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与高考改革同行(恢复高考40周年纪念文集1977-2017)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这本文集《我与高考改革同行(恢复高考40周年纪念文集1977-2017)》收录的近九十篇文章,既有同志们对亲身参加改革实践和探索的回顾,也有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再认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相信这些文章对于高考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实践者、研究者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这本书《我与高考改革同行(恢复高考40周年纪念文集1977-2017)》为高考改革40年纪念文集。书中为高考改革亲历者对高考改革的感悟,或记叙重要的改革事件,或回顾某一改革历程,对我们了解高考、重新认识高考有启示。该文集作者为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各省考试院工作人员或学校教师。

目录

(一)

 《实施意见》: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从废除科举到恢复高考

 春雷震荡大地的日子——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散记

 改革,永远在路上——见证高校招生及其入学考试的改革历程

 我的高考情怀与考试评价改革

 我所经历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与高考同行40年

 我与山西高考一路走来

 夯实教育公平根基共同迈入小康社会——恢复高考40年云南改革实践经验分享

 坚持以省划定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意见

 招生改革那10年

 网上录取:高校招生方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永远的记忆——写在高考改革40年

 平行志愿填报和投档:高考录取改革的重要探索

 实施高考阳光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规范和调整高考加分政策

 自主选拔录取——高校招生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成功探索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由来与意义

 复旦大学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上海“春季高考”是如何推出的?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制定亲历与思考

 北京市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始末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回顾

 一份没有出台的全国高考改革“实施意见”

 专项计划圆了少数民族学子的大学梦

 保障残疾人高考权利体现社会文明进步

(二)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高考制度恢复40年考试内容改革

 回望高考“3+X”改革

 “3+2”高考科目设置出台始末

 我与高考命题改革同行

 高考改革之科目改革

 我国高考科目设置的沿革及思考

 高考40年科目设置从“套餐”改为“自助餐”

 回首高考题库建设之路

 十年磨一剑:题库建设

 一次不平凡的高考命题会议

 命题——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的落脚点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我经历的课程标准实施后的高考改革

 恢复高考后第一道学科综合试题的诞生

 增设听力部分——高考外语科目的一项重大改革

 我与高考俄语改革同行

 生物命题的点滴经验:积累匹配简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所经历的高考物理改革

 我与高考日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经历的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高考改革亲历

 上海高考单独命题改革的经历

 广东省英语听说考试的改革探索

 保障残疾人权益服务盲人考生——记高考盲文试诞生与发展

 从高考考生到命题参与者

 我和高考的两次邂逅

(三)

 应对汶川地震抗灾保考的回忆

 刻骨铭心的5.12

 洪灾后的高考——记2006年建瓯高考

 一次历史性的高考

 从“试卷袋加封塑料膜”漫谈考务管理制度的产生

 从“18号令”到“刑法九”——打击考试作弊的法律历程回顾

 高考标准化改革回顾与启示

 高考标准分转换历程

 忆高考考试管理质量评审

 建设标准化考点维护国家考试公平公正

 江苏省标准化考点建设的光辉历程

 小考点大变化

 难以忘却的记忆

 网上阅卷的改革经历

 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我与高考无纸化阅卷评分

 开展试后统计评价为提高考试质量服务

 高考用于学业质量评价的一家之言

 积极开展高考评价研究,为考生和基础教育服务

——海南省实施“云海工程”的总结与思考

 见证高考改革的活力

 推进高校招生录取改革满足青年学子发展需求

(四)

 我从事高考工作40年的故事

 40年前的高考回忆

 并非久远的往事

 高考改革40年:变的与不变的

 参与招生考试工作38年的回顾

 短暂存在过的会考指导处

 考试立场——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

 论高考生涯的N种计算方法

 高风险考试改革中的一次“高风险”

 高考,那挥之不去的情缘

 大学梦圆

 高考影响我一生

 一名中学教师体验到的高考变革

 恢复高考,我用39年报答您

 我家的高考故事

 改变了我们人生的那场考试

 我是高考改革的忠实同行者

 高考改革:汇聚记忆与期待

试读章节

《实施意见》: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部考试中心 姜钢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国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专门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我有幸参与了文件的起草。

一、《实施意见》起草的背景与过程

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这一重大决策使我国上亿民众通过高考接受了高等教育。40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其权威性、公平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区域、城乡入学机会不均衡,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亟待通过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以解决。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就《纲要》确定的制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进行了工作部署。咨询委员会下设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组即着手就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从2011年1月至10月分四个阶段开展工作。一是梳理了16个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二是工作组先后到13个省(区、市)进行调研,广泛听取高校、中学、省级考试招生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三是在大范围调研的基础上,工作组按照“历史、现状、问题、经验、目标、路径”的统一要求,形成了约80万字的调研报告;四是汇总政策建议、确定草拟改革意见框架、起草并形成了关于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初稿。

2011年11月18日,教育部召开第14次部长专题会,对改革工作组提交的改革建议稿进行了研究讨论。2012年7月19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刘延东副总理到会并做重要讲话。考虑到改革文件起草工作的政策性、操作性比较强,并且涉及教育改革的全局,此后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转由以教育部有关司局为主,参与的单位主要是综改司、学生司、基础二司、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考试中心。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按照《决定》的要求,教育部认真总结前期地方改革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广泛听取专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师生的意见,在原起草文件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初稿。这个稿子的内容从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扩大到基础教育领域。刘延东副总理多次组织开展专题调研,3次主持召开国家教改领导小组会议,对教育部提交的文稿进行研究修改。

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列为“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项目,要求尽快拿出操作方案。李克强总理专门听取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专题汇报,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作为改革的核心任务。根据中央领导的要求,教育部文件起草组又对文稿从内容和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

2014年7月2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实施意见》。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对《实施意见》进行审议。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对《实施意见》进行审议。9月3日《实施意见》正式颁布。

二、《实施意见》的主要精神和改革举措

《实施意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基本国情,着眼长远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为改革目标。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扭转片面的应试教育倾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着力完善规则,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要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四是要加强统筹谋划,整体设计,试点先行,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2014年启动改革试点,到2020年基本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举措更多地聚焦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两大方面。

在促进公平方面: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针对目前区域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较大和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偏少的问题,要通过宏观调控和专项计划,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缩小中西部地区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差距,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二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主要是通过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强化考生资格审查,严格认定程序,确保公开透明;进一步规范自主招生,申请的学生必须在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后,达到相应要求,才能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改进录取方式,全面推行高考成绩发布后填报志愿的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减少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增加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三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信息公开的力度,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考试安全管理,健全诚信制度和教育考试招生法律法规,加大违规查处力度。通过完善制度、信息公开、加强监管,保障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在科学选才方面:一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发挥考试招生在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原有会考的基础上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通过成长记录的方式建立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在内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为学生毕业和升学做重要参考;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进一步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P3-5)

序言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纪念这一攸关国运、决定历史转向的重大改革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77年8月8日,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招考大学生,不再搞群众推荐,认为这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历时44天的高校招生会议,研究制定了招生工作方案和办法。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春雷震荡,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田间地头,激发起亿万青年的学习热情,当年就有570多万人报名参加了考试。

恢复高考成为“文革”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先声,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国家发展战略,确立了考试招生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基本原则。高考的恢复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中国当代的政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40年来,通过高考选拔的1亿多高素质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毕业后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高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考试招生制度是我国基本教育制度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高考改革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深化。1978年,教育部开始施行全国统一考试命题,编制了复习大纲,并制定了一系列招生考试管理文件;1985年,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启动高考标准化改革,全面提升了考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1987年成立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1994年更名为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始迈上专业化道路;90年代开展考试科目和内容改革,从大文、大理到“3+2”,再到“3+X”,探索了考试模式的多样化创新,推动了考试内容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1999年启动了远程网上录取,随后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阳光工程、平行志愿投档、高校招生计划向西部倾斜等一系列改革,极大地提高了考试招生工作效率,推动高考向着更加公平、科学、多元的方向迈进;2003年将统考时间由7月调整到6月,较好地解决了高温酷暑和自然灾害对考试组织管理和学生考试带来的不利影响;2004年建立了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考试招生环境的综合治理,有力维护了良好的考风考纪;2005年,开始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逐步建立了以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等“十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地方、学校等多级招生信息公开制度。从“十一五”开始,高考命题基地、题库、考务指挥平台和标准化考场等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全面提升了考试管理和服务质量与信息化水平。2016年开始建立高考命题评价体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推动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40年来,我国的高考制度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考改革始终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奋力前行,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其权威性和公平性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当前,高考改革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系统、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今天的教育改革再次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入,这绝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中央对教育改革的深谋远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蓝图和路线图,提出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在上海、浙江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教育战线、招考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制度必将日臻完善并迈上现代化的新台阶。

为了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以“我与高考改革同行”为主题面向全国教育考试系统开展了征文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响应。这本文集收录的近九十篇文章,既有同志们对亲身参加改革实践和探索的回顾,也有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再认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相信这些文章对于高考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实践者、研究者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此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我作为1977年参加高考、自2002年至今一直亲身参与高考组织工作的一员,谨向在全国教育考试招生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让我们从四十年走过的历程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继往开来,扎实深入推进新一轮高考改革,谱写高考制度建设新的历史篇章。

二〇一七年六月七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