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百万册升级版)》意在解答那些长久以来困惑我们而又一直未得到答案的问题:为什么货币会有冲突?作者宋鸿兵已经翻阅了超过100本书籍,并追溯到300年前来探求当前金融体系的起源。在他的书中,宋先生开启了“潘多拉之盒”,讲述了17个家族从19世纪开始到现在是如何统治世界金融体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创造金融工具和制造重大事件来控制银行体系、原油、工业产业和国防产业,从而能够自一开始到现在巧妙而有效地驾驭世界。他们坐在金字塔的最上端,把所有的秘密都掩藏在他们的宝座之下。
| 书名 |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百万册升级版) |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 作者 | 宋鸿兵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百万册升级版)》意在解答那些长久以来困惑我们而又一直未得到答案的问题:为什么货币会有冲突?作者宋鸿兵已经翻阅了超过100本书籍,并追溯到300年前来探求当前金融体系的起源。在他的书中,宋先生开启了“潘多拉之盒”,讲述了17个家族从19世纪开始到现在是如何统治世界金融体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创造金融工具和制造重大事件来控制银行体系、原油、工业产业和国防产业,从而能够自一开始到现在巧妙而有效地驾驭世界。他们坐在金字塔的最上端,把所有的秘密都掩藏在他们的宝座之下。 内容推荐 2011年,欧债危机风云乍起,全球经济风雨飘摇,欧元崩溃论甚嚣尘上,来自欧洲的经济冲击波让全世界都倍感寒意。从表面上看,欧债危机体现为各国财政政策的不匹配,而实际上,欧洲南北方经济发展模式的断裂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如果看到了欧债危机的本质,那么很显然,要想重新使欧洲经济真正复苏,就绝不是仅仅推出“财政联盟”“银行同盟”“欧元债券”“欧洲稳定机制”这些救急措施就能根治的。 在这场危机中,谁才是最大的获益人?欧洲各国政府显然不是,因为它们的主要权利将丧失殆尽;最大的获益人其实就是资本!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欧债危机可以被解读为金权与主权的较量! 如果没有历史的大坐标系,眼前发生的欧债危机的确使人困惑丛生。从这个意义上看,宋鸿兵著的《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百万册升级版)》书探讨的正是近300年来欧洲金权势力的崛起历程,人们不妨将此书看作“欧债危机之前传”。 也许欧债危机的结局并不是欧元的解体,而是危机倒逼改革,各国被迫拱手让出金融主权,最终加速催生出一个“欧洲合众国”!如果欧洲合众国的诞生是金权崛起的必然结果,那么欧元作为区域货币的关键尝试,它必将成为通往世界单一货币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目录 升级版序言 第一章 德国国际银行家的发源地 谁是国际银行家 戛然而止的战争 老布雷施劳德:罗斯柴尔德的代理人 奥本海默:科隆的金融霸主 1848年革命与银行业的拯救行动 俾斯麦的崛起 布雷施劳德:俾斯麦的私人银行家 丹麦危机:俾斯麦的意外机会 普丹战争:金权小试锋芒 议会自由派:德国统一道路上的障碍 科隆—明登铁路私有化:普奥战争的财源 为什么普奥战争戛然而止 普法之战: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50亿法郎战争赔款:银行家的“大馅饼” 第二章 英国金权的制高点 弗朗西斯:巴林王朝的奠基人 荷兰:商业资本主义的顶峰 结盟霍普家族:巴林傍上了欧洲第一富豪 “红顶商人”:金权入股政权 跨越大西洋的人脉网络 路易斯安那融资:史上最惊人的金融案例 1812年英美战争:巴林家族里外通吃 法国战后赔款:巴林晋升欧洲第六强权 法国公债合同:双雄结仇 谋定而后动:罗斯柴尔德终成霸主 金融家与政治家 苏伊士运河:罗斯柴尔德的金融闪击战 拯救宿敌巴林银行 黄金十字架 进军中国 第三章 法国金权的割据 法国大革命幕后的瑞士银行家族 法兰西银行:“雾月政变”的投资回报 垄断被打破:犹太银行家族的崛起 金融创新的革命 动产信贷银行:贝列拉的挑战 “既是骗子又是预言家” 法兰西银行:打败贝列拉的战略制高点 克里米亚战争 天主教银行家:第三股势力 金权的进化:从所有权到控制权 第四章 美国金权的“圈里人” 赛利格曼:从小商贩到国际银行家 奥古斯特·贝尔蒙特的“美联储” 纽约的上流社会 国债大王赛利格曼 赛利格曼力撼财政部长 赛利格曼:美国的罗斯柴尔德 赛利格曼:真正的“巴拿马之父” 希夫的时代 希夫与日俄战争 新圈子与老圈子 第五章 动荡的欧洲 永不止息的渴望:回去,回归锡安 德国银行家族:回归希望之火燃起 巴勒斯坦困境 围堵与崛起:英德的战略竞争 汉堡美国航线:海上霸权争夺战 麦克斯·沃伯格:未来的经济沙皇 柏林—巴格达铁路:德国反围堵的战略通道 阿加迪尔事件 《贝尔福宣言》与银行家的梦想 背信弃义:英国统治精英与犹太复国主义的矛盾 经济武器与《凡尔赛和约》 1922年德国中央银行“独立”:超级通胀飓风的“风眼” 颠覆魏玛共和国的“货币战争” 沙赫特的“地租马克”保卫战 道威斯计划:扶持德国的开始 第六章 希特勒“新政” “愤青”希特勒 费德尔:希特勒的金融导师 啤酒馆暴动:希特勒声名大震 希特勒被财神“撞了腰” 哈瓦拉计划 沙赫特:国际银行家的中间人 大棋局 纳粹德国的社会权力平台 纳粹德国的经济系统 希特勒“新政” 希特勒“新政”的第一把火:中央银行国有化 “费德尔货币”:德国的林肯绿币 “金融创新”挽救了德国经济 罗斯柴尔德与希特勒 希特勒的权术 第七章 银行家与情报网 克格勃的“剑桥五杰” “第五个人” “使徒会”的圈子 菲尔比的父亲 金·菲尔比与维克多·罗斯柴尔德 “剑桥五杰”打入英国情报系统 苏美之间,左右逢源 核心机密 维克多的对价:原子弹的机密交换以色列建国 “目标巴顿” 多诺凡的来历 战略情报局—“Oh So Social” 谋杀巴顿的动机 第八章 统治精英与“隐形寡头” 韩航KAL007航班的神秘空难 钻石帝国与精英元首 罗兹会社:英国统治精英的“黄埔军校” “米尔纳小组” “米尔纳小组”的德国政策基于两点核心 “盎格鲁–美利坚权势集团” 基金会:财富的隐身大法 心灵鸡汤们说:当你放弃越多,你就拥有越多 “家道中落”的洛克菲勒家族 杠杆效应与财富控制 国会的调查 基金会、精英集团与政府 基金会与教育系统 公众意见塑造 世界政府:“盎格鲁–美利坚权势集团”的奋斗目标 第九章 金融海啸之后 格林斯潘:经济机器的工程师 朝鲜战争使格林斯潘一夜成名 安·兰德:格林斯潘的精神导师 谁是上帝之手 安·兰德的伪命题 如果“大力神”们罢工 黄金:精英们的理想货币 扭曲的美元与“债务堰塞湖” 世界经济的未来:14年的“消费大萧条” 第十章 回到未来 2024年1月1日,世界单一货币启动 单一货币:历史的终结者 危机来得正是时候 货币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 完美而致命的组合:世界单一货币=黄金+碳货币 美元的结局 “大力神”们俯瞰下的世界 跋 试读章节 普法之战: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普奥战争的输家当中最窝囊者,非法国的拿破仑三世莫属,他眼睁睁地看着普鲁士在自己眼皮底下迅速崛起。法国在俾斯麦的战略性欺骗之下,非但没有获得任何实质上的“中立补偿”,反而在卢森堡的问题上被俾斯麦奚落嘲弄。拿破仑三世在疏远奥地利的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与楚怀王被张仪用“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楚国与齐国断交如出一辙,楚怀王与拿破仑三世同属那种爱贪便宜、志大才疏之辈。 一向对玩大国均势游戏炉火纯青的英国,此时对普鲁士即将统一德国而崛起成为英国最大的挑战者这一危险趋势并没有应有的敏锐。英国仍然被爱虚张声势的拿破仑三世忽悠住了,过高估计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实力。法国于1859年动工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已在1869年竣工通航。英国认为这是对它统治下的中东地区和印度的一种直接威胁:如果断了英国本土与印度殖民地的交通线就等于斩断了英帝国的脊梁,这是英帝国主义者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于是战略短视的英国政府把普鲁士作为抗衡法国的力量,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行为大开绿灯。英国对法国的顾虑压倒了对德国统一的担忧。 俄国自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后,同英法关系冷淡。它表面上保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支持普鲁士对法国作战以便坐收渔人之利,以报当年的一箭之仇。迟钝而封闭的沙皇正专注于在巴尔干煽风点火捞取些蝇头小利,对普鲁士这一昔日的反法盟友和几十个松散的德意志邦联小国并未完全放在眼里,从而埋下了未来败亡的伏笔。 奥地利新败使财政濒于破产,虽想支持法国对普鲁士进行报复,但已力不从心。 俾斯麦与其说是个伟大的战略家,不如说是个幸运的冒险者,他的幸运在于他的对手们在战略上的疏忽和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闪电般的崛起。普奥战争结束后,只有俾斯麦心中清楚,要想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不打败强大的法国是不可能实现的。普法战争将不可避免。 普法战争的导火线是所谓“埃姆斯电报”。1870年7月初,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位亲王被选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拿破仑三世以法国不能容忍东西两翼均受到威胁为借口,命令法国驻普鲁士大使提出抗议。当时,威廉一世在埃姆斯温泉疗养院休养,他向法国大使表示,霍亨索伦家族可以考虑放弃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但拿破仑三世仍不罢休,又命令法国大使找威廉一世做出书面保证。威廉一世答应回柏林再谈判此事,同时给俾斯麦发了一份电报。俾斯麦接到电报后,删改了电报的一些内容,使之成为威廉一世拒绝同法国大使谈判的通电,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1870年7月19日,拿破仑三世以受到侮辱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 而此时的法国连一个盟国都没有。 作为普奥战争的主要功臣,布雷施劳德的地位今非昔比,他已经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小兄弟变成了平起平坐的伙伴。俾斯麦对他的倚重已超越了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敬畏,在普奥战争结束不久,俾斯麦毅然将自己私人账户中的全部财产从法兰克福罗斯柴尔德银行转到了布雷施劳德银行。 就在战争爆发的前10天,布雷施劳德在给俾斯麦的密信中询问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并狡猾地提到俾斯麦私人账户上的投资情况。在信中,他问道: 在我这方面看来,我并不认为极端严重的政治情况已经出现, 所以我并没有将阁下账户里的资产出售。如果我的判断有误,您 认为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即将发生,我请求您及时给我示警。 果然,事关俾斯麦个人财富的损益,俾斯麦不敢怠慢,第二天回信就到了,不过是以俾斯麦夫人的名义回复的: 他并不认为其他人会突然对我们发动进攻,因为西班牙的投 票并未符合任何人的意愿。不过他觉得也许到了某个时刻,对战 争的预期会比现在更强烈,所以卖掉铁路股份也许是个好主意, 反正他这里也需要钱。 布雷施劳德收到回信后,立刻明白了战争即将开始。第二天,他即刻将这一价值连城的情报发给巴黎的罗斯柴尔德:“所有的报价都会陕速下跌。”同时,他指令在欧洲各个市场的交易员全部抛出他的各类资产,有些甚至是在亏损中售出的。布雷施劳德此时已顾不了那么多了。 普奥战争的一个结果就是普鲁士的宪法危机结束了,俾斯麦的政府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财政自由。1870年7月21日,普鲁士主导下的北德意志邦联议会批准了1.2亿泰勒的战争信用。 在战争爆发初期,柏林股市情况近乎恐慌,连科隆一明登铁路这样的优质股票都下跌了30%。普鲁士政府紧急出售1亿泰勒的第一期、战争债券,试图摆脱由银行家垄断的承销渠道,直接向市场发售,条件是5%的利息和打88折,而银行家们的建议是打85折,被政府拒绝了。奥本海默在写给布雷施劳德的信中强调:“这是一个当前市场情况下可笑的条件。”结果销售遭遇了巨大的失败,债券只卖出了6 000万泰勒。其实,问题的根源是,如果政府直接销售,银行家们无法赚取承销费,因而采取了集体抵制的行为。这一点再次表明,金融市场上“渠道为王”的威力。 1870年9月1日,普法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次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9月4日,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色当战役后,多达30万的法军俘虏被普鲁士关押。布雷施劳德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赚钱的大好机遇,他主动承担起每月为战俘向普军支付生活费的“责任”。对于他而言,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放贷生意,未来无论谁代表法国政府,他们都必须支付这笔巨额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这将是战争赔款的一部分…… P37-39 序言 2011年,欧债危机风云乍起,全球经济复苏风雨飘摇,欧元崩溃论甚嚣尘上,来自欧洲的经济冲击波让全世界都备感寒意。 所谓欧元危机,其本质就是欧元背后的抵押资产的质量危机。欧元的抵押资产是以17个成员国的国债为核心,以各国税收为支撑的资产,而税收则依赖着各国的经济活动。因此,从表面上看,危机体现为各国财政政策的不匹配,而实际上欧洲南北方经济发展模式的断裂才是问题的根源。 自欧元诞生以来,以德国、荷兰为代表的欧元区北部国家,充分利用低通胀和低利率的政策环境,强化工业竞争力,在南欧诸国无法贬值本币来与之竞争的有利条件下,德国质优价廉的工业品在南欧市场上攻城略地,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经济活跃,财政良好。而南欧的实体经济在与北欧的竞争中,逐步土崩瓦解,而欧元区的低利率在南欧则刺激起以房地产泡沫为中心的资产膨胀,以虚幻的财富效应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资产膨胀型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了日益衰落的实体经济增长模式。 南欧房地产的极度繁荣和资产价格的不断飙升,又反过来刺激着南欧市场对北欧工业消费品的巨大需求,北欧经济更是平添助力,经济景气分外骄人。同时,南欧的资产泡沫盛宴又吸引着北欧的资本盈余大规模南下,进一步推高了南欧的资产价格。好一片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美妙繁荣!西班牙、希腊等国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房地产翻番,资产价格飙升,巨量外来资本涌入,消费规模大增,税收财源滚滚。与之相伴的则是,贸易逆差扩大,财政支出无度,负债水平急升。 南欧借来的繁荣来得快,去得更急。当负债增长速度远高于收入增长速度时,资金链的断裂仅仅是时间问题。2011年泡沫破裂后,南欧各国立刻出现资产价格暴跌,消费萎缩,投资不振,失业严重,税收锐减,贸易萧条,资本外逃的危险局面,主权信用岌岌可危。 如果看到了欧债危机的本质,那么很显然要想重新使欧洲经济真正复苏,就绝不是仅仅推出“财政同盟”、“银行同盟”、“欧元债券”、“欧洲稳定机制”这些救急措施就能根治问题的。 但是,从目前欧盟提出的各项应对措施来看,“财政同盟”将成为欧盟的统一财政部,收缴各国的财政主权;“银行同盟”的设计则是囊括了各国的金融监管主权;“欧元债券”目的在于取代各国的信用主权;再加上欧洲央行业已执掌的货币发行权,欧盟各国在危机之后,国家的金融主权将彻底沦丧! 也许欧债危机的结局并不是欧元的解体,而是危机倒逼改革,各国被迫拱手让出金融主权,最终是加速催生出一个“欧洲合众国”!经过这场危机,究竟谁是最大的获益人呢?各国政府显然不是,因为他们的主要权力将丧失殆尽;各国人民当然也不是,因为他们将被迫为危机埋单。最大的获益人究竟是谁呢?那就是资本!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场危机可以被解读为金权与主权的较量! 资本的最高意志,就是打破对资本的一切限制,以货币统领经济,以经济驾驭政治,以金权君临天下!但是,在国与国之间,资本被主权边界、金融监管所束缚;在一国之内,资本则必须面对上有议会掣肘、下有工会制约、中间有高税收和高福利的拖累,难以自由流动和肆意逐利。因此,弱化主权概念,取消主权边界,废除主权权力,将欧洲连成一片,让资本能够自由地、无羁绊地纵横驰骋,这片由货币统治的广袤大陆,就是理想中的“欧洲合众国”! 如果没有历史的大坐标系,眼前发生的欧债危机的确使人困惑迷离。从这个意义上看,本书探讨的正是近300年来欧洲金权势力的崛起历程,人们不妨将此书看作是“欧债危机之前传”。 金权崛起并非一种虚幻的理念,这一过程伴随着欧美最重要的十七大金融家族的盛衰沉浮,他们对各国经济、政治权力与战争冲突都曾发挥过重大的影响力。在这种影响力之下,我们可以发现欧盟的诞生和欧元的出现与这些金融家族存在着明显的联系。同样,欧债危机的走向、欧元的命运,以及未来欧洲合众国的出现,仍然与他们息息相关。 2009年,我在本书的第一版中提出了3个重要预判:第一,欧美经济将陷入至少10年的长期萧条,无论货币政策的宽松,还是财政政策的刺激,对于这轮经济萧条都基本无效;第二,当时对于中国社会还相当陌生的碳排放,将对经济与社会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并将被金融化乃至货币化;第三,主权货币将逐步被区域货币所取代,并最终向世界单一货币进化。 3年后,世界经济并未像人们当初乐观估计的那样,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难以取得持续效果。美国经济在经历了两轮货币宽松后,国债总量4年暴涨50%,而失业率仍在8%以上,如果加上不完全就业和放弃就业希望的人数,其实际失业率高达15%!这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从未有过的严重困境。货币强心剂显然并未见效。在欧美经济复苏梦断之时,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显著减速,世界经济正在滑入更为险恶的沼泽。 碳排放的概念在过去的3年里已成为上至世界各国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欧美各国的碳排放交易已成金融市场的重要产品,而中国的碳排放交易所也在积极筹备。2012年,中国为稳定经济增长所列出的鼓励投资的清单中,节能减排项目更是引人注目。 如果欧洲合众国的诞生是金权崛起的必然结果,那么欧元作为区域货币的关键尝试,它必将成为通往世界单一货币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2年9月于北京 宋鸿兵 后记 这本书的写作目的不是为了教授你怎样投资、如何分配资产或传授一套典型的货币对冲方法。本书意在解答那些长久以来困惑我们而又一直未得到答案的问题:为什么货币会有冲突? 宋先生是一位在世界经济学领域非常有天赋的学者,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探索历史,研究现实并试图解读未来。宋先生在撰写他的第二本书《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时,已经翻阅了超过100本书籍,并追溯到300年前来探求当前金融体系的起源。在他的书中,宋先生开启了“潘多拉之盒”,讲述了17个家族从19世纪开始到现在是如何统治世界金融体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创造金融工具和制造重大事件来控制银行体系、原油、工业产业和国防产业,从而能够自一开始到现在巧妙而有效地驾驭世界。他们坐在金字塔的最上端,把所有的秘密都掩藏在他们的宝座之下。宋先生试图敦促他的国家中国,去了解全球化的趋势。当你饶有兴趣地阅读这本书时,你会深刻地感到光阴似箭,历史沧桑。我个人将这本书评为所有描写此类话题的作品中最优秀的著作之一。阅读这本书所得到的收获是读他第一本书《货币战争》的10倍,而且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阅读他正在开始筹备的第三本书。我非常感谢宋先生能为我们提供如此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并将他的热情与执着同他的读者分享。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哈克博士 G6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财富巢集团主席 2009年6月28日于北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