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陶奇的暑期日记(名家朗读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心阅读文丛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冰心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冰心著,眉睫主编,西早绘的《陶奇的暑期日记(名家朗读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心阅读文丛》记录了陶奇在暑假里的生活,里面包含着陶奇遇到的或悲伤或快乐的事。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冰心的自传散文及其他一些经典篇目,如《小橘灯》《在火车上》《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等。

内容推荐

冰心著,眉睫主编,西早绘的《陶奇的暑期日记(名家朗读版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心阅读文丛》收录了冰心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小桔灯》《回国以前》《在火车上》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对儿童的关怀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其中《陶奇的暑期日记》记录了陶奇在暑假里发生的一些故事,有悲伤的,也有快乐的。故事开头,陶奇期末考试之后,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问话,老师认为陶奇在作文方面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作文写得总是虎头蛇尾,于是就送给陶奇一个日记本,并让陶奇每日坚持写日记。陶奇很感激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就坚持把这本日记写完,这让老师感到非常欣慰。

目录

好妈妈

陶奇的暑期日记

回国以前

小橘灯

在火车上

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

明子和咪子

试读章节

好妈妈

今天一早,小弟和小妹就把我吵醒了,小弟说小妹拿了他的袜子,小妹说小弟穿了她的衣服,两个人站在床上,乱拉乱扯的,把衣服都甩在地下了。我急得直喊:“妈妈,您快来吧,他们又吵呢,星期日早上也不让人多睡一会儿!”

爸爸从外屋进来了,轻轻地说:“别吵了,妈妈做着饭呢,你们总不让妈妈安静一会儿。”爸爸一面说一面就帮他们穿衣服,又把他们带了出去。

我又往被窝里一缩,使劲闭上眼,可是怎么也睡不着了。我想起我今天下午还要过队日呢,不知道妈妈把我的那件衣服洗好了没有,我的功课还落下了许多,今天上午一定做不完。星期日总是我最忙的日子!

我越想越睡不着,赶紧穿衣服起来,把被窝往后一推,忙忙地出去梳头洗脸,从桌上拿起早饭就吃,一边问妈妈:“昨天我脱下来的那件制服,您给我洗了没有?我今天下午过队日要穿。”

妈妈正在收拾屋子,听我这么一问就愣了一下,说:“你那件衣服不是刚换的吗?怎么又弄脏了?”

我急了,说:“换倒是刚换的,可是袖子上让同学给弄上了些墨水,昨天晚上我脱下来,忘了告诉您了。反正我今天不能穿它去,多难看呀!”

妈妈叹口气说:“好吧,等我完了事,赶着给你洗,可是不一定干得了——你怎么又过队日了?我今天下午有事,还指着你给我看小弟小妹呢。”

我瞪着眼摇着头说:“不行,过队日不能不去!每星期日您总是有事,可是我也有我的事呀。您做事就是没有计划,老师说了。我们应该懂得怎样分配时间,凡事按着计划安排好,就不会忙了,我劝您以后也得订一下计划!”

爸爸走过来说:“你叫妈妈怎么定计划呀?你的衣服刚穿上就弄脏了,早也不告诉妈妈,今天过队日也不早告诉妈妈!”

我没有答话,丢下饭碗就到里屋去了,我必须得抓紧时间做点功课,下午就没有工夫了。

进屋一看,小弟和小妹正在翻我的书包呢,他们把我的书本呀,铅笔盒儿什么的,都拉出来了。我连忙把他们推开,把书本整理一下,发现我那本算术不见了,我急得又喊:“妈妈您看他们多讨厌,尽动我的东西,把我的那本算术也弄没啦!”妈妈走进来说:“你那本算术是你自己放在桌上的,我给收在抽屉里了。你自个儿的书总不归着好,书包也不挂起来,还老说小弟小妹动你的东西!”

这时候,小弟和小妹已经溜到外屋,爸爸把他们带到外面玩去了。

我气呼呼地从抽屉里翻出那本算术来,想坐下来做几道习题,可是桌上堆得满满的,什么茶杯啦、热水瓶啦、书啦,一点地方都没有!

乱,乱,真是乱死了!妈妈整天抓起这个,扔下那个,也不知道忙些什么,家里总是乱七八糟的!我就是佩服隔壁的李大娘,她家里总是整整齐齐的,李永珍身上的衣服也总是干干净净的,他们家的孩子比我们家还多呢,人家李大娘家怎么一点也不乱呢。

我想:我到李家做功课去吧,他们那里总是清静的,孩子们也不闹,李大爷喜欢我们,总和我们大说大笑的,永珍也会帮助我。我一边想着,一边就拿起书本往李家跑。

我一走进李家门,看见他们屋里早已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永珍的姐姐永瑛是个中学生,今天也在家,正在抹桌子,永珍带着她的小弟小妹正在书桌上画画呢。李大爷和李大娘在里屋换着衣服,仿佛要出门去。李大娘看见我就笑着说:“早呀,小琴真是个好学生,星期日还用功。你妈妈做什么呢?”我说:“我妈妈忙着收拾屋子呢,您这么早就出门呀?”李大娘说:“可不是,永珍她们说今天早场的电影好,你李大爷一早去买了票,说陪我去看。我说星期日家里人多事多,我就不去吧,可是他们一定要让我去。”李大爷笑着说:“人多就应该事少。本来星期日都应该休息嘛,我们工人星期日不上班,学生们星期日也不上课,只有你们家庭妇女,一年到头都没有休息。”(P1-3)

序言

冰心: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

1922年,叶圣陶创作的、后被悉数收入《稻草人》一书的童话,在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杂志陆续发表。此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这一年还发生了另两件事:一是赵元任翻译出版了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并写了译序;二是周作人随后写了一篇同名书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提出了“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文学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儿童文学的另一走向。

其实在叶圣陶之前,已有不少中国作家创作了儿童文学作品。胡适的《尝试集》里就包含有“童诗”,陈衡哲的《小雨点》也已在《新青年》发表了。更不该忘记的是冰心,她1919年就给《晨报》投稿,最早引起文坛关注的那批“问题小说”如《庄鸿的姊姊》《是谁断送了你》等,所写的主人公都是儿童,稍后的《离家的一年》更是儿童生活的实写。她文笔清丽淡雅,很适合儿童阅读。冰心的两本最早的诗集《繁星》和《春水》,也深受当时少年学子的喜爱。这些作品的面世都不比《稻草人》晚。然而,不管是胡适、陈衡哲还是冰心,他们所写的还不是“自觉的儿童文学”,即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据冰心自述,她一开始的写作,“多半是问题小说…-一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集自序》)可见,她之所以以儿童为主角,只缘于思考和生活范围都与儿童或家庭有关。而叶圣陶写《稻草人》和郑振铎编《儿童世界》,是自觉把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区分开的,叶圣陶的童话是“专为”儿童所写的——在自古至今的中国文学发展上,这当然是不同凡响的事。

可是,我们仍把冰心视为中国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除上面提到的作品之外,更因为她的《寄小读者》。

这里有必要谈谈《寄小读者》与周作人儿童文学思想的关系。那时的周作人在中国文坛有巨大影响。“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两大口号——“白话文学”和“人的文学”,就是胡适和他分别提出的,他声望之高也仅次于胡适;而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所在的文学研究会中,他又是首屈一指的理论家,《文学研究会宣言》起草者就是他;同时还是北大和燕京大学的名教授,学生中出了好几位重要的新文学家。虽然他借《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所鼓吹的那种充满童话想象的“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创作,在早年的中国儿童文学界没能形成气候,但他的另一创作思想,却因冰心的《寄小读者》而发扬光大了,那就是他一贯强调的“文学是个人的”,是作家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写《(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篇书评的前两周(1922年2月26日),他发表在《晨报副镌》上的《诗的效用》中,就有这样的话:“我始终承认文学是个人的,但因‘他能叫出人人所要说而苦于说不出的话’,所以我又说即是人类的。然而在他说的时候,只是主观地叫出他自己所要说的话,并不是客观地去体察了大众的心情,有意识地替他们做通事,这也是真确的事实。”这里的“通事”,也就是译员,即今之所谓翻译。亦即文学不是代人传话,而是作家说自己想说的话,但这又是大家需要而又未曾说出的。这一观点,在他“五四”时振聋发聩的代表作《平民的文学》中也有过表达。用这样的文学观去对照叶圣陶同一时期的童话创作,尤其是那最末一篇《稻草人》,是一眼就能看出不同的。

然而,作家是成人,说自己的话,又怎么“为儿童”呢?周作人在“为儿童”这一点上是很强调儿童文学的特殊性的。在《儿童的书》一文中,他说:“艺术是人人的需要……但我相信有一个例外,便是‘为儿童的’。儿童同成人一样地需要文艺,而自己不能造作,不得不要求成人的供给。”成人如何才能既发出自己的声音,又供给儿童以好的文学呢?他的结论是:作家本人应仍拥有“赤子之心”,这也就使“说自己的话”和“为儿童”二者有了交集。也许,这正是解决儿童文学复杂的理论问题的唯一出路吧。

在写于1923年6月25日的《儿童的书》的结尾处,周作人进而呼吁道:“凡对于儿童有爱与理解的人都可以着手去做,但在特别富于这种性质而且少有个人的野心之女子们,我觉得最为适宜。本于温柔的母性,加上学理的知识与艺术的修养,便能比男子更为胜任。”——他这是有所指的吗?

当时编辑《晨报副镌》的孙伏园是周作人的学生,作家冰心则是周作人在燕京任教时最赏识的学生。曾有日本作家问他:“文坛上露头角的得意门生很多罢?”他答:“不多,只二三个,现任清华教授的俞平伯,用废名这笔名的冯文炳以及冰心。”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即赴美留学,时在1923年8月初;此前的7月24日,晨报的副刊上开辟了“儿童世界”专栏,于是,从7月25日起,她开始写《寄小读者》。可以说,这是周氏两位得意门生按着他的文学观念联手进行的一次优美的文学尝试。而她动笔的这一天,离周作人发表《儿童的书》才只十天——她是听到了老师的召唤吗?

“本于温柔的母性,加上学理的知识与艺术的修养”的冰心,这一年刚刚23岁,可谓童心未泯。她在《寄小读者》的“通讯一”里写道:

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我恳切地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请看冰心对自己的定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并正努力地“要保守这一点天真”,以成为孩子们“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这不正是乃师所要求的做个有“赤子之心”的女性吗?她正是从这里出发,愉悦地投入了长达三年的创作,一直写到她留学归来,一直在发掘自己所曾有和仍有的童心,表达着对儿童的“爱与理解”。

“通讯二”也许是书中最精彩的篇章,她在这里直接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伤心的事情”,那使她“灵魂受了隐痛”。前一年的一个春夜,她在父母身边闲闲地看书,一只小鼠从桌子底下慢慢出来,坦然、无猜地吃饼屑,一边友好地看着她。她觉得可爱极了,就用手中的书盖着它,它也不跑,无抵抗地蜷伏着。这时小狗跳进来了,大人叫她快放开,不然要给抓住了,她神经质地拿起书,可恨它怡然不动,小狗喜悦地微吼着蹿上来,—下把它叼走了。前后不到一分钟,她心上仿佛受了一箭,惊惶地吁了一口气,过后又装着不介意地笑了笑。可是到倚着床沿,伏在枕上时,她终于流下泪来。以后看到老鼠夜里出来,她都要避开,总觉得那是它的母亲还在找它。她把这事对一个成人朋友说,遭到了漠然的取笑。她没法把这事再跟别人说了,她感到灰心绝望,现在则向小读者们坦承自己的愧悔……这是一个感人的心灵故事,当然只有保有童心的人才听得懂。作者在这里说着自己的话,同时,这又真是“为儿童”而说的。

茅盾在他的名文《冰心论》中曾说:“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是属于她自己……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而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那些充满个性的创作(我想这里应该包括了凌叔华、郭风、任大霖……)就都与《寄小读者》的影响有关。这一影响与《稻草人》的影响并存(虽然远不及后者强大),使中国儿童文学史变得丰富了。而那种“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创作在中国也成为风气,则要等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距《寄小读者》问世还有长长的六七十年呢。可见,一种文学风气的形成,常常离不开一两位天才作家的杰出作品。《寄小读者》就是这样的作品。

以上可算是我对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一点补充,也借此表达儿时即已形成的对冰心先生的仰慕和敬意吧。

儿童文学评论家 刘绪源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喜欢冰心,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了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中国现代作家巴金

冰心: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

——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

妈妈教我懂得爱,用心去爱,爱人、爱动物、爱大自然、爱生命。

——冰心女儿吴青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