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刚著的《离开外企》重在实战,基于作者多年的外企生活经历,为大家描绘了一幅外表光鲜、高薪高压、竞争激烈、数字为王的外企销售周旋于客户、老板、同事之间的“争斗江湖”。
小说有非常具体且思路清晰的外企销售的职业心得,真实入微地刻画出了大客户项目的发展状态与销售业务技巧,是职场小白进入外企销售圈子的实战笔记,也是中层经理人、创业经理启发销售人员,管理销售人才的羊皮卷。
怎样学习营销技巧?如何领悟为人处世之道?办公室政治如何应对?别样的恋情该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应怎样经营?客户、专家、老板、女友,这些无法回避的角色该如何面对?
身处人心浮躁、物价高涨、竞争激烈的恐慌时代,小说中对职场人士的工作之道和人生感悟都有精彩绝伦的讲述。
业务重组,部门合并,高层老板剑拔弩张,生死智斗,一时血雨腥风:同事各怀心机,貌合神离,外企的团队精神在哪里?日益增长的销售任务,通货膨胀带来的生存压力,职场的迷茫,出路在哪里?中西省检察院1000万的采购大单,面对竞争对手的优质客户,没有关系和资源的齐小丁能否拿下订单?国家反腐力度不断加大,采购监管日益严格,如何通过“阳谋”来赢取项目?国内市场环境巨变,国产技术日臻成熟,民族品牌迅速崛起,使得外企销售生存环境日渐艰难,在互联网+和全民创业的背景下,主人公齐小丁的职业道路将何去何从?
更多精彩,尽在朱小刚著的《离开外企》。
3月份的时候,齐小丁的老板Bob来了电话,说公司要业务调整,一些部门要合并,这意味着公司会有一次裁员动作。Bob很委婉地问齐小丁:“team(指团队)要裁员,你是老员工,又是二进宫,说说你的想法。”齐小丁心里很清楚Bob的想法,因为自己是老员工,而Bob来的时间不长,如果要裁员,从老板的角度,自然是先裁老员工。道理很简单。从工作表现上看,老员工干的时间久了,激情少了,对工作缺少了冲劲,虽然业绩稳定,但是增长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从老板私心来说,老员工往往不服管教,不像新人或者自己麾下的人那么言听计从。齐小丁也在外企沉浸多年,前前后后经历了十几个老板,自然明白Bob的意图,况且最近他已经有所预感了。
最近齐小丁也听到了裁员的风声,从内心来讲,裁员这种离职方式,反倒是最好的一种结局,毕竟可以拿到一定的劳动补偿。
齐小丁心里盘算,如果能拿到补偿,也算善终嘛!最重要的是,这种离开方式也算留有面子。于是就很果断地说:“老板不要为难,既然公司现在有这样的调整,我愿意离开。”电话那边停了一下,Bob很轻松地说:“应该还是N+3,你也真是运气好,要记得请客啊!我会通知HR,估计下周会和你谈。”
下周就是本季度最后一周了,DMC公司向来雷厉风行,要是下周HR和他约谈了,估计周五之前就能办离职手续。如果这样,提前做好准备也不错。虽然离职对齐小丁而言其实没有什么好准备的,既不需要收拾办公桌——因为那就是流动的工位,office(指办公室)也没有放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除了一个水杯之外。如果非要说准备,也无非是买一个新笔记本,把几年来电脑中储存的数据转存了。这些年他一直用公司配发的笔记本,家里的笔记本都是妻子陈小洁在用。
挂了Bob的电话,齐小丁心情居然变得非常好,他感觉好像一下轻松了。自从这两年国内市场轰轰烈烈地去IOE运动(指IT业务系统全面国产化,小型机、数据库、存储这些原来核心的外国技术公司也逐步被国产技术替代)以来,他的日子就非常难过,他已经苦苦挣扎了好久,销售任务一直难以完成,晚上做梦也是梦见自己离职,仅仅是写辞职邮件的场景,就出现了好几次。好多次从梦中醒来,都以为自己已经离职了,这种随时失业的感觉,让他早就没有了工作积极性。他就像一部按步骤运转的机器,没有方向地转动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
如果能拿到6位数的赔偿,结束这份鸡肋一样的工作,好好休息上半年,其实是齐小丁朝思暮想的。
齐小丁迫不及待地给几个圈内的好朋友打电话:“哥们儿又要撤了,估计下周就办手续。”对方问:“有赔偿?”然后羡慕地说,“齐小丁你运气咋那么好,两次裁员你都赶上了,都拿了补偿,我们出出进进好几个公司,没有一家拿到补偿,都是裸着出来。”
外企虽然有严密的劳动合同和相对完善的福利,但离职拿到补偿,确实难得一求。
齐小丁想起一个多年前的同事,虽然赶上了裁员,但她不是被裁的对象,后来找老板求情把她裁掉,想拿点补偿走人,但是老板就是没有同意,最后没有办法自己辞职,什么也没有拿到。2008年经济危机,齐小丁所在的部门裁员比例高达40%,因为是全球裁员,所以很多人拿到了钱,当时补偿是N+3,那一次齐小丁也赶上了时候,失业在家,过了几个月才重新找工作。
离职,对于齐小丁来说,仅仅是换一张名片而已,他面对的客户、工作圈子,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他很平静。朋友恭喜他能拿到补偿离职,他也是乐呵呵地说:“请客,我请客!美国人出一次钱不容易,就当中彩票了。”
齐小丁买新笔记本的时候纠结了一下,不过最后还是选了苹果公司的MacBook,反正有补偿,就算是对自己的犒赏。这些年来他受够了DMc公司配的商务笔记本,又重又难看。又轻又薄的Air,刚好可以放在手提的公文包里,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背个双肩带的电脑包到处跑了。他要和外企大声说“拜拜”了。
齐小丁把电脑上的数据转存了,嘚瑟了几天,什么也没有干,把手机调为静音,不是熟悉的号码来电一概不接,然后破天荒地在家睡懒觉,好几天没有出门,虽然有点无聊,但是他内心特别的轻松,有种身心解放的感觉。
这些年来,齐小丁是多么羡慕那些朝九晚五的人啊!有明确的时间,下班了,就可以关闭大脑,不再去想工作的事情,约几个朋友,路边摊吃烤肉,喝点小酒,吹吹牛。周末了串串门,打打游戏,或者看国产的无聊的电视剧打发时间。
关闭大脑,齐小丁想到这个词组。如果一个人可以不去思考,机械地日复一日地生活,不知道是幸福还是悲哀。但是齐小丁知道自己是过不了这种生活的,他已经习惯了踩着月光回家。说起月光,也不知道这个充满雾霾的城市能不能看见星空,反正他好久没有抬头看看星空了,月亮是什么样子,好像都停留在小时候的记忆里——那种皎洁的光亮,好多年都没有看见了——当然,也许是城市里的霓虹遮住了月光。忙碌,也仅仅是为了让生活过得体面一些,这是齐小丁给自己的借口,但是这个借口又让他沮丧,这些年在外企的拼搏,换来的无非是可以穿着品牌的衣服,住着一问稍微宽敞的房子,开着一辆在国人眼里算是豪华的轿车,敢去这个城市任何餐厅吃饭,想去哪里,不用考虑出行成本而已。
这还是温饱嘛!层次太低。齐小丁想到这些,就给老婆陈小洁抱怨。
陈小洁白了他一眼:“你自己要做个工作狂,不培养点自己的喜好,怨谁?平时也不和朋友走动,除了客户,就是你那圈子的合作伙伴,你自己没有生活,要是你闲下来,我看你会无聊死。”
P2-4
这部小说,严格上说写了两年多,2013年4月写了两万多字,停滞了,什么原因停滞,现在记不清楚了,然后是一如既往地浑噩两年,2015年4月,偶然翻开这个稿子,看见文档属性的时间,惊诧自己居然把原来多么热衷的事情置之脑后这么久。
时间总是匆匆而逝,忙碌的都市生活充满了琐碎和激情。两年时间很久,但也很短。短的感觉就是如同昨日;久,却会让人感觉这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仅就这部小说描写的故事和环境,也是在华外企这两年从神坛走向平凡的过程。先是经济危机导致的业务下滑,再是民族工业的崛起,让外企在大陆的竞争异常残酷。国家层面在政府采购领域的政策导向,使外资产品在大陆市场举步维艰。这本书就是写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外企职场人物的悲欢和职场生存的故事。
曾经引以为傲的职业成就,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趋向平淡,终于在2015年重拾梦想,“耕耘”了二十多万字,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说到梦想,小时候常憧憬自己能够袍笏加身,守国安邦;大些时候,想着能够著书立说,成为一代文豪;进入社会了,发现自己渺小卑微,只为生计奔波,惶惶终日。梦想越来越远,人就变得越来越俗。房子是目标,买车、换车、换房又是目标。越往中年走,精神上的收获却越少了,脑袋里除了物质追求,梦想渐行渐远,书也读不进去了。朋友疏远了,亲人的关心少了,生活只剩下了工作。
到底为了什么在奋斗?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需要的?到底怎样才会快乐……吸烟,使劲地吸烟;戒烟,又开始吸烟。在这个过程中,青春已经逝去,年少轻狂的梦想逐渐远去,我步入了中年。
生活的圈子越来越窄,我变得离群索居,没有爱好,唯一剩下的就是喜欢和有着共同信仰的朋友聊天——不可回避,这些朋友还是因为工作结识。很多年了,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因缘结识,就一路走了下来。说到这里,我要感谢那些伴随我成长的朋友们,他们有着非常高的素质和学识,内敛,待人坦诚,也正是这些朋友,让我有着敏锐的思维,与时俱进的意识。
回到小说,这是我夜以继日写出的二十多万字,颇费心思,几经周折,多次删改,只为把IT行业精英人物的生活能够呈现给大家,同时能够将政府采购、大客户销售管理的一些经验表述出来,对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写作的过程是痛苦的,很多次想放弃,但是每次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要坚持下去,这是自己的梦想。我想告诉自己,不要沉沦为一个庸俗不堪的市井小人,我还要有那么一点点付出!
这段时间来,我减少了很多应酬,每天按时回家在书房码字,周末足不出户,也只为能够多写一点。幸好,一直在读书,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同龄人中,阅读量应该是算多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咬牙写下去的时候,思绪是敞开的,终于坚持完成了书稿。
承蒙出版社朋友关照,能够与读者见面。也有幸拜会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邀他为书题字。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过去十年一个总结,也是对自己曾经失去的青春、梦想一个交代。
朱小刚
2016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