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跪着教书
分类
作者 吴非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不跪着教书》为著名特级教师吴非教育随笔集。作者从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提供思路,充分展现了一位资深教师中国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这本书中的文章篇幅虽短,但篇篇掷地有声,视角极广,涉及教师素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阅读教学、品德教育、教育制度问题等,对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犀利的分析,洋溢着浓郁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气息。

内容推荐

《不跪着教书》是杂文家、特级教师吴非老师的教育随笔集。怀着对历史与现实的忧思,作者在书中梳理教育观念、探讨教育难点,针砭教育时弊,体现了思想者的深刻、教育者的魅力。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辑 永不凋谢的玫瑰

 1.永不凋谢的玫瑰

 2.感恩之心

 3.老师,我的神

 4.祖国的歌

 5.告诉你几个故事

 6.善良的心是一盏灯

 7.人,不能和野兽一样

 8.幸福的高三

 9.母亲教我的歌

 10.期待伟大的歌

第二辑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1.永远的山峰

 2.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3.教师要有精神追求

 4.做最出色的教师

 5.不要跪着读

 6.“地动仪”真的那么灵吗

 7.从雄辩到调侃……

 8.只要肯读书

 9.通过封锁线

 10.谈“作家高考秀”兼说“下水”

 11.纯净我们的教学语言

 12.口才

 13.呼唤风格

 14.诫徒

 15.融洽与守法

 16.理智地保持距离

 17.你为何要释放粗鄙

第三辑 爱与敬重的阅读

 1.爱与敬重的阅读

 2.读好书如播种

 3.读名著竟成罪过

 4.黄花岗上

 5.理直气壮谈“教养”

 6.珍爱生命

 7.他们没有道歉

 8.小睡有何不可

 9.跑,还是别跑?

 10.昨天的故事

 11.天空只能是“蓝蓝的”吗

 12.考考你

 13.一切为了学生

 14.教育小事

 15.越辩越不明

 1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7.娃娃也敢吹

 18.冷寂的顾宅

第四辑 往高处飞!

 1.思想者

 2.往高处飞!

 3.要铸造健全的人格

 4.想起范熊熊

 5.我不喜欢你的世故

 6.致一个所谓的“另类”

 7.你不该太功利

 8.你为什么不苦恼

 9.让我喊一声冤

 10.声的课堂

 11.如今少年老成精

 12.“骄子”成“娇子”

 13.辫子

 14.如果孩子们不懂得信任

 15.你的浅薄害了孩子

 16.“偷看者”

 17.和孩子一同成长

 18.“努力去做成几件事!”

 19.写给家长的话

 20.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

第五辑 “实话”怎么说

 1.“模范”如是说

 2.听郭橐驼说种树

 3.教师论文成作业

 4.职称的烦恼

 5.“实话”怎么说

 6.鲁迅墓前

 7.闻人均购书款达到九角

 8.书啊,书

 9.冷眼看“减负”

 10.桃李愁风雨

 11.费解

 12.考场何时能清白

 13.老总,谢谢你的关心

 14.这不是尊重,是歧视

 15.谁“赶走”谁

 16.有缘有故论吹牛

 17.看歌手考“综合素质”

 18.走近雷锋

 19.老红军的难处

 20.处长多于小姐

 21.为尊贵者“顺气”

 22.数学教授的难题

第六辑 在欢乐中沉思

 1.在欢乐中沉思——“名校”的反思

 2.母校,你在我心中已经死了

 3.校史要正视历史

 4.一声长叹说斯文

 5.在哈佛发现的一本纪念册

 6.遍地“国际”

 7.“新贵族”的档次

 8.校园设计要大气

 9.何不弹铗而歌

 10.被折腾的龙种

 11.如今怎样当校长

 12.官场陋俗进学堂

 13.被难倒的蜈蚣

试读章节

6.善良的心是一盏灯

我喜欢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学生。有没有善良的心,有没有同情与悲悯的情感,是区别“人”与“非人”的标准。教会学生学会同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那些等到大学生拿硫酸泼狗熊或是用铁锤锤死了几个同学,才在电视屏幕上放马后炮的教育家,为什么没想到同情与爱才是应当“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呢?

郭虹是我的学生,医科大毕业后在一家医院工作。当医生的第一个除夕,轮到她在病房值班。晚上九点,她打电话拜年——先前,她总是在除夕零点前后打电话的。我说:“离新年还有三个小时呢!”郭虹说:“病房里只有一个孤老太太,估计过不了今天晚上,也许只有一两个小时了,我要去陪她。”我问:“就你一个人吗?”郭虹说:“还有一个小护士。”

那天晚上,我一直没法定下心来。因为郭是个胆小的女孩,直到上大学,在家里还会撒娇。我无法想象她是如何在寂静的病房里陪着那位孤老太太的。年初三,郭虹按老例来拜年,我没问这件事,虽然我很想问。她主动说了。那位老太太是在凌晨两点多去世的,她和小护士替她换上街道居委会准备的衣服,推着躺车把她送到太平间去。“当时我一点也没害怕,这是送她去天国呀。”郭平静地说,“她孤苦伶仃,在最后一段路上有我们送她,我觉得挺神圣的。”

好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记在心间,多次说给朋友们听。郭虹从小时候起,就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她见不得别人吃苦受罪,看见别人吃药打针也如同身受。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听说过特蕾莎嬷嬷在印度拯救穷人的故事,更不知道证严法师为了穷人,在台湾办起了亚洲最大的平民医院。改革开放多年,中国在许多领域出了许多杰出人物,让人遗憾的是,中国人认识了大批的富豪,但是目前仍没有出现能引导群众行善的大慈善家。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仁爱的禀赋,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成为情感健全的人。在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眼中,学生首先是人,是需要关怀的人,在那样的班级中,学生也懂得了平等和仁爱。我的几位同事,自俸甚薄,却一直慷慨地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学生走过最困难的人生阶段。教师的这种美德让学生感受到博大的爱,仁爱的情感也就能这样传给下一代。

教会学生善良,是“文革”中我在农村当代课教师时就考虑过的事。农民的纯朴感染了我。“文革”摧毁了人仅存的一点善良,而贫苦农民的善良让我看到了高贵的宽容。当年,我见过青年学生无情地批斗“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看过青年农民批斗“地富反坏右”。我亲眼看到中学生用铜头皮带打退休教师,看到大学生把墨汁浇在教授头顶上,看到几十个“权威”被所谓红卫兵“坐飞机”架上大会堂舞台……可能是我中的“毒”太深,就在那时候,我想到过,这些人也有家庭,有自己的尊严,如此侮辱他们的人格,他们将怎样活下去?这些人,即使是反动的,即使是革命的敌人,但是他们的年龄应当受到尊重,人格应当得到尊重。年轻人对老年人下手,这是勇敢吗?中国人是讲“因果报应”的,没过多少年,“报应”也就来了。

我到中年后才有了一些醒悟和思考。中国世俗社会一向没有什么信仰,人的善恶意识来自简单的道德判断,在一般人眼中,悲天悯人是圣人的情感,因此同情与怜悯就未必是一般人的“任务”。在中国的寺庙里,人们在求神明保佑的时候投下零星的硬币,如同对乞丐的施舍,这足以说明,人们对神圣貌似尊崇,实则轻蔑,带有极大的功利性。与此相反的是,当“红太阳”倡言“造反”时,人的内心压抑不住的邪恶便全部释放出来;暴力之外,又倡导冷酷,所谓“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无情”,在颠倒黑白的年代里,这样的话在暗示着什么呢?我又想到,“文革”中被批斗的先生们,在此前的运动中,手上有没有无辜者的血呢?因为没有同情,也就没有了良知。相比而言,同情是近于本能的基本情感。物伤其类,人怎么可以发明那样多的酷刑折磨同类,而且是“以革命的名义”?

如果人间有同情,有爱,会出现那悲惨的十年吗?

我逐渐懂得,对没有觉醒的民族而言,它的本能同情并不能衍生出博爱;而如果人没有真正的自尊,他的情感是会被强权玩弄的。

P12-14

序言

从大学毕业至今,我一直在教书,我那不安分的头脑也一刻没能平静。现在,我终于明白,凭一门专业课的教学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当年,我自认为学校是“净土”,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现在我终于知道世上唯一可以“静”的可能只有个人的心境。年轻时以为教育就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总是要为教育写申告状,为学校的堕落而愤怒,为教师的尊严而呼喊。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能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我就这样在困惑和矛盾中走向耳顺之年。然而,和很多同行一样,我心中的信念不会消逝。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本书收入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无甚高论,有的记录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多数文章发表时用的是笔名吴非、李汉等,收入本书时,不再注明原发报刊。

2004年6月于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9: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