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包罗万象,时间贯通上下三千年,对中国通史作了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炼与整理。从地理范围上看,它东至日本以东,西至中亚,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以广阔的视野,考察了整个天下的变化。从记事内容上看,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天文、地理、疆域,凡社会文化及环境涉及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司马迁著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史记/谦德国学文库》从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篇目,进行注释和白话翻译,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普及性的读本。
| 书名 | 史记/谦德国学文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西汉)司马迁 |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史记》包罗万象,时间贯通上下三千年,对中国通史作了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炼与整理。从地理范围上看,它东至日本以东,西至中亚,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以广阔的视野,考察了整个天下的变化。从记事内容上看,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天文、地理、疆域,凡社会文化及环境涉及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司马迁著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史记/谦德国学文库》从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篇目,进行注释和白话翻译,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普及性的读本。 内容推荐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司马迁著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史记/谦德国学文库》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五帝本纪 周本纪 项羽本纪 孔子世家 萧相国世家 伯夷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伍子胥列传 孟尝君列传 张释之冯唐列传 太史公自序 试读章节 【注释】①絮诚:谓洁身诚意。②砥属:平定归服。 【译文】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获得自己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曾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曾拥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他被封为诸侯,迁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迁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具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项帝高阳,是昌意的儿子,黄帝的孙子。他沉静、稳练,且有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因地制宜,种植各种庄稼,养殖各种牲畜,并根据天象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北到过幽陵,南到过交肚,西到过流沙,东到过蟠木。所有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瞄的地方,几乎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帝颛顼生子日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日蠕极,蠕极父日玄嚣,玄嚣父日黄帝。自玄嚣与蠕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①,其德嶷嶷②。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注释】①郁郁:文采盛貌。②嶷嶷:形容道德高尚。 【译文】颛项帝的儿子叫穷蝉。颛项帝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是蟠极,蟠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是黄帝。玄嚣和蟠极都没有登上帝位,直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项的侄子。 高辛天生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能叫出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恩泽于众人却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知晓未来久远的事情,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旨意,了解民众之所急;仁德且威严,温和而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很节俭地使用;他仁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然后以定节气时月,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并慎重地加以信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分轻重,遍及天下,一视同仁,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炽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P4-5 序言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名著中,《史记》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中国史籍中成就最高的著作,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本纪记述历代帝王政绩,世家记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列传记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最后一篇为自序,表是大事年表,书记述各种典章制度即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五种体例中,又以本纪和传为主,故称为“纪传体”史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首创的这五种体例,成为后世史家修史的模式,从《汉书》到《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个别名目有所变化,或者各史门类不全,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因而《史记》堪称我国纪传体史书的鼻祖与典范。 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史官的家庭,自幼受父亲司马谈学术思想的熏陶,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从二十岁开始,他游历了江淮、汶泗、鄱薛、梁楚等广大地区,他到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到过今天华北、西南、江浙一带,旅途中广泛收集旧闻传说,考察民俗风情。后来他当郎中的时候,还跟随着汉武帝巡游过许多地方,又曾奉命到巴蜀以南的筇笮、昆明等地区去考察。三十七岁时继承父职,为太史令,得以饱览皇家藏书。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再加上国家文书档案和《五帝系谍》、《尚书》、《秦记》、《晏子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构成了《史记》的广泛取材。 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以勇敢无畏的批判精神和“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态度完成了这部皇皇巨著,为中国古典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中体现的一些卓越的思想观念,甚至与当时社会相冲突的。如朴素的哲学观,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充斥整个汉代社会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滥言,揭穿了那些阴阳五行家和方士们所编造的种种欺人之谈。如进步的历史观,由上到下、由中到外的各阶层、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在司马迁看来,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即“通古今之变”。还有先进的经济思想,司马迁认为,手工业、商业是与农业同等重要的,因而反对片面地强调“重本抑末”,主张商业、手工业自由发展,一改封建正统观念对商业、商人的鄙薄态度。这些思想在《平准书》、《货殖列传》中都有较为集中的反映。 《史记》既是一部体大思精、前无古人的历史巨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在史学方面,它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汇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了先例,树立了榜样,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风气才相继而起。历代统治者登基后,无不修订实录,因此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在文学方面,司马迂的文学修养深厚,艺术手段高娩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描写得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另外,《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史记》无疑是建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 《史记》包罗万象,时间贯通上下三千年,对中国通史作了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炼与整理。从地理范围上看,它东至日本以东,西至中亚,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以广阔的视野,考察了整个天下的变化。从记事内容上看,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天文、地理、疆域,凡社会文化及环境涉及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从记人上看,帝王、将相、贵族、官吏、说客、策士、游侠、刺客、文人、隐士、商贾、医卜、屠夫、乞丐,凡社会各阶层、各类型人物,无所不有。因此,《史记》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百科全书,包含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 此次我们整理出版的《史记》,节选了其中的精彩篇章,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学习,我们还做了简要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译文。其中有错讹之处,悉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