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的故乡和我出生的家庭
一、我的故乡孟公桥
二、豆腐世家
人生起步时期(1944-1957)
一、我的启蒙老师
二、遭遇一个荒唐的诊断耽误了学业
三、以“备取生”的资格升高中
四、挑着行李上北京
五、惊险的一“漏”
六、选择了哲学人生
人大五年(1957-1962)
一、类似“半工半读”的教学秩序
一、人大的教育影响了我的一生
初到南开(1962-1966)
一、南开最初印象
一、站稳三尺讲台
三、“反修防修”和“四清”运动
社会大动荡后的沉思(1977-1983)
一、对“四人帮”哲学的系统批判
二、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错误哲学思潮的清理
哲学教科书改革(1980-2001)
一、“跪一条腿造反”
二、中国哲学家考察团活动始末
三、“哲学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的天津会议
四、“哲学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
五、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
在社会转型中推进哲学研究的“转型”(1984-)
一、哲学的困境
二、社会哲学研究
三、社会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政治哲学
四、参与创建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
中央电大第一任哲学主讲(1982-1988)
学术行政工作经历(1985-2000)
一、民主选举的系主任
二、系主任不是“官”
三、沉重的责任
学术家园的营造
一、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创建
二、创造学科特色
三、活跃、严谨、和谐的学术家园
我的家庭生活
附录一:陈晏清指导的研究生名录
附录二:陈晏清年谱
附录三:陈晏清学术成就简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