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史上跨越历史学、政治学、文学的旷世经典。这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名人传记;
作者用词洗练,文思敏捷,精辟中的,全景式展现二战恢弘场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权威的史料,揭秘鲜为人知的二战内幕,讲述危机紧张的战争全局。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2晦暗不明的战争)/世界大战丛书》由温斯顿·丘吉尔著。
| 书名 |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2晦暗不明的战争)/世界大战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史上跨越历史学、政治学、文学的旷世经典。这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名人传记; 作者用词洗练,文思敏捷,精辟中的,全景式展现二战恢弘场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权威的史料,揭秘鲜为人知的二战内幕,讲述危机紧张的战争全局。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2晦暗不明的战争)/世界大战丛书》由温斯顿·丘吉尔著。 内容推荐 由温斯顿·丘吉尔著的《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2晦暗不明的战争)/世界大战丛书》记述了1939年9月3日至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为了遮人耳目,在各个国家斡旋,并在希特勒的鼓动下发动了吞并中欧和北欧等国家的一系列活动,从而为德国最终展开对法国和英国的入侵做好了铺垫。 作者详述了波兰的覆灭、法国前线的战况以及北欧国家惨遭蹂躏等事件;此外。作为当时的英国海军大臣,作者敏锐地观察到了海战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对有关的设备、人员都提前做好了精心的准备,还特别提到了磁性水雷在海战中的重要性。作者对战争初期由于纳粹德国的“横行霸道”而弥漫在欧洲上空的阴霾进行了充分的描述,让读者身历其境体会“晦暗不明的战争”实景。 目录 致谢 序言 为新版写几句 第一章 战争 第二章 海军部的重大任务 第三章 波兰的覆灭 第四章 战时内阁的问题 第五章 法国前线 第六章 战斗加剧 第七章 磁性水雷 第八章 普拉特河口外的海战 第九章 斯堪的纳维亚 芬兰 第十章 一个黑暗的新年 第十一章 风暴之前 第十二章 海上的交锋 第十三章 纳尔维克 第十四章 特隆赫姆 第十五章 在挪威的挫折 第十六章 挪威:最后的阶段 第十七章 政府倒台 附录 试读章节 后来我才知道,在9月1日下午九点半,英国已经将最后通牒交给了德国。接下来第二次通牒,也就是最后一次通牒在9月3日上午九点发出。9月3日早上有一则广播宣布了首相将要在上午十一点一刻发表广播演说的消息.从此时的局势看,英法宣战已经是必然的了。我准备好一份简短的演讲稿,我认为我一生中和历史上自由与庄严的时刻就要来了,而这份演说也与这个庄严的时刻相配。 战争状态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首相在广播中就是这样说的。他刚刚说完,一种凄厉而持久的声响穿过我的耳朵,我在后来就已经习惯这种声音了。我的妻子带着一副紧张的神情跑进房间,可能是当时的情形太危险了吧。然而她却对德国迅速精准的做法连声叫好。我们想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二人一起来到了公寓的屋顶上。伦敦的9月秋高气爽,我周围的一切都在和睦的阳光下,从屋顶可以看见伦敦各处的屋顶和尖塔。 有三四十个圆柱形的气球从这些屋顶和尖塔一点点升上天空。这些迹象已经明确说明政府事先做了准备,这一点我非常满意。我猜想j应该给我们十五分钟的时间让我们做好准备,就在时间要结束的时候,我们拿着一点白兰地和可能用到的药品,向预先安排的防空洞走去。 沿着大街走一百码就到了我们的庇护所,这其实只是一个地下室,沙袋还没有堆起来,庇护所目前还是开放式的。地下室内有附近的六户居民,他们聚在一起兴奋而又幽默地说着话。英国人的民族特点在这不知前途凶吉的时刻表现出来了.此刻我站在地下室的门口,能看见地下室中拥挤的场面,也能看到空旷的大街.一幅幅画面在我头脑中闪现:那些屠杀与死亡的场景;轰轰的爆炸声震动着大地。高楼大厦顷刻间变成废墟尘土,敌军的飞机轰隆隆作响,消防队和救护车在烟雾中来来往往。空袭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我们不是早就知道了吗?空军可能夸大了空袭的恐怖后果,这样才能显示他们的重要地位。民众的这种担忧也经常被号称和平的人利用。我们的主张是让政府把准备工作做好,将强大的空军建立起来。即使那些恐怖的估测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但却能起到刺激当局的作用。政府为可能在空袭中受伤的人准备了两万五千张床铺,这一点我是知道的,我也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低估政府的能力。现在回到现实看看都发生了哪些事吧! 那些凄厉的叫声在十分钟后再次响起。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再次发出的警报,这时有一个人一边喊着“警报解除”一边跑过来。我们就此散开,该回家的回家,该上班的上班。我便去了下院。中午是下院开会的时间,会议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没有一丝慌乱,甚至还肃穆地祷告了一小会儿。我在会议室里收到了一封信,是张伯伦写给我的,他让我在会议讨论结束后去他的房间找他。我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平复这几天的紧张和激动。听到议员们的演说,我的心被一种安宁的力量抓住了。这种安宁让我有一种远离世间和个人俗事的超脱感。英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并没有积极准备开战。但为了荣誉,能立刻变得无畏无惧。我的全身心都被旧时英国的这种传统所折服,我感到异常兴奋,我们的命运被它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个远离人间俗物和身体感受的世界。我试图将这种感觉融人到我的发言中,下院体会到了我的这种感受,而且给了我积极的回应。 张伯伦告诉我,他正在考虑我的意见。如果临时政府不能吸纳自由党加入,他考虑吸收海陆空三军中有行政职务的大臣加入内阁,这样做能满足我对内阁人员平均年龄的要求,让内阁人员的平均年龄低于六十岁。张伯伦还说,海军大臣可以由我来担任,同时让我成为战时内阁的一员。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这一点我以前没有向他说起:站在高端运筹帷幄,看管他人工作,是我不愿意做的事情,确切的工作任务才是我最想要的。一个不能负责专门工作的部长,即使权力很大,也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因为想办法、提建议要比发号施令难做多了,而粗略地讨论一个问题不如在有限的权力范围内做出一些实事。 P4-5 序言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我曾写了《世界危机》《东线战争》和《战后》三本书来记录。如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各卷,我认为是在承接前作。本书全部写完之后,与以上几本合起来,即是对这三十年战争的一个总的记述。 我在写作本书时,跟之前几本一样,也是竭力模仿笛福著述《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的方法:在对重大的军事事件和政治事件进行记述和发表意见时,以一个人为核心。围绕他的经历展开。在政府中身居要职,且同时经历了这两次史上最大灾难的人,或许只有我了。不过,一战时,我的职位还不是那么重要。而到了二战,有五年多的时间,我在对德战争中是国王陛下政府的首要决策者。因此,写这本书时我的立场较之之前不同,并且比以前更有权威。 我处理公务时,都是通过口授秘书去执行的。在担任首相一职期间,我发布了将近一百万字的备忘录、训令、私人电报和节略。那个时候,每天都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而我处理这些事情时,只能依据那个时候能搜集到的资料,所以,这些逐日写下的文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所难免。但是,这些文件出自战争时期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主要决策者之手,是自己亲眼所见的重大事件的真实记录。记录战争实况和政府工作,这种情况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也不知道过去是否曾有过。但是,我并不认为它能被称为历史。历史应该交给后来的人去编写。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对后世是有益的,对历史也很有价值,对此我很有信心。 这三十年中,我的作为和观点是我一生所有努力的集中体现。我希望人们对我做出评判时,能以此为依据。在战争中或是在政府决策上的任何举措,如果事先我没有发布过公开的或是正式的意见,或是没有发出过警戒性的预告,事后我绝不会妄加评判。这是我谨守的原则。当时,处于争论之中,很多的言辞是十分激烈的,事实上,作为事后的追忆,我已将它们改成稍缓和一些了。文中我记述了很多人和我的争辩,其中不乏我敬重和拥护的人,为此我也很痛心,可是那些都是过去给我们的教训,如果不说出来作为对未来的借鉴。是不正确的。希望不会有入因为我记录的事情,而看轻那些真诚仁善的人。却忘了去拷问自己,在执行公务时是否有不妥,有什么样的前车之鉴可成为曰后作为的参考。 我并不指望我说的所有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同,我也不是世人想看什么才写什么,对此请不要有误解。我的阐述都是根据我所持的观点得出的。对于材料的真实性,我已尽最大努力去查证核实。但是随着敌方文件不断被缴获,不断地有事实浮出水面,或是有新的发现。这些新信息被公开后,人们可能会对我之前下的判断重新评判。所以,我认为在全局没有明朗展现出来的情况下,当时的记录和白纸黑宇写下的意见是最真实可靠的,以它们为依据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罗斯福总统曾就这次战争的名称向公众征求意见。有一天。他就这个问题来问我。我马上回答说:“可以不爆发的战争。”历史上,没有哪次战争可以比这次更加容易地预防。上一次大战,世界遭受了严重的毁坏。这一次,又将上一次仅有的东西毁灭了。现在正义的一方取得了胜利,为此亿万人拼尽力气艰苦作战,甚至付出了生命。可是我们还是没有迎来和平或是安全,我们终于消灭了那个危难,然而现在却陷入了比之前更大的危险之中。这简直是人类史上最悲剧的事情了。吃一堑,长一智,人们应该牢记之前的教训。对于新生的一代人,我热切地希望他们能够改正之前的错误,从人类的需求和尊严出发。对于可预见的可怕未来加以掌控。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