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老头(有声阅读名家全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巴尔扎克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

小说讲述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他的爱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

内容推荐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面条商高老头十分疼爱两个女儿,让她们过着一贯奢华的生活。她们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虽然出嫁时两个女儿都得到了巨额陪嫁,但依然想方设法榨取父亲的饯财。当高老头一贫如洗时,便双双将父亲赶山火门,最后,高老头凄凉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

本书是巴尔扎克的一部重要作品,在法国产生,深远影响,也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巴黎城里的人都知道,伏盖太太是一位老女人,娘家姓龚弗冷。四十年以来,她一直开着一所兼营客饭的公寓。公寓坐落于拉丁区和圣·玛赛城关之间的什·热威希街。伏盖家的这所公寓,任何人都接待,也从来没招过什么闲言碎语。然而三十年间却不曾有一位姑娘寄宿过,而且只有家里给的生活费少得可怜的青年男子才会住到这儿。虽然如此,一八一九年那出悲剧开场的时候,公寓里却的确住着一位可怜的少女。

悲剧,这个字眼近年来被讴歌痛苦及无病呻吟的文学家用得那么泛滥与牵强,以至于无人相信;可是此处却不得不用。并非这个故事呈现出多大的悲剧意味,只是我这部书出版之后,京城内外或许有人会掉些许眼泪。离开巴黎是否还有人读得懂这部作品,恐怕就很难说了。书中有不少历史考证和本地风光的描写,只有住在蒙玛脱岗与蒙罗越高地中间地带的人才可以领会。在这个著名的盆地,墙上的石灰随时都会脱落下来,阴沟里全是黑乎乎的泥浆,到处是真苦难、假欢喜,而且总是那么忙乱,不知要多么重大的事故才能使这儿轰动一下,给人们带来些微的痛苦。幸好邪恶与美德掺杂在一起会引发悲惨而又壮烈的悲剧,使一贯自私的人也会定定神,生出一丝同情心;可是他们的感触不过是转瞬间的良心发现,就好像一只甜美果子转眼就被吞噬殆尽。

文明就像一辆大车,与印度的神车无异,碰到一颗十分坚韧的心,稍稍耽搁片刻,马上便把它压碎了,随即大刀阔斧地前行。大概多数读者也是如此,雪白的手捧了这本书,埋在温暖的安乐椅里,想着:或许这部小说能够让我打发休闲时光。读完了高老头的不幸隐私以后,您或许依然胃口极好地用晚餐,把您的无动于衷推卸给作者,认为作者过分夸张、胡编乱造。哪知道这个悲剧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信口雌黄,而是客观事实,真实到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或心里发现它的影子。

这所公寓是伏盖太太的产业,位于什·热威希街的下段,就是地面从一个斜坡向弩箭街低下去的所在。坡很陡且崎岖不平,马匹极少上下,所以挤在慈谷军医院与先贤祠间的那些小街道异常清静。两座大建筑笼罩下的黄色调改变了周围的气氛,穹顶阴沉古板,使一切都显得死气沉沉,街面上石板干燥,阴沟里没有污泥与水,野草顺着墙根往上爬。一到这个地方,连最没心事的人也会变得心事重重。一辆车子的声音在这儿是件大事。屋子阴冷灰暗,整面墙垣全带着几分牢狱气息。一个迷路的巴黎人在这片只有公寓或私宅的郊区,只会看到苦难或艰难,等死的老人们或想作乐却不得不低下头用功的青年。巴黎城中找不出比这里更丑恶阴暗、更不为人知的街区了,尤其是什·热威希街,仿佛一个古香古色的镜框,跟这个故事严丝合缝。为使读者明了起见,就算用灰黑的色调肆意地描写也并不过分,正如游客参观早期基督徒墓窟的时候,走下一级级的阶梯,光线渐渐暗淡,向导的声音越来越空旷。谁又能说,枯萎的心灵与空洞的骷髅,到底哪一个看上去更为可怕?

公寓的侧面临着街,打开前窗便可以看到一个漂亮的小花园,房子跟什·热威希街刚好形成一个直角。房子正前和小花园之间有条略呈漏斗状的小石子路,大约宽两米;前面是一条平行的沙石小路,两边的风莒草、夹竹桃和石榴树,统统种在蓝白色的大陶盆内。小路靠街一侧有一扇小木门,上面钉着一块招牌,写着:伏盖公寓。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本店兼营客饭,不论男女,敬请惠顾。

临街的栅栏门上装着一个声音极其刺耳的门铃。白天你从栅栏门前走过时,可以看到小路另一头的墙上画着一个仿青色大理石的酷似神龛的拱门,或许出自本街区哪位画家的手笔。神龛内供着一座爱神像,浑身油彩斑驳,鉴赏家或许会把它看作爱情病的标记,那是在邻近的街上即可医治的小儿科。神像座子上的铭文早已模糊不清,使人联想到雕像的年代——伏尔泰在一七七七年回到巴黎而备受欢迎的年代。那两句铭文是:

无论你是谁,她总是你的师傅,

现在是,过去是,将来也可能是。

黄昏来临时分,栅栏门换上了板门。小花园的宽度刚好与正墙的长度相吻合。园子两旁,一边是临街的墙,另一边是与邻居分界的墙;大片的常春藤把那道界墙覆盖了,这在巴黎城中也算是一道风景,十分惹眼。各处墙上都钉着果树枝与葡萄藤,小而密集的果实便是伏盖太太年年都会忧虑的事情,也是她与房客们的话题。顺着侧面的两堵墙各有一条狭小的甬道,甬道尽头处是一片菩提树荫。尽管伏盖太太出生在龚弗冷,但“菩提树”三个字总是不能正确地读出,房客们再三从文法上加以纠正也无济于事。两条甬道中间,一大块方地上种着朝鲜蓟,左右是被修成圆锥形的果树,四面又围着些莴苣、旱芹和酸菜。菩提树荫下有一张绿色油漆圆桌,四周放了几条凳子。在热得能孵化小鸡子的大暑天,有钱喝得上咖啡的顾客,将在这儿品尝伏盖太太的咖啡。

房子分为四层,顶上是一间阁楼,楼房正面用粗沙石砌成,刷的那种黄颜色几乎使巴黎所有的房子都令人作呕。每层楼都开着五扇窗子,均是小块的玻璃,细木条的遮阳伞撑得高低不一,杂乱无章。房子侧面有两扇窗,楼下的两扇安装有铁栅栏和铁丝网,大有防盗之意。正房之后是个大院落,宽约二十尺,那些猪呀、鸭呀、兔子呀,和谐地生活在一块儿。院子里有个用来堆木柴的棚子,棚子与厨房的后窗中间挂着一个食品柜,下面淌着从洗碗池流出的污水。临着什·热威希街还有一扇小门,厨娘为了防止瘟疫必须冲洗院子的时候,就把垃圾从这扇门里清扫到街上。P1-3

序言

《高老头》发表于一八三四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中最为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伴随着无数文学爱好者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岁月。

小说以一八一九年底到一八二。年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龌龊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特征。

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让她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的陪嫁。大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了银行家涅切戈,当了金融资产阶级的阔太太。他以为女儿嫁了体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得到奉承。哪知不到两年,女婿们竟把他当作要不得的下流东西,赶出家门。高老头为了获得他们的好感,忍痛出卖了店铺,将钱一分为二给了两个女儿,自己则搬进了伏盖公寓。可是两个女儿只要爸爸的钱,没钱的高老头也就没有了女儿。

高老头得知一心想爬上上流社会的拉斯蒂涅,爱上了自己的二女儿,就想为拉斯蒂涅与女儿牵线搭桥,他购买了一幢小楼,供他们幽会。一天,涅切戈太太急忙来找高老头,说她丈夫同意让她和拉斯蒂涅来往,但她不能向他要回陪嫁,高老头要女儿不要接受这个条件,“钱是性命,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这时,雷斯多夫人也来了。她哭着告诉父亲:她的丈夫用她卖掉了项链的钱去为情人还债,现在她的财产已差不多全被夺走,她要父亲给她一万两千法郎去救她的情夫。两个女儿吵起嘴来,高老头爱莫能助,急得晕了过去,患了初期脑溢血症。

在他患病期间,小女儿没来看他一次,她关心的是即将参加盼望已久的鲍赛昂夫人的舞会;大女儿来过一次,但不是来看父亲的病,而是要父亲给她支付欠裁缝的一千法郎定钱。高老头被逼得付出了最后一文钱,致使中风症突然发作。可怜的高老头快断气了,他还盼望着两个女儿能来见他一面。拉斯蒂涅差人去请他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推三阻四不来。老人每只眼里都涌出一颗泪珠,滚在鲜红的眼皮边上,他长叹一声说:“唉,爱了一辈子女儿,到头来反被女儿遗弃!”  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他把女儿当作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一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甚至“杀人放火”。

作者有意识地把高老头的父爱夸张到“荒谬的程度”,“任何东西都不足以破坏这种感情”。然而,这种“伟大的父爱”却为世道所不容,为女儿所抛弃。高老头的父爱反映了巴尔扎克的理想家庭形式,又借以批判了那个“猥琐、狭小、浅薄的社会”,高老头的父爱并不伟大,但从客观效果而言,其真实揭示了病态“父爱”产生、发展和终结的社会原因,这一点无疑是伟大的。

本书还成功地塑造了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和没落贵夫人鲍赛昂的形象。前者原为一个外省贵族青年,想来巴黎上大学重振家业,但目睹上流社会挥金如土、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后,特别是看到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对待父亲像榨柠檬一样榨干就丢弃的悲惨事件后,他看穿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所谓正义、亲情、友善等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于是他抱定决心,以一个挑战者的姿态杀进上流社会的角斗场。在鲍赛昂子爵夫人和逃犯伏脱冷的唆使下,逐渐丧失良知,开始为金钱而出卖正直,向资产阶级的拜金道路走去。书中主要描写了他野心家性格逐渐形成的过程,最终他靠出卖道德和良心当上了副国务秘书和贵族院议员,而这一切的取得都依赖于极端利已主义原则。鲍赛昂子爵夫人是巴尔扎克为贵族阶级唱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她出身名门贵族,是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只因缺乏金钱而被情人抛弃,被迫退出巴黎上流社会。

《高老头》在艺术上追求严谨,作者设置了典型环境,让典型人物活动于其中,使人与人的金钱关系与环境相契合,书中安排了四条情节线索,以拉斯蒂涅的堕落为主线,其他几条起辅助作用,纵横交错又脉络分明;典型人物的刻画是巴尔扎克的最大特色,不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心理描摹,都使人物栩栩如生;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作者一大功力,贵族沙龙中的语言与逃犯的语言绝不一样,但又与他们各自的身份完美契合。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见证巴尔扎克深厚的写作功底。作品集中表现了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主要特色。精细而富有特征的典型环境、人物性格的典型化、精致的结构以及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让巴尔扎克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愿每一位打开本书的读者徜徉其中都能收获心灵的共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2: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