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的故事之前,需要弄清一个疑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全国政权?
回答这个“历史之问”,就像是欣赏一幅油画。贴在近处,你看到的是颜料细节;退几步,你看到的是面容轮廓;再退几步,你看到是结构匠心;再细心体会,你才能发现它的审美旨趣。
中国共产党踏上自己选择的救国之路时,并没有握住什么神秘的制胜法宝。除了心中的信念,一无所有。而他必须去面对的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强大势力,各路封建旧军阀的强大势力,稍后,更有旧中国的执政党国民党这个强大势力。
怎样才能够壮大自己,战胜对手呢?毛泽东曾用一句湖南土话“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来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过程。意思是.大目标当然都明白,但是找到成功的途径和法宝,则必须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边千边学边总结,就像编制草鞋那样,预先没有成熟的图样,鞋子是在编制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的。
就这样,中国共产党最终掌握了克敌制胜的“神奇”法宝。概括起来,就是毛泽东总结出来的三样东西: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大团结就是大力量”
中共建党时力量弱小,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能同当时具有相同目标的国民党搞统一战线。毛泽东说过:“要搞联合,搞团结,团结才有力量,大团结就是大力量。”当然,这也是中共的上级领导共产国际的主张。
很巧,当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也正在谋划转型,双方一拍即合。不过,两个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不同的政党,其抵牾之痛,也时常发作。起初,一批共产党精英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还是颇受器重的。但国民党右派一直对共产党人心存疑忌,孙中山逝世后,排斥共产党人的声浪愈演愈烈。蒋介石在取得国民党军事大权后,一改赞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转而限制共产党。1927年春夏,正当消除北方反动军阀的战争在共产党人协力配合下打得很顺利的时候,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先后和共产党断绝联盟关系,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大规模屠杀。
血雨腥风里,一批共产党人的朋友离开了共产党,一批党内贪生怕死的动摇分子离开了共产党,甚至一批早期信仰过马克思主义、参加和领导了党的创建发展的先驱者,也离开了共产党。中共党员一下子从大革命高潮时的6万人,减少到1万多人。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自有其客观原因。共产党也从自身找原因,承认力量弱小和经验不足,其中一个深刻的教训是,在统一战线中不能放弃思想影响和政治领导。
也许是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太深刻了,共产党在此后转入农村,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关门政策”,片面排斥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使进步力量在城市里发展不起来,导致中国共产党只能在农村孤军奋战。
中国共产党真正懂得“大团结就是大力量”的妙用,是1935年全国兴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时候。这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毛泽东针对党内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防范、拒斥情绪,提出: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大资产阶级营垒也有分化的可能,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抗日。(P2-4)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个大题目,本不好写;立项初衷又是为普通读者提供一本通俗读物,这就难上加难。为化繁为简而不失精要,论从史出而彰显平实,决定大致按史的线索,分10个专题来写。陈晋主持了20余次集体讨论,明确叙述方式,理定每个专题的撰写提纲。李琦执笔第五、八、九章,费虹寰执笔第一、二章,石建国执笔第三、六章,潘敬国执笔第四章,朱薇执笔第七章,李振执笔第十章。最后由陈晋统改全部书稿,并撰写序言《毛泽东和他的时代》。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课题组
2018年2月
总序
郑必坚
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有一个总题目,叫做:读懂中国。
为什么要提出“读懂中国”的问题呢?
你看,当今世界发生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令人目不暇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中国。
从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这40年时间,就使一个多达十三亿多人口的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们自然会问:在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快速发展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人们自然也会问:一个正在强起来的中国,和世界怎么相处?
于是乎,问题套问题,疑虑叠疑虑,“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这“论”那“论”,这“陷阱”那“陷阱”,纷纷指向中国。
毫无疑问,中国人应当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这本身就包含着,为了回答人们的关切、问题和疑虑,必须做好一件事:“读懂中国”。
为此,由我主持的国家创新和发展战略研究会发起,联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国际知名智库“2l世纪理事会”合作,在2013年11月和2015年11月先后举办了两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
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视和支持,亲自到会同与会外国嘉宾座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张高丽分别出席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开幕演讲。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许多部门的领导同志,也到会同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和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会议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只要直面问题,只要心诚意真,只要实事求是且生动具体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和世界相处的故事,将大有利于关心中国的人获得新知,怀疑中国的人逐步释惑。
为此,我们设想,把“读懂中国”的国际会议搬到书本上,搬到视频上,搬到网络上,在更大的场合,用更加生动的形式,回答人们的关切、问题和疑虑。
这一设想,不仅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得到了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了一批对这些问题有亲身实践经验和较深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为丛书撰稿。
这就是读者面前这套丛书的由来。现在编辑出版的还只是这套丛书的第一辑,以后还会有第二辑、第三辑以至更多的好书问世;现在这一辑主要是中国作者的作品,以后还会有其他国家作者的作品。
不仅是丛书,以后还会有配套的电视专题片和网络视频,陆陆续续奉献给大家。
在我们看来,“读懂中国”,包括“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一个宏大的事业。
让我们共同以极大的热情,来关注这一事业、参与这一事业!
2018年3月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今天的中国。要读懂今天的中国,就必须先走进昨天的中国,翻看和体会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故事。
人们习惯称谓的毛泽东时代,时间范畴是1949年到1976年。这个时期的中国,人们称之为新中国。旧中国是毛泽东时代的前序和产床;新中国是毛泽东时代的正文和舞台。
为化繁为简而不失精要,论从史出而彰显平实,陈晋主编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读懂中国》以史为线索,分“历史的‘问’与‘答’”、“新中国‘新’在哪里?”、“走进社会主义”、“冷战格局下的突围”、“有这样一个‘顶层设计’”、“计划时代”、“面对知识分子”、“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治国之道”、“国际新角色”十个方面,讲述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那段历史,帮助读者真实了解中国道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进而读懂今天的中国。
回望毛泽东时代和今天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毛泽东时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性飞跃。在探索社会主义建没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时代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每个时代的前面,都是新的时代。传奇,却永远是传奇。
陈晋主编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读懂中国》是一本通俗读物。为化繁为简而不失精要,论从史出而彰显平实,以史为线索,分10个起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