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映著的《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从中华文化的角度,详细解读了家道传承中的数大核心问题,即爱国与立志、教子的重要性、从孝道入手、长养孩子的正气、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父母做榜样、长善救失、家道传承。当下人们重视家庭教育,本书的出版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书名 | 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 |
| 分类 | |
| 作者 | 李柏映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柏映著的《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从中华文化的角度,详细解读了家道传承中的数大核心问题,即爱国与立志、教子的重要性、从孝道入手、长养孩子的正气、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父母做榜样、长善救失、家道传承。当下人们重视家庭教育,本书的出版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内容推荐 李柏映著的《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讲述了作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抉择的过程。我们给孩子所做的每一个抉择,一定都是正确的吗?有没有漏洞、不足?教育最怕什么?孩子一生要用的我们没有教,而我们所强调的,孩子后来都用不上,甚至教了很多错误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可不可怜? 孩子成绩好,要给他希望,成绩不好,也要给他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又如何成长?孩子有很多老师,但一辈子只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就算社会抛弃了你的孩子,难道你也抛弃他吗?你是孩子最后的依靠。不要被某种理念锁定视野,否定孩子,也毁坏你的未来。 全都对的父母能教出一个全都错的孩子吗?我们再想一想,如果孩子没有教好,最后苦的是谁?所以反省,可能有点小烦恼,但带来大陕乐,指责能一时推脱逃避,可是问题会越缠越重。家庭教育从哪里开始?从父母的反省开始。变化的根源在于我们自己,这就是最好的路,最快的捷径。 教育是给孩子一生幸福。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今天我们教给孩子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习惯、每一种思想,都要和孩子的未来相关,支撑他的家庭美满、事业有成,这才是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成功,凭借的是什么?父母所持有的教育理念的高度。 目录 第一讲 至要莫若教子 第二讲 孝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第三讲 童蒙养正 第四讲 利他是根本 第五讲 诚敬之道 第六讲 感恩的智慧 第七讲 勤以修身 第八讲 俭以养德 第九讲 志当存高远 第十讲 修福的力量 第十一讲 上所施下所效 第十二讲 顺其善而教 第十三讲 养子使作善 第十四讲 长善救失 第十五讲 现实中的几个问题 第十六讲 传承中华家道 试读章节 当我们对这个问题深思之后,会恍然大悟,子女教育可以说是“一子下错,满盘皆输”。我们整个人生,无论您的事业曾经多么辉煌,无论您的家族曾经多么兴旺,这一代的失败就会造成很多年的一蹶不振。当我们老了,已经没有力气出来工作奋斗,正要依靠子女的时候,却发现儿女没有真正成才。事业失败了,我们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可子女教育失败了,我们这一生就全败掉了。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这个问题我们想过,一直在努力,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如愿。当您正在努力地把孩子送上幸福的轨道时,您是否关注到,这个时代,我们在子女教育上所遇到的困难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先给大家介绍几个数据。 各位家长,如果您的孩子有幸考上大学,一个很好的名牌大学,相信在您看来,这个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可是您知道今天的大学生实际就业率有多高吗?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吗?2012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大学毕业生总量将近700万,2014年是727万,2015年是749万,到2016年是770万。这么多毕业生,他们就业情况怎么样呢?官方数据就业率大约在85%~90%之间,而民间调查发现,实际就业率没有超过五成。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的很多家长和孩子辛辛苦苦经过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十六年的教育,所迎来的结果是,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够如愿就业。有的学生即使获得了短暂就业,在毕业一两年后,又遇到了很多困难,无法适应工作、人际关系困难、变成宅男、婚姻迷茫。因为对大学和高考不再寄予希望,国内出现了高考弃考现象,去年全国高考弃考人数超过了40万。 北大教授章启群说,目前我们的教育遇到两大难题:第一个,庞大的教育规模后面一流人才短缺;第二个,社会道德失去底线,人格教育失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人格教育失败意味着什么?这样的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学,算教成功了吗?所以,各位好朋友,您关注到今天的家庭教育危机了吗?您是否对这件事依然掉以轻心,认为我的孩子不会有问题呢? 一般来说,多数家长会比较关注眼前的教育,走一步看一步。比如说,孩子读小学,您会努力为孩子找一所好的小学。孩子读高中,您会关注到高中。可是,当孩子读小学的时候,您是否到大学去看过?您是否知道今天的大学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您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我相信您一定会非常担忧。 我当初关注教育,就是因为在教大学生时感到困惑与担心。在我多次为大学生做培训时,可以说,每一次内心都充满了忧虑。大学生的现状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而他们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的身心状态已经给未来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只是时间没到,结果没有显现。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作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抉择的过程。从孩子出生一直到大学毕业,我们家长必定会为孩子做出很多抉择,比如说,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学校,报什么样的课外班,选什么样的专业,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抉择都会影响到他的人生。 那么,这些抉择受什么影响呢?家长本身所持有的教育理念。家长所持有的教育理念又来自哪里呢?常见两个来源,一是我们过去的人生经验,还有就是我们所接触到的社会资源对我们的影响。 那么,首先,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正确吗?有没有不足?我们当下给孩子所做出的每一个抉择,一定都是正确的吗?有没有漏洞、不足? 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家长一心想让孩子读研,她听说某某专业好,就让孩子读这个专业。孩子不同意,孩子说妈妈我不想马上读,想先工作,几年以后等我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了,再去读研。因为这个事儿,母子产生了争论,母亲很生气,给我打来电话,说:“李老师,您帮我劝劝这个孩子,他不听我的话,我让他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他不读。”我说:“好,咱们先不谈这个事,先换个角度来思考。”我问她:“您经常到城市去吗?”孩子在城市读大学,她在县城教书,她说很少去。我说:“您关注过这个时代发展的趋势吗?”她说没有时间,怎么关注?我说:“那好,这位姐姐,我想问问您,那您凭什么断定,您给孩子指的这条路就是唯一正确的,您仔细想过吗?”她好像有了思考。我接着说:“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了,为什么不能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呢?孩子说的是有道理的。” P3-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