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吕澂唯识学思想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袁宏禹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吕澂先生作为20世纪研究佛教法相唯识学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宗于护法、玄奘系唯识今学的教旨,并多有批判、独创精神。这本由袁宏禹著的《吕澂唯识学思想研究》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名为:吕澂唯识学思想与印中佛学源流;下篇名为:吕澂唯识学思想与真善美哲思。吕氏意图通过复兴玄奘传来的印度纯粹之唯识学,对中国佛学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纠正,从而“革新”出中国佛教,乃至人生、社会新的风貌出来。但是吕氏的批判理性同时也给佛教界和思想界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故而多遭到摈斥。如何在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张力中理解吕澂先生是一个交织的两难问题。

内容推荐

这本由袁宏禹著的《吕澂唯识学思想研究》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吕澂及其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在佛家唯识学的视野下揭示了吕潋思想的构成及其演进。吕澂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佛学界的巨擘,秉承了支那内学院宗于玄奘系唯识学的教旨,并多有批判、独创精神。本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别用正学、清源、拣择三个章节,探讨了吕澂唯识学思想与印中佛学源流关系;下篇分别用求真、问善、审美三个章节,探究了吕澂唯识学思想与真善美的哲思。研究吕澂的思想是敏感的、有挑战的,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本著的出版,有助于深入地理解吕澂批判思维形成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对吕澂的正面价值,尤其是负面影响作出有效的判断和评估;也有助于传播唯识学知识,使更多人了解玄奘唯识宗学文化。

目录

导论

一、近现代法相唯识学的复兴

(一)唯识宗的终结到唯识学的延续

(二)唯识学思潮与哲学科学的际遇

(三)三系唯识与多家论唯识的兴盛

二、吕澂的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的年代分期

(二)著述的整理分类

三、吕澂及其思想的总论

(一)研究动态综述及创新点

(二)吕澂唯识学思想的渊源

(三)吕澂唯识学思想的特点

上篇 :吕澂唯识学思想与印中佛学源流

第一章 正学:吕澂对唯识学教理行证之阐释

 第一节 教相名言

一、阐唯识学“真如”观

二、解唯识学“法界”观

 第二节 分判界说

一、分瑜伽、唯识为二宗

二、划古、今唯识学有别

三、勾印、中唯识传承史

 第三节 戒行修证

一、弘瑜伽行的戒律

二、言唯识学的定观

第二章 清源:吕澂对唯识学与印度佛学关系之探赜

 第一节 唯识学与小乘佛学源流

一、探唯识学发源于原始《阿含》

二、推唯识学传承于部派《毗昙》

 第二节 唯识学与大乘般若学同源

一、申唯识、般若义理不二

二、说瑜伽、中观二派合流

 第三节 唯识学与大乘如来藏学判教

一、改《法华》为涅槃学科

二、判《华严》为瑜伽学科

三、归《楞伽》为唯识典籍

第三章 拣择:吕澂对唯识学与中国佛学关系之简别

 第一节 唯识学与天台宗思想关系的批判与交涉

一、批天台宗的“实相”性觉说

二、证天台宗学发轫于唯识古学

 第二节 唯识学与华严宗思想关系的诘难与考源

一、诘华严宗的“法界缘起”性觉说

二、考华严宗学导源于唯识古、今学

 第三节 唯识学与禅宗思想关系的拒斥与回溯

一、斥禅宗的“心性”本觉说

二、定禅学渊源于大乘唯识学

下篇 :吕澂唯识学思想与真善美哲思

第四章 求真:吕澂对唯识因明与论理思维之辨证

 第一节 因明典籍译校与分期发展

一、译因明典籍及勘对

二、谈因明分期和发展

 第二节 唯识逻辑学与因明认识论

一、议玄奘“真唯识量”的形式逻辑

二、倡《佛家辩证法》唯识辩证逻辑

三、述法称《正理一滴论》因明量论

 第三节 法相唯识真义辩论

一、辩《楞伽》不思议熏变为现识因义

二、论《掌珍论》二个比量“真似”义

三、诤“真如”是否作“疏所缘缘”义

第五章 问善:吕澂依唯识学说对心性伦理之诠解

 第一节 唯识学“佛性”、“种姓”义

一、藉唯识学诠“佛性”

二、释唯识学“五种姓”

 第二节 唯识学心性思想与儒释道人性观

一、讲 《华严原人论》儒道佛人论

二、以“唯识性”解孔孟人性善说

 第三节 唯识学界域下的佛学心性论议题

一、与熊十力进行“性寂”、“性觉”之争

二、同巨赞讨论中国佛学心性明净问题

第六章 审美:吕澂对唯识美学系统与理论之解构

 第一节 从美学斗士向唯识学者的转变

一、和陈独秀倡“美术革命”

二、驳蔡元培“美育代宗教”

 第二节 唯识学教义视域下的美学系统

一、建“唯识关学”学科体系

二、取立普斯关感“移情说”

三、择梅伊曼“美的态度说”

 第三节 评析康德与柏格森的美学理论

一、评康德的美学思想与唯识论契接

二、析柏格森生命美学与唯识论歧出

余论:对吕澂唯识学思想的时代性考察

一、吕澂“证伪存真”批判思维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沿袭清代、民国时期疑古学风余波

(二)受到西方实证主义东渐思潮的影响

(三)吸纳日本佛学界考证辨伪治学方法

二、吕澂对唯识学实践于人间社会的推展

(一)唯识转依义“革新”意涵的弹出

(二)佛法不离世间的唯识学三层展开

三、对吕澂唯识学思想地位及影响的评价

(一)吕澂唯识学思想的纵横向地位

(二)吕澂唯识学思想的正负面价值

附录一 吕澂与近现代唯识学者的思想比较

附录二 对吕澂的主要著述作分类的统计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