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般的空难事故有时会导致许多家庭的破碎,有时会导致一个国家的政局改变。由时刻关注编委会编的《世界空难纪实》收录了世界范围内发生的28起重大空难,对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以及追凶过程进行了真实还原,还原空难发生瞬间,解读黑匣子数据,给死者以告慰,给生者以真相。遇难者以其生命为代价,为我们换来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航空旅行。谨以此书献给为民航业的安全默默奉献的人们。
| 书名 | 世界空难纪实 |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噩梦般的空难事故有时会导致许多家庭的破碎,有时会导致一个国家的政局改变。由时刻关注编委会编的《世界空难纪实》收录了世界范围内发生的28起重大空难,对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以及追凶过程进行了真实还原,还原空难发生瞬间,解读黑匣子数据,给死者以告慰,给生者以真相。遇难者以其生命为代价,为我们换来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航空旅行。谨以此书献给为民航业的安全默默奉献的人们。 内容推荐 《世界空难纪实》由时刻关注编委会编。 每天全球有300多万人乘飞机旅行,然而空难从飞机诞生起就与之随行至今。空难又有其特殊性,每一次起飞和降落都是一种煎熬。对每一不幸的死者来说:滚滚红尘转眼间灰飞湮灭,而对生者来说,也是一次对人类生命概念重新认知的过程,可以从中真切地体味到生命的脆弱与偶然。例如:荷兰和美国的客机在跑道上相撞;美国误击伊朗客机;中国的5.8南航空难;国航4.15空难…… 目录 01 撞机之后:一个错误指令引发的复仇 02 两个要命的插头:西安“6·6空难”纪实 03 致命缺陷:“挑战者号”航天空难全纪录 04 不看雷达的空管员:国航“4·15空难”纪实 05 不保险的保险栓:阿姆斯特丹空难 06 货舱门开了:土耳其客机坠毁事件 07 少了一排铆钉:日本民航撞山事件 08 空调杀人:环航800客机惨案 09 死于足下:协和式超音速飞机落难 10 娱乐至死:瑞士航空111号班机空难 11 工程师的“杰作”:太阳神航空522号班机空难 12 仅仅是为了省钱:美国191空难 13 抢话筒的恶果:西班牙特内里费空难 14 来自上层的命令:波兰总统坠机事件 15 听力太差:印度德里“11·12”撞机空难 16 上帝保佑你们:“哥伦比亚号”航天空难 17 捍卫和平的雄心:苏联航天灾难 18 亦真亦假:美军误击客机事件 19 可恶的魔鬼:大连“5·7空难”纪实 20 真凶难觅:英国洛克比大空难 21 轰然倒塌的双子大楼:美国9·11事件 22 害群之马:广州白云机场劫机事件 23 密林中的浓雾:伊春空难纪实 24 神秘消失的乘客:狄斯阿波空难 25 愤怒的小鸟:鸟击空难 试读章节 下降1000英尺之后 苏黎世机场导航中心有两个工作平台,有两个空管员在值班,但此时却只有一个人在工作,另一人则在呼呼地睡大觉。 事发时只有空管主任彼得·尼尔逊一个人在值班,他盯着两个工作平台,无疑他是顾不过来的。但是多年的工作经验已经让他有点大意了,他一直很庆幸自己没有任何工作失误,因此,当他和同事在工作时轮流休息,还自认为自己能一心两用。 也许他当时正端着一杯咖啡,也许他当时正思考什么问题,更有可能是大脑疲劳了,屏幕上显示的两个点越来越接近时,他竟然没有注意到。直到空难发生前一分钟,他才突然发现险隋。如果他没有发现,也就不会出事了,偏偏他在最后一刻发现了这个危机。也许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尼尔逊在最后一刻发出了一道让图-154客机紧急下降的错误指令,就是这一道命令,不仅改变了两架飞机上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尼尔逊的命运。在夜色茫茫的高空,两架飞机在同时下降1000英尺后,猛烈相撞在一起,巨大的火球在空中出现,随后飞机残骸坠毁在康士坦茨湖附近。两架飞机上71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52名俄罗斯儿童,他们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却不幸在此处遭逢大难。 Sorry,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围绕两机为什么会同时下降以至于相撞,德国联邦航空事故调查局展开了周密的调查,才确定这起空难的原因是由于俄罗斯图-154客机飞行员得到了空管员的指令造成的。 事后,尼尔逊对此的解释是,当时他注意到另一个屏幕上显示了一起可能发生碰撞的险情,他花了几分钟去解决。但这对于图-154和波音757来说,同样也是极其宝贵的几分钟。如果他早一点命令图-154飞机下降,波音757飞机上的撞机预警系统也不会发出警告,干扰飞行员的行动,那悲剧也就不会发生,可以说这是一起玩忽职守造成的恶性空难。 尼尔逊说,他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负荷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曾打电话要求加派人手。但也因为电话线路太过繁忙而联络不到机长。而且因为线路的繁忙,也导致图-154的飞行员不能及时得到尼尔逊的指引。这样最后尼尔逊和图-154联系上时已迟了23秒。不要小看这23秒,它足以避免空难的发生。正是所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令人惋叹的是,苏黎世导航控制中心另外还有一套防止空难的预警系统,但当晚因为要维修而关闭了。德国西南部卡尔斯鲁厄机场导航中心曾在撞机前2分钟发现险情,并试图通过电话提醒苏黎世机场的同行。但据称,苏黎世机场导航中心的4条电话线当晚有3条因维修而关闭,剩下的唯一一条电话线碰巧还占线。根据规定,他们又不能直接联系飞行员,因此铸成大错。 空难发生后,尼尔逊被暂停职务。两周后,他委托其律师发表书面声明,表示愿意承担这场空难的责任。但他辩解说,悲剧是人的操作、电脑、导航和传输器材以及有关规章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他本人与其中的若干失误有牵连。他承认,作为导航员,未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自然要承担责任,而且这次事故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儿童,他感到特别痛苦。 有人说,不管有多少因素,其实这起悲剧还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在这起空难发生前一年,在日本就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例子。那次两架飞机也是在相同的轨道上,飞行员也得到了相反的指示——空管员和撞机预警系统的命令完全相反。幸运的是,两架飞机的飞行员最后都决定遵从撞机预警系统的指引,避过一劫。当时两架飞机距离只有100米远。 到底是相信科技还是相信空管员?恐怕这就是飞行员的纠结所在。 哭了两年的大男人 空难发生后,许多人都专程前往坠机地点悼念在空难中逝去的生命,给予他们的亲人以安慰和陪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死难者亲人的痛苦也渐渐淡化了。然而,却有一个男人陷在痛苦中无法自拔,终于导致另一场人间悲剧的发生。 在这次飞机相撞失事中,俄罗斯人维达利·卡罗耶夫失去了他的妻子斯维特拉娜、10岁的儿子康斯坦丁和4岁的女儿戴安娜。此后,他一直没有刮胡须,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悼,并一直待在故乡俄北奥塞梯的符拉迪克奥克兹,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妻儿的墓前回忆前尘往事。他最要好的朋友尤里说:“很多时候都是在墓地里找到卡罗耶夫,即使是在凌晨两点,他还在那里伤心地哭泣。所有人都看得出他很痛苦,他的时间就锁定在飞机失事那天了。” P14-16 序言 人类征服天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飞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许多便利,让出行速度更快了,使得地球也似乎变得更小了。但是,与汽车、火车、轮船比起来,坐飞机出行真的是最安全的吗?根据权威的数据统计,飞机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来说的确是最低的,或者说飞机的安全系数是最高的。 对于一向以安全著称的民航界来说,从它诞生至今的多起死伤惨重的空难事故已令天空布满阴霾。这也许不能完全怪罪于飞机本身,航空技术发展到现在,因硬件、设备上的问题而发生空难的几率已经很低了。追溯过去的事故记录,几乎八成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些错误还相当低级。这些人为因素包括飞行员的素质和工作状态,空中管制人员以及飞机维护人员等是否按照规章办事等多方面因素。 在众多的空难事件中,由于这些本可以避免的人为疏忽造成的空难,无论事故责任人在事后发出怎样的忏悔,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惩处当事人,都无法缓解空难给人们造成的巨大创伤和心理震撼。让人感到异常心痛的是,一些事故责任人在事故发生前对飞行安全的惊人的麻木与漠视;更有一些责任人在空难事故发生后,依然狡辩、为自己开脱,这种言行更令人气愤。其实,有许多意外的空难在事先已经蕴涵了必然的因素,只要当事人稍加重视,就可以避免一次次的人间悲剧。在民航业提高飞行安全的努力中,最需要做的就是加强航空从业人员的素质,让操作规范化、严谨化。 噩梦般的空难事故,有时会导致许多家庭的破碎;有时则导致一个国家的政局发生改变。空难的残酷在于其“突然性”,在于那种无力求生、坐等死亡降临的痛苦煎熬。对于不幸的遇难者来说,大千世界转眼间灰飞烟灭;而对生者来说,也不啻是一次对人类生命概念重新认知的过程,可以从中真切地体味到生命的脆弱。不管事故出于何种原因,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事故都将成为航空业的前车之鉴,令我们发现并改进飞行过程中的缺陷。遇难者以其生命为代价,为我们换来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航空旅行。 如果本书能给那些身系乘客生命的航空从业人员带来一些警醒,或许是对死难者最好的告慰。也希望本书的读者在阅读后心灵上获得洗礼,使人们在名利场上的争斗中幡然地卸下铠甲,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恬淡而从容。 编者 2015年9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