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带着“雅”“礼”上路
第一次站在田东中学的教学楼前,吸引我的不是所有教学楼连在一起的构造,不是那一株株盛开的红色花朵,而是那“知雅识礼,崇德尚美”八个醒目的烫金大字。整齐地排列在教学楼墙体上的这八个字很难不让人发现,也很难不让人驻足打量和思考。这八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对于这所学校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成为了田东教师队伍的一份子,也很快获得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这是田东中学的校训!然而,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我想,要单纯地解释这八个字估计不是什么难事。可是要想找到这八个字作为校训所代表的内涵却是不容易的。在田东工作的这一年里,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探索着。我很庆幸自己在“知雅识礼,崇德尚美”这个校训的引领下学到了不少,也收获了许多,我更欣慰自己在践行这个准则的过程当中也让我的学生慢慢走上了“知雅识礼,崇德尚美”的道路。
开学第一课
从进入学校到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之间隔了好几天的时间,作为新人的我一直在思考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该说些什么,开学第一课究竟该如何上。心中冒出一个又一个的方案,可是又一个一个地被我自己否决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想到了最初吸引我的那八个字——知雅识礼,崇德尚美。是啊,作为成人的我尚且对这八个字曾经抱有疑问,更何况那些刚刚从小学毕业的孩子们呢?并且,即将成为这个学校成员的他们怎么有理由不在第一时间了解并学习校训呢?于是,我便把我的开学第一课定为《认识新学校,从校训开始》。
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首先通过一些文献资料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校训中最重要的两个字“雅”、“礼”本身的意思和来源。为了避免学生陷入文献考究的枯燥学习,接下来我便在班里发起了一场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他们的心中怎样的行为才称得上“雅”和“礼”,怎样又是“不雅”或者“无礼”的。虽然班级是刚刚组建的,同学们之间也并不了解,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问题大家马上就进入了状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各抒己见,当自己说的得到小组成员认可时,孩子们的小脸蛋上立马就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相反,当小组成员提出的“不雅”和“无礼”的行为表现和自己曾经的行为契合时,有的学生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也偷偷地长舒了一口气,至少我的引导已经让孩子们进入了状态。在这个时候,我抓住机会,适时结束了讨论并且请小组代表来向大家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当所有小组都分享完毕后,全班同学也在这一刻达成共识:努力做到“雅”“礼”,对于刚才讨论中提到的“不雅”和“无礼”现象一定尽量避免。我想,这种形式的新学期第一课,对于即将要在田东中学接受三年“雅礼教育”的孩子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并且收获不小的。
请你小声点
小武是班上非常活泼又可爱的一个孩子。他虽然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上课比较容易分心走神,可是只要他一旦认真听课并且听懂了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就一定会非常积极主动地给老师以回应。至于每次在班里讨论班级事务,他也总是积极得不得了。然而,就是这个比较急躁的性子也给他带来了不那么讨人喜欢的一点,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扯着嗓门大喊,似乎就怕班里有人听不到他所说的。正是这一点,让班里很多孩子都对他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厌恶感,甚至只要一听到他说话,很多人都会摆出一副很不屑一顾的样子。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也试着找小武谈过,也试着从生理发育的角度告诉他这样大喊大叫对自己是有害的。每次他当面都答应下来,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又犯了。这时候,我便开始重新分析这个孩子。我发现,他对于自己的事情似乎总有些不以为意,尤其是对所谓将来的危害在他的心中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一旦事情上升到班级集体的高度时,他便会显现出平日里少有的认真和用心。抓住他这个特点,我便再一次找小武谈话。
在这一次的谈话中,我不再生硬地要求他降低音量,而是从我们的校训“知雅识礼,崇德尚美”人手。记得当时的我是这么对小武说的:“小武,你还记得我们田东中学的校训吗?”“记得啊!知雅识礼,崇德尚美啊!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当然知道啦……”“不错,看来你一直都记得我们的校训啊!值得表扬!还有一个问题,你记得我们开学第一课上的是什么内容吗?”“我记得我们好像讨论了校训吧。”“对啊,那你现在好好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什么行为和当时我们列出来的‘不雅’有关吗?”这个时候,我发现小武埋下头去了。我想他一定在沉思,也一定想到了什么。我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小声地在他耳边留下了这么一句话:“请你小声一点,好吗?”小武听到之后,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但他还是努力地点了点头……
除了和小武的这一次谈话外,我在私下里又找到了班里几个比较有责任心并且脾气比较温和的女生,给她们分配了一个“监督提醒员”的任务。我拜托她们时时关注小武以及班上其他一些喜欢大声说话的同学们。一旦小武或者其他人在班上大声喊叫,距离最近的一个“监督提醒员”就负责走到大声说话的同学身边,对着他的耳朵轻轻说一句“请你小声点,好吗?”。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很高兴地发现,小武不再像原来那样咋咋呼呼了,班里也少了很多大喊大叫的声音,同学们都有意识地降低了自己的音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雅”的典范要求。 “知雅识礼,崇德尚美”,这是每一个田东人都铭记在心的校训;“雅礼教育”,这是田东中学独创一格的育人体系。作为一线班主任教师,如何将雅礼纳入我自己的行为规范,又如何将雅礼教育贯穿在整个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将是我一直去探索、去研究的长期课题。
(深圳市田东中学 贺璐)
P20-22
当我为《生命课堂研究丛书》划上最后一个句号时,医生告诉我,我的眼睛近视度数也增加了100度!
其实,我早已经过了孔老先生所说的“知天命”的年龄,并且一直都在做人生的减法,对外在客体的追求也越来越少,可为什么却如此执着地以生命为代价,继续积极探索生命课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方法呢?!
为功利吗?毋庸讳言,自己曾经为功利而写作。记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江西21世纪出版社肖飞飞先生曾经约请我撰写几本科普性著作,这些书和我的专业研究其实关系不大,但不管是受朋友之约还是为了稿费,或者二者兼有,我都积极地答应了。但是现在撰写这套丛书,自己拿不到一分钱的稿费,也不需要它来为我提升职称,更不靠它来完成我的科研指标……
为责任吗?责,有一些,但任务就根本谈不上。自从承担下“深圳市夏晋祥‘生命课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的研究课题以来,已经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报》等国家权威期刊及其他刊物发表论文7篇,早就已经圆满地完成了课题规定的任务了。
是一种使命和情怀吗?想来想去,还真的有很大一部分这方面的因素。记得自己从2002年开始,在大、中、小学听课1000多节,深深感到中小学生太苦了、中小学教师太累了,中国教育太功利了!当今中国的课堂,是一种理性主义盛行、知识至上、教师中心的“知识课堂”。这种课堂片面追求对客观知识的授受,而忽视了更加重要的唤醒师生生命意识、激发师生生命潜能、提升师生生命境界、促进师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教学价值。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严重异化,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不仅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学生的情感被忽视,生命的灵感被抽象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都受到了遏制。
所以,作为一个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我国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去进行深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们提出了“生命课堂”这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并积极在实验学校与教师一起构建新的课堂生活,并摸索出了一套初见成效的“生命课堂”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还到全国100多所学校包括台湾大学宣讲“生命课堂”理念,以期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实验学校通过积极构建“生命课堂”,营造“生命校园”,从而形成“生命教育”的模式,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能做到“赏识生命,激励生命,成就生命”。
生命课堂研究的开展及《生命课堂研究丛书》的撰写与出版,需要感谢的人有很多,在理论研究方面,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杂志社的苏丹兰老师,正是由于她的慧眼与坚持,才使“生命课堂”这一全新的课堂教学新理念登上了国家级基础教育理论最权威刊物的“大雅之堂”,并逐渐被教育理论与实践界所认同与接受。如果没有她的智慧与胆识,至少我的有关“生命课堂”研究,会受到更多的质疑与障碍。第二个要感谢的是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基宏教授(现为深圳市教育局局长),由于他的大力支持,使得我的生命课堂著作得以及时出版。第三个要感谢的是深圳大学的赵卫教授,没有他的鼓励与帮助,我的“生命课堂”研究,也会更加步履艰难(令人痛心的是,赵老师已经在几年前就离开了我们,英年早逝,令人叹惜)!在实践研究方面,第一个要感谢的是福田区全海小学张国彬校长,也是由于他的远见与胆识,才使“生命课堂”有了第一所实验学校,才让“生命课堂”能够根植于基础教育第一线,才让“生命课堂”能够在基础教育大地开出绚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第二个要感谢的就是光明新区东周小学冯硕万校长,正是由于他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让“生命课堂”在一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开出了一朵灿烂的生命课堂之花。第三要感谢的是龙岗区实验学校丁峰校长和其他课题实验学校的校长们。
国务院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原江西师范大学校长眭依凡教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孙湧勇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我的研究丛书写序,在此深表谢意。要感谢的还有,我的大学班主任汤树森老师对我的研究的鼓励;台湾大学教授孙效智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肖川教授、曹专博士及大学同学史小力、朱杨寿对我“生命课堂”讲学的邀请;高福生、周国和、藤永华、石庆武对我的研究的宣传与报道;刘锦书记、孙湧校长、张武副书记、吴跃文副校长对我的研究的关注,特别是孙湧校长,多次提出要开展“生命课堂”在高职院校的研究;还要感谢朱怀永编辑对我丛书出版的支持及杨立衡、涂兴洲、张艳、高雅、熊芳芳、么艳梅、羊玲、谢剑积极参与生命课堂的研究……
课题实验学校的老师也积极参与了生命课堂故事的写作,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感谢!由于作者能力局限,加之时间紧,肯定有许多不成熟、不完美的地方,真诚欢迎批评指正。
夏晋祥
2017年8月28日
我对我校夏晋祥教授“生命课堂”有关学术研究的了解,起始于2016年底我刚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之时。当时,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深圳学术年会·高端学术沙龙”教育专场“创新教育的本质:让生命回归教育”委托我校承办,深圳市夏晋祥“生命课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开始具体组织实施。在会上,我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对晋祥教授有关“生命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介绍,了解到晋祥教授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深耕课堂教学领域几十年,针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实际,提出了“生命课堂”这一全新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确实,正如晋祥在书中所说,生命课堂的本质是以生为本,它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和基础,以激励生命为手段和方法,以成就生命为出发点和归宿。生命课堂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提出的时间在我国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但生命课堂思想在我国却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生命课堂在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则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其未来也必将成为我国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成为“生命课堂”形态,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最为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对教育、对祖国有深深的爱!对生命课堂的内涵、特征、形式、实现路径及生命课堂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书中也有详尽的论述,内容丰富、具体、深刻,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值得一读。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但高等职业教育中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赏识生命、激励生命、成就生命”,如何让我们的高职学生也有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在此也希望“生命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能为高职教育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方案。
值此《生命课堂研究丛书》即将出版之际,受晋祥教授嘱托,我写下了以上这些话,一是对《生命课堂研究丛书》即将出版表示祝贺;二是对晋祥教授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表示欣慰;三是希望他再接再厉,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孙湧
2017年8月25日
(孙湧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二级教授)
生命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是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在生命课堂实践中,有许多感人的瞬间、难忘的人和事、精彩的对话……夏晋祥主编的《生命课堂的100个故事》系从事生命课堂实验的广大一线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撷取的一个个感人的、难忘的、在生命课堂发生的真实的人和事,读过之后,会让人深入思考,反思教育、重构课堂。
本书可作为广大不同层次在校学生的教育读本,也是广大教师、家长及社会青少年的有益读本。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但高等职业教育中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赏识生命、激励生命、成就生命”,如何让我们的高职学生也有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一直是高职教育的研究方向。
夏晋祥主编的《生命课堂的100个故事》系从事生命课堂实验的广大一线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撷取的一个个感人的、难忘的、在生命课堂发生的真实的人和事,读过之后,会让人深入思考,反思教育、重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