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是洁尘多年以来电影随笔的精选集,以电影为支撑点,用自己的才情、睿智和优美绝伦的文字,倾诉了对电影艺术、著名电影演员及导演的深深爱慕和眷恋,呈现出对人生、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独特而别致的思考与释读。其思想诡谲、表述鲜颖、感情率真;语言精致、考究,富有质感。本册为《颓灿之人》卷,以其他语种电影为主题。
| 书名 | 颓灿之人(华丽转身纪念版)(精)/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洁尘 |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是洁尘多年以来电影随笔的精选集,以电影为支撑点,用自己的才情、睿智和优美绝伦的文字,倾诉了对电影艺术、著名电影演员及导演的深深爱慕和眷恋,呈现出对人生、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独特而别致的思考与释读。其思想诡谲、表述鲜颖、感情率真;语言精致、考究,富有质感。本册为《颓灿之人》卷,以其他语种电影为主题。 内容推荐 《颓灿之人(华丽转身纪念版)(精)》是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之一,本书收录了洁尘从1996年至2014年期间创作的70篇关于外语片(除英日韩语种)的电影随笔作品,包括“颓灿之人”“烈日灼身”“在印度支那的海上”等篇。作者以电影为支撑点,以自己的才情、睿智和优美绝伦的文字,倾诉了对电影艺术、著名电影演员及导演的深深爱慕和眷恋,呈现出女作家本人对人生、情感、审美等方面的独特而别致的思考与释读。其思想诡谲、表述鲜颖、感情率真;语言精致、考究,富有质感。 目录 烈日灼身 斑斓的意义 米娜的故事 非洲和亚洲的爱情回忆 疾走罗拉 散瞳 在印度支那的海上 一朵从缺陷中奋力开出的花 谈她,就像谈死 性与死 不伦之恋 只爱陌生人 才华的善与恶 暗恋 歌唱草药和苹果的舞者 新鞋子旧鞋子 郁闷 爱到死 少年的爱和母亲的痛 侯麦的故事 女为悦己者狂 自虐自杀报答报复 美食家与哲学 乳臭小子 导演版与情色主题 印度元素 钢琴为谁而弹 天使爱美丽 人·爱·狗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孤寂 无主之地 荒凉 午夜守门人 没有路通向戈达尔 黑夜里最黑的花 遮蔽的天空 上帝保佑容易受伤的人 无用的爱 将手心向上摊开 千娇百媚之下的灰烬 对她说,对他说 从来没有离开过杜拉斯 一个完美的字写出了格子 图森·逸闻·《季风婚宴》 母女恩仇录 为炽情付出的代价 弗里达 侯麦的四季之爱 面具和面孔 阿莫多瓦黑暗的习惯 职业的荒谬 英格玛·伯格曼的灵魂 逃避到永远 巧合 在哪里跌倒 十分钟年华老去 举目是海 巴黎的梦想家 特希 双重感动 颓灿之人 保护爱情的两种极端方式 被爱爱人原来一样可悲 讲述内心的任务 巴洛克噩梦 关于绍拉,关于弗拉明戈舞者 当一个完美的封闭的传奇被打开时 波伏娃的爱情 在一部电影里读到这样的诗句 试读章节 烈日灼身 俄罗斯电影《烈日灼身》(1995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能复述的故事。我尽量吧。 “烈日灼身,汹涌如猩红之海……”盛夏,英俊、诙谐、聪明过人的密迪亚回到了恩师的家。他的忧伤和绝望如同深海的鱼,在别人无法到达的地方悄无声息地游来游去。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人各怀心事地迎接他的归来。玛露莎震惊而又镇定地面对失踪了十年的旧情人,上校寇托夫镇定而又震惊地面对这个回来复仇的情敌,唯有六岁的小美人娜蒂雅以为家里真的来了一位夏日圣诞老人…… 《烈日灼身》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斯大林“大清洗”时期。也许正是这种极端的环境,人性的两极性才更加明确。爱情,美貌,才华;掠夺,背叛,健忘。宁静的湖水上空有美好的憧憬,也孕育着阴谋,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汗水和笑声浸了进去,血,也浸了进去。于是,一部艺术作品的魅力便如此“嗖嗖”地射了出来,冷风似的让人噤声屏息。我想,所谓魅力这东西,有时真是细究不得,残酷得很。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整个故事是用欢乐来覆盖的,歌唱、舞蹈、游泳、踢球,精灵般的小姑娘,滑稽的女仆,哆哆嗦嗦的祖母,疯疯癫癫的祖父,噱头用得极好,让人忍俊不禁之处不在少数。可是,就在这巨大的快乐气球下面,是一根复仇的针支撑着的。奇妙的是,这根针支撑住了这个故事,并在结尾处刺穿了幸福,让积蓄了两个多小时的悲剧能量释放了出来。这中间的道理也许就像影片中的那个前后扣合的细节:要确保割腕成功,光靠一个刀片是不行的,要把割开的手腕放进水里,血才不会凝固,才会汩汩地淌,淌成猩红的海…… 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密迪亚,一个风神俊朗、才华横溢的青年,被一个人、一种“神圣”的权势夺去了爱人,家庭,青春,艺术,整个人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成为一个以告密和杀人为生的人,他会怎样? 当绝望最不动声色时,它像什么?像烈日下的一层薄薄的金子,熠熠闪光。 斑斓的意义 对于舞台的感觉,看了法国电影《绝代艳姬》,似乎也就到顶了。 偌大一个舞台,亮丽,空荡荡的,影片中的歌者法里内利孤立在中央;银制的头饰贯顶而下,伸出一个尖,挡住了鼻子,突显出他雪白的脸和艳红的唇;一袭曳地的碎金大红披风在此时此地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凄艳,哀恸,令人眩晕的气息一阵阵地扬了出来。法里内利站在台上,掩在阴影中的眼睛逼视着全场,人间没有的极品歌声(人间是没有,看过一个报道,说“法里内利”的声音是用一种技术把几个不同声部的男声和女声混合后制作出来的),好似妖魅的浅语低吟。听者是欲哭无泪,待稍稍定神时,才发现自己一头冷汗,已是极度虚弱了。 完美也是一种暴力。可是谁都希望领略一回这种暴力的杀伤力。 舞台是个很暖昧的、语焉不详的场所。公开是它的一个属性,但正是因其过度的公开,反倒有了私人空间的意味。整个剧场成了个昏暗的世界,那舞台上明亮之所在是何等温暖,何等让人安心。你作为观众是被掩护了,暴露的是舞台上的众目睽睽的那个人,荣耀归他,但羞辱也归他,掌声和嘘声并排着箭在弦上,蓄势而发。这个问题真是想不清楚:主动权到底在座位上的你手中,还是在台上的那个人身上?有一点是肯定的,你,一个观者,是安全的,但也是平庸的。 七月,我到北方出差,从天津文化一条街买了不少蔚县剪纸回来。这两天,我买了几个黑边小镜框,衬上雪白的纸,把几只绚丽的蝴蝶剪纸镶了起来。我盯着这几只花蝴蝶看,渐渐地,它们呈现出一种峭利如割的美貌和深深的安详的忧伤。我与它们宁静地对视着,在斑斓中体会到了幽寂和庄重的意义。跟我同一个城市的丁煜小姐写了一篇文章,专谈“素”这个字,写得挺好,味道独特。她把“素”给琢磨了个透。我想,也许“素”还可以从它的反面“斑斓”来考察一番,丝缎上的纵横交错,飞花走线,也就是“素”了。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令我心如止水的往往是花团锦簇的时刻。 对于舞台,我觉得它是一种真正的辉煌,是一种彻底的浓缩,所以它不宜过多。真正的好戏,就像我通过电影看到的法里内利的演唱(真的在现场会怎样呢?),一生有那么两三次也就足够了,一为捍卫完美,二为自身健康。看《绝代艳姬》里法里内利演唱时,我盯着他的眼睛(大屏幕电视的好处),微微地发着抖,心里面显出三岛由纪夫的一个句子,“我心里的孤独在飞快地膨胀,简直就像一只肥猪似的。”P1-8 序言 自序:晴空和云朵 我现在看电影的时候实在不多,不知道是否跟之前有段时间疯狂看电影有关。任何一种迷恋都可能被透支,我不知道近年我对电影的热情有所消退是不是跟这种说法有所对应。 但我想的是,跟我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方式发生了变化有关吧。 写这篇自序的时候,我正在日本的旅行途中。这是我第一次在旅途中写作。这于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写作体验。 近年来,我频频离开书房,离开一种我熟悉也些微厌倦的体验方式,我跑了全世界好多国家,尤其是日本,频繁造访。 这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撕扯,撕开书房给我的庇护,将陌生化和由此带来的体悟和思索尽可能地引入我的结构之中。但最终的劳作和弥合还是在书房进行,将一切在书房这个场所,通过一个个的文字,加以固定。每每这个时候,我很庆幸我是一个作家。这个职业带给我的存在感和幸福感最终是在书房实现的。 2017年7月18日,镰仓,雨中,我来到了圆觉寺,拜祭小津安二郎先生的墓。墓的基座和墓碑都是黑色大理石,墓碑上没有镌刻名字,只有一个“无”字。照拂之人在墓前供奉着由白百合和黄色小雏菊组成的花束,墓碑左边是三瓶瓶装煎茶饮料,右边是三瓶啤酒。 看过多次关于小津墓的照片,实地来到墓前,我蹲下正面对着它细细打量,犹如他一贯的固定机位。 世界太丰富,人生太有限,我的注意力在有意识地加以收缩以求深入一些。也许我现在与这个世界之间的观察方式和沟通方式就需要这样的固定机位吧。我想起小津生前最后一部电影《秋刀鱼之味》中的一个固定机位的长镜头:走廊尽头的窗户,晴空入定,偶尔有云朵荡过去,一切皆无,无中生有。 其实一个人对外在的真正的需求不会比通过一扇窗户去感受晴空和云朵更多。 对于电影的阅读,我曾经有过很多年的痴迷甚至有点疯狂的时期,几乎每天都看,甚至一天看四部。密集的积累于我的结果就是在二十多年的写作中产生了几十万字的电影随笔。现在的这套四卷本精选集,是我从我的三本电影随笔集《华丽转身》《暗地妖娆》《黑夜里最黑的花》,以及收入在我的七八部其他的随笔集中的电影章节中选择出来的。我把这些内容重新加以修改和编辑,按语种划分,辑为四集。 以此,我用这套书来总结和归纳我之前的电影随笔写作,因为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将离开这种写作方式。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写电影随笔了。以后再说。 我也在心里默默地把这套书视为对书友们的致谢方式。多年来有很多书友是通过电影随笔这个主题来阅读我的文字并予以喜爱,其中好多书友是我的同龄人,我们一起年轻,一起痴迷电影,现在我们一起走到了人生的中途。 这些年,我在好些城市的读书分享会上遇到我的这些书友们,他们总会拿出最早版本的《华丽转身》。谢谢! 人生的下坡路开始了。我想说的是,体力、精力、视力有限,选最喜欢的,看仔细点。 2017年7月24日于东京 书评(媒体评论) 爱本身,是一种苦痛;性之后,是更大的空虚。爱情电影要具有一种起码的深度,往往会从这一点入手。情杀过于极端,极端的东西总是极少数的;更多的作品将终点落到厌倦上。从这个角度讲,厌倦是一种温柔的甚至是圆满的归宿。如果在爱情中的人离开爱情的时候,是因为厌倦,那么,这样的故事会让我们伤感但是安心。厌倦之后可以怀念,可以在日后因为那片泛黄的旧情而让自己的心恍惚、潮湿和温暖。怕的是没有厌倦,而是仇恨。 ——洁尘《爱到死》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