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苏楠、郝建国著的《萨义尔传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萨义尔同志的传记作品。
萨义尔同志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他政治信念坚定,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他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坚持原则,作风民主,注重听取不同意见,处理问题稳妥周到;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广“泛团结同志,勇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谦虚谨慎、清正廉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深受大家的尊敬与爱戴。
萨义尔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辛勤工作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对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由苏楠、郝建国著的《萨义尔传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记述了萨义尔在全国人大民委工作历程及成就,特别是在宪法(民族法部分)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起草及修改方面所做的工作。此外,记述了萨义尔青少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参加革命,开展土改、剿匪等革命运动,参加内蒙古自治运动及参加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等。书稿以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宗旨,弘扬革命前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后人。
少数民族文化展览
1986年12月16日,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呼伦贝尔盟民族宗教事务处、呼盟文化处、呼盟展览馆和北京民族文化宫联合举办了“中国达斡尔族文化展览”。令人鼓舞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应邀前来参观,他们的到来,对达斡尔族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振奋和推动作用。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人员,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行署原副秘书长莫德尔图先生,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原顾问萨义尔发出邀请函,希望萨义尔参加展览,并为此次展览邀请有关中央领导。接到邀请后,萨义尔非常重视,他特别邀请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习仲勋同志。
应邀参观展览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全国人大民委原副主任委员平措旺杰、全国人大民委原副主任委员吴向必等。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自为“中国达斡尔族文化展览”题字。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次达斡尔族文化展览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让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开幕式并参观展览的千余名达斡尔等各族人士备受鼓舞。
“中国达斡尔族文化展览”开幕的那天下午,习仲勋书记走进民族宫展览大厅,萨义尔等人陪同习仲勋等领导同志参观展览,并向他们介绍达斡尔族的历史和文化。
据莫德尔图先生在《暮年忆往》一书记载: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习仲勋同志详细询问了达斡尔族地区工农牧业生产情况,并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今天看了展览很高兴,你们达斡尔族大有希望。祝达斡尔族全体人民兴旺发达,人民幸福。”他还勉励达斡尔族人民在祖国的四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美好家园奋斗不息。
“中国达斡尔族文化展览”让很多中外人士了解和认识了达斡尔民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38种语言对外进行广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都对这次展览进行了专门报道。
在展览结束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原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顾问萨义尔在发言中认为,达斡尔族文化在北京展览,是祖国文化万紫千红百花园中的又一朵奇葩!同时,这次达斡尔族文化展览,也是把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综合成就向党中央、向北京人民做的汇报。萨义尔还提到,此次展览中,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自为展览题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为展览剪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前来参观展览,全国人大民委和国家民委领导也全力以赴,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央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最后,萨义尔等参加座谈的达斡尔族人士一致表示:感谢中央领导对达斡尔族文化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要以更加百倍的努力,积极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达斡尔族文化展览”历时24天,于1987年1月8日结束。接待国内外观众15000余人(次)。《民族文化宫简报》(1987年1月13日第一期),以“中国达斡尔族文化展览在京盛况”为题予以报道。
与全国人大代表共勉
1989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萨义尔作为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顾问,在会议中参加了小组讨论,结识了从全国各地前来参会的很多人大代表。
《解放军报》曾报道了一则小故事:3月22日下午,全国人大分组讨论会一结束,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军长傅秉耀就急步赶回房间,打开萨义尔会前送给他的一幅条幅,只见上面写着:
干部似舟民若水,
水能载舟能覆舟。
一生谨慎为人民,
廉政美名万古流。
P6-7
序一
传承就是力量
底润昆
萨义尔同志是少数民族中较早参加革命工作的领导干部之一,是达斡尔民族中最主要的领导干部之一。
从《萨义尔传记》这本书中,可以看出萨义尔的一生经历过许多不同的岗位,不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立场坚定,不畏艰险,努力工作,参加过土改、剿匪,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特别是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有较大贡献,是党的一名优秀领导干部。
萨义尔同志是20世纪80年代初调到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工作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加强国家法制建设,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是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当时全国人大的主要工作,首先是修改文化大革命中被歪曲破坏了的宪法,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负责提出修改宪法民族部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民族委员会还负责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此情况下,全国人大民委秘书长、党组副书记云北峰同志和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党组书记李贵同志商量,并经乌兰夫副委员长和阿沛·阿旺晋美副委员长同意,调萨义尔同志到全国人大民委工作。主要是考虑到萨义尔同志对民族工作比较熟悉,特别是他曾长期做林业工作,是起草民族法律方面需要的人才。
萨义尔同志在全国人大民委先后担任副秘书长、代秘书长和顾问,他认真参加了宪法民族部分修改意见的研究,参加了起草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工作,并提出过许多重要的意见。后来他又多次参加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执行的调查研究以及其他工作的调查研究。曾带队协助民族自治地方起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民族法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是重要的政治制度。萨义尔同志积极参加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起草,对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国家宪法日,这对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需要不断继续加强法制建设,立法无止境。
《萨义尔传记》的出版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它以萨义尔同志一生工作为主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民族法制建设的进程和成就。我应作者之邀为《萨义尔传记》作序,在这里一方面可以表达对萨义尔同志的思念,另一方面也把它作为励志的红色传记。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内蒙古的革命斗争史,展现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将激励后辈继承革命传统,勤奋工作、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此外,萨义尔同志还有着扎实的文化基础,他有一定的诗词和书法修养,创作了大量诗词和书法作品,他的诗词和书法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值得学习借鉴。
2015.5
《萨义尔传记》于2015年出版了,我们谨以此书纪念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历程。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60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做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决定,并在此次会议上,把每年12月4日定为宪法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协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
《萨义尔传记》记述了我的父亲萨义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任副秘书长、代秘书长、顾问期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民族部分的修改意见讨论,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起草、修改以及该自治法实施后在贯彻执行方面的调查研究等工作。他积极建言献策,开展调研,撰写报告……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可以进一步回顾并铭记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阶段。
我父亲萨义尔一生经历丰富。他参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剿匪,参加了内蒙古自治运动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五一”大会,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开发和建设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调到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和黑龙江省民委工作,1980年10月,父亲调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工作。在上述各个时期的不同岗位上,父亲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勤政为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父亲还是一位有名望的书法家、诗人,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写下百余首诗词,并把这些诗词用精湛的书法艺术展现出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留下大量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艺术珍品。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他的革命历程和革命精神以及他精湛的书法艺术,值得我们去回顾,去传承。为父亲写回忆录,我很早就有这个想法,平时也注意收集和保存了一些资料。但因种种原因,直到2013年2月,父亲离开我们后,我才开始收集资料、采访并动笔。
我父亲一生中,从不主动去宣传自己。即使新闻媒体上门采访,他对自己的事也仅是寥寥数语。2002年,《林海日报》“庆祝林管局建局50周年回顾与展望”栏目记者采访我父亲,聊了几个小时,父亲谈的大都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整体工作,说到林区人的艰苦奋斗时,父亲由衷地说:“林区的干部工人都是英雄啊!那么艰苦却毫无怨言。”
记者在文中这样写道:“最后,萨义尔叮嘱我:‘少写我个人!’这时,我才发现,他几乎没怎么谈他个人。”“人不求名德常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原政法委书记莫德尔图在怀念萨义尔一诗中这样说。
还有人曾对我说:现在写人物传记谁看呢?我想,历史是一面镜子,看似平凡的人生旅程背后,会处处充盈着光彩与感动。若干年后,子孙后代定会从我们留下的记录中找到他们可以受益的东西。即便是眼前,从我开始写传记时起,通过大量的采访和搜集资料,我已受益匪浅,已经从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传承,我们需要传承的火炬载着前辈勤奋敬业、爱国奉献的精神,点亮后辈人前行之路。我写传记的目的应该在于此。
当然,作为子女,我有责任记录父亲一生的奋斗足迹,这也是我现在还能为父亲做的一件事。
2013年6月,我开始了采访和搜集资料工作。首先,我去了父亲的老家,也是他曾为之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内蒙古莫力达瓦旗,采访了旗委宣传部、政协、民委、莫旗达斡尔学会等有关单位。
幸运的是,莫力达瓦旗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留存,莫力达瓦旗的各种史料也十分丰富,在旗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大力帮助下,我搜集到了《中共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党史资料集》等重要历史资料。需要一提的是,呼伦贝尔盟原政协主席阿琪拉图的夫人单秀珍、莫旗旗委宣传部张明明部长、旗文联原主席那顺宝、莫旗关工委岩华等都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莫旗国土局纪检组长黎明及其爱人吴中明,亲自开车带我们到西瓦尔图、巴彦旗进行实地采访……
在重视文化教育的达斡尔族人中,实在不乏文人和作家,他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书籍资料。呼伦贝尔盟原政法委书记莫德尔冈、莫旗政协主席孟大伟、莫旗农业局原副局长那顺达赉、莫旗妇联原主任敖兰芳等大都曾写书立著,他们对《萨义尔传记》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指导。苏勇是呼盟著名史志作家,参加过呼盟党史等重要书籍的编辑工作,他送给我有关呼盟土改工作的重要资料以及我父亲在解放战争中的一些珍贵照片。在呼伦贝尔盟原政协主席阿琪拉图家里,我也找到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呼伦贝尔盟女作家萨娜向我讲述了有关我父亲的一段往事,增加了传记的生动性。
莫旗人民政府原副旗长蔡志远,保存着陈力新同志的电话和住址,他帮我找到了居住在北京,已90高龄的陈力新。陈力新是最早到莫旗开辟革命工作的中共代表人物,通过采访陈老,我了解到许多有关布西青年团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的真实情况。
在几次到内蒙古采访搜集资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父亲工作过的单位和地方的热情帮助。2013、2014年两年问,我和爱人郝建国几次踏上内蒙古东部这片热土,在牙克石林管局史志办李喜恩帮助下,找来了《林管局志》,《林海日报》记者部主任王宇新,帮助找到五六十年代《林海日报》合订本,在这尘封已久、纸页发黄的合订本中,我们看到父亲当年各种讲话原稿,并把它们扫描下来……这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我还采访到了内蒙古林业工会原主席胡素,了解到一些父亲的情况。2014年,我专程来到图里河和库都尔林业局。图里河林业局宣传部的宁红英热情地帮我们找到了《图里河志》《大岭之根》等很多资料,宁红英还带我们参观了图里河的刘少奇纪念林等。在库都尔林业局,库局党委宣传部谭志林部长不但给我找到一些资料,还帮我找到两位重要人物:原库都尔林业局局长、党委书记里择邻和原库都尔林业局医院党总支书记陈国志同志,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一些生动的往事。在《林海日报》原总编辑王昌珞帮助下,我采访了原林管局领导蔡延松、范树德以及原林管局老人彭进云等。
采访中也有很多遗憾,就是林区很多老一代领导已经离开了我们,有些在世的也年事已高,记不起更多的事了。父亲在林区的27年间,一定有很多闪光的故事,但因时间久远失传,这些故事并不能展现出来。
总之,两年来,我行程万余公里,去过了呼和浩特、哈尔滨、海拉尔、牙克石、莫力达瓦旗、扎兰屯、上海、天津、廊坊、阿里河、图里河、库都尔等地,采访了多名知情者,还去了有关宣传部、档案馆、史志局、党史办、博物馆等,查阅并搜集到大量资料。
最可贵的是,在父亲老家莫力达瓦旗,有些人对我说:写《萨义尔传记》,绝不仅仅是你们家的事,也是咱们莫力达瓦旗的事,是咱们达斡尔民族的事,不但应该写,而且早就应该写。要下力气写好。在父亲战斗过的大兴安岭林区,有老人这样对我说:写林管局萨书记,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更是咱们林区的事,要负责任把它写好,甚至应该组织一个写作班子……他们的话,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和信心。
《萨义尔传记》采用了人物传记通常用的编年体形式,按照人物成长和工作的时期撰写。其中,因为最为重要的时期是父亲在全国人大民委的工作,同时也因为传记撰著的2014年具有法制建设方面的纪念意义,因此,在传记中把“在国家立法机关工作”这一章,提到了前面,采取了倒叙方式。
为了行文方便,虽然是我在写父亲,但《萨义尔传记》中采用了第三人称写法,只在附录“我的父亲萨义尔”中,改用了第一人称。
《萨义尔传记》还附有父亲的调查报告、会议报告题目选登,父亲在大兴安岭林区各种会议上的报告原稿,每一章开头附有父亲的一幅书法和诗词,文中配有许多历史图片.力求图文并茂,有益阅读。
为了做到对传记所涉及内容的真实性和对历史事实负责,传记所涉及的历史内容都是源自党史、地方志、资料汇编等公开出版物,文中主要事件来源都加有注释,传记后面还附有全部参考书目,均有据可查。
《萨义尔传记》成稿后,还经过了多方审核。内蒙古莫旗的老一代领导陈力新、呼伦贝尔盟史志局苏勇、莫力达瓦旗原文联主席那顺宝、北京达斡尔学会理事长安平平、中国书画报社总编辑邹为瑞、内蒙古牙克石林管局原副局长范树德、国家林业部副部长蔡延松、内蒙古原工会主席胡素、大兴安岭林管局多种经营处原处长彭进云等都参与了稿件审核,特别是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原办公室主任底润昆,对传记相关章节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部传记的出版,我们也诚恳希望父亲工作过的单位和地方的知情者与我们联系,提供所经历过的往事和有关历史资料,你们的讲述,对我们都将是十分珍贵的记忆。
《萨义尔传记》历经一年多时间,终于在2015年出版了,由于时间所限以及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传记中难免有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