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桑榆所著的《中国战俘劳工录(1931-1945)》是一部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中国战俘劳工悲惨遭遇与壮烈抗争的纪实作品。全书共分为魔窟般的战俘集中营,诱招、劫掠劳工的巨网,监狱般的劳工集中营,每项工程都是劳工的血肉筑成,死亡工程——“东方马其诺防线”,人间地狱十八层、十八层下是矿工,劳工中的另类——特殊工人,4万中国劳工日本受难,万人坑、累累白骨的无声控诉,被奴役者的反抗等十个章节,全景再现了日本侵华期间中国战俘劳工的历史。
| 书名 | 中国战俘劳工录(1931-1945)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梅桑榆 |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梅桑榆所著的《中国战俘劳工录(1931-1945)》是一部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中国战俘劳工悲惨遭遇与壮烈抗争的纪实作品。全书共分为魔窟般的战俘集中营,诱招、劫掠劳工的巨网,监狱般的劳工集中营,每项工程都是劳工的血肉筑成,死亡工程——“东方马其诺防线”,人间地狱十八层、十八层下是矿工,劳工中的另类——特殊工人,4万中国劳工日本受难,万人坑、累累白骨的无声控诉,被奴役者的反抗等十个章节,全景再现了日本侵华期间中国战俘劳工的历史。 内容推荐 日本侵华期间,除存占领区血腥屠杀中国人民之外,另一罪行便是为疯狂掠夺中国物产资源、兴建各种工程,强制1000多万中国战俘与平民充当劳工,致使数百万人因遭受残酷的迫害与杀戮而伤残、死亡。梅桑榆所著的《中国战俘劳工录(1931-1945)》以纪实手法全景式反映了中国战俘芳工的悲惨遭遇: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如囚犯般受到严密的监控与管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饥寒交迫的生活,从事繁重而又危险的劳动,稍不留心便遭到毒打乃至惨杀。日本侵略者摧残、屠戮中国战俘劳工的手段凶残至极,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灌辣椒水、人体过电、冰冻活人、砍头、活埋、狼狗掏腹、细菌试验、活体解剖、以活人做靶练刺杀或射击、工程结束之后将劳工集体屠杀……中国战俘劳工在被奴役期间不断进行抗争,或冒死逃跑、暴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杀,或是怠工、罢工、破坏机器、制造事故、惩治奸顽……虽然一一些抗争失败,并遭到残酷报复和m腥镇压,但直到日本战败投降,一直没有停止,许多故事惊心动魄,悲惨壮烈,震撼人心,可歌可泣。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魔窟般的战俘集中营 一、杀戮与残害,从他们被俘开始 二、初进鬼门关 三、战俘们的衣、食、住、劳、病 四、残酷迫害与随意屠戮 五、活人做靶、砍头示众与狼狗掏腹 六、比德国法西斯还要凶残的“试胆教练” 七、细菌试验与活体解剖 第二章 诱招、劫掠劳工的巨网 一、广织巨网的毒蜘蛛 二、巧言诱骗,数百万青壮年上当 三、疯狂抓捕,千家万户妻离子散 四、刺刀下的“义务”和“报国奉公” 第三章 监狱般的劳工集中营 一、未当劳工,先做囚犯 二、出国劳工转运站——塘沽、青岛集中营 三、只进不出的矫正辅导院 四、榨尽“浮浪”血汗的浮浪营 第四章 每项工程都是劳工的血肉筑成 一、丰满水电站——大坝建成万骨枯 二、“新东京工程”,10万劳工铁岭受难 三、“731”食人魔窟的中国劳工 四、形同奴隶的“勤劳奉公队” 五、劳工血肉筑起的军事据点 第五章 死亡工程——“东方马其诺防线” 一、举世罕见的军事景观 二、东条英机的秘杀令. 三、工程结束之日,便是劳工死亡之时 第六章 人间地狱十八层,十八层下是矿工 一、吞噬劳工生命的虎口 二、血腥的“人肉开采”和频繁的矿难 三、监控劳工的毒招 四、矿区处处是屠场 五、以“防疫”为名的屠杀 六、死亡陷阱——矿工医院 第七章 劳工中的另类——特殊工人 一、才出魔窟,又陷地狱 二、第十九层地狱的特殊工人 三、消逝在荒原草甸里的生命 第八章 4万中国劳工日本受难 一、离家去国,众劳工海上哭别 二、茫茫大海上的苦难旅程 三、每个就劳地都是一座地狱 四、严密监控与残酷迫害 五、日本监狱,残害劳工的魔窟 六、遭遇原子弹爆炸的中国劳工 七、穴居深山13年的“野人” 第九章 万人坑,累累白骨的无声控诉 一、集中营死难战俘、劳工的归宿 二、触目惊心的万人坑惨状 三、被送进死人仓库的活人 四、阴森凄惨炼人场 五、毛骨悚然万人坑 第十章 被奴役者的反抗 一、集中营里的搏杀 二、与虎狼暗斗 三、罢工、暴动,冒死抗争 四、特殊工人——“把头掖在裤腰下的人” 五、震惊日本朝野的花冈暴动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魔窟般的战俘集中营 一、杀戮与残害,从他们被俘开始 1937年12月13日,南京。 激烈的枪炮声已经停止,弥天的硝烟已经散去,中日两军的血战已经结束,但日军对中国军民的疯狂屠杀却刚刚开始。 数日之后,南京城内外,到处都是中国人的尸体,街道上、废墟旁、田野里,被日军杀害的男女老幼相与枕藉,沟河水流为尸体所堵。在汉中门、雨花台、太平门等集体屠杀之地,尸积如山,血泊深可过踝。下关一带,浮尸覆盖江面30余米,顺流而下,致使江水变色。 但侵略者并未就此封刀,他们像疯魔了的野兽一般,见到零散躲逃的中国人,当场用刺刀刺死,或用战刀砍下头颅,或开枪射杀。并且把成千上万躲进国际红十字会设立的安全区的难民强行驱赶至一地,或用机枪扫射,或用手榴弹轰炸,或施放毒气,或挖坑活埋;后来为了节省子弹,又将数以千计的中国军民驱赶到仓库里,在周围浇上汽油,放火烧死。 日军对中国战俘的屠杀是从12月15日夜间开始的。这数万名战俘,大部分是在南京失守时未来得及撤离,已经缴了械的中国官兵,有一部分是换上便衣躲在城内被日军查获的。 日军抓捕中国军人的依据是看其腰间有无系皮带的痕迹、右手有无握枪的老茧,甚至腿脚有无力气,或是眼神有些可疑。 这些中国战俘,被日军用粗绳或铁丝捆起双手,又将5人或10人拴成一串,由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押往下关、草鞋峡等江边地带,排成一排,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日军,用机枪进行扫射屠杀。然后再由端着刺刀的日本兵进行检查,发现仍然活着的,皆用刺刀刺死。 15日夜晚,一支长不见尾的战俘队伍被全副武装的日军押着,经过日本《东京朝日新闻》设在大方巷的分社门前马路,前往屠杀场所,该报随军记者今井正刚尾随其后,来到下关,目睹了大屠杀的经过。他在手记中对人世间罕见的悲惨场面做了如下描述: 码头上到处都是尸体,一片黑黝黝的,堆积如山。约有五十个乃至一百个人影在尸体中间蠕动,他们转来转去地拖着尸体,把尸体丢入江中。尚未断气的人在呻吟着,鲜血在滴沥,手脚抽搐着,像哑剧那样,一片寂静。这个惨象在对岸隐约可见。码头上到处都是血水,道路化为泥泞。血水在月色下映出一片微弱的光亮。 过不多久,“苦力们”完成了工作,在岸边排成一行。哒!哒!哒!一阵机枪声。只见他们仰面朝天,翻身扑地,或腾空跃起,都一起跌入江中,就此了结。 当时在场的军官曾点过死亡的人数,说是“约有二万名左右”。 日军野战邮局军官佐佐木元胜,在接收了下关的中国邮局后,把野战邮局迁到了此地,后来,他在《野战邮政旗》一书中描述了屠杀后的场面: 在江岸,残兵败卒遭机枪扫射后,尸骸成堆,在马路上、江堤下和江水边,尸体重叠着。任何悲惨的情景也无法与之相比。除此以外,还有多少具尸体被吞没在长江的浊流中,随波冲走,不得而知。……那些夺去了人的生命的枪弹和刺刀,令人毛骨悚然。有的尸体呈半裸状态。有的(浇上了煤油后被焚烧)烧得焦黑。包有草席的酒桶被卸在旁边,堆积如山,像庆祝胜利似的。军队站在上面放哨。这个场面是战胜国与亡国的强烈对比。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日军于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随即对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间长达6个星期,我30万同胞惨遭杀害,其中有9万多名战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著名的特大惨案之一。 日本于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初,日军对在战场上俘获的中国战俘,一律进行屠杀。南京大屠杀期问的数万中国战俘之死,便是最有力的证据。日军屠杀战俘的理由之一,是无法解决战俘的吃饭问题。这当然只是一个掩盖其罪行的借口。 随着占领区的逐渐扩大和战线的不断拉长,日军为了巩固占领区的统治、掠夺中国的物产资源,以供应侵略战争所需的军火物资,开始实行“以华治华”和“以战养战”的方针。掠夺物产资源,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战俘多是青壮年,正可以强制他们充当劳工,于是日军对待战俘开始从肉体上的消灭,转变为肉体和精神上的奴役。 P5-7 序言 日本从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至1945年宣布投降的14年间,除在占领区血腥屠杀中国人民之外,另一显著罪行便是疯狂掠夺中国物产资源,强制1000多万中国战俘与平民充当劳工,致使其中数百万人因遭受残酷的迫害而伤残、死亡。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就将侵占中国东北作为对外扩张的国策,1927年6月,新上台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上炮制出一份令裕仁天皇含笑首肯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田中在这份奏折中提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总战略方针,其侵略步骤之一便是“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日本侵略者认为:满蒙的农产足以解决日本的粮食问题,鞍山之铁、抚顺之煤足以确立其重工业,满蒙之资源足以支持日本作为东方的代表而雄飞世界! 由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蓄谋已久,故在占领东北后不到一个月,便宣布建立“满洲国”,由清废帝溥仪出任“执政”。日本从此操纵了中国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一切大权,为掠夺中国东北的财富资源扫清了障碍,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此后,日本政府、军部先后两次制定了所谓“满洲产业开发计划”,1937年至1941年,又制定了“满洲国军事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和“北边振兴计划”。这些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掠夺东北的物产资源,大力发展军工产业,将其殖民地“满洲国”建成一个“大军火仓库”。为了使这些计划付诸实施,日本政府、军部和财阀组成种种特殊会社,大批日本财团、富商,怀着进宝山掘宝的热情,纷纷涌入东北,相继成立了满洲轻、重工业会社、满铁会社等各种特殊会社达104个,下属五花八门的公司2348家。到1937年,这些会社的投资总额已占全东北工业投资的50%。东北的交通、钢铁、煤炭、石油,电业等国计民生的经济命脉,皆被日本特殊会社所垄断。 同时,日军把东北与苏联接壤的长达2400公里、宽50公里的地带,划为“北边地方”,在这一带修筑秘密军事设施,构建庞大的防御体系,以防备苏联的进攻。 日本疯狂地掠夺中国东北的物产资源,修筑工程浩大的军事要塞,需要大批的劳动力,于是,怎样满足数量庞大的劳动力需求,成为摆在侵略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933年9月,以关东军参谋长兼特务部长小矾国昭为首的“劳动统制委员会”成立,陆续制定并实施对劳工的各项统制政策,并指定由日本人组建大东公司为输入劳工的经办人,负责从华北诱招大批劳工以弥补“满洲国”境内劳工的严重不足,同时负责身份甄别、证件发放和入满劳工的输送供给以及有关设施的经营。以往自由出入关内外的华北人民,从此成了日军刺刀下的受管制、被奴役的强制劳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的战线迅速拉长,占领区逐渐扩大,日军为了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和掠夺资源以供应侵略战争之所需,开始实行“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方针。 所谓“以华制华”,就是在占领区大力扶植伪政权以利于日军的殖民统治;所谓“以战养战”,就是大肆掳掠占领区的劳动力,强迫他们到日本侵略者开设的矿山、铁路、水利、电力以及军事工程等作业场服苦役。由于诱骗、招募等手段已无法满足需求,日军开始通过“满洲劳工协会”、“新民会”和“华北劳工协会”在东北、华北地区实施强行征募政策,迫使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战俘和劳工成为日军的奴隶。 日军在东北、华北等地区大批奴役中国战俘劳工,主要是通过大东公司、满洲劳工协会、华北劳工协会进行的,这些公司、协会,是广织奴役中国战俘劳工巨网的毒蜘蛛。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日本侵华14年强制役使中国劳工的人数,做了研究、考证和计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居之芬,根据目前国内外已发掘的档案史料与研究成果初步考证,从1935年至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通过各劳工协会从中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华中、华南各占领区,先后以诱骗、抓捕、摊派、强征等手段,输出和就地役使中国劳工达1500多万人。 近年来致力于中华民族沦陷苦难史研究的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所所长李秉刚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根据他的研究结果,光是在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为了掠夺中国东北的资源,日方就在中国强征了1400万劳工,其中关内的劳工有800万名,关外的劳工有600万名。 美国日本侵华研究会秘书长吴天威教授,在综合利用中国大陆与台湾、日本、美国方面的史料后提出:“日本从1931至1945年的14年的侵华战争期间,在东北和华北为修筑众多的军事工程和办厂开矿,大量奴役中国劳工,其总数达到3700万人。在这些军事工程和厂矿中,中国劳工惨遭虐待,被迫害致死者近千万人。” 另据居之芬、庄建平所著《日本劫掠华北强制劳工档案史料集》一书中统计表明:日本华北方面军为了“强化治安”.大规模构筑警备道、防御沟墙、碉堡据点等封锁围困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工程,仅从1940年至1942年末,就强征民工约4500万人次。 据东北烈士纪念馆副研究员程鹏汉介绍,仅日军在北满修筑军事要塞期间,被残害至死或集体屠杀的战俘劳工至少有120万人,是南京大屠杀人数的几倍。 这些学者专家所考证、计算出的数字虽不一致,但即使按照日本侵华期间共强制役使中国劳工1500万这一最低数字,也至足惊人! 日本侵华14年间,1000余万中国劳工和数十万战俘,在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下,受尽迫害与摧残,过着人间地狱般的悲惨生活,数百万人在被日军强迫服苦役期间丧生或致残。 这是日本侵略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人民永远不应忘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