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童年河/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赵丽宏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百余年间的一百二十多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一百二十多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

本书系面世至今,受到广大小读者、老师和家长的衷心喜爱,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中小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必备文库”,成为常读常新、传世久远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典阅读品牌图书。

赵丽宏著的《童年河/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为该书系的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童年河/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赵丽宏的一部长篇小说。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男孩雪弟,过惯了与亲婆(祖母)在一起的生活,突然有一天父亲将他接到上海,他的生活被有效改变了。他要面对新环境,结交新伙伴,认识城市形形色色的人,面对许许多多新事物。因为从小对河的依恋,雪弟到城市后为找河而迷路,因为河而认识一群伙伴,在河边遇见一对流浪兄弟,在桥上与人打赌跳水,奋不顾身下河救人……

本书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很好图书”、《人民日报》10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中国教育报》2014年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当当网“2014当当童书榜·中国很好原创十大童书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再版说明

总序

别了,老家

上海,上海

石库门里的新家

迷路

墙上的画

柏油路,蛋格路

追屁和囚蚁

河边的小学

开学第一天

图画课

彩彩的家

探访鬼屋

大世界

无法言说的秘密

亲婆来了

有亲婆的日子

喜鹊、苹果和饼干

芦花,芦花

彩彩来做客

亲婆和“疯老太”

从桥上跳下去

雾中的大楼

河里的生死搏斗

谁是救命恩人

星星的目光

彩彩

童心的澄澈不会改变——长篇小说《童年河》后记

附录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试读章节

别了,老家

雪弟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来接他去上海。

雪弟的阿爹和姆妈在很远的地方工作,而且两个人不在同一个城市,姆妈在上海,阿爹在东北。雪弟生下来后,很多时候都被寄养在亲戚家,五岁的时候,阿爹把他送到崇明岛上的乡下老家,由亲婆带他长大。亲婆,就是阿爹的母亲,也就是祖母。所以,在七岁前,雪弟是个乡下孩子。现在,用亲婆的话说,雪弟家福星高照,阿爹终于从东北调到了上海,被分开的牛郎织女,从此可以天天住在一起,儿子也能回到爹妈身边了。姆妈本来住在工厂宿舍里,一个亲戚把市区里的一处房子租给了他们,一家三口,就要在上海安一个家啦。

可雪弟并不高兴,他不想离开亲婆,他喜欢乡下。阿爹和小镇上很多来送别的人说话,亲婆也在忙着招呼客人。雪弟一个人悄悄地从后门走了出去。

后门外面是一条河,一条小木船泊在河边。雪弟的行李已经搬到了船舱里,一只小木板箱,一只蓝花布包襄..等一会儿雪弟就要跟阿爹坐船去上海。

雪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河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迎面吹来的风中,有很多好闻的气味,那是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是油菜花的香味。这里只要有水的地方,水边就会长芦苇,芦苇就是河流的绿色花边。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树上有几只鸟在呜叫,它们躲在树里,可满世界都能听见它们快活的歌唱。雪弟每天看见很多乌,大大小小,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黑色的大乌,也有彩色的小鸟。乌鸦、喜鹊、鹁鸪、鹭鸶、麻雀、燕子、绣眼、乌鸫、白头翁、百灵鸟……还有很多雪弟叫不出名字的鸟,雪弟觉得用一个“鸟”字就能概括它们,那么多好看的羽毛,那么多好听的呜唱,都在一个“鸟”字里藏着呢。

鸟在树上唱歌的时候,河里的鱼也在忙着,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是水里活泼的精灵,雪弟喜欢看它们在清澈的水里穿梭追逐的身影,他觉得鱼和鸟其实是差不多的,乌在天上飞,鱼在水里飞,鸟会唱歌,鱼也一定会唱歌,只是人听不见而已。雪弟脑子里总有这样的念头,如果自己能像鱼一样潜水,一定能听到鱼说话,夏天的时候,雪弟跟着镇上的孩子在这条河里玩水。亲婆开始反对雪弟学游泳,雪弟说:“我不学会游泳,以后掉在河里会淹死的。”这个理由居然说服了亲婆,因为乡下每年都有小孩溺水而死。雪弟和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时,亲婆就搬着一把小竹椅,急匆匆迈动着一双小脚,赶到河岸上坐着,目光紧盯着孙子的身影,直到雪弟能在深过头顶的水里手舞脚蹬往前游,她才停止盯梢。亲婆笑雪弟,说他凫水的样子像狗爬,不过亲婆还是很高兴,雪弟学会了游泳,尽管是“狗爬式”,样子难看,但掉在河里不会淹死了,这让亲婆省了很多·心。  河对岸就是广阔无边的田野。田里油菜花正盛开,那一大片金黄,就像天上的太阳光都洒落在地上,亮得刺眼睛。金黄色的阳光里,飘漾着一缕缕粉红色的云,这是紫云英在开花。雪弟喜欢这种贴地而长的绿草,喜欢它们开的花,一大片小花集合在一起,就成了地上的红云。雪弟不明白,农民为什么不多种一点紫云英,他觉得紫云英开花比油菜花好看。不过油菜花和紫云英一起开花,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特别关。雪弟看过画报里的花,比他天天看到的这些花,差得远了。雪弟听见耳畔嗡嗡响,这是蜜蜂在飞,它们正在花丛里忙着采蜜呢。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雪弟跟着姆妈去过几次上海,那里多的是房子和马路,还有数不清的人,没有河,没有紫云英和油菜花,没有鸟和鱼。

P1-3

序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为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重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第一,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螳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项,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12月16日于北京

后记

从事文学写作四十多年了,以前写的大多是散文和诗。这是我第一次写长篇小说,而且是一部写给孩子们看的小说。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多。写得怎么样,自己无法评判,但有一些感受,可以告知读者。写这篇小说时,感觉时光随着文字倒流半个世纪,使我又回到少年时代,回到早已过去的那个遥远的年代。小说是虚构的,但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中,有我童年生活的影子。写作过程中,记忆中很多场景,很多人物,很多甜蜜的或者苦涩的往事,不断地浮现在眼前,让我感动,心颤,甚至流泪。真实和虚构,在小说中融合成一体。

小说的视角,是一个孩子的目光,对那个动荡复杂的年代,天真的孩子是无法剖析的,更不可能以今天的观念去分析当年的种种现象。小说的主人公雪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睁大了眼睛,观察,感受,思考,小小的心灵不时被温暖,被感动,被震撼,被启迪。他不会故作深沉发什么议论,但很自然地会有困顿和疑惑产生。雪弟的很多疑惑,小说中无须解答,读者自会感受其中的曲折。雪弟所经历的,只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短促的片断,是纷繁大世界中一个小小的角落。片断再短,角落再小,如果能展其风韵之绚烂,绘其情境之精妙,或可以小见大,窥见远去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世态人情。

我的同辈人,读这样的小说,也许会心生共鸣,因为他们熟悉那个时代。现在的少年人,大概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小说。因为,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童心的天真单纯和透明澄澈,也是不会改变的。

作为一个写小说的新手,面对读者,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我写惯了散文,写小说,也难免多一点散文的笔调和气息。我想,散文的散淡和自由,散文的自然和真切,应该不会对小说有什么损伤,小说的写法,其实也是自由而不拘一格的。希望读者对我这个不年轻的小说新手多多包涵。我的小说,如果能有某个片断能让你会心一笑,或者发出一声叹息,我就很满意了。

2013年初夏于四步斋

书评(媒体评论)

赵丽宏的《童年河》为什么打动人?成年人读了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从而被感动,儿童读了同样能因感受到童年的纯真而感动,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

——梅予涵

这是一本适合慢读、慢品、慢慢感动的书。作品写的虽然是从前的故事,但是你读着读着会慢慢忘记背景,忘记年代,留下一种纯真的、令人向往的生活憧憬。

——彭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