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千山(第1部血染龙泉寺妃陵迷宫)》是一部融合了武侠、探险元素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作者王文翰营造的一个虚拟时空——龙泉寺。高经纬、高至善、霍玉婵为结拜三兄妹,因为受师父和众高僧所托,肩负起保卫龙泉寺,与霸占村庄和寺院的土匪作战的重任。龙泉寺内部隐藏了众多复杂精密的机关暗道,还有诸多地面世界闻所未闻的神秘物件,三兄妹根据高僧的遗言逐渐发掘了龙泉寺的秘密,以龙泉寺的地下暗道为大本营,与土匪周旋、战斗,最终帮助村民除恶扬善,保住了古老又神秘的龙泉寺。本书拥有武侠文学传统中的侠义之风,豪迈忠义之情尽现,作品叙事宏大,气势澎湃,引人入胜。
一座隐秘的千年古刹,一场惨不忍睹的江湖浩劫,一出惊心动魄的生死角逐,一个扑朔迷离的千古之谜,……
三位剑胆琴心的英雄少年,在非同一般的密境与墓穴中,经历怎样的凶险与磨难,遭遇何种离奇与神秘?那精密的机关,绝妙的埋伏,是成就还是毁灭?那诡异的暗道,神秘的符号是诱杀还是指引?……
请看由王文翰著的长篇小说《仗剑千山(第1部血染龙泉寺妃陵迷宫)》。
小沙弥将油灯在石壁拐角处的石台上放好,便和高经纬一起并排坐在炕沿上。
“不知方丈大师他们怎样了?有无危险?我实实有些放心不下。”高经纬不无担忧地对小沙弥道。小沙弥轻轻一笑答道:“高公子尽管放心,方丈大师他们不会有危险。我们在这里则更为安全,此地属本寺机密,只有方丈大师、传功师父和我知道。官兵一走,方丈大师就会通知我们出去,即使官兵一时不走,我们在此有吃有喝,又怕他何来?”
高经纬问起石室的来历,小沙弥对他言道:“据方丈大师讲,此石室是祖师青灯长老所建,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是当时青灯长老闭关修炼所用,后来竟成了危急关头避难的场所。”
两人越谈越觉亲密,高经纬又打听起小沙弥的身世。小沙弥满脸悲戚之色,哭述道:“对身世我知之甚少,只知一岁时全家人惨遭土匪屠戮,除我之外,竟无一人幸免。恰遇普济方丈路经那里,将我从血泊中抱回,取名至善,抚养至今,已有十四个春秋了。方丈大师自幼研习易经八卦,极善休咎之术,断言我六根未净,将来另有他遇,故没有剃度于我。但为了方便我在寺里出入,这才作小沙弥打扮。”言罢,两人相对而泣。
良久,高经纬对至善道:“你的身世着实可怜,这世上我除了母亲,也无其他亲人,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结为兄弟,你意下如何?”至善大喜过望,赶紧跪倒在地,对高经纬道:“大哥在上,请受小弟一拜。”高经纬急忙将至善扶起,并问他能否找到香烛。至善说道:“你看我差点乐昏了头,大哥是读书人,最重礼仪,结拜大事自然一点马虎不得。”说着从橱柜下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香烛纸马一应俱全。“就是缺少白酒。”至善有点难为情道。高经纬手指水池道:“我们以水代酒也是一样。”
二人走到飞龙面前,点上香烛,对天跪拜,然后盟誓道:“苍天在上,过往神灵作证,我二人孤苦无依,同病柑除,自今日起,愿效钟子期、俞伯牙知音之情;愿仿刘关张桃园结拜之义,从此结为骨肉兄弟,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仇敌忾,同生共死,拳拳此心,天日可表,如违此誓,人神共愤,天地不容。盟誓人:高经纬,高至善。”接着二人将纸马焚化,而后举起水碗,一碗敬天,一碗敬地,一碗兄弟对饮,至此兄弟结拜仪式全部结束。
石室内温暖如春,结拜后的兄弟俩更觉其乐融融,二人都沉浸在结拜的喜悦之中。“我姓大哥的姓,事前也没征得大哥的同意,大哥不会生我的气吧?”高至善率先打破了室内的沉闷,对高经纬道。“哪里?兄弟姓我的姓,足见兄弟对我的情分,愚兄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会生兄弟的气?”高经纬朝高至善摆了摆手回答道。没等高至善做出反应,高经纬接着道:“等日后有机会,我带兄弟去见母亲,她一定会非常高兴。”高至善道:“我恨不得马上就能见着她老人家。”高经纬道:“别着急,会有这一天的。”
兄弟俩躺在炕上,睡意全无,兴奋地只想说话。“我见大哥整天埋头读书,书里肯定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吧?”“书里的东西包罗万象,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诸子百家,三坟五典,古往今来,大事要事,排兵布阵,治国安邦,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佛学经要,神农百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至于小说故事、评书话本,更是举不枚举。兄弟倘若想学,为兄教你就是。”“太好了,我一定尽心学,不让大哥失望。对了,大哥对武功感兴趣吗?”“为兄过去一直发奋苦读,加之身边没有练武之人,即便想学,也无从学起。假如能有机会学习武功,固然为好,既可防身护体,又能强筋健骨,何乐而不为?本来方丈大师答应,明日起要传功师傅教我一些简单的吐纳功夫,这样一来,不知是否要泡汤?”“大哥不必发愁,兄弟从三岁起,就跟传功师傅习练武功,内外兼修。传功师傅原本少林僧人,法名普惠,因抱不平,犯了杀戒,被逐出寺门,遂于十二年前来到本寺。他武功高强,尤以内功见长,虽花甲之年,然数十人持械难近其身。我随师傅勤学苦练,冬不畏严寒,夏不避酷暑,十数年如一日,内外功亦有小成,只要大哥需要,兄弟愿助大哥一臂之力。”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