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 惠栋选择了清贫的生活
1 家学深厚、训练有素的少年时光
2 游学探索的青年时期
3 广东岁月
4 告别仕途,潜心治经
5 掌握考证方法,成为考证学家
6 教书生涯
7 在扬州的幕府岁月
二 惠栋成长的学术环境
1 明末清初的实学新风
2 明末清初的实学者
3 康乾盛世的文化政策
4 江南的读书风气
三 惠栋的学术主张与成就
1 汉学与宋学的对立
2 惠栋的学术主张
3 惠栋的学术方法
4 惠栋的学术成就
四 惠栋的家学与门徒
1 祖孙三代与红豆结缘
2 惠栋的门徒
五 惠栋的学友
1 卢见曾
2 亦徒亦友的王昶
3 戴震对惠栋考据学的继承
六 戴震是真诚的学者
1 炸雷震出的孩子
2 不说则已,一说不停
3 戴震难师的故事
4 学习从背字典开始
5 拜师江永,找到了指路明灯
6 学习宜务实,掌握征实之学
7 避难京城的奇遇
8 拜见惠栋,高举汉学大旗
9 壮志未酬的学海耕耘
七 戴震成长的文化背景
1 野蛮的统治者要文明起来
2 四位皇帝的汉化接力
3 盛世读经书
4 否定宋学的思潮兴起
5 倡导汉学的文化运动
6 江南的徽州学脉
八 戴震的学术成就
1 上知天文、下推历算的青年才俊
2 通晓音韵的实学方法
3 “扬汉学,反宋学”的坚定立场
4 考证与义理兼容的皖派特色
5 新辨理欲的人学反思
6 揭露宋学“以理杀人”
7 气化自然的哲学立论
8 重注《水经》的地理学贡献
9 校勘河道,服务地方
九 戴震的家学与师友
1 戴震的家学
2 戴震的老师
3 戴震的门徒
4 戴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