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籀园慧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乘健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到北京,那么多新建筑新景观,竟然都觉得漠然,留下清纯的心影的居然是不为世人注意的所在——北京图书馆古籍部。北图古籍部原来就是解放前的北京图书馆旧址,不禁联想起温州的籀园。籀园的建成似比文津街的北图要早,二十世纪初叶,为纪念温州近代学者孙籀庼,于曾氏依绿园建籀园。

早期的籀园情形,依据文字记录,文字是“隔”;我所亲历亲见的籀园是在解放后。奇妙的是,平生第一次是赤着双脚走进籀园的。听家里人说:我四五岁的时候,捧着一本书,坐在门槛边的小凳上,同伴的小孩子争东西吃,我对于身边放着的糖果糕点,连看也不看。家里人说:这孩子读书读蒙了,这么蒙,以后到世上,好似又憨又蒙的熊猫放到森林里,怎么是好?家里人不是鼓励我读书,而是不鼓励我读书。我不顾这些,就是喜读书,小学的课本不满足了,听人说有个籀园,有好多好多书,在窦妇桥边。偷偷从家里跑出去,那时虽然解放已几年了,九山湖畔依然是古城墙基的野趣的荒墟。从西门到窦妇桥经过一条田间小路,叫“五十丈”,路边都是野草摇曳的水洼。我怕踩坏脚下的新布鞋,舍不得穿。布鞋是母亲在瓦片上搓苎麻线,一针一线带着手指的血痕缝出来的,更因为小孩子的顽皮天性,赤脚淌着野草边的水洼,太好玩了。眼前一条摇漾在粼粼水波上的别致的小木桥,是窦妇桥,心境豁然清爽。我就这样赤脚进入籀园。那时我是七岁,用儿童的眼睛,更用纯真的童心观照,这庭园花木扶疏,云影渌波,太赏心悦目了。一位老者笑着走过来,慈惠的笑容那么平和。

人生初入世的第一次太重要了,假如我第一次到籀园遇到的是冷漠、拒绝甚至呵斥,我的终生的读书兴趣可能就此打消了。那天,那位老者含笑注视我的赤脚,并没有要我把掖下夹着的布鞋赶紧拿下来穿在脚上,领我到里面房间,向我说明怎样办借书手续。后来知道,这位老者原来就是梅冷生先生,是馆长!

虽然是梅馆长亲自把童年的我领进门,我和梅冷生先生却从来没有随意交谈过。这么高年的前辈的先生,我这个幼稚的小学生,敢和他随便说什么呀。但一有余暇,我总是喜欢到这儿来,童年的心灵觉得整个世界就是这里最幽静最美好,太使人舒心了。童年到籀园图书馆的印象是那么清晰那么美好,尽管好些珍藏的书特别是古书那时根本看不懂。籀园给我的是精神,这是什么精神?似难以语言概括,从很高的高度说,这精神维系了数千年历劫不坠的中国文化;于我而言,培养了纯粹的不搀杂俗念的近乎憨痴的读书兴趣。兴趣是一切事业的真正的动力,是取得一切成就的自发的源泉,更是一切学问的最好的老师。

P72-74

后记

不知不觉,亦师亦友的张乘健远行已经三年又两个月。其间,乘健夫人吴雅丽女士不遗余力整理了乘健先生的两部遗著《周易本事》与《温州话风雅篇》,自费出版。作为老朋友,我深受感动,建议雅丽女士就《周易本事》的整理经过写篇介绍文章,交温州都市报刊出,并假座图书馆举行品书会,受到各界读者的欢迎。远在北京的老编审程毅中先生,获悉雅丽女士此举,驰函深表嘉许。

美中不足的是,乘健老友大量散篇文章尚未结集,正巧《瓯风》主持人方韶毅先生策划瓯风文丛,商量选题,我提议乘健先生作品选编一册纳入,韶毅兄随即嘱我征求家属意见。雅丽女士与哲嗣抱一兄十分支持,他们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多方汇集了乘健先生一百六十篇文章和几十首旧体诗词。雅丽女士随后委托我从中挑选。此事于我而言,义不容辞。何况乘健先生文采飞扬,情思洒脱,细读之下大快朵颐。当然,其中部分篇章系第一次拜读,有的属未刊稿,有的发表当时疏忽漏过,更是一次难得的享受。而《遥思王重民先生》《儒藏编纂微言》《影梅庵忆语感悟》等多篇,当初交温州读书报发表,而今得以重温,倍感亲切。

再三斟酌,乘健先生的文章选出五十篇,不过三分之一光景,但有代表性的作品大体网罗在内。现分乡贤、先生、品谭、序跋、自述等五组,每组十篇。

第一组乡贤,探讨温州历史上周行己、叶适、刘伯温、卓敬、孙诒让、李叔同、刘节、琦君等十位文化名家的品行与事迹,视角独特,不乏新见。接之以第二组先生,作者均有直接交往,不管是温州本地的谷寅侯、梅冷生,还是享誉海内外的刘修业、季羡林、任继愈,提携后学,无不热切备至,老辈风范,令人感佩。现以老先生(女士)的年龄为序编排,麦僖曾先生生年一时失考,姑且如此安插。作者密切接触过的前辈当然不止这十位,犹忆五年前与乘健先生一道到瓯海庙后开会,路上谈起胡今虚、唐湜诸先生,我当即劝他及早执笔成文。不久短信提醒乘健先生,回复大意说目前时机不成熟,以后再写。不承想因为作者的不幸早逝,愿望落空。

第三组品书说史,侃侃而谈,妙趣横生。最后一篇影评,可以看出作者多方面的兴趣。第四组序跋,包括作者自序后记八篇,以及为两位友人撰写的序言或书评;第五组自述,披露人生经历、感悟与学术轨迹;这两组文章对于了解作者的为人为学,体会他的赤子之心,确是不可或缺的读本。

至于诗词,暂且割爱;论文,留待日后另编单行本。前些年温州市社科联推出“温州学人文选”,一套七部,社会反响相当之好,可惜因故搁浅,衷心希望这套文选恢复出版,张乘健与翁同文、周梦江、张宪文诸集均得以顺利付刊,既告慰逝者,亦嘉惠学林。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八日,卢礼阳谨记于温州东港路,次年二月十八日看完初校样后改定

目录

乡贤

 风韵浮沚

 不要误解叶适

 郁离子与淮右布衣

 孟德斯鸠与卓敬精神

 松台山月思古风

 孙诒让与新文化建设

 城下寮梦痕记

 书生自有嶙嶒骨 自能沥胆与披肝

 ——探访著名的戏剧史家董每戡故居

 思刘节而惜国学

 沧海禅心识琦君

先生

 唤起严琴隐

 苍莽瞻旸谷

 ——九山湖畔怀谷寅侯先生

 籀园慧月

 使命与赤忱

 ——遥思王重民先生

 我与刘修业的文字因缘

 季羡林先生复我的学术信札

 与乡先哲王明论墨学

 冰鉴任继愈先生

 痛忆麦僖曾先生

 立秋顾《杨玉环》

 —忆陈颐女士

品谭

 《山海经》故事与温州人精神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日于温州图书馆的学术讲演

 《儒藏》编纂微言

 ——兼及重修温州孔庙的建议

 温州:精粹汉文化在于斯

 墨池真境竟何在

 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波澜

 从《台湾通史》谈及弘治《温州府志》的萧转

 《影梅庵忆语》感悟

 陶渊明与朱光潜鲁迅的争论

 从瑞安到兰溪:苏雪林的童年野趣

 看《国际女郎》随笔

序跋

 题《伊梵杰琳·阿嘉狄亚遗恨录》译稿

 关于《伊梵杰琳》译稿及其他

 《开天史考论》卷头语

 《荒城述奇》自序

 《红楼梦与佛学》序

 《古代文学与宗教论集》后记

 走进莽野苍茫大悲大壮的殷周时代

 ——《周易本事》前言

 《温州话风雅篇》后序

 夜雨墨池思故园

 ——读金陵《三知集》

 《温州山水诗选》序

自述

 母亲的梦

 梦里的西郊

 幽谷嫩寒

 布拉格的夏风依然沉醉

 最初的激情

 诗意的荒郊

 苏雪林墨子孙诒让李绍昆与我的神契

 治学偶识

 荒野上的光明

 中国文化贞元之际的求索和远征

附录

 能受天磨真学者

 ——温州学人对话录

 著书目睹亲历历

 ——写在张乘健遗著《周易本事》出版之际

 天行健而恒其德

 ——忆我的父亲张乘健

编后记

内容推荐

张乘健著的《籀园慧月(精)》是“瓯风文丛”的一种。本书为作者集外遗文,分五组,每组十篇。第一组乡贤,探讨温州历史上刘伯温、孙诒让、李叔同等十位文化名家的品行与事迹。第二组写先生,作者均有直接交往,有温州本地的学者,还有享誉海内外的刘修业、季羡林、任继愈等。第三组品书说史。第四组序跋。第五组自述,披露人生经历、感悟与学术轨迹。

编辑推荐

张乘健著的《籀园慧月(精)》包含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乡贤,探讨温州历史上周行己、叶适、刘伯温、卓敬、孙诒让、李叔同、刘节、琦君等十位文化名家的品行与事迹,视角独特,不乏新见。接之以第二部分先生,作者均有直接交往,不管是温州本地的谷寅侯、梅冷生,还是享誉海内外的刘修业、季羡林、任继愈,提携后学,无不热切备至,老辈风范,令人感佩。以老先生(女士)的年龄为序编排。第三部分品书说史,侃侃而谈,妙趣横生。最后一篇影评,可以看出作者多方面的兴趣。第四部分序跋,包括作者自序后记八篇,以及为两位友人撰写的序言或书评;第五部分自述,披露人生经历、感悟与学术轨迹;这两组文章对于了解作者的为人为学,体会他的赤子之心,确是不可或缺的读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