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命运多舛(蔡文姬)/红颜才女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姜越编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轿夫们抬头一望,十几步开外,有挂着一排门灯的宅院出现在众人眼中。这宅院就是时任当朝议郎的蔡邕的府邸。今夜,蔡邕的夫人赵五娘临盆。

洛阳是东汉的都城,也是当时天下的第一大都会。它的城建格局,保持了战国时代那些大都会的模式,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帝王宫殿、皇家林苑,以及多代汉皇营建的台、观、馆、阁,还有那些从全国各地迁来的显贵、高官、巨富和豪强,都居于城内的南部,即穿城而过的洛水南岸。而那些殷顽百姓、商贾工巧,还有集市里坊,则统统聚集在城北。

蔡邕府邸在城南。

再说那一行人在蔡邕家的院门外落下了轿子。

“医婆请!”此前一直引路的掌灯人说看,一只手把风雨灯举高,另一只手则去掀轿帘,迎那接生婆下轿。

恰在此时,又听得“呀”的一声,宅院高高的门,也先自拉开了一条缝,而后探出个人头来。

“来啦,来啦,接生的医婆请来啦!”当探头人看清楚了门外的一切后,一边麻利地把门开大。一边回头向院内高声地喊道。

随即,接生婆被引进了院门。

蔡家大院曲径幽深。若在白日,则能清晰地辨出,整个庭落以中央的正厅堂为界,被截然地划开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院进院门,正中有一条已被那犹如蛟龙般的紫藤所覆盖、直通正厅的铺砖引道,道两旁是用青砖砌成的两厢矮墙,墙台上以及正厅木构中堂的廊下,摆放满了排列整齐、开有一蓬蓬花卉的各式各样的花盆。穿正厅而过是后院,这里园林味道极为浓烈。有高高耸立的桐树;有由齐腰高的排排丛灌隔开的一块块格地,在每个格地问,分别有假石山、清水池、秀亭阁……院底,是两幢坐北朝南的房舍,这里分别住着蔡邕及其在朝中任卫尉的叔父蔡质两家子人。

已过不惑之年的蔡邕,面容清隽,虽为朝官,但仍是一派学者风度,平日在家喜着儒装,白皙的四方大脸,颌下有一组长须飘然前胸,格外温文尔雅。他是一位善于驾驭感情的人,平常许多让人心急火燎的事,他都可以不露声色、平静妥帖地处理好。可在今儿晚上,他却变成了另一个人,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一直是既兴奋又紧张。

说起来也难怪,蔡邕虽然有如此的年纪了,但此前,还从未体验过添子弄瓦的滋味。在自己的头生子即将来世之际,在书斋里受着焦灼煎熬的蔡邕思绪万千,二十余年来婚后无嗣使他难堪的往事,云也似的飘掠在了心头……

那时候,蔡邕娶了容貌端庄、品性淑贤的赵五娘。五娘自幼双亲过世,与其姐姐赵四娘相依为命。嫁过来蔡家后,蔡邕对她爱怜备至,小两口恩恩爱爱地过起了好日子。然而,几年过后,令他们夫妇都很沮丧的是,他们始终没能生个孩子。常言说,孩子是年轻夫妇所共同编织的梦,是他们生命的延续和未来的叠加。况且那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是世人皆遵依的至理。无嗣,使他们无限惆怅。蔡邕夫妇想着办法,远近的名医看过一个又一个,各种药方吃了一剂又一剂,可是到头来,仍然毫无起色。赵五娘更痛苦,她不时地劝慰丈夫:“我是枉为了一个女人,找个吉日,你还是再续一房吧,我心甘隋愿。”

蔡邕总是连连地摇头,并坚决地说:“别瞎说了,这无论如何也使不得!”

P3-P4

后记

历史塑造出代代相传的绝代佳人,可对她们的生平事迹却又不屑一顾。除了那些跻身政坛的皇后嫔妃在史传中占了一点篇幅,且是惜墨如金,更多的美女佳人都只是在笔记、野史、小说、传奇、民间故事中才能搜罗出一点点传闻轶事,有的已变得面目全非。

传统的历史给了男人更多的关照,却少了对女人的关注和荣耀,她们是中国历史绕不开的死结。“红颜才女”系列图书共10本,从另一个视角展示了这些女性的美丽、欲望、才情和智慧等,并作了客观的评价。书中呈现了卓文君、班昭、蔡文姬、谢道韫、薛涛、鱼玄机、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顾太清lO位女中豪杰的风采,她们离奇跌宕的身世和不可复制的命运,无不是一个时代与历史的精彩缩影。

西汉卓文君天生丽质,容貌姣好,自幼聪明伶俐,博闻雅识,诗歌词赋,无一不精,更兼擅长音律,琴技无双。然而,这朵娇艳欲滴的鲜花,却遭到狂风暴雨的摧残:父亲为了攀附权贵,将她嫁与李家公子。丈夫体弱多病,撒手西去,文君只得独守空房。李府内妻妾争风吃醋,丑态百出,文君发现身边有一双邪淫的眼睛……才华横溢而又穷困潦倒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倾心,双双坠人爱河。琴声相约,雪夜私奔,文君冲破世俗观念,抛却锦衣玉食的生活,毅然扑人爱人怀抱,贫寒的生活随之压向她柔弱的肩头。他日司马相如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心生纳妾之意。卓文君悲痛欲绝的眼泪化作哀婉动人的诗句,相如读罢如当头棒喝,羞愧中找回从前的自我,二人始得生死相依,百年好合。

东汉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是远近闻名的学者,长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次兄班超,为汉代著名外交家。在父兄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们又正当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班昭还继承长兄班固的事业,续写《汉书》。

东汉末年的蔡文姬是天生才女,通音律,善辞赋。命运苦难,她从繁华坠人风霜,宿命轮回,她遭遇爱与生命的流离。各色岁月一一尝遍,她终是无悔此生。她用一生风雨打磨饱满的灵魂,诉说着千古幽思。孤芳续汉史,血泪写春秋。《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再现了蔡文姬凄楚的生活经历与悲愤的思想感情,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干古绝唱。

东晋才女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文姬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薛涛是古代十大才女之一,唐代首屈可指的女诗人,历史上的才女不少,但没有哪一个能像薛涛那样才艺双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尤其在人生经验和政治素质上的历练无人可比。薛涛和很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女子一样,有着清丽的容貌,虽然不幸坠人风尘,她的心灵却生长着一双自由的翅膀,以天性敏感和细腻,委婉地书写着温润的内心世界,细致人微地发掘个体生命体验,用哀怨的泪水勇敢地控诉时代的不公。身处庞大而炫目的诗歌唐朝,在那些光焰万丈的文学繁星中,她灼灼地发出自己的光芒,注定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晚唐的女诗人当中,以鱼玄机最为知名,也最为传奇,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又被誉为“才媛中之诗圣”。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风流佳人,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牵连进包括笞杀婢女绿翘在内的多宗谋杀案,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

宋代李清照的人与文,是一致的清丽,一样地充满光的气味,她是绝品的女子。生命被把持得清洁自如。纵然有曲折、有挫折、有跌宕、有不可预知的舛错,但她携着内心清正的道一点一点化解,从不拖沓。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她生于仕宦之家,饱读诗书,精通音律,尤擅诗词,后人称之为“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但却婚姻不幸,遇人不淑,与丈夫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情绪时时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她只有寄情于诗,移情于物来排遣爱情生活带来的“颦眉”,最终因抑郁早逝。传朱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明末柳如是是秦淮八艳之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二十四岁遇见钱谦益,他们以诗文为媒,惺惺相惜而走到了一起。面对改朝换代,柳如是与钱谦益两人由于认识上的不同,陷入了巨大的分歧之中,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京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当一切繁华落尽,两人再度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起了平淡而恬静的田园生活,钱谦益死后,钱氏族人意欲争夺钱家家产,柳如是为了保全后代与钱氏家族的财产,用三尺白绫自缢而死。

顾太清是清代著名女词人。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顾太清多才多艺,且一生写作不辍,她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小说、绘画,尤以词名重士林。她做诗词全凭才气,不摆“唐模宋轨”的架子,倒也潇洒自如,平添一种风流态度。

女性用自己的经历创造历史,但在由男性书写的历史上,她们的存在史、她们的挣扎与奋斗,她们的快乐与痛苦都被压抑在黑暗之中,所以她们的人生经历更值得一读,透过它,人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读历史。

为了增加图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古今大量史料和札记轶闻,也参阅了今人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的相关著作和文字,特对此隆重致谢。凡所参考文字大部分已得到作者同意并付与相应稿酬,但也有部分文字无法联系到原作者,若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贵文,烦请联络我处获得稿酬。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汉衰亡,生于战乱中的才女

 夏夜的新生

 丢弃胭脂的玉手

 奏折引出的杀机

 泪洒白玉坠

第二章 逢乱世才女初露锋芒

 北国草原上的童话

 归乡难

 种山深处的奇才少女

 不该别离的时刻

第三章 妒红颜青春岁月情苦涩

 生命中的第一曲悲歌

 凤求凰

 新婚岁月

第四章 异乡情尝尽人生百味

 流离,她成了断线风筝

 左贤王求婚

 马背上的梦幻

 爱,在风沙中飘落

 乱世英雄的金壁之举

第五章 赎才女,才女文姬终归汉

 布满阴霾的夜晚

 情怀难割舍

 长离别

 遭遇野匪

 胡笳十八拍

第六章 黄昏恋,爱情映花花更红

 终承父业

 松涛馆之恋

 骨肉相聚

 隐居,最后的漂泊

后记

序言

东汉末曹魏初,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悲愤和痛苦的时代,诗人们把这血和泪、悲愤和痛苦坚忍地收藏起来酿造了一曲憎恨悲凉的时代悲歌。曹操、曹丕、王粲……都是这个时代里产生的优秀男歌唱家,就在这雄浑、高亢、悲凉的时代合唱队伍里,一个激情澎湃的女高音格外地引人注目,她便是一生饱尝战乱别离之苦的女文学家——蔡文姬,一个不到十岁就名满洛阳的神童;一个父死母离夫亡家破而流落草原的再醮之妇。

蔡文姬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人物。她具有多方面的才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她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她的充满魅力的文学创作,更是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唯其如此,她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女作家。

本书按时间的维度记述了东汉末年的一代才女蔡文姬坎坷曲折的一生,她出身名门却屡遭大难。被掳往匈奴,为左贤王妃,生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平定了中原,派董祀、周近为使者,赴匈奴赎回文姬。曹操偏听周近,几乎误杀董祀;文姬申述实情,救了董祀。后来曹操玉成其事,使董祀和文姬结为夫妇。董祀后来犯罪又差点被曹操处死。文姬一生中嫁了三个丈夫,而且还留了两个儿子在匈奴牵肠挂肚。其惨状可想而知。只能在“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的心境中了此残生。也是如此,她从苦难的人生中感悟着生与死的真谛,演绎了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她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最终得以归汉,完成先父兴文治、续汉史的遗志。

蔡文姬非常有才华,是历史上少有的才名盖过美貌的女子。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诵,于是让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缺点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本书可以让广大读者从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全面细致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姜越编著的《命运多舛(蔡文姬)/红颜才女系列》讲述,生不逢时,就预示了她一生的艰险与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就注定了她家庭婚姻的不幸与悲情;她,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奇女子,一个勇于踏入胡地的汉家女子。十余年异乡漂泊,让她思乡意切,文姬归汉留史册;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她才情四溢,华美诗篇传千年。

编辑推荐

蔡文姬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人物。她具有多方面的才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她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她的充满魅力的文学创作,更是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唯其如此,她被视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具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女作家。姜越编著的《命运多舛(蔡文姬)/红颜才女系列》按时间的维度记述了东汉末年的一代才女蔡文姬坎坷曲折的一生,我们还摘录了蔡文姬的部分作品,使得读者在读书之余领略才女的才情,也可从作品中体会她当时的心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5: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