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泰戈尔笔下的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印)泰戈尔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生,是泰戈尔作品重大题材之一。

在白开元编译的《泰戈尔笔下的人生》的开篇中,泰戈尔深刻指出,爱是人生之旅最重要的川资。每个人来到人间,便成为在人生之路上的旅人。爱是人生旅程的动力。在旅途中人们互相帮助,彼此奉献真爱,才能在人生之路上阔步向前。

本书将对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理解人生有所启迪,解读人生之书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泰戈尔以诗的语言生动诠释他的人生观,指出爱是人生之路上前进的动力。他以“我爱过人,也被人爱过”九个字,高度概括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剖析复杂的社会现象,贬斥假丑恶,讴歌真善美,给人以深刻启示。他对人生的真知灼见有助于读者解读深奥的人生之书。

白开元编译《泰戈尔笔下的人生》对青年读者理解人生有所启迪。

目录

译序

人生之旅

出生

孩子天使

起名字

童年杂忆

留学英国

我的父亲

五哥的实业梦

青春的梦幻

二十七岁上人生走向大致定格

孟加拉新婚夫妻的对话

站在泪海的欢乐莲花上的新娘

省亲

爱的含义

理想的爱情

爱情吟

创造中最神奇的是“美”

女人是河水

女人和男人

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秉性

女人一半是梦幻

少女

一个人是一个谜

每一天是一笔财富

人的语法中没有所有格

告别青春

人生和演戏有许多相同之处

周围全是陌生人

一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儿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停歇之时

踩着一个个瞬息走完人生旅程

人的三个故乡

人的个性

人性

短暂人生和永恒人生

我曾经是一棵树

我的大干世界

岁月不留人

生与死

我不怕死

死亡之我见

我脚下的路

友谊和爱情

忠诚

纯正的谦虚

痛苦

痛苦的快乐

我不追求远离红尘的解脱

社会中的解脱

年过半百

两种欲望

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百分之九十三的人生

模仿的烦恼

奢侈的绞索

远离奢华

耳聋的安逸

仁慈的食肉者

惧内

人类对动物的残忍

印度的婚姻制度

众生相

旅英印度人中的假洋人

我深爱这片热土

老佃农

化缘者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

诗歌是我的老情人

咏爱

悼念亡妻

天各一方

我的人生轨迹

甘地的绝食斗争

佛陀

客死印度的瑞典人

红颜知己

莎士比亚

中国情结

 ——我有一个中国名字

 ——诗赠林徽因

 ——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公开信

 ——在欢迎画家徐悲鸿仪式上的讲话

和爱因斯坦的世纪对话

七旬回眸

夕阳感悟

跨进八十岁的门槛

文明的危机

期待来世

一百年之后

我爱过人也被人爱过

踏上返回永久故乡的旅程

试读章节

人生之旅

我在路边坐下来写作,一时想不起该写些什么。

树荫遮盖的路。路畔是我的小屋,窗户敞开着,第一束阳光跟随无忧树摇颤的绿影,走进来立在我面前,端详我片刻,扑进我怀里撒娇。随后溜到我的文稿上面,临别的时候,隐隐留下金色的吻痕。

黎明在我作品四周崭露。原野的鲜花,云霓的色彩,凉爽的晨风,残存的睡意,在我的书页里浑然交融。朝阳的爱抚在我手迹周遭青藤般地伸延。

我前面的行人川流不息。晨光为他们祝福,真诚地说:祝你们一路顺风。鸟儿在唱吉利的歌曲。道路两旁,希望似的花朵竞相怒放。启程时人人都说:请放心,没有什么可怕的。

浩茫的宇宙为旅行顺利而高歌。光芒四射的太阳乘车驶过无垠的晴空。黎明笑吟吟的,臂膀伸向苍穹,指着无穷的未来,为世界指路。黎明是世界的希冀、慰藉、白昼的礼赞,每日开启东方金碧的门户,为人间携来天国的福音,送来汲取的甘露。与此同时,仙境奇葩的芳菲唤醒凡世的花香。黎明是人世旅程的祝福,真心诚意的祝福。

人世行客的身影落在我的作品里。他们不带走什么。他们忘却哀乐,抛下每一瞬间的生活的负荷。他们的欢笑悲啼在我的文稿里萌发幼芽。他们忘记他们唱的歌谣,留下他们的爱情。

是的,他们别无所有,只有爱。他们爱脚下的路,爱脚踩过的地面,企望留下足印。他们离别洒下的泪水沃泽了立足之处。他们走过的路的两旁,盛开了新奇的鲜花。他们热爱同路的陌生人。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消除他们跋涉的疲累。人问美景和母亲的慈爱一样,伴随着他们,召唤他们走出心境的黯淡,从后面簇拥着他们前行。

爱情若被锁缚,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上的墓碑。就像船的特点是被驾驭着航行,爱情不允许被幽禁,只允许被推着向前。爱情的纽带的力量,足以粉碎一切羁绊。崇高爱情的影响下,渺小爱情的绳索断裂;世界得以运动,否则会被本身的重量压瘫。

当旅人行进时,我倚窗望见他们开怀大笑,听见他们伤心哭泣。让人落泪的爱情,也能抹去人眼里的泪水,催发笑颜的光华。欢笑,泪水,阳光,雨露,使我四周“美”的茂林百花吐艳。

爱情不让人常年垂泪。因一个人的离别而使你潸然泪下的爱情,把五个人引到你身边。.爱情说:细心察看吧,他们绝不比那离去的人逊色。可是你泪眼蒙蒙看不见谁,因而也不能爱。你甚至万念俱灰,无心做事。你向后转身木然地坐着,无意继续人生的旅程。然而爱情最终获胜,牵引你上路,你不可能永远把脸俯贴在死亡上面。

拂晓,满心喜悦的旅人,前往远方,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沿途没有他们的爱,他们走不完漫长的路。因为他们爱路,迈出的每一步都感到快慰,不停地向前;也因为他们爱路,他们舍不得走,脚抬不起来,走一步便产生错觉:已经获得的大概今后再也得不到了。然而朝前走又忘掉这些,走一步消除一分忧愁。开初他们啜泣是由于惶恐,除此另无缘由。

你看,母亲怀里抱着婴儿走在人世的路上。是谁把母子联结在一起?是谁通过孩子引导着母亲?是谁把婴儿放在母亲怀里,道路便像卧房一样温馨?是爱变母亲脚下的蒺藜为花朵!可是母亲为什么误解?为什么觉得孩子意味着她“无限”的终结呢?

漫长的路上,凡世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娱乐。一个孩子拉着母亲的手,进入孩子的王国——那里储藏着取之不竭的安慰。因着一张张细嫩的脸蛋,那里像天国乐园一般。他们快活地争抢天上的月亮,处处荡漾着欢声笑语的波澜。但是,你听,路的另一侧,可爱无助的孩子在啼哭!疾病侵入他们的皮肤,损坏花瓣似的柔软肢体。他们纤嫩的喉咙发不出声音;他们想哭,哭声消逝在喉咙里。野蛮的成年人用各种办法虐待他们。

我们生来都是旅人。假如万能的天帝强迫我们在无尽头的路上跋涉,假如严酷的厄运攥着我们的头发向前拖,作为弱者,我们有什么法子?启程的时刻,我们听不到威胁的雷鸣,只听见黎明的诺言。不顾途中的危险、艰苦,我们怀着爱心前进。虽然有时忍受不了,但有爱从四面八方伸过手来。让我们学会响应不倦的爱情的召唤,不陷入迷惘,不让惨烈的压迫用锁链将我们束缚!

我坐在络绎不绝的旅人的哀泣和欢声的旁边,注望着,深思着。我对他们说:“祝你们一路平安,我把我的爱作为川资赠给你们。因为行路不为别的,是出于爱的需要。愿旅人们在旅途互相帮助,彼此奉献真爱。”P1-3

序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文坛泰斗。他从八岁开始练习写作,一直到逝世前口授最后一首诗《你创造的道路》,创作生涯长达七十余年,为后人留下一千余万字的各类文学作品。

人生,是泰戈尔作品重大题材之一。

在本书的开篇中,泰戈尔深刻指出,爱是人生之旅最重要的川资。每个人来到人间,便成为人生之路上的旅人。爱是人生旅程的动力。在旅途中人们互相帮助,彼此奉献真爱,才能在人生之路上阔步向前。

作为亿万旅人中的一员,泰戈尔一路走来,畅饮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琼浆。

泰戈尔出身于书香门第,排行第十四。善良的母亲对他这个小儿子极为疼爱,生活上关怀备至。大部分时间在山区游历修行的父亲,则主要通过在学习印度古代典籍方面的严格要求,表露他深沉的慈爱。泰戈尔几位兄长是著名文学家、剧作家,不爱上学的泰戈尔,在他们的淳淳诱导和热情鼓励下,走上了文学之路。青年泰戈尔在英国留学,受到包括卡先生一家人在内的英国人的友善关照,使他得以愉快地消度时光,深感“三生有幸”。初入文学殿堂,泰戈尔成为文学大师般吉姆的忘年交。他受到般吉姆鼓励和提携,渐渐蜚声文坛。1893年,才华横溢、英俊潇洒的二十二岁的泰戈尔,与十一岁的穆丽纳里妮结为伉俪。在贤内助的理解、支持下,泰戈尔从事的教育事业得以顺利发展。在办学经费短缺的时候,泰戈尔得到查尔斯·弗里伊·安德鲁斯等人的鼎力相助,他创办的小学逐渐成为一所进行广泛国际交流的大学。由于诗人叶芝等英国作家的大力推荐,泰戈尔以诗集《吉檀迦利》于1913年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从此驰誉世界文坛。

泰戈尔的人生之路上,处处盛开着他培育的博爱之花。

泰戈尔爱自己的儿女,爱普天下的儿童。他创作了大量优秀儿童诗,用一枝彩色神笔描绘了儿童纯净、奇特的内心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感人至深地表现了孩子与父母的骨肉之情。他爱印度人民,想方设法为改善贫苦群众,尤其是乡村佃农的命运而不懈努力,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探寻救国救民之路。他呕心沥血地创办了国际大学,把诺贝尔文学奖和圣蒂尼克坦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国际大学,为印度培养了大批人才。泰戈尔早于圣雄甘地20年提出了建立合作社的构想,在距国际大学不远的斯里尼克坦购置旧房,进行集体农业发展的最初试验。泰戈尔的宏伟计划是在斯里尼克坦为印度树立几座模范村,继而在全国推广合作社制度,为亿万农民找到脱贫之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泰戈尔耗费大量精力,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他的两大目标,但他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期望国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彰明昭著,令人敬佩。他无比热爱自己的祖国。在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日子里,泰戈尔与群众一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在集会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并以诗笔为武器,写了许多充满爱国激情的诗作和歌曲,其中有传唱了半个世纪并将一代代传唱下去的印度国歌《印度命运的主宰》和孟加拉国国歌《金色的孟加拉》。

泰戈尔以“我爱过人,也被人爱过”九个字,高度概括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泰戈尔在热情歌颂人间真善美的同时,剖析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无情地贬斥假丑恶。他在《盲目崇拜》中,对在传统习惯的驱策下盲目崇拜的社会现象作了全面分析;在《旅英印度人中的假洋人》中,对崇洋媚外的拙劣行径作了辛辣讽刺;在《化缘者》中,以幽默的语言,描绘了某些神职人员阿谀奉承谋求好处的伪善面目;在《客死印度的瑞典人》中,严厉抨击缺乏人性的殡葬制度;在《模仿的烦恼》中对无聊地模仿老爷派头洋洋得意的人作了善意批评;在《奢侈的绞索》和《远离奢华》中,状写了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社会风气,揭示了产生这种追求享受的深层次原因,提倡“与淡泊相伴”,过简朴的生活。泰戈尔的真知灼见,在社会财富日益扩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泰戈尔在他的寓言诗中,通过动物、植物的对话和情态描写,抒发个人情思,从而折射出各种人的性格特征。《敌对的自豪》是对邪恶势力阻挡历史车轮的狂悍的鞭挞;《至亲》中鄙视泥灯、奉承皓月的煤油灯身上,不难看到欺凌平民、攀附权贵的小人的影子;《实践》、《狂妄》暗喻对眼高手低、不学无术者的善意嘲讽;《恩赐的高傲》解析了以微薄之力企盼不断回报的狭隘心理;《互骂》中的“棍子”和“木条”,是某些吹毛求疵、专挑别人毛病的人的生动写照;《错觉》告诫人们不要想入非非,这山望着那山高;《宽阔的胸襟》倡导的是爱护弱小的高尚行为;《愿望》借甘蔗和芒果之口道出一个真理: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能够逐步达到完美境界;《承担责任》、《贫者的报答》中对晨月、树根、泥灯、雨云的赞美,也是对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的赞美;《自己的和给予的》给人的启示是:世无完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能实现了人生价值。

在泰戈尔的人生大书中,中国情结是灿烂的一章

泰戈尔20年岁那年在《婆罗蒂》杂志上发表著名文章《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揭露英国殖民主义者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恶行径,对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同情。1924年泰戈尔的中国之行,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在近代的著名外国作家中,没有第二个人像他那样热心于加强两国文化纽带,没有第二个人像他那样赠诗给中国文化名人,同时获得寓意深刻的中国名字,也没有第二个人像他那样创建过中国学院,接待过徐悲鸿、徐志摩等中国著名文化使者。他在中国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和印度》,在两国复修的交往大道上竖起一座丰碑。抗日战争爆发后,泰戈尔两次致信日本诗人野口,严正驳斥他为侵华日军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所作的狡辩。他不仅撰写文章声援中国人民,而且抱病率领国际大学艺术团在加尔各答进行义演,呼吁印度人民向中国提供各种形式的物质援助。他在《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公开信》中预言:胜利的种子正播入你们的心中,并将一次次证明,它是不朽的。泰戈尔虽未能亲眼看见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但历史发展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这样评价泰戈尔:“在八十年的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始终不是一个把自己关在象牙之塔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印度古代的仙人。他关心自己民族的兴亡,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抗议英国的鸦片贸易,抗议法西斯的横暴,抗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华,关心周围的社会,同情弱小者、儿童和妇女,歌唱世界大同。所有这一切都表露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既是低眉慈目的菩萨,又是威猛怒目的金刚。他这些优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周恩来总理1957年应邀访问国际大学,在欢迎大会上赞扬泰戈尔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

作为杰出诗人,泰戈尔轻车熟路地运用诗歌语言和艺术诠释了他的人生观。

拟人化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广为运用。比如,《忠诚》中写道:“忠诚”是“我们在沙漠之路上唯一的旅伴”,“它从不骄傲,从不提出什么要求,大功告成的日子,躲藏起来是它的幸福。”把忠诚这个抽象概念,以及忠诚的特质,描写得生动真切,易于理解。《起名字》中这样写道:“苍茫大地当即说道:‘来吧,来吧,让我把你搂在怀里!’高空的星辰微笑着对她表示欢迎,说:‘你是我们中间的一员。’春天的鲜花说:‘我为你准备了甜蜜的水果。’雨季的云彩说:‘我已净化了你举行灌顶大礼的雨水。”’诗人通过大地、星辰、鲜花、云彩的话语,阐述了自然界万物和新生儿的密切关系,表达了社会民众对儿童的真诚爱护。

泰戈尔常以新奇的意象阐明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如《人生之旅》中诗人写道:“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上的墓碑。”“倒在坟上的墓碑”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意象,让人受到强烈震撼,深刻领悟到无爱的人享受不到一丝人生乐趣,虽生犹死;无爱的人生是多么枯朽,多么凄凉,多么悲惨!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中,“两轮马车的两只车轮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这个怪异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由于殖民当局的挑拨里间,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领导人彼此心存芥蒂;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这两大教派,各想各的,各行其是,互不支持,甚至常常因宗教习俗发生教派冲突,致使反帝爱国运动严重分裂,南亚大陆产生两个国家的可悲历史和现实。

泰戈尔擅长以空灵的意境诗化他的哲思。关于生与死,他写道:“灿亮的生命之岛四周,日夜翻涌着死亡之海的无尽的歌曲。”诗人所说的生死,不是一般人理解的人的出生和寿终,而是微观世界中的生死。这样的生死,不是对立的,是两样不可分开的东西,生中有死,死中有生。这样的死,不过是一个休止符,其中繁衍着生。这样密集的死亡汇成大海,时刻在生命周遭吟唱赞歌。诗人的生死观有合理成分。人体内无时不发生细胞的生死,每个人和一秒钟之前的自己,其实是不一样的,只是从外表不易察觉而已。在《我脚下的路中》,诗人回头远眺,只见“路上凝聚着无数支被遗忘的足迹的赞歌,凝结着颂神的琴曲。”这悠远的意境,充溢对习见的路的新鲜感受。在诗人的笔下,路,是一部厚重的活的历史,记载了无数支被遗忘了的志士仁人的赞歌,收编了无数支颂赞神明的琴曲;又是人类奇大无比的档案馆,收录了亿万过往旅人的生平事迹。每一个人,来到人世,不过是在路上走一遭而已,在路上留下的足迹很快就变成看不见的史实。这让人感悟到时间、空间的无限,个人的渺小,进而思考如何珍爱生命,把毕生的精力投入造福人类的事业之中。

2009年,本书作为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的译本之一出版,受到国内读者的关注和欢迎。此次再版,重新校对了译文,并增加了10篇,以便完整呈现泰戈尔对人生的独特识见。

本书若对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理解人生有所启迪,解读人生之书有所帮助,译者将感到莫大的欣慰。

白开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