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使命与旋律(华南理工大学企业家校友纪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丹平主编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954年10月1日上午,距刚刚组建的华南工学院成立不到两年,石牌校区的1000余名师生排起长队,奏响乐曲,满怀期待地前往广州越秀山,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庆庆典。

越秀山上的礼炮声响彻羊城上空,同时也向广大师生宣告:中华民族获得真正独立的第六个年头已经开始。

生活在今天,当国家、民族的独立自主以及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已经成为常态,我们很难完全体会到五周年国庆时华南工学院师生心中那种全新的光荣感与使命感,因为其中不仅包含着中华振兴、我辈担当的决心与期待,也包含着任重道远的艰辛与忐忑。

对于那些1954年入学的新生来说,这种心情显得更加复杂,甚至带着一层厚厚的沉重。1954年夏秋之交起,长江中下游区域暴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许多准备到华南工学院学习的新生从中国中东部地区或者北方的省份出发,前往广东报到。由于南北交通大动脉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被洪水阻断,他们中的不少人需要绕道而行,或者换乘火车以外的交通工具。

报到之路充满了辗转和辛酸。有同学后来撰写文章,在文中清晰地回忆,当年乘船通过灾区,目睹“洪涛肆虐、浊浪拍岸,良田屋宇尽成泽国”,痛心之余,他们切身体会到国家建立初期遭遇的困境,体会到国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落后,体会到这种状况亟须年轻一代来改善和建设。

然而,与这层沉重相比,他们心中燃烧着的希望要更加强烈。在同龄人中,他们是少数有机会前往华南工学院读书的天之骄子。那时候,年轻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作创业创新,不知道这所大学里将会涌现出怎样的一批创业者,改变珠三角地区乃至全中国的经济面貌,但他们知道:这里是国家为了培养科技工程人才而设立的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是一座勇担使命,致力于科技兴国的高等学府。

1952年,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前期,华南工学院在即将进行的国民经济大规模建设中应运而生。自组建之日起,它就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新中国同发展、共进步。每一个毕业季,它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一大批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成长为工程师、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以华南理工人特有的方式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

数十年来,在美丽的华园中,致远石宁静地守护着这片沃土。红了砖瓦,绿了年华,一届又一届年轻人在这里驻足,从这里告别,又有朝一日回到这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伴着校园的建设和拓展,华园的容颜日新月异,但它对祖国的深情,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追求始终如一。

在校园外,是一群群毕业多年却锐志不减的校友,用实业成绩为母校光耀门概在校园内,是一批批稚气未消却已然满怀抱负的学子,用勤学苦练与理想为母校延续血脉。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学风建设“卓越工程”、学术创新“百步梯攀登计划”、“岭南追梦”行动……母校为他们构建了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新时代育人体系,更为他们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如今,“厚德尚学、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华南理工大学精神,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强音,为华南理工人注入了更加新鲜、更加丰富的血液。他们学问扎实、性格坚韧、态度专注、文理兼通、志存高远、爱国报国的品格潜移默化地流淌在血液中,深远、持久、代代相传。

P2-3

后记

穿行于华南理工大学60余载的时光隧道,不计其数的企业家校友肩负使命,紧扣时代脉搏,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大潮,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绩。他们的创业音符,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激昂澎湃,时而蓄势待发,时而稳步前行,当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新一代华南理工学子手上,新的乐章已经开启,动人的旋律仍将继续……

本书提及的数十位企业家校友,只是万千华南理工大学企业家校友的缩影,但他们如同一片片树叶,彰显着生命的激情与张力;如同一滴滴露珠,折射着太阳的光辉;如同一盏盏明灯,为新生代的创业者指引道路。我们希望,透过这些企业家校友的创业故事,让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地认识华南理工大学企业家校友这一群体,激励新时期的创业先锋以非凡的智慧、超群的胆识和坚强的意志,开创更加宏大的事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更大力量。

编者

2016年5月

目录

第一章 使命召唤 旋律奏响

 第一节 百废待兴建国初 黉校肇启广求贤

 第二节 改革开放复高考 宵旰攻苦跃龙门

 第三节 桃李芬芳遍神州 名校气质显风骨

第二章 博学慎思 笃志不倦

 第一节 好学善问从名师 青出于蓝胜于蓝

 第二节 学以致用勇创新 与时俱进领潮流

 第三节 不甘安享功劳簿 综合办学筑新宇

第三章 坚韧不拔 淬火成钢

 第一节 强者魄力何处寻 只缘求学华园中

 第二节 穷且益坚不言败 逆境更长青云志

 第三节 敢舍敢弃破旧局 有胆有识圆新梦

第四章 理工精神 专注务实

 第一节 漫漫科教兴国路 工业精神播心田

 第二节 心无旁骛从初心 坚守专业得始终

 第三节 技术制胜脱颖出 平凡行业创非凡

第五章 人文情怀 刚柔相济

 第一节 文史为镜兴变革 企业文化积底蕴

 第二节 慈乌反哺办教育 师者之德传思想

 第三节 回馈社会献爱心 仁者之风暖人间

第六章 战略眼光 深谋远虑

 第一节 瞄准产业最前端 跟着世界需要走

 第二节 新兴市场藏商机 捷足先登拔头筹

 第三节 白手起家有方圆 聚沙成塔成佳话

第七章 科技兴邦 强我中华

 第一节 铭记校史图报国 烽火史迹常在心

 第二节 核心技术不求人 自主研发腰杆直

 第三节 国际市场攻坚战 中国制造唯自强

第八章 心牵红楼梦 绕木棉

 第一节 饮水思源忆恩情 慷慨解囊助母校

 第二节 重访华园续书缘 回首长路论人生

 第三节 创业基因驻血脉 青年才俊谱新章

后记

序言

置身华园,驻足凝思,放眼望去,那经过历史浸润的楼廊,那波光潋滟的湖水,那蕴藏在一草一木中的韵味,无不透露着华园的广博和深邃。成长在这片沃土上的万千学子,胸怀爱国之心,勇担兴国之责,奔赴大江南北引吭高歌,建功立业.用青春谱写出华丽的乐章。

1952年建校初期,作为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华南工学院(1988年改名华南理工大学),肩负着为新中国工业建设输送专门人才的重任。六十多年来,不计其数的优秀企业家校友从这里出发,演绎了或平淡温暖或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们在校时勤学苦练,深受科学务实精神的浸润和厚重人文底蕴的感染,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收获了严谨的学习态度、缜密的思维方式和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步入社会后,他们将在学校汲取的知识营养和锻造出的优秀品格转化为冲破艰难险阻的利器。争当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排头兵,助力民族伟大复兴。

在华南理工大学企业家校友身上,追求卓越的理想抱负、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如影随形,这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也是一种力量。带着这种力量,他们在社会和经济大潮中去思考、去实践,一步步从羽翼初生的雏鹰,蜕变为翱翔千里的鲲鹏;带着这种力量,他们将实业兴邦中的苦恼、激情和喜悦,演绎成一曲曲慷慨激昂的动人旋律;带着这种力量,他们充分释放内心蓄积的能量,轰轰烈烈把生命的光亮绽放到极致。企业家校友们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行在华园里口口相传,渐成佳话,无形中影响着一代代年轻学子的思想和行为,使之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成为新时期学子们铿锵前行的力量源泉……

王丹平

2016年5月

内容推荐

王丹平主编的《使命与旋律(华南理工大学企业家校友纪事)》提及的数十位企业家校友,只是万千华南理工大学企业家校友的缩影,但他们如同一片片树叶,彰显着生命的激情与张力;如同一滴滴露珠,折射着太阳的光辉;如同一盏盏明灯,为新生代的创业者指引道路。我们希望,透过这些企业家校友的创业故事,让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地认识华南理工大学企业家校友这一群体,激励新时期的创业先锋以非凡的智慧、超群的胆识和坚强的意志,开创更加宏大的事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推荐

数十年来,华南理工大学校友遍布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为民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王丹平主编的《使命与旋律(华南理工大学企业家校友纪事)》在这诸多优秀人才中选择上市企业校友出版一本书。这些校友通过数十年来在企业中的奋斗,成功实现了从理工科大学生向实业家的转变,这是对1952年华南理工大学建校宗旨最好的写照与延伸。博学慎思、坚韧不拔、专注务实、大智大仁、深谋远虑、爱国强国,本书以这六种精神气质为基点,全面呈现企业家校友的风貌和学校的创业传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0: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