有个陈庄,百多户人家,大都是下窑(yáo,用土法生产的煤矿)的工人、车站上的脚夫,还有几家炭厂。因为和车站只隔一道小沟,车站上有鬼子,所以天一黑,街上就没有人了。
天完全黑下来以后,一个人影,绕过两个焦池,来到一家大门前,推开门进了院子。
“老王哥在家吗?”
“谁呀?”一个浓眉方脸的人,眨着黑黑的小眼,从屋里走出来,向院子里的来人望着。黑影里,他看到的是一个农民打扮的人。
“我!从南乡来的!”客人走过来,抓住主人的手说:“老王!你不认识我了吗?”
主人是王强,他二十四五的年纪,把头伸到对方面前,仔细打量着,又拉到灯亮处一看。
“啊呀!原来是你呀!老周!真想不到呀!”王强扬着浓黑的眉毛,咧(liě)着嘴巴狠狠地双手抱住了老周的臂膀,把他拉到屋里说:“你先在这里坐一会,我去找老洪,马上就回来!”
老洪就是刘洪,因为在一块时间长了叫顺嘴了,就把刘洪叫成老洪了。他和王强被派到枣庄以后,将联络点设在王强家里。
不一会,王强回来了,一手提着瓶酒和一大包熟牛肉,另一手提了一包烧饼。
“找不到老洪!咱不等他吧,你饿了吧,一边吃一边说话,老洪回来会叫门的,你啥时回来的?山里怎么样?”
“我回来四五天了,咱们山里的队伍已经整编(整顿改编军队),从枣庄拉出来的煤矿工人支队,编为三营,我哥周震当营长。因为鬼子常到山里扫荡,国民党地方顽固派的部队,又常和我们摩擦(冲突。摩,mó),所以部队流动性很大,又要防鬼子还得防这些反共的龟孙。咱们部队刚成立不久,武器不齐全,因此司令部就派我回来在南山一带秘密地建立起一小块抗日根据地,以备咱们部队遇到紧急情况时,跳过来休整一下,再投入战斗。要知道敌人在山里扫荡得越残酷,插到这敌据点附近,就越安全呀!”
P14-15
阅读,从无障碍开始
在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国家教育部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新课标”还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有明确规定,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指定和推荐了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科幻作品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名著书目,从国家层面,教育、教学的高度,把名著阅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中外名著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短时间读懂、读通,吃透名著的精髓,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必须跨越各种阅读的障碍。
本社邀约语文教学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推出的这套“新课标中小学必读名著”系列丛书,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读”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四个全面”即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注释、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
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对话。”与经典名著的对话,从无障碍阅读开始!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