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程著的《新感觉派的身体审美研究》拟从文本细读出发,合理应用相关的身体理论,将新感觉派置于晚清和“五四”以来提倡身体自由、身体解放的大背景下,系统阐释新感觉派小说中的身体美学,论述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笔下的“身”“心”之辨,身体与疾病、性别、政治的关系,以及身体的暴力审美等内容,并结合他们的散文与日记探讨其创作中体现出的作家的身体意识,以及这种身体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学身体思潮的承继与发展。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凸显新感觉派身体美学的独特性与丰富性,拓宽新感觉派研究的视野与空间。
| 书名 | 新感觉派的身体审美研究 |
| 分类 | |
| 作者 | 杨程 |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程著的《新感觉派的身体审美研究》拟从文本细读出发,合理应用相关的身体理论,将新感觉派置于晚清和“五四”以来提倡身体自由、身体解放的大背景下,系统阐释新感觉派小说中的身体美学,论述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笔下的“身”“心”之辨,身体与疾病、性别、政治的关系,以及身体的暴力审美等内容,并结合他们的散文与日记探讨其创作中体现出的作家的身体意识,以及这种身体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学身体思潮的承继与发展。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凸显新感觉派身体美学的独特性与丰富性,拓宽新感觉派研究的视野与空间。 内容推荐 杨程著的《新感觉派的身体审美研究》以“身体”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传统及西方新晋理论,系统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一一新感觉派笔下的“身”“心”之辨,以及身体与疾病、暴力、性别、政治的关系等内容。作者在书中全面分析了新感觉派不同题材的小说、散文和日记中所体现出的作家的身体审美意识,进而探讨新感觉派作家以个体为本位的生命观,凸显新感觉派身体美学与生命意识的独特性与丰富性。 目录 绪论 一、身体的历史 二、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的现状 四、整体构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身体在现代中国的源起:清末民初身体的重新发现与再认识 第一节 龚自珍与魏源——身体觉醒的先声 第二节 身心一元论与身体实体化 一、以身为本位的身心一元论的形成 二、身体由“虚”入“实”的过程 第三节 个人的身体与国家的身体 一、从个人到国家——尚武、练兵与人种改良 二、从国家到个人——破除礼教钳制,维护身体权利 第二章 新感觉派的身心之辨:在压抑与放纵间的两极律动 第一节 身体至上、快乐万岁 一、重视身体的主观感受 二、身体至上、顺从欲望 第二节 彷徨于无地的“心” 一、在灵肉间摇摆的女体审美 二、都市漫游者与舍身成道者 第三节 在自然中寻求救赎 一、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二、身体的“灵化”与“净化” 第三章 疾病与暴力:另类的身体审美 第一节 “心魔”——病眼中的错位感受 一、压抑下的病态性心理 二、被害妄想与被爱妄想 第二节 肺结核与病体之美 一、作为“灵魂病”的肺结核 二、作为欲望表征的肺结核 第三节 暴力美学与身体的毁灭 一、个体的暴力 二、群体的暴力 第四章 个体与群体的博弈:尊重个体生命,逃离宏大叙事 第一节 个体化的战争体验 一、尴尬的身体与对战争的质疑 二、无力的个体与“英雄梦”的破灭 第二节 新感觉派的“恋爱加革命” 一、“恋爱加革命” 二、底层的压抑、背叛与“革命” 第三节 历史的反转与道义的消弭 一、舌头、头颅与性欲望 二、隐秘的心理与伪装的正义 第五章 都会中的“南北极”:“阶层化”的身体叙事 第一节 底层叙事与饥饿政治学 一、被压迫与被损害的 二、从“反饥饿”到“反压迫” 第二节 “夹心层”的灰色人生 一、挣扎求生的无奈 二、仰人鼻息的悲哀 第三节 物化与工具化的身体 一、被工具化、机械化的身体 二、被物化和商品化的女性身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