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辉所著的《中国义务教育择校治理的政策研究/中国基础教育管理新进展丛书》将以长三角地区G市为个案,来详细叙说地方择校治理的“故事”。具体而言,笔者将从“政策实施”(policy enactment)的视角切入,主要以当地2010年以来推行的新一轮“小升初”择校治理政策为例,具体描述并分析官方、校方和家长三个群体究竟如何“阐释”并“实施”上述政策的过程。通过对多种质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本书的主要发现概述如下。
| 书名 | 中国义务教育择校治理的政策研究/中国基础教育管理新进展丛书 |
| 分类 | |
| 作者 | 董辉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董辉所著的《中国义务教育择校治理的政策研究/中国基础教育管理新进展丛书》将以长三角地区G市为个案,来详细叙说地方择校治理的“故事”。具体而言,笔者将从“政策实施”(policy enactment)的视角切入,主要以当地2010年以来推行的新一轮“小升初”择校治理政策为例,具体描述并分析官方、校方和家长三个群体究竟如何“阐释”并“实施”上述政策的过程。通过对多种质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本书的主要发现概述如下。 目录 第一章 择校“乱象”及其治理研究 第一节 义务教育“择校热”及其治理 一、义务教育择校“乱象丛生” 二、择校治理的“胶着”生态 第二节 政策实施的视角与分析框架 一、聚焦“实施”:直面治理中的复杂性 二、如何解读“实施”:一种阐释分析的视角 三、本书的分析框架与篇章结构 第二章 G市的城市化、义务教育现代化与“小升初”择校的治理 第一节 巨变中的G市:疾速的城市化 第二节 G市的义务教育发展与改革 一、实施义务教育的“领跑者” 二、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的政策与改革 第三节 G市小升初“择校热”及其治理 一、“择校热”与学校的“冷”和“热” 二、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择校治理政策的本地化:官方的阐释与行动 第一节 官员对本地择校问题的“诊断” 一、“择校已淡化” 二、“名校依旧热” 第二节 择校治理政策的官方阐释 一、对中央政策导向的普遍认同 二、本地的择校治理:“‘优质均衡’与‘多样化’是根本” 第三节 从阐释到行动:官方的治理实践 一、“表姿态”的实施行动 二、多重目标权衡下的实施行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择校治理政策的校本化:校方的解读和行动 第一节 校方的判断:“择校热”难降温 第二节 校方对政策的“情境化”解读 一、政策意图还是“良好的” 二、名校的担忧:淡化“择校”还是稀释“名校” 三、政策不是“铁板一块”:识读“15%”的意义 四、抵触教师流动:“但愿没有那一天” 五、非热门学校的抱怨:政策的“不到位”与“不合理” 六、对政策缺乏信心:择校治理好似“抑制房价” 第三节 校方的实施行动:两所学校的个案 一、“生源质量管理”的策略 二、修炼“内功”:“品牌”的经营与打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策受众的回应:家长的政策认知与行动 第一节 家长眼中的择校现象:“常见”与“正常” 一、“择校很常见” 二、“教育不均衡、择校很正常” 第二节 家长对择校治理政策的多样化理解 一、部分家长的积极回应:“这样的政策我们很欢迎” 二、优势阶层家长:“公平有理”、“选择无错” 三、不可尽信其言:政策不过是个“口号” 四、名义上的“公平”:不考试,考的是家长 第三节 “小升初”家长择校的应对策略 一、家长行动的初步分类 二、Ⅰ型家长:“买房择校也值得” 三、Ⅱ型家长:“要进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 四、Ⅲ型家长:“这个学校也蛮好” 五、Ⅳ型家长:“期待派位,却等来失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们为何如此实施政策:基于“意义脉络”的阐释 第一节 主观意义脉络:三种“政策框架” 一、官方:“政绩表现”是当务之急 二、校方:“品牌”和“口碑”是学校的生命 三、家长:“生活机遇”的竞逐是头等大事 第二节 互动情境脉络:实践中的“相互协调” 一、“官一校”之间的博弈与默契 二、“校一家”之间的博弈和默契 三、“官一家”之间的互动、争执与妥协 四、各方角色行为的“典型化” 第三节 制度情境脉络:国家、市场与文化 一、制造“差异”的系统惯性:目标设定、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 二、维系“分层”的社会构造:“个体化”转型与“考选”机制 三、有碍“均衡”的历史遗产:“择邻而处”与“因材施教” 四、有碍“公平”的社会习俗:人情社会中的“学额交换” 五、加剧“竞争”的市场力量:“消费者主义”的崛起 六、教育仍被市场“殖民”:“GDP主义”政策范式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择校治理的困局与反思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发现 一、官方的政策阐释与行动 二、校方的政策解读和实施 三、家长对政策的认知和应对 四、各方如此解读和实施政策的原因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结论 第三节 政策实践的反思与启示 一、反思择校治理的政策设计 二、重塑教育对于国家以及个人的意义 三、切实推动薄弱学校的整体改进 四、改善学校一邻里的教育和社会生态 五、优化择校的社会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研究设计 附件二 部分受访者与机构的代码明细 附件三 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 附件四 2010年G市市区小学升初中入学工作意见 索引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