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先生《无为之极:一个民营建筑企业CEO的365天》这本书,不经意间揭露了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一些深层问题。
本书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日记形式出现。作者不是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俯视芸芸众生,而是根椐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了一段企业管理者艰辛而充实的历程,源于生活,没有一丝浮华,语言精练流畅,读起来很轻松。尤其是文中的“一周点评”,形式上生动活泼,内容上又将企业管理实践与先贤哲人的经典思想浓缩在一起,使这些深奥的哲学思想更接地气,可读性很强。
| 书名 | 无为之极(一个民营建筑企业CEO的365天) |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 作者 | 俞敏 |
| 出版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俞敏先生《无为之极:一个民营建筑企业CEO的365天》这本书,不经意间揭露了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一些深层问题。 本书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日记形式出现。作者不是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俯视芸芸众生,而是根椐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了一段企业管理者艰辛而充实的历程,源于生活,没有一丝浮华,语言精练流畅,读起来很轻松。尤其是文中的“一周点评”,形式上生动活泼,内容上又将企业管理实践与先贤哲人的经典思想浓缩在一起,使这些深奥的哲学思想更接地气,可读性很强。 内容推荐 俞敏先生对我国的建筑行业有深入实践和长期工作的宝贵经验,沉淀和思考后凝聚为文,犹如打开建筑行业繁复内幕的一扇窗,对人们深入了解建筑行业、建筑企业,乃至建筑企业家的真实生存状态,大有裨益。 老国有建筑企业为什么难搞?民营企业为何遭受不公平待遇?政府的权力还有哪些没有关进笼子里?…… 《无为之极:一个民营建筑企业CEO的365天》是作者在一年时间里的工作笔记,不仅仅记录了一个企业家的工作状态,其中有大量对行业的反思,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他对后来的从业者的忠告。是一本可以引发思考的书。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上任 第二章 投标重大项目 第三章 治理整顿 第四章 走出去 第五章 盘活存量资产 第六章 鲁班奖 第七章 事故 第八章 民工工资 第九章 冬休期 后记 试读章节 016 3月14日,农历乙酉年二月初五,星期一,北京,多云,—3℃ 早上跟曾书记谈了周末向老板汇报工作的事,书记很高兴,对我说:“那就发文吧?” 我说:“倒不急,先挨个进行个别谈话,也征求一下他们自己的意见,看看他们的态度,这样可能比较好。” 曾书记说:“也对,要不我俩一块找他们谈?” 我说:“正有此意,书记跟我可真是心灵相通啊!” 曾书记爽朗地笑了:“走,去你办公室,说干就干,我带包上好的铁观音去,边喝茶边谈话。” 第一个谈话的是李小伟。李小伟40多点,正是年副力强的年龄,担任生产副总,他说没有别的想法,原来就分管安全和文明施工,现在加上质量,技术上没有问题,工作量多了一块,也没大的问题,希望新的企业有新的发展,新的希望。 第二个是张纪全,老同志风格高,对新的职务安排,满口“好、好、好”,都行,我说:今年可是有两个“鲁班奖”项目放在那哦,压力都在你这边!他说有你们两位领导在,没问题的,努力吧。 第三个是丁一平,一个明白人,职务的事,没说上几句话,都在拉家常,倒是他关心我的话题更多了,咳,,不愧是工会主席啊! 第四个是何劲松,提为经营副总,看得出心里还是很乐意的,但口头仍然谦虚了一番:什么没有经验,社会资源也不丰富,最关键的是公司能做经营工作的“兵”不多。我说这倒是实话,但这个事跟我们的管理体制有关系,你就放心吧,放手干。 在经营方面,我们又聊了很多,因为经营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块工作,这不容忽视。我们分析了现有人手,谁干内勤,谁做外联,谁负责技术标等等,这块工作还好安排,关键是造价中心,确实没人可用。 “这样吧,小何,你打个报告,列个计划,让办公室出去招聘,待招聘的人选确定了你再定夺吧。但有一条原则,招聘的人员业务能力必须强,素质必须高,宁可薪酬高一点。”最后,我这样吩咐何劲松。 017 3月15日,农历乙酉年二月初六,星期二,北京,晴,—1℃ 今天找了蔡冬颖谈话,曾书记没有过来。 她原是助理,没有提拔,也没有降职,小徐兼主任,她只能当副主任,我让她主管人力资源。她看起来一点失落感都没有,说话干净利落,开朗,对于主管人力资源,一点也不抵触,这是好事,希望她能帮我管好,这块工作非常重要。 于建玲就由曾书记去谈了,谢小军由张纪全去说,这是他的兵。 文件今天就签好,明天会议上发。 下午没什么事,去跟曾书记碰了碰办报纸的事,他立即想到了周建成,就把周叫到他办公室聊了聊,这事很快就落实了。只是周建成提出刊号的问题,恐怕现在不好弄,我说先办起来再说,刊号总会有办法的,事在人为嘛。 企管部李志发给我送了一份《律师函》来:“刚刚收到的,是十三分下面一个项目欠人家钢材款,本金利息合计580万元,对方要起诉。” “诉讼方面的事以前集团里哪个部门负责?”初来乍到,还真不知道他们的做法,我先向李志发了解一下。 “一般是由我们跟相关的分公司协调,由分公司自行解决,诉讼方面的事也不是很多。”李志发回答。 我看了看,项目名称是“北京天阳环保设备公司厂房项目”,项目经理叫张栋梁,是十三分王建华手下的,拖欠钢材款580多万元。 明天班子会议了解、研究一下再说。 018 3月16日,农历乙酉年二月初七,星期三,北京,晴,1℃ 天气好象开始转暖和了,走出公寓,阳光已慵懒地洒满一地。 班子的组建非常顺利。 上午召开了机关员工大会,我在会上宣布了经营班子组成和每个人的具体分管事项,随后讲了公司改革的总体方向: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强化服务,改进作风。这是一个“十六字方针”,可以作为近二年的重点工作。 “关于人员精简,这是必须走的一步,不精简就谈不上改进作风,更谈不上提高效率。当然,大家也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只要你兢兢业业工作,只要你把心思放在本职工作上,就没有问题。接下去我们将全面进行调研并起草方案。”我在会上这样吹了风。我还向员工许下承诺:今年力争人均年收人翻一番! 会议由曾国庆主持,毕竟是老领导,会上说的可真是滴水不漏,呵呵。不过,再一回味,却象是啥也没说,真是高手。 会上,下发了班子成员任职文件。 下午召开了经营班子会议,每个人汇报了分管事项的工作情况,特别强调要重点汇报存在的问题。开始大家还有些犹豫,曾国庆书记起了个头,说了今年党建工作的具体安排,随后大家就放开了。 我提议成立了公司改革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曾国庆任副组长,丁一平、张纪全、李小伟、何劲松、巫启文、徐冬彬、谢小军为成员,首要任务是起草公司体制改革方案并加快实施。 方案由蔡冬颖负责执笔,要求本月底前完成,之所以让她做,一是她对员工熟悉,二是她主管人力资源,小徐暂不插手为好。 研究了天阳环保厂房项目情况。原来,这个项目已经做了三年多,项目不大,7000万元的量,施工过程中甲方资金出现问题,至今还有1000万元左右的工程量未做,已经停工近一年,民工工资都付完了,现在一些材料商是陆陆续续催讨欠款,有的开始诉讼,具体的情况班子成员没一个说得很清楚的。 “这样吧,改天何劲松跟我去一趟,把情况了解清楚,这份诉状先由李志发协调十三分应对。”我想,一家公司做大了,项目多了,出点问题也是正常的。 从今天开始,执掌首建集团的帷幕正式拉开了! P21-24 序言 李国彦 《建筑》杂志主编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近十几年,建筑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建筑业也经历了一波民营化浪潮。十年前,一批老国字号相继被民营企业兼并重组,并迅速焕发了活力,俞敏先生的《无为之极》就是这波浪中的一朵浪花。 俞敏先生被民营企业任命为首建集团CEO,自然就成了弄潮儿。虽然有着国有和民营两种体制下工作的丰富经验,但以民营企业空降兵的身份去理顺皇城根的老国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与一般企业家不同的是,俞敏先生熟读老子的《道德经》,深谙其中奥妙。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不但把《道德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三思而后行,而且还在繁琐事务之中一日三省。正是有了这样的胸怀和智慧,临危受命的俞敏先生做到了虚怀若谷,自强不息。 他的365天,很好地阐释什么叫“无为”。 一是顺其自然。下车伊始,没有轻举妄动,也没有乱发号施令,先以最自然员工最容易接受的闲聊的形式进行充分调研,听各方面意见,摸情况,倚重老臣曾国庆书记,裁员的时候充分尊重分公司和部门负责人的意见,而不勉强按自己的意愿去行事,结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二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外在行为看“无为”,实际上没有一件事情不为。老子的无为,实际上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处事艺术。俞敏先生更像一个乐队指挥,手中的指挥棒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貌似无为。他指挥365天的一条主旋律,就是改革——对内定岗减员、建章立制、解放思想,对外开拓市场、投标大项目、维护各方关系。在他有条不紊的指挥下,一个近乎瘫痪的乐团逐步演奏出华美的乐章。 俞敏先生对我国的建筑行业有深入实践和长期工作的宝贵经验,沉淀和思考后凝聚为文,犹如打开建筑行业繁复内幕的一扇窗,对人们深入了解建筑行业、建筑企业,乃至建筑企业家的真实生存状态,大有裨益。我想,这可能是此书的更大价值所在。 老国有建筑企业为什么难搞?民营企业为何遭受不公平待遇?政府的权力还有哪些没有关进笼子里?…… 俞敏先生这本书,不经意间揭露了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一些深层问题。 人浮于事、冗员太多、思想守旧、体制僵化,俞敏先生入主首建集团面临的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国有企业的通病。药方就是改革创新,无他。 一些政府往往会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与国有企业PK,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力。首建集团参与重大项目投标遭不平等淘汰,反映出多数民营企业成长的烦恼。 政府公权力滥用,首建集团的遭遇也极具代表性。一块土地评估,土地部门最开始给不到1000万,“做工作”之后,就“升值”到了3000万。一起安全事故,安监局开口就要罚1000万,一番求情打点,罚款一落千丈到20万。政府的自由裁量权之大,做事无底线,让人不寒而栗!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企业管理者怎能专心于企业内部管理! 建筑业贡献很大,但地位很低;建筑企业干活很多,但在社会上很弱势;建筑企业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一般是土而有钱,但很少人能体会到他们的艰辛与付出。从这个角度看,《无为之极》又像是建筑企业家的集体呼吁。 另外,本书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日记形式出现。作者不是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俯视芸芸众生,而是根椐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了一段企业管理者艰辛而充实的历程,源于生活,没有一丝浮华,语言精练流畅,读起来很轻松。尤其是文中的“一周点评”,形式上生动活泼,内容上又将企业管理实践与先贤哲人的经典思想浓缩在一起,使这些深奥的哲学思想更接地气,可读性很强。 感佩俞敏先生敬业勤业精神和执着求索的志趣,赞叹之余,特为之序。 乙未年初夏于北京百万庄 后记 我们的一生都在有意无意地在与人较量、竞争,其实这是很无奈和疲惫的。但这个世界的法则是:适者生存,我们要追求美好和高质量的生活就不得不努力去拼搏、去与人竞争。在一次次与人的较量中,我们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与成长,惧怕竞争的人是永远也成不了强者的,也很难争取到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要在这些无处不在的较量中迷失了自己。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于是拼了命地去努力去争取,什么都想要,这样不仅使自己的身心都疲惫不堪,而且还会引起人们的反感,陷自我于不利。因此,需要时不时地提醒自己,坚守纯朴的内心,走好自己的路,不在与人较量中迷失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著名的麦克阿瑟将军很喜欢这篇短文。这篇文章就是塞缪尔·厄尔曼所作的《青春》: 所谓青春,并不是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一种心态。优越的创造力、坚强的意志、艳阳般的热情、毫不退缩的进取心以及舍弃安逸的冒险心,都是青春心态的表征。 人并不随着岁月的累积而老,而是随着没有理想的心态面是老。虽然岁月增添皮肤上的皱纹;但也只有热情冷却时,精神才会枯萎、松散。 苦闷、狐疑、不安、恐怖、失望,一如无情的岁月,容易催人老去;锐气、斗志也会因而消失殆尽。70岁和60岁,他们的心态是怎样呢? “惊人的仰慕心”使我们不断地追求如夜空中闪亮星辰的事物和思想,而且能勇敢去面对挑战;对人生,也一如孩子般,以无止境的好奇心去探讨、去感兴趣、去爱。 年轻就是和信念与共,和疑惑与共就是年迈;年轻就是和自信与共,和恐怖与共就是年迈;有希望,就有无限青春,而失望,只会带来衰老。 不要失去唯有年轻才拥有的灵感——从大地、神、人所给予的美、喜悦、勇气和力量。一旦失去这些灵感,内心深处就会被悲叹、哀伤所笼罩。厚厚的冰层将封闭你的心灵,人也就完全衰老,不再有任何朝气;除了祈求神的怜悯,再也不能做什么了。 虽然较量使人进步,但是人类如果不再与人较量,专心走自己的路,所表现出来的庄重、尊严、雍容、华贵,也会令自己欣赏不已。为着不再过紧张而戕害生命的人生,至少要在这新的一年之始,期许纯朴的自己,能保持一份静思,不在于人较量中迷失了自我。 一年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匆匆过去了。 我自己的人生又多了一份经历,多了一种尝试,多了一层色彩。为此,我骄傲,我自豪,我欣慰。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妻子和儿子。 俞敏 2015年2月8日羊年春节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