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自强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杨自强著的《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为文史随笔集,书中以围棋棋理、围棋战术、围棋人物、围棋故事等为引子,结合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进行书写,分十诀,行文轻松流畅,可读性强,对广大学生、围棋爱好者、文史爱好者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智慧,具有积极意义和励志作用。

内容推荐

“围棋十诀”,古今棋家奉为圭臬的“围棋圣经”,寥寥四十个字,说尽围棋,洞悉人性。

杨自强著的《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以轻松有趣的文字,鲜活生动的故事,以名局说棋理,以棋理说世事,融通历史经验,糅合现代思维,拆解、消化、新解“围棋十诀”。充盈知性与感性、谋略与方法,这里有人生的大智慧、处世的小技巧。

目录

第一诀 不得贪胜

 “无目”之妙手

 本手:聪明最是老实人

实话实说,晏同叔官运亨通

以卵击石,戚夫人逞强杀身

 自制:天上不会掉馅饼

利令智昏,孝成王丧师长平

欲壑难填,商纣王“筷子亡国”

 平常心:我的情绪我作主

忿速可侮,曹咎城下自刎

舞阳变色,荆轲功败垂成

第二诀 入界宜缓

 叩桥而不渡

 侵消:分寸决定成败

盲人瞎马,忽必烈跨海远征

交浅言深,许子远夸口丢命

 龟步:小胜积成大胜

日积月累,曾国藩专“打呆仗”

但手熟尔,卖油翁技惊四座

 试应:见机方可行事

见风使舵,触龙智说赵太后

狡兔三窟,冯谖义助孟尝君

第三诀 攻彼顾我

 百目大杀局

 预谋:磨刀不误砍柴工

暗中使劲,康熙捉拿鳌拜

一意孤行,关羽错失荆州

 自省:打铁还需自身硬

洞察内忧,范文子拒绝胜仗

消除猜忌,郭子仪自曝家丑

 不绝:得饶人处且饶人

卸掉包袱,徐达放虎归山

识破人性,范蠡功成归隐

第四诀 弃子争先

 死棋活用

 控局:致人而不致于人

解散湘军,曾国藩自明心志

虎毒食子,武则天逆袭上位

 造势:好风借力上青天

三让徐州,刘备彰显德声

两斩宠妃,孙武树立权威

 谋远:撒下香饵钓金鳌

冷灶热烧,胡雪岩财运亨通

逆子坑爹,杨士奇晚节不保

第五诀 舍小就大

 耳赤之妙手

 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

见死不救,周亚夫大破叛军

以逸待劳,司马懿甘受女服

 取予:欲取先予,予小取大

诱弟深入,郑庄公克段于鄢

抛砖引玉,萧御史智赚《兰亭》

 利害:利取其重,害取其轻

执著小义,昭烈帝一怒兴兵

权衡利弊,唐玄宗二贬功臣

第六诀 逢危须弃

 一弃再弃的名局

 止损:壮士断腕,刮骨疗毒

以屈求伸,武媚娘落发为尼

贪得无厌,知伯瑶自寻死地

 防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拒绝“火烤”,曹操不坐龙椅

自视清高,杨炎命丧小人

 脱身:善胜不争,开辟蓝海

奇货可居,吕不韦投资“冷门”

皆大欢喜.千僧虐“并列第一”

第七诀 慎勿轻速

 “准名人”的误算

 三思:少算不胜多算胜

瞻前望远,孔夫子责备弟子

算我料敌,司马懿平定辽东

 无悔:一根竿子插到底

不变应变,曾帅困死捻军

轻做速休,曹爽惨遭灭族

 专注:集中力量办大事

倾力碾压,老将军一战灭楚

绪多招败,建文帝三年失位

第八诀 动须相应

 古今无类之妙手

 知变:运筹于帷幄之中

前呼后应,韩信暗度陈仓

左右逢源,肃顺曲线救人

 导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举三得,丁谓巧修宫殿

顺势而行,王导扶持晋帝

 应变:什么山唱什么歌

照搬照抄,马谡自寻绝地

随机应变,刘邦假王真封

第九诀 彼强自保

 形势判断之名局

 明势:识时务者为俊杰

循规蹈矩,曹参无为而治

恃强招败,商鞅五马分尸

 韬晦: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虎穴栖身,刘玄德种菜养志

树大招风,徐偃王仁义亡国

 求伸:十年磨剑一朝试

志向远大,韩信胯下受辱

苦心孤诣,李忱假痴不癫

第十诀 势孤取和

 “枯木逢春”的擂争

 妥协:好死不如赖活着

孤军深入,汉高祖白登被困

俯首称臣,高赖子苟延残喘

 隐忍: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辱负重,程婴一力存孤

椎心泣血,刘秀百忍成帝

 善败:卷土重来是男儿

戒急用忍,朱元璋高墙缓王

虚与委蛇,陈丞相安汉保刘

后记

试读章节

李济说的是做学问,其实围棋也是如此,这个找网球的方法,用围棋的术语来说,就是“本手”。

春秋时鲁国有个相国叫公仪休,此人很喜欢吃鱼,于是国人纷纷买了鱼来送给他,但公仪休一律不收。有个门客很不理解,问他:“你不喜欢吃鱼么,怎么一条鱼也不要?”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不能受鱼。拿了人家的鱼,就得为人家办事,为人办事,免不了要枉法,一枉法,说不定这相国就没得做了。不做相国,就没人送我鱼了,而我自己又不会捕鱼,从此就没鱼吃了。而我不受鱼,凭相国的俸禄,买几条鱼吃吃还是绰绰有余。只要我这相国做得下去,鱼自然吃得下去。”公仪休的“却鱼”,就是一着“本手”。有了这着本手,他就没了后患,也用不着“补棋”(比如退赃,比如掩盖贪赃行为),而结果也不坏(照样有鱼吃),假如他受了鱼,就可能从此不得安生,这就是犯了“贪胜”的毛病。

本手,可以理解为“本分的着手”,就是老实、诚恳,这肯定不能一下子捡个大皮夹——如某些投机取巧者一样,但最终还是会有回报,所谓“做人老实最聪明”就是这个意思。

北宋时有个著名词人叫晏殊,字同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他的名句。晏殊还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政治家,官拜宰相。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他早年的两则故事。

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有“神童”之称、年仅14岁的晏殊来到京城应试,成绩出色,考中进士。几天后,宋真宗亲自主持进士的诗、赋、论的考试。晏殊拿到考题一看,这作赋的考题正是自己刚做过的。如果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真是天上掉下了馅饼,笑纳便是,反正除了天知地知,只有自己知道。晏殊却当场提出了“抗议”:“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要求另出一个题目。宋真宗见晏殊年纪轻轻、才华横溢,又是如此的实诚,“极爱其不隐”,大为欣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

当时天下太平,国家富庶,京城的官员们往往在公务之余,流连于市楼酒肆,休闲娱乐。只有晏殊不随波逐流,每天在他堂弟家里埋头读书,互相探讨研究。一次,朝廷要在群臣中挑选一名东宫官。宋真宗说,别再找了,就晏殊吧。东宫官负责对太子的教育,责任重大,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大臣担任。有关官员对这一任命实在有点不大理解,向真宗询问。真宗说,近来听说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只有晏殊杜门不出,一心读书,这样的人正是太子的好老师。到了授官之日,真宗又说起任命晏殊的道理,当面给予嘉勉。不料晏殊说,其实我也不是不喜欢宴游,但家境清寒,没钱去花天酒地。我如果有了钱,或许也会到酒肆玩乐的。皇帝一听,更加喜欢他的诚实,这东宫官一职更是非他莫属了。晏殊后来仕途顺利,“卒至大用”,跟他这诚实的秉性有着很大关系的。

应该说,在考试和授官这两个人生的关键时刻,面对难得的“机遇”,晏殊就是来个顺水推舟,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他还是坚持下出“本手”,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而这反而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细究起来,晏殊的这一“本手”也是最合适的应手。假如他顺着皇帝的话,说自己不喜宴游只爱读书,那么,当他发达后,要么露出本性而有“欺君”之罪,要么一直伪装下去永远痛苦,这都给以后的人生带来隐患。而实话实说,眼前可能会失去一些利益,但此后再也不用“补棋”,一生舒坦。当然,晏殊当时可能没有考虑那么多,他只是按棋理下出了一着“本手”,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说的也就是这个“不得贪胜”的道理。而“只管向前”的贪胜者,最后的结果往往并不太好。

P6-9

序言

汉代班固的《弈旨》,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围棋的理论文章,大史学家班固认为围棋“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围棋象征着天地、阴阳、神明,天地万物、上下古今无不可以通过围棋来呈现,所谓“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围棋是否真如班固所说的融合于天地造化,恐怕很难说得清楚,但围棋之道与世间万物之理相通,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清代陶式玉在《官子谱》序中说,下棋时强弱优劣的不断转化,可以体会春夏秋冬的更替;下棋时的计算和变化,可以理解“孙子兵法”的神妙;下棋时的深谋远虑,犹如治理国家的审慎与周全;下棋时控制情绪、抑止贪欲,就像贤明之人的自律自察。甚至“宦海风波,世途荆棘,升沉倏易,情态顿殊”,都可以在围棋中得到领悟,“天下事何者非弈也”,人生世事,也就是一盘棋而已,“法在谱中,理在弈外”,通晓了棋理,也就领悟了人生。

当然,古人的这些话,是就围棋的本质而言,是从大处着眼,并不可简单地理解为围棋就是世界,棋理就是真理。否则,围棋高手就是所有领域的高手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它本身有着技、艺、道三个层面。技,是技术,围棋最基本的要素。艺,乃艺术,技术成熟到一定的阶段就进入了艺术的境界。道,则是棋道,是围棋中蕴涵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围棋,可以加深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是为历史和围棋本身所不断证明了的。古人一方面不断强调,围棋无非是“小道”“小数”,另一方面,又说它通于“大道”。初看似乎十分矛盾,但古人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学会从“小道”得悟“大道”,从方寸棋枰,看到天地方圆之象、阴阳动静之理。其实,几乎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具有术、艺、道三个层面,浸淫日久,所知渐深,都是可以从小见大,慢慢地领悟到一些形而上的东西的。毕竟,世间的道理是相通的,下棋的道理、打球的道理、写字画画的道理、做人做事的道理,说到底,万物一理。

“围棋十诀”讲的就是下棋的道理。“围棋十诀”相传是唐代国手王积薪所创,十句话,每句四个字,总共40个字,自古以来被围棋界奉为下棋的金科玉律。围棋自诞生以来,不断有人探索、总结它的规律,也产生了许多经典的著作,但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这寥寥40个字的“围棋十诀”。围棋对弈中所产生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用“围棋十诀”来解释,也可以在“围棋十诀”中找到答案。棋手要做的,就是不断在实践中加深对“围棋十诀”的理解。更让人感慨的是,“围棋十诀”也可以看作对人生的思考与总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和矛盾,其实“围棋十诀”早就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不是自己的不要拿,飞来横财不可贪,非分之想不可有,老实人是最聪明的人,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就是“不得贪胜”;既要抓住时机又要把握分寸,心态平和行动自然稳健,轻率冒进必有无妄之灾,本分做人踏实做事,这叫做“入界宜缓”;大丈夫能屈能伸,拿得起、放得下,要敢于壮士断腕、死中求生,要勇于打破瓶瓶罐罐、轻装上阵,这叫“逢危须弃”;三思而行、谋定而动,欲速则不达、贪小则失大,冲动是魔鬼,这叫“慎勿轻速”。“围棋十诀”所蕴涵的智慧早已经超越围棋的局限,也超越了古今的界限,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智慧的结晶。因而,从中国人生智慧的视角,用历史上发生的故事,来解读“围棋十诀”,是一件有意义也有意思的事,是很值得去做的一件事。自强撰写这本《世事如棋:“围棋十诀”中的智慧人生》,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件事。

自强的这本书,“布局”大方得体,以“围棋十诀”为纲,每一诀从多个层面延伸出去进行解读、剖析,让读者加深对“十诀”的理解。“中盘”时有妙手,书中用来印证“十诀”的历史故事,有些是耳熟能详的,也有许多是第一次看到,但每个故事都讲得精彩,也较好地体现了“十诀”的精髓,从中可见作者对历史相当的熟悉,对棋理也有较好的掌握。“收官”严谨精细,书中的历史故事,都是有出处有来历,是在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后精选出来的,语言是轻松活泼的,说理却是严肃认真的。书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读者不妨自己去领略。我只想对自强说,在围棋文化的研究中,我们围棋界其实很欢迎这样通俗易懂,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围棋、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作品。繁荣围棋文化,需要高水平棋手不断创造精彩的棋局,引领广大爱好者探索围棋的万千滋味,需要围棋文化研究者从棋史、棋谱、棋手等多个角度开展研究,也需要一批激发、提升围棋爱好者兴趣,从历史、文化多个层面来普及围棋、加深爱好者理解的作品。这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极大地推动围棋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推动围棋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自强是一名业余的围棋文化研究者,他供职于一家新闻媒体,还是市作家协会的主席,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研究围棋文化,这是很难得的。自强曾承担过杭州棋院的“范西屏、施襄夏与‘当湖十局’”“围棋与中国古代谋略”“围棋与中国历代士风”等课题的研究,写出了高质量的围棋文化研究论文,其论文也被收入进“中国杭州国际棋文化峰会”和“第一届中华台北围棋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可见他对棋文化的研究已有较高的水平。我与自强说不上熟悉,棋也下得不多,但他对围棋的热爱,对围棋文化的热爱,值得赞赏和鼓励。所以,自强在本书付梓前,请我作序,我自是欣然动笔,这也是表达我们对围棋事业、围棋文化的共同热爱。

后记

这段时间因为在做一个“围棋与中国历代士风”的课题,稍稍梳理了一下古代文人下棋的史料,不经意间有了一个发现,那就是,著名文人中喜欢围棋的很多,但没有一个是围棋高手。不管他的文章是如何的洛阳纸贵,诗词是如何的脍炙人口,也不管他写起《棋赋》《棋旨》《棋论》来是如何的头头是道,一旦棋枰对弈,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者。苏东坡说‘‘平生有三不如人,着棋、吃酒、唱曲也”,林逋说“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算得上是实话实说。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一个叫李憨子的围棋高手,其人“状貌昏浊,垢秽不可近,盖里巷庸人也”,但下棋却是“举世无敌手”。状元郎胡旦对此半是自负半是自嘲地说:“以棋为易解,则如旦聪明,尚或不能;以为难解,则愚下小人,往往造于精绝。”古代文人喜欢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说“善弈不如善观”,这一半是旨趣为上,一半也是为自己找台阶。所谓造化弄人,围棋大概也算一种吧。

这其间的道理,似乎从来没有人研究过。我有时揣测,这或许是因为围棋是简单至极又复杂至极的一种游戏吧。说简单,围棋只有黑白两色,连字也没有一个,文盲也尽可下得。说复杂,所谓“千古无同局”,一局棋的变化理论上比宇宙间的原子总数还要多。古人说到《易经》的“易”,说“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这三个词用在围棋上同样合适,围棋就是这样的既简单方便,又变化繁复,更有始终不变的道理。大概正是这个原因吧,围棋的绝顶高手,必须既是纯朴的人,又是机敏的人,还得是信念坚定的人。白居易、苏东坡、欧阳修等人,自然是天下第一等的聪明人,论学问是满腹经纶,论作文是著作等身,更胸怀一腔济世救民的热情,在品行、才能上近乎完人,但于围棋,却不免落了佛家所谓的“知识障”。宜乎其拙于围棋也!像这般集“简易、变易、不易”于一身的弈者,在我看来,也就是一人一狗而已,一人就是不世出的大棋士吴清源,一狗就是横空出世的“阿法狗(AlphaGo)”。阿法狗能视天下英雄如无物,就在于它最复杂(计算量是人类的无数倍)、最简单(没有七情六欲)、最执著(赢棋就是一切)。

这也是为什么“围棋十诀”千百年来被天下棋手奉为圭臬的道理。“围棋十诀”说简单也简单,只有十句话40个字,还全是大白话。说深奥也深奥,举凡世上之事都可用这“围棋十诀”来理解。而“围棋十诀”,不论是不得贪胜,还是入界宜缓,不论是慎勿轻速,还是势孤取和,在我看来,每一诀都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中庸之道。而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吴清源先生的“中的精神”“六合之棋”,或许正是从“围棋十诀”中来的吧。事实上,即使是像我这样的浅陋,在近一年的写作中,也似乎从“围棋十诀”中明白了一些道理。“围棋十诀”就是这样的经典:天才如吴清源,愚钝如我辈,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把我所理解的“围棋十诀”,以历史上的相应“案例”来加以诠释,或许也不为无益吧。

感谢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浙江省围棋协会主席、浙江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先生为本书作序,正如他所说的,这也是表达我们对围棋事业、围棋文化的共同热爱。感谢著名书法家武亮靓先生题写的“围棋十诀”书法,为这本小书增色多多。感谢本书责任编辑解永健老师的厚爱和支持,他的学识与严谨弥补了我的不少疏漏。还有许多棋友、书友对本书的写作多有帮助,在此谨致深深的谢意。

杨自强

丁酉暮春于不息居北窗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9: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