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治纲编著的《余华评传》是一部传记,是一种研究,更是两个灵魂的对话。
从胆小而又顽皮的男孩,到江南小镇上的牙医;从自由散漫的县文化馆干部,到日臻成熟的作家;从沉醉于血腥场景的先锋“杀手”,到充满悲悯情怀的人道主义者;从在叙述上无所不能的话语霸权者,到处处跟着人物的命运奔跑的“记录者”……
| 书名 | 余华评传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洪治纲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洪治纲编著的《余华评传》是一部传记,是一种研究,更是两个灵魂的对话。 从胆小而又顽皮的男孩,到江南小镇上的牙医;从自由散漫的县文化馆干部,到日臻成熟的作家;从沉醉于血腥场景的先锋“杀手”,到充满悲悯情怀的人道主义者;从在叙述上无所不能的话语霸权者,到处处跟着人物的命运奔跑的“记录者”…… 内容推荐 余华是当代中国卓有建树、影响深远的作家,其经历、创作、思想,历来受到不少学者、评论者关注与研究,在普通读者那里,也因为对他的作品的阅读,而产生进一了解的兴趣。著名评论家洪治纲穷数年之力,不仅细读了余华所有的散文、随笔、小说、访谈,更与作家本人及其家人、亲朋好友有过范围宽泛的采访、交谈,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学者的睿智、批评家的激情,写就了一本有关同时代作家余华的评传。洪治纲编著的《余华评传》是一部了解余华,了解其作品的必读之书。 目录 第一章 从杭州到海盐 一 出生 二 举家之迁 三 胆小的男孩 四 医院里的风景 第二章 无序的成长 一 阅读是如此的温暖 二 墙上的风景 三 快乐的写作 四 高考 第三章 川端康成的启蒙 一 牙医生涯 二 川端康成的魅力 三 雄心初展 四 闪烁的《星星》 五 幸福的文化馆 第四章 刀锋上的行走 一 从“小偷”到“大盗” 二 先锋出击 三 暴力与死亡 四 人性悲歌 第五章 内心的真实 一 北京:另一种现实 二 虚伪的写作 三 在细雨中绝望地呼喊 四 寻找突围 第六章 悲悯的力量 一 人物开始了奔跑 二 《活着》意味着什么 三 《许三观卖血记》 四 无边的悲悯 第七章 我能否相信自己 一 写作是为了回家 二 他没有自己的名字 三 往事并不如烟 第八章 阅读与交流 一 音乐的魅力 二 寻找大师的智慧 三 网络与文学 四 与世界对话 第九章 艰难的超越 一 艰难的超越 二 半部《兄弟》的遭遇 三 李光头的奇迹 四 海外旋风 第十章 继续出发 一 重审文学的原点 二 差距里的疼痛 三 《第七天》:寻找或见证 四 喧嚣中的缅想与沉思 结语 孤独的远行 一 回望先锋,穿透现实 二 伟大的梦想是一部杰作 三 喧哗中的远行 附录 余华生平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从杭州到海盐 一 出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千多年前的某个早春时节,风流倜傥的北宋词人柳永步入杭州。在这座江南古城,柳公子所到之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满眼皆是前所未有的奢靡景象,使得他三步一惊,两步一叹。于是,在西湖里的某只画舫上,酒酣耳热之际,柳永终于情不自禁,挥毫写就了千古名词《望海潮》,几乎将天下的美誉之辞,都堆砌到杭州的身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尽管人们照例不忘“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类的古话,但是,在经历了全国性的三年困难时期之后,1960年的杭州,似乎已没有了柳永笔下所形容的那种奢华。大多数的杭州市民,虽然还不至于像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那样,饿得两眼昏花,乃至浑身浮肿,然而生活无疑已变得相当严峻。所谓“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已是不可能了,在这个江南的米鱼之乡,为一日三餐而奔波,便成为人们不折不扣的生活事实。 就在这一年的4月3日,随着浙江省立杭州医院(现为浙江省中医院)的某个产房里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后来叫余华的男孩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当然不知道,自己居然能降生在这座叫作“天堂”的城市;他也不可能知道,守在产房外的父亲得知又生了一个男孩,差点动了“换婴”的念头;他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出生的时候,正是大灾了三年且又青黄不接的时节。他的哥哥,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小男孩,此时也以十分好奇而又激动的表情,欢迎着陌生弟弟的到来。 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家庭一样,多一个孩子,看起来无非是多一张嘴而已,但是,身为父母的华自治先生和余佩文女士,还是隐隐地感到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份重量。因为他们都是医生,优生优育的意识自然要比一般人强得多;而且,华自治先生当时还在浙江医科大学进修专科,正处在事业进取的关键时期。至于物质生活的困顿,那就更不必说了。历经了三年困难时期,身高一米八几的华自治先生,当时的体重还不足一百二十斤,整个人瘦得像根麻秆。尤其是晚上读书回来,经常饥肠辘辘,彻夜难眠,万般无奈之际,他只好弄些咸菜泡开水裹腹。所以,余华的出生,在令父母欣喜之余,多少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一些淡淡的焦虑。 无论是欣喜还是焦虑,作为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们仍然保持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理想和热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据华自治先生回忆,余华出生时,也是他的人生道路不断发生转折的时期。这位一生只读过六年书,并在部队里锻炼了多年,怀抱火热理想的山东汉子,原本供职于浙江省防疫大队,专门负责全省家禽牲畜的防疫工作,后来因为社会主义教育(通常简称“社教”)而下派到了浙江省海盐县,并根据组织上的安排留在那里,当上了沈荡镇卫生所所长。为了能够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实现自己“靠技术吃饭”的朴实理想,他又考取了浙江医科大学的专科,再度回杭州进修。读书的生活苦虽苦矣,但毕竟可以回到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家,享受几年家庭团聚的天伦之乐。 所幸的是,余华的母亲余佩文女士当时在浙江医院工作。浙江医院一直是浙江省的高干医院,专门负责省管干部的疾病诊治与医疗保健,包括上至省委书记和省长,下至各厅局的厅局长。所以,这里的医护人员即使是在三年困难时期,物质供应也比一般市民相对充裕一些。余华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一般人幸福得多。 随着灾荒岁月的渐行渐远,日子开始晴朗起来。杭州毕竟坐落于江南水乡,北有杭嘉湖平原,南有宁绍平原,自古而来,都是典型的富庶之地,一旦没有了极为罕见的自然灾害,生活便迅速恢复了生机。 余华便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温暖的人生之旅。P1-3 后记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没有一种人生是可以轻易读懂的。在2004年完成《余华评传》时,我曾由衷地写下了这句话。如今,十二年过去了,我和余华都已迈入知命之年。除了喟叹岁月的流逝,于我而言,探求未知事物的激情,也在渐行渐远。 这部评传的初版,是在匆匆状态下完成的。当时,我正处在博士论文写作的关键阶段,一手抓论文,一手抓评传,结果是,两手抓,两手都硬不起来。这导致了此书的初稿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记得当时,我与出版社补签了一份合同,以近乎武断的方式,只同意了五年的版权期限,希望尽快进行重新修订,形成一本相对准确和完整的书稿。 谁知道,转瞬之间,两个五年已飘然而过。工作的调动,生活的迁徙,使我一次次启动了重新修订的计划,却又一次次地被迫放弃。总想着更准确、更客观的修订版问世,我为此还不得不婉拒了几家国外的版权。其中的人生况味,自然是一言难尽。但是,十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对余华创作的追踪,也一直没有放弃对余华生平材料的搜集。无论是他发表的小说或随笔,还是他有段时间热衷操作的微博,我都一一收录在案,希望在将来重新修订时,能够更准确地呈现余华生活和创作的轨迹。 在生活渐渐安稳之后,从2015年年底开始,我便着手这部评传的修订工作。然而,繁重的行政和教学工作,让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也致使修订工作时断时续。历时半年之久,如今我终于完成了这部评传的修订,内心颇感欣慰。在修订过程中,我的首要目标,就是想努力解决初版中存在的诸多史料模糊或错漏之处。为此,除了与余华本人不断求证之外,我还请求同事张薇女士借助方言调查的机会,不断地前往海盐查阅各种第一手资料。张薇是一位热情且认真的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方言的田野调查,这也给她提供了丰富的调研经验。所以,她不仅找到了余华的小学和中学同学,还将海盐县教育局、海盐县档案馆跑了个遍,并帮我确认了余华成长的每个关键时间,成功地弥补了以往的很多错漏之处。 作为评传的修订本,当然还需要补充初版之后留下的漫长的创作空白。为此,我增写了两章多的内容,完善了余华后期的创作情况及其生活轨迹。应该说,这十多年来,是余华人生最为复杂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他的创作不断引起争议,尤其是《兄弟》和《第七天》的出版,在国内外的评价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几乎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令人瞩目的销售量,尤其是国外,很多世界顶尖的出版社都与余华签订了版权合同。与此同时,我还深切地感受到,面对中国这些年来愈加粗鄙、放纵却又生机勃勃的社会,面对差距不断扩大、矛盾此起彼伏的现实,余华的内心充满了各种难以言说的焦虑和无奈。如何把握这些芜杂现象背后的本质,呈现余华真实的内心镜像和精神历程,无疑是相当困难的。我只能以我有限的体验和思考,面对这位具有无限丰饶的内心质地的作家,展示我所理解的余华。 我要由衷地感谢余华本人,事实上,没有他的倾力相助,我不可能经历这种“百感交集”的温暖之旅,也不可能完成这部评传的修订稿。我还要由衷地感谢余华的父母和哥哥,他们不断地从悠悠的往事中为我捕捉了许多精确的记忆。同时,我更要感谢给我提供大量帮助的朋友,他们是张薇女士、姬汉民先生、王侃先生、薛荣先生以及海盐县向阳小学、海盐中学的现任领导,有很多具体的事件和时间,都是他们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查找而获得的。当然,我最需要感谢的,还是我的博士生、华侨大学青年教师欧阳光明先生,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洪治纲 2016年6月28日于杭州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