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不幸福不快乐的人只是缺乏了一种决定人类幸福的秘密支点——平衡点。在人生中,心灵的平衡点相当重要,失衡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来说是致命的。只有找到平衡点,我们才能够拥抱幸福——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无论面临怎样的挫折,都不会使心理失去平衡,都不会再摇摆于希望和绝望之间。杨安著的《平衡点(决定人类幸福的秘密支点)》本着帮助您找到平衡点的使命,分享平衡体悟,让您在开卷以后,更深刻地感受到平衡的力量;在掩卷之时,更轻松地以你最想要的方式获得人生的平衡。
| 书名 | 平衡点(决定人类幸福的秘密支点)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作者 | 杨安 |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所有不幸福不快乐的人只是缺乏了一种决定人类幸福的秘密支点——平衡点。在人生中,心灵的平衡点相当重要,失衡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来说是致命的。只有找到平衡点,我们才能够拥抱幸福——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无论面临怎样的挫折,都不会使心理失去平衡,都不会再摇摆于希望和绝望之间。杨安著的《平衡点(决定人类幸福的秘密支点)》本着帮助您找到平衡点的使命,分享平衡体悟,让您在开卷以后,更深刻地感受到平衡的力量;在掩卷之时,更轻松地以你最想要的方式获得人生的平衡。 内容推荐 杨安著的《平衡点(决定人类幸福的秘密支点)》本着帮助您找到平衡点的使命,从平衡点的中庸心法、知足心法、共振心法、处下心法、时度心法、开通心法、应缘心法、弹性心法等方面对平衡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辅以平衡体悟的心得分享。本书让你在开卷以后,更深刻地感受到平衡的力量;在掩卷之时,更轻松地以你最想要的方式获得人生的平衡。 目录 第一章 中庸心法·黄金分割点 第一节 中庸心法 第二节 黄金分割点 第二章 知足心法·利益取舍点 第一节 知足心法 第二节 利益取舍点 第三章 共振心法·和谐相处点 第一节 共振心法 第二节 和谐相处点 第四章 处下心法·比对参照点 第一节 处下心法 第二节 比对参照点 第五章 时度心法·转圜回旋点 第一节 时度心法 第二节 转圜回旋点 第六章 开通心法·幸福快乐点 第一节 开通心法 第二节 幸福快乐点 第七章 应缘心法·逆境新生点 第一节 应缘心法 第二节 逆境新生点 第八章 弹性心法·机变应对点 第一节 弹性心法 第二节 机变应对点 试读章节 第一节 中庸心法 拒绝极端,中正平和 任何极端的事情都具有偏颇性,因为对极端者来说,事情非对即错。然而,这个世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仅有对错之分的事情少之又少。如果我们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并且按照自己看到的事情去判断对错,那么毫无疑问,所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不全面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任何极端的态度都是错误的,极端的人是无法获得最终的成功和幸福的。俗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瘠薄难复肥。”做衣种田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拒绝极端,学会智慧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中正平和。拒绝极端,中正平和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份情怀。 三国时代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极端。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孙权派人来向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大怒,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极端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假若关羽少一点极端,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约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是另外一种局面。 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他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性格和情绪上的极端,是为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 极端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他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别人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极端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 极端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极端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他们往往蛮干、鲁莽、刚愎自用。所以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使自己步入重重误区,招致种种烦恼和失败。 因此,无论何时,我们一定要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 中正平和是一种隐含自在未发的状态,是一种因时因节而发的合一状态。人性发而为情又能合于礼节法度,就可称之为中正平和。它体现的是不偏不倚、拒绝极端、追求和谐的平常心。 人的素质以中正平和最为可贵。中正平和的人,一般平淡冲和、内智外明、盘劲骨强、声清色悦、仪正容直,能依照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变通。 大凡成功者,意志坚强也好,决策果断也好,只是表面行为,而行为的背后则一定有中正平和的心态。 正因为中正平和,所以他们对待事业,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哀,处顺境不会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处逆境不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用俗话说就是“宠辱不惊”“视福禄为草芥,视水火如平地”。对自己的情绪能够适度控制,不会让情绪像寒暑表般忽高忽低。不会情绪冲动时什么都不顾、什么都敢干;情绪低落时什么都厌烦、什么都不干。他们遇事既坚持原则,又注意灵活,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智若愚。 不管是观览世界、协调环境还是合作人事,中正平和的人都能保持着一种明达晓畅的情感方式和交往风貌,呈现出一种对人对事对物的谅解之态与中和之美。他们在追求渴望达到的生活高度时,多喜欢检索自身素质的差距,而少有埋怨无可乘之东风。他们在力求增长自身的人生智慧时,多喜欢从人生价值综合度量,而少有急功近利的贪欲。他们在试图展示自身的生存潜能时,多善于分工合作去实现双赢,而少有唯我独尊、专横霸道的浅薄。 中正平和,是情感方式的某种极致,是智慧交往的最佳姿态,也是人生道路的绿荫。 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拒绝极端、保持中正平和,才能坦然面对一切外部环境,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也才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P3-5 序言 幸福,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无价之宝。笑口常开、安康福泰、追求快乐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权利,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无限向往。但是当下,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已婚还是单身,多数人活得并不快乐,成天皱额锁眉,紧绷着一根弦,胸中的焦虑和烦躁像被烈日暴晒着的干柴,轻易就会被生活中的琐事点燃,将身心的平衡扰乱。于是,幸福往往成了人们的奢望。 难道幸福真的如同天上月,可望而不可即吗? 其实,幸福从未远离我们,幸福本就是一种心境,是每个人自己的切身感受。所有不幸福不快乐的人只是缺乏了一种决定人类幸福的秘密支点——平衡点。 在人生中,心灵的平衡点相当重要,失衡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来说是致命的。那些极具毁灭性的情感,比如担忧、焦虑、仇恨、嫉妒、愤怒、贪婪、自私等,都是失衡的产物,也是生活的致命敌人。当一个人受到这些情感的困扰时,就不可能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好。 找到平衡点是中国哲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们对平衡有着多种多样的解释,它是道德的至高境界,是修身养性的基本心法,也是我们的行动应该遵循的重要方法。 找到平衡点就意味着拥有高贵的德行。孔子言:“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这里的中庸实际上就是指平衡,君子遵守平衡之道,做事符合平衡的道理,无时无刻不以平衡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随时按照平衡之道行事;小人则违反平衡之道,违背平衡的道理,肆无忌惮、任性妄为、没有任何节制地行事。这正是君子与小人行事风格的不同,在日常行动中,我们行君子之风,就要做到“极高明而平衡”,在极其高明的情况下,依然依循平衡之道。 找到平衡点就代表着行走在指导行动的大道上。平衡指导下的行动就是和谐的行动,我们的行动如果能够达到平衡的高度,就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衡作为人生的最大智慧,对我们行动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不能找到平衡点,就必然会带来两种情况:要么狂躁激进过于前卫,要么达不到要求过于保守。这两种情况都是没有找到平衡点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行动收获成功的果实,势必要找到人生的平衡点。 只有具备这种大智慧,我们才能够拥抱幸福——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无论面临怎样的挫折,都不会使心理失去平衡,都不会再摇摆于希望和绝望之间。相反,我们只会长时间地感受到对生活的满足,感受到生活的巨大乐趣,感受到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感受到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本书本着帮助您找到平衡点的使命,从平衡点的中庸心法、知足心法、共振心法、处下心法、时度心法、开通心法、应缘心法、弹性心法等方面对平衡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辅以平衡体悟的心得分享。本书让你在开卷以后,更深刻地感受到平衡的力量;在掩卷之时,更轻松地以你最想要的方式获得人生的平衡。 至此,你的生活不会再因幸福无处可觅而晦暗,也不会再因人生布满阴霾而失色。你会以散发着平衡之光的心灵来对待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事、物,而你也将因此收获内在的成长、精神的自由,真正领略到人生幸福的真谛,收获平衡的大成人生! 作者2017年3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