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抗战镇江记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抗战期间,镇江大地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同仇敌忾、同御外倭,展示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铮铮铁骨和民族气节。

为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缅怀在战争中遇难的同胞和为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徐伟珍编辑了《抗战镇江记忆》文史专辑,分为“镇江沦陷”“英勇抗战”“铮骨豪杰”“铭记历史”四个部分。

内容推荐

徐伟珍主编的《抗战镇江记忆》分成“镇江沦陷”“英勇抗战”“铮骨豪杰”“铭记历史”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中,讲述日寇在镇江犯下滔天罪行的文章16篇;讲述韦岗伏击战、粉碎敌军“清乡”“扫荡”、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等的战斗纪实25篇;讲述镇江“三老”誓死不当亡国奴、陈怀民烈士与日机同归于尽、巫恒通拒医绝食等的英烈故事27篇;总结历史教训、怀念战友情谊等20篇,可以说脉络清晰、条理分明,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抗战时期镇江人民的深重苦难和不畏强敌的英勇壮举。一篇篇史料,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镇江抗战的宏伟场景。

目录

镇江沦陷

 镇江沦陷亲历记

 日寇对镇江的轰炸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镇江前后——《镇江兵事纪要》中的末节

 焦山沦陷记

 镇江沦陷前后的日军暴行

 占领镇江县城

 在沦陷的日子里

 东乡三大寺被焚记

 日寇欠下茅山道院的血债

 在日寇屠刀下幸存

 日军侵占句容后所犯下的主要罪行

 镇江沦陷时期邮局损失邮票大案始末

 日本宪兵队抓捕我们的真相

 日军侵占镇江城区后图书损失情况

 镇江沦陷时日本人活动的屐痕

 拍锤骤响的前前后后——张怿伯和他的《镇江沦陷记》

英勇抗战

 镇江的抗日战斗

 抗战时期的镇江抗日武装

 “七七”事变后镇江抗日救亡活动

 镇江抗日备战追记

 圃山关三炮退敌舰

 茅山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茅山地区的反“清乡”斗争

 抢运敌机纪实

 徐解巷人民抗日壮举

 在日伪镇江西火车站里的战斗(1943-1945)

 强攻上党炮楼

 回忆华山战斗

 血战雷公山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旬容的主要战绩

 抗战期间的锄奸斗争

 菜刀劈鬼子

 暨南农场桑园夺盐记

 我所知道的大路之战

 句容飞机场及其抗战实绩

 抗日战争中的茅山道士

 茅山抗日烽火

 陈毅四上茅山乾元观

 陈毅进驻瓦屋山

 新四军在茅山地区的辉煌战绩

 镇江爱国僧侣在抗战中的表现和作用

铮骨豪杰

 抗日战争中的陆小波

 抗战时期的吕凤子

 抗日捐躯的“管半仙”

 抗日虎将王必成

 战斗在日军内部的抗日英雄高国盘

 抗日从戎的十七位镇江青年学生

 赵衡阶先生抗日战争时期二三事

 武汉空战壮烈殉国的陈怀民

 王龙烈士指引我抗日

 我是怎样走上抗日革命道路的

 泅渡苏州河献旗的杨惠敏

 戴秾季先生的“最后一课”

 支持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任中敏校长

 参加新四军二师地下交通线工作始末

 我老家曾做过新四军“拿镇江”的指挥部

 19岁的特委宣传部长——袁先锋

 抗日锄奸英雄袁敖耇

 茅山老区的好儿子林晖

 “两面派”保长

 凌彬文拒任伪区长

 张区长虎口脱险

 抗日卫国英烈陈怀民及其胞妹陈难

 我的姐姐何若梅

 我为革命当和尚

 爱国商人赵德山举家投入抗战

 记日本宪兵队翻译欧阳仲篪

 镇江抗战英雄人物

铭记历史

 陈毅同志在宝堰

 陈毅司令的丰碑

 新四军《布告》的发现

 凝练高超的斗争艺术——《布告》赏析

 韦岗战斗始末

 前马人民抗日自卫史迹

 烈日下的庭院

 革命圣地水西村

 碧血春秋

 抗日战争中的茅山道众

 血泪谱成的凯歌

 抗战时期的镇江师范和镇江中学

 抗战胜利后镇江“劫收”四十天

 记丹阳青年救亡服务团

 一个抗日战士的遗愿

 镇江五县救济会工作回顾

 运用世界语抗击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暴行——老世界语者符恼武的一段史实

 一部用血和泪写成的民族痛史——读陈斯白著《野兽在江南》

 一位老兵的情怀——记共产党员、二等乙级革命伤残老军人曹海青

 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后记

试读章节

迷途记“灯”

新中国成立前,我对中国共产党是毫无认识的。国民党的宣传总是把共产党说成洪水猛兽。在镇江沦陷以后,又听到一些从苏北逃到镇江来的地主、资本家的诉说,也是把共产党渲染成残酷无情的魔王。当时我也几乎信以为真。不过,我酷爱看文艺小说,对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作家非常敬仰。可是,反动宣传却说他们是“赤化”,是共产党。我脑子里就有了两个共产党的形象,南辕北辙,不知道谁是真的。

在沦陷后的一段时期内,有人从镇江用邮包寄纱布到瓜州等地销售。这是通过邮局日本宪兵关节的。时间一长,我们知道有利可图,于是就集合了几个同事,也干起“小货”来了。经过几次来往,才知道这些纱布是流人新四军区域的。当时的瓜州邮局局长姓卜(名字记不得了),恐怕就是和新四军有联系的人物。我记得有几次生意就是在老卜家里和新四军直接洽谈的。那时,我知道新四军就是共产党,可是共产党并不是青面獠牙,相反倒是平易近人,做起生意来,也没有欺诈狡猾的市侩气,我倒渐渐地对他们有了好感。

抗战胜利前夕,我运了一批纱布到宝应去销售。这批纱布运抵后不久,宝应伪军即遭新四军围攻。抗战胜利、日军投降后,苏北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城市就是宝应。我被围困在宝应城里,只听见枪声四起,一片混乱。我心想这下子完了,但又无法可想,只得坐以待毙。所幸没有两天,守城的伪军逃走了,宝应获得了解放。当时我躲在宝应邮局俞局长的家里。围城之日,全城宛如一座死城,想不到新四军一进城,四乡涌进来的农民,好像潮水突然汹涌而至一样,满城都是。这些农民进城,都是来慰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新四军的。敲锣的、打鼓的、抬猪的、捧鸡的、玩龙灯的,使人目不暇接。我当时困在城里没事做,就到处观光。感受最深的,就是共产党和农民的关系,真像是一家人一样,真正达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特别是看到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扶老携幼地找到自己的子弟兵时,从皱纹深处发出的喜悦光辉,宛如看到一个动人的特写镜头一样,使人感动。到了这时,我脑子里积存的那些对共产党的诬蔑之词,才像狂风吹枯叶似的,被一扫而光。

过了两天,市面平静了,好像是花纱布公司一类的机构收购纱布了。但是当时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把货款带回镇江,因为当时宝应市面通用的是抗币。正在这时,宝应邮局来了新四军同志,是个年青的农民模样的人,身背盒子枪,枪上还飘着红绸带。我就把我的情况向他介绍了一番。事后我才知道,他就是入城后的公安局长,名叫王杰(可能是化名)。在一天的交谈和研究中,他向我谈了不少共产党的大道理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还帮助我解决用抗币换成伪储备券的问题,并开了通行证之类的证件。于是,我携带大批款项,顺利地到达高邮,返回了镇江。  这段经历在我的生命史上本不算突出的一页,但在我的思想认识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因为我经过这一番,就开始相信共产党真是救国救民的,是会繁荣经济、发展工商业的。

镇江临近解放之时,我的亲戚们大都陆续离开镇江,而我没有离开。在当时商会最后一次会议上,决定我做“留守”时,我也欣然接受。这是由于我认识到共产党救国救民,是爱国之情推动着我去迎接解放、走向光明。

P34-35

序言

镇江自古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更是将“红色基因”熔铸到了“城市血脉”之中。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1938年6月,韦岗伏击战大捷,打响了新四军东进胜利的第一枪,揭开了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序幕。在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里,无数镇江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奔赴抗日最前线,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镇江市政协此次编辑出版《抗战镇江记忆》一书,其主旨就是真实重现镇江大地那段硝烟四起、生灵涂炭的苦难历史.鲜活展现镇江儿女可歌可泣、功不可没的英勇事迹,使人们永远铭记抗战先烈的革命气概、斗争风范和责任担当,传承精神、激励今人、以励来者、汇聚力量,把先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个新世界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作为向抗战胜利70周年的献礼,《抗战镇江记忆》用“记忆”的独特手法,为我们留下了那段历史的珍贵底片,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比较好地发挥历史镜鉴作用、思想启迪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览全书,主要有以下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真实性。《抗战镇江记忆》以亲历、亲见、亲闻为准则,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让史实说话,让档案说话,让图片说话,让当事人说话,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很多都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二是全面性。《抗战镇江记忆》以时空为坐标,多视角、全景式展现了镇江军民的抗战历史。翻开《抗战镇江记忆》,如同徐徐展开历史画卷,有血有肉、生动形象、感人肺腑。三是可读性。《抗战镇江记忆》作为文史专辑,多为亲历者讲经历事,同乡人说同乡事,后代人忆前代事,有实、有情、有味,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读来亲切,既可以作为文史工作者的研究资料,也可以作为抗战普及读本,更是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生动读物。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抗战镇江记忆》的出版发行,是政协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从历史的苦难辉煌中汲取镇江发展养分的生动实践。如何使用好这本书,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三个好”。

一要学习好。编辑出版《抗战镇江记忆》是为了回顾历史、铭记历史、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阅读《抗战镇江记忆》,重温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要学习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学习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学习他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断用“铁军”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市社会各界群众,传承历史、凝聚共识、面向未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

二要宣传好。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以《抗战镇江记忆》的出版为契机,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建设美好镇江的向心力、凝聚力。要挖掘《抗战镇江记忆》的丰富内涵,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平台,依托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宝堰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好抗战故事,传播爱国声音,浓厚家乡感情,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让新四军的英勇事迹世世代代广为流传,让抗日战争的胜利丰碑永远屹立在镇江大地上。

三要运用好。“回望是为了铭记历史,纪念是为了更好前行。”当前,镇江正处在社会转型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全面转变、体制机制全新变革的重要阶段。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接过、传好历史的接力棒,把抗战精神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恒久动力,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念、咬紧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加速推进“生态领先、特色发展”,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镇江”的新征程中砥砺前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镇江人民一定会秉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总体战略布局,团结一心、奋力拼搏,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的新镇江谱写出华彩乐章!

后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镇江人民的抗战是全国抗战的组成部分。抗战期间,镇江大地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同仇敌忾、同御外倭,展示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铮铮铁骨和民族气节。

为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缅怀在战争中遇难的同胞和为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我们编辑了《抗战镇江记忆》文史专辑。

遵照“亲见、亲闻、亲历”的原则,我们收集、整理了有关镇江地区抗战史料88篇,46万余字。经过整理分类,全书分成“镇江沦陷”“英勇抗战”“铮骨豪杰”“铭记历史”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中,讲述日寇在镇江犯下滔天罪行的文章16篇;讲述韦岗伏击战、粉碎敌军“清乡”“扫荡”、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等的战斗纪实25篇;讲述镇江“三老”誓死不当亡国奴、陈怀民烈士与日机同归于尽、巫恒通拒医绝食等的英烈故事27篇;总结历史教训、怀念战友情谊等20篇,可以说脉络清晰、条理分明,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抗战时期镇江人民的深重苦难和不畏强敌的英勇壮举。一篇篇史料,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镇江抗战的宏伟场景。我们记忆历史,并不是为了深化仇恨,而是为了让和平永驻、让正义永存。要让抗战记忆化作对民族历史的敬畏与尊重;化作对抗日先烈的追思与祭奠。要让抗战精神成为凝聚民心的精神财富,成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该专辑的编辑出版,受到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市政协主席李国忠为本书作序,副主席赵庆荣、秘书长蒋勃对编纂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市政协文史委老前辈钱凯、庐山等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且极具价值的历史资料。市档案局、博物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单位与我们分享了部分图片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文章数量多、编辑时间比较紧,加之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镇江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