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城市民谣(范小青小说典藏)/长篇都市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范小青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范小青的小说贴近生活和普通老百姓,专注于小人物的命运,把许多不为人知的人生背后的画面与秘密,用淡淡的笔黑写出来,让读者领悟到其独特的、不同他人的小说的审美价值。《城市民谣(范小青小说典藏)/长篇都市系列》为范小青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下岗女工的故事。作品俗中见雅,娓娓道来,颇富时代感、历史感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范小青著的《城市民谣(范小青小说典藏)》为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小说以苏州区域文化为背景,写出了苏州的韵味,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存下了一份鲜活的历史人文记忆,在此背景下,刻画了下岗女工钱梅子再就业屡战屡败,却又毫不气馁,最终赢得他人尊重的过程。作者把她对家乡深沉的痴爱注入笔端,用她的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而又多姿多彩的苏州风情画。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试读章节

第1章

把许许多多泛着乌青光的像磨刀砖一样的上等青砖,紧紧密密地砌起来,一条街就铺成了。站在街的这一头向街的那一头看,街像古装戏里那种长长细细的水袖,因为它细,就显得比较长,大家管它叫长街,它的大名剪金巷反倒没有人叫了。长街不是笔直的,稍有些弯,这弯,就弯得很有韵味,很美,很柔,像是一位江南水乡的面容姣好、身材窈窕的女子。在水网密布的地方,街也是水淋淋湿润的感觉,街的一面是水,于是街也和水一样慢慢地向前流淌。有时候,一眼看过去,是街浮于水,还是水浮于街,也辨不清。船在水上走,人在街上走,走到哪里去,也不知何处是尽头。

街上的青砖是排成人字形竖着砌起来的,一条街就有了千千万万个“人”在脚下,但不是给老百姓踩的,是给皇帝爷踩的,称为“万人纹”。街又叫作“御道”,长街虽然古老,但它不是宋朝的街,宋朝的街也可能仍然存在,但是我们看不见它,它也许埋在现在我们看得见的许许多多的街道下面,也许一米深,也许几十米深。我们有时候挖下水道,或者排别的什么管子的时候,突然就看到了它,把我们大家吓一跳,又使我们兴奋不已,浮想联翩。我们看见宋朝的街,它面目依旧,无声无息地躺在我们底下,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宋朝的御道是专门造起来给宋高宗驻跸的,宋高宗走过的地方,我们现在只能隔着一层地皮去想象它了。接下去是明朝,明朝的皇帝好像没有谁来过江南,要不就是他来过,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不来江南?是不是因他起家就是在江南,或者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是历史的事情。再接下来到清朝,事情就明朗多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康熙南巡、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乾隆能走,所以在江南景色秀美的小城镇里,甚至在乡间,砌成“万人纹”的街也多起来。

长街就是其中的一条街。

姑且我们说是乾隆爷来了吧,乾隆爷老是往江南跑,到底干吗呢?江南风光好吧,当然是好的,但是要看江南的好风光,这一路路途艰辛也是让人够呛,怕也只有乾隆爷能有好胃口。电视剧里说他是为爱情而来,苏吴“十万女红绣龙凤”,找一个心灵手巧、面容秀美的绣娘谈一回恋爱,也是雅事。或者皇帝向往采桑径里逢迎的境界,这里“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让人想起古诗词来,比如像这样的一首:“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你看看,采桑径里,美目盼兮,笑声起兮,多好。也或者,可以再为乾隆爷找一个理由,皇帝不是要寻找生身父母吗?乾隆的生身父母到底是谁和谁,到底在哪里,说法蛮多蛮多。金庸说是姓陈,陈家洛是他的哥。高阳说是雍正和一个长得极丑的宫女生下了乾隆,谁知道呢,反正没有人说乾隆是皇帝老子和正宫娘娘的孩子,这也无所谓,关键是他做了皇帝,这就好,像江南的民谚说:“一朝三阁老,全不是好娘生。”老百姓认为,人不能论出身,要靠自己,像顾鼎臣、谈侍郎这样的大人物都是婢妾所生呀。

皇帝来到街上,踩着“万人”,皇帝的心里呀,真是愉快,真是舒畅。不知道皇帝穿的是什么鞋子,也不知道皇帝来的时候下雨了没,反正皇帝踩不上“日晒三尺土,雨后一街泥”那样的路面,皇帝走的是“雨后着绣鞋”的御道。御道是要很讲究的,青砖排列镶嵌整齐致密,爽水,防滑,雨不沾泥,晴不扬尘,踩在“万人”之上,真是很好的感觉。其实皇帝也想得通,踩不踩“万人”街是一样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泥也好,砖也好,都是皇帝的。

皇帝说:“这条街的街名叫什么呢?”

知府说:“叫剪金巷。”

皇帝说:“为什么叫剪金巷呢?有什么传说吗?”

知府告诉皇帝吴王夫差和西施的故事,那时候吴王夫差和西施谈恋爱,在这条街上为西施剪金做首饰,于是就叫剪金巷。

皇帝宽宽地一笑,心想,吴王夫差算什么?西施算什么?

街就这样造起来,造在水的边上。皇帝从一艘很漂亮的船上跨上岸来,手执一把扇子,腰里有一块碧绿的玉佩。这是某一个特定的或者随意的历史时间,我们现在只是隔着遥远的时光长河去遐想它?

一河一街的格式形态,在苏州这样的城市里,到处可见,苏州还有一河二街、有河无街等街道格局。

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多好。P1-3

序言

不经意间回头一看,许多年来,写下了许多和城市有关的小说,长篇小说就有好些部,尤其是直接以“城市”命名的长篇小说就有四部,再看这四部小说的出版时间,都靠得比较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和二十一世初那几年中创作的,最早的《城市民谣》出版于1997年,然后是2001年的《城市片断》,还有分别是2003年和2004年的《城市之光》和《城市表情》,包括稍后一点的《女同志》,是2005年出版的,只和《城市表情》差了一年。所以,现在回想起来,那一个阶段,可能是对城市题材着了迷,有一点一发不可收拾的意思。因为除了长篇小说,应该还有更多的中短篇小说。如此密集地抒写城市,肯定是因为“城市”太有写头了。

虽然我也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尤其是在少年到青年转变的时期,我是在农村度过的,农村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记,但毕竟,我的绝大部分的生活痕迹是在城市的,我摆脱不了城市给予我的一切,我逃脱不了抒写城市的欲望的控制。

在城市生活中,我始终是在底层的,我的目光也始终是落在底层的。我的城市小说,多半反映的是城市底层人民和普通老百姓,比如《城市民谣》就是写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的人生;《城市之光》其实是个擦边球,写的是一个农民在城市的遭遇,是一个悲剧,暗示着农民很难真正地彻底地融入城市。

在城市生活中,有一个巨大的事情是谁也回避不了的,那就是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带给我们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震惊几乎是惊天动地的。

那时候,我内心有一种不得不写、不吐不快的感受,于是就开始了城市建设题材的写作。先写了稍有纪实性并且带有实验性的长篇小说《城市片断》。写完以后,出版时出版社也给予了鼓励,但自己总觉得没有写够,写得不过瘾。因为这个题材实在是太过庞大,内容太过丰富。于是,后来又写了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这一次写得比较痛快了。是不是可以说,《城市片断》是《城市表情》的准备?或者,《城市表情》是《城市片断》的故事版?反正这两个小说是可以成为互补的。

接下来就是《女同志》了。这是一部写机关女干部,或者换个说法叫职场女白领的小说。城市生活中始终存在并且布满了一个词,就是机关。写城市题材的作品,也同样逃不开机关这个陷阱。所以,《女同志》与其说是写了机关的女干部,不如说写的是城市的一个特殊地带。

这六部作品中,唯有《桂香街》间隔的时间比较长,是最新出版的。它又回到了城市底层——街道、居委会、普通居民。《桂香街》的写作,和我的其他小说的创作有所不同,这是一次带着题材去采访,确定主题才构思的写作。然而这一次的写作,我依然感觉风生水起,让我欲罢不能。作品中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生活中的居委会干部时常在我的眼前和脑海中冒出来,她们的付出,她们的委屈,甚至是她们的眼泪,推动着我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这种动力是始终存在的,所以,写作状态始终是顺畅的、跃动的。

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替,许多事情都渐渐忘记了,许多人也渐渐地忘记了,包括自己创造的许多人物,在内心也淡去了许多,幸好有这一次的重新结集出版,让我再次想起了他们:钱梅子、田二伏、谢北方、秦重天、万丽、林又红,看着这一个又一个的名字,就像看到了自己的亲人,看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倍感亲切,倍觉温馨。

谢谢安徽文艺出版社给了我这次机会。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