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莲的《我是大小姐(最励志校园成长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孩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变为孤儿后,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先消沉继而积极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
因为一次飞机意外事故,淑敏顿失双亲成了孤儿。虽然姑姑收养了她,但姑姑收养她的目的其实只是觊觎父亲留给她的大笔信托基金。在姑姑家的日子里,淑敏受尽了委屈,不只无法吃饱穿暖、饱受欺凌,身边值钱的东西也被姑姑变卖殆尽。渐渐地,她改变了原本开朗的个性,变得孤僻、怨天尤人,开始跟一群太妹一块鬼混,没想到最后却变成绑架勒索的主角。只是,姑姑巴不得淑敏从她的生活中消失,淑敏被绑架反而正中她的心意。究竟,淑敏该何去何从?她该如何重新找回她的美丽人生……
一次意外的飞机事故让淑敏成了孤儿。虽然姑姑收养了她,但目的是拿到淑敏父亲留给她的大笔信托基金。在姑姑家的日子里,淑敏受尽委屈欺凌,身边值钱的东西也被姑姑变卖殆尽。渐渐地,原本开朗高傲的淑敏变得孤僻悲观,还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没想到最后却被她们绑架……
谁来解救她,她的生活还能重新回到正轨吗?徐瑞莲的《我是大小姐(最励志校园成长小说)》将告诉你答案。
第一章 无忧无虑的大小姐
天还微亮,淑敏便已醒来。
通常她是不会这么早起的,每天都要人三催四请,才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她今天提早起床是有原因的。
还不是因为今天是学校的开放日。学校将有一场以爱心之名举办的活动,要为孤儿院筹募经费。不过这都是那些大人们的考虑,淑敏才没想这么多,她挂念的是如何穿得漂漂亮亮的,如何让自己的摊位有最好的成绩,好让同学们羡慕。
“妈!我那件黄色的洋装呢?”淑敏才睁开眼,便大喊起来。
这时匆匆忙忙跑进来的,却是一名年轻的女孩,模样约莫大她两三岁。
淑敏对她没有印象,立刻皱起了眉头,不客气地问:“你是谁?”
“我叫阿香,大小姐昨天在餐厅见过我的。我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请假了,所以由我来代班……”
“请假?美秀阿姨怎么可以请假!难道不知道今天是我的大日子吗?”
淑敏根本没有认真听,反而生气地咆哮起来。
“真不好意思,小姐,我妈真的身体不舒服……”
“好啦、好啦,别哕唆了!快把我妈叫来,我要找我妈!”
“不、不好意思,太太还在睡觉……”
淑敏这时立刻跳下床,生气地对女孩说:“什么佣人嘛!讨厌啦!走开。什么都不会做!”
淑敏很不高兴地站起来,大步走向妈妈的房间,一路上嘴巴还在念叨,完全不顾那女孩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了。
一进门,淑敏立刻扑向妈妈的床边,抱着妈妈撒娇起来,“妈——你怎么还在睡觉?”
“啊,宝贝呀!吓妈妈一跳,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妈妈翻个身,立刻搂住女儿,疼爱地抚着她的头发。
“妈!我昨天不是说过,今天学校有活动吗?”
“啊!是喔……”
“是喔、是喔,妈妈记得怎么却还赖在床上不起来,比我还要懒!”淑敏得理不饶人地说。
“啊!真抱歉……”妈妈坐起身来,淑敏才发现妈妈的眼睛有些红肿。
“妈!你眼睛怎么了?”
“没什么啦!可能是昨天晚上没睡好,没事的……”淑敏的母亲连忙转移话题,“对了!你学校活动的东西准备得怎么样了?”
“还没准备好呢!所以才要提前赶去学校呀!”淑敏抬起下巴说:“我可不想让同学看扁了。”
“呵呵!谁敢看扁你呀!”
“是呀!谁敢欺负我们家小敏,爸爸立刻给她好看!”
这时,爸爸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满脸的胡茬、松掉的领带跟皱巴巴的衬衫,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爸爸——”
淑敏立刻转身奔向父亲,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爸爸也不吝啬地连着回亲了好几下,脸上的胡茬扎得淑敏很不舒服。
“爸爸,你昨天晚上都没回来吗?”
“啊……这……因为爸爸昨晚有应酬,结束的时间太晚了,所以干脆到外头睡了一晚上。”
“可是,爸爸不是有司机吗?”淑敏不解。
“这——就是因为太晚了,爸爸让小蔡叔叔先回家休息去了。”爸爸吞吞吐吐地说。
这时“砰”的一声,淑敏看见妈妈走进浴室,故意把门关得很大声。气氛顿时紧绷起来,淑敏还回头看了浴室一眼,不知道妈妈在不高兴什么。
爸爸连忙搂了一下淑敏的肩膀,尴尬地笑说:“没事、没事,你看爸爸是不是很有精神?今天小敏的活动,爸爸一定不会错过的。”
……
P1-4
推荐序 儿童阅读的根基在于“乐趣”
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可知文学具有时代性。因此所谓“文学”的概念,也是随时代而有所变动。
在当下这个信息社会、消费社会、游戏化社会,文学就是时代的商品。而这种商品,是产业,也是创意,亦即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经济的时代,生活与艺术彼此跨越与渗透,所谓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而其关键在于游戏性与乐趣。
虽然李利安·H·史密斯在《欢欣岁月》一书中,极力强调为孩子选择经典、有真实价值的书的重要性,但她仍然告诫我们,孩子阅读的根基在于“乐趣”。而佩里·诺德曼与梅维丝·雷默则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中,质疑英语教授们常有一套他们深信不疑且视为理所当然的假设,他列举了12种假设,其中之一:
文学作品的好坏可以分辨,它们本质有好坏之分,而且固定不变。
诺德曼的质疑是:如果文学作品的好坏如此分明,那为何许 多人,甚至包括文学专家,都在这些问题上意见不一?
壮哉斯言也,典范不再,于是乎有了“多元共生”T“众声喧哗”的并存与共荣,这正是儿童成长历程中必需的环境氛围。
徐瑞莲,是中国台湾的童书作家,曾任杂志采访编辑、主编、动画公司编辑、演艺公司企编,等等,目前是专职作家,作品有七十余部。她能在时下流行的魔幻、推理、探险、悬疑、科幻、穿越时空的书写中,直取有感的现实生活,这是~种书写的
徐瑞莲的作品内容生动有趣,读起来引人入胜。其实,写给孩子看的书,不是为了教育儿童,而是为了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过度彰扬文学性与经典,是忽视了儿童的起点行为,亦是不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寄望徐瑞莲的系列作品,能引起中国大陆小读者的注意与好奇,进而为你们开启阅读的另一扇窗。
(林文宝:台湾台东大学荣誉教授,台湾首位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担任台东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