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著的这本《死亡重奏》展示了新世纪以来中短篇军旅小说创作状况和青年军旅作家的整体风貌。作者深入演训一线,紧贴火热的战斗生活,既展现革命历史又紧扣时代脉搏,既书写英雄又刻画基层官兵,把军营生活的丰富性呈现出来。书中不仅有建军历史上发生的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也有广大官兵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强军梦、奋力拼搏、梦想成真的动人篇章,刻画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形象。
| 书名 | 死亡重奏/向前新锐军旅小说家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西元 |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元著的这本《死亡重奏》展示了新世纪以来中短篇军旅小说创作状况和青年军旅作家的整体风貌。作者深入演训一线,紧贴火热的战斗生活,既展现革命历史又紧扣时代脉搏,既书写英雄又刻画基层官兵,把军营生活的丰富性呈现出来。书中不仅有建军历史上发生的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也有广大官兵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强军梦、奋力拼搏、梦想成真的动人篇章,刻画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形象。 内容推荐 《死亡重奏》是“新生代”军旅作家西元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Z日》《枯叶的海》《死亡重奏》《壁下录》等力作,着重描绘当下军旅“新生代”的题材,喜欢直面战争的“硬货”描绘,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战争历史题材,都竭力表达一种充满激情的精神力量。 目录 Z日 枯叶的海 死亡重奏 壁下录 世界在虚妄处重生(创作谈) 试读章节 昨晚虽说称不上宿醉,但一觉醒来,血管里、肌肉里、骨缝里,似乎被一些脏兮兮、黏糊糊的脂肪堵塞着,很不舒服。加之屋子里的空气像棉絮一样污浊,让人一刻也不愿躺在床上。我套上运动服,迫不及待地想到外面跑上几圈。 出门的时候,我看到了昨晚在料理店遇到的女人,还是那身装束,只是罩了一件稍厚的呢料正装。她冻得鼻尖和脸颊通红,却一动不动,像站在舞台上。我有点惊讶,竟不知道该如何与她打招呼了。 她对我笑了笑,又平淡,又亲切,没一点其他的内容,就像在一个部门共事了十年以上的同事那样。我想,既然如此,也就没什么好牵挂的了。于是,我点点头,向右转,往附近的运动场走。大概走了十几步,有种感觉,说不上强烈,却很强有力。就像早春的一小抹嫩绿,预示着大地正在不可阻挡地复苏。 可是,我非常明白,一旦停下来,我就会被卷入某个事情之中,其后果是我无法承担的。于是,我铁下心,又一步步走远了。在运动场,我跑了十圈,出了一身薄汗。 我慢慢地往回走,在楼门下,女人仍旧站在那里。在我动手打开楼门的时候,女人平静地说,我在等你,而且我已经冻僵了。还是那种略带北方口音的汉语。我走过去,把她的手握住,真的是冰冷冰冷的。 我问,你是日本人吗?她说,我不是,我是地道的北方人,只是在日本公司工作了许多年,已经很日本女人化了。我拉着她的手,带她上楼。关上门之后,我两个很自然地拥抱在一起。直到接触着一丝热气,女人的身体才开始微微颤抖,那颤抖来自身体的深处。 她说,你知道昨晚我喝醉了,喊了一句什么吗?我说,你喊那一句时,真像个日本人。她说,我喊的是,你们日本人就等着亡国吧,你看,日本男人真是有耐心,竟然哈哈大笑,还一起干了一大杯。我问,那你们以后还怎么一起工作?女人说,我没工作了,昨晚道别时,我们的头儿对我鞠了一躬,告诉我,明天不必来了。现在,我失业了。在那个公司待了七年,真有点舍不得啊! 女人的额头很光洁,一点瑕疵也没有,眼睛、鼻子还有嘴唇惊人地端正而且柔和。照理说,这样的面容不应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她的神情里却总是出其不意地流露出某种干锤百炼的东西。 她突然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挣脱了我,说,咱们快离开吧,我不想让你的父亲看到我这个样子。我有些诧异。她说,那个牵着一条大黑狗的就是你的父亲吧?长得还真像。她又说,将来我要是嫁了你,不希望他认为我是轻佻的女人。 我笑了笑,问,我给你找件衣服吧?女人说,不必了,早已习惯在冬天里穿着裙子。 我们又来到昨晚那家料理店。本来正闭店休息,女人竟然敲开了门,对睡眼惺忪的店主说了几旬日语,然后,我们两个便坐在一个很幽暗的角落里。店主看来也是个做饭老手,慢慢走到后厨,一个人准备食材去了。 女人说,从前,经常跟着鬼子来这家料理店,和老板很熟,熟得快成亲戚了。现在,工作没了,倒是挺怀念这里的。比如,吃起他的寿司,就想起七年前第一次进这家日本公司的情形。她家是农村的,小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天底下还有寿司这个东西。 我说,我叫王大心,你呢?女人捂着嘴笑了,从精巧的挎包里掏出一张名片,站起身来,双手递给我。我看了一眼名字,她叫英。女人说,你就叫我英子吧。 此时,我的耳朵里不可思议地传来ying一的尖锐声音,让我脑袋一阵刺痛。我呆住了,仔细地打量着英子。她笑着抬起头,问,怎么了?我摇摇头。 这时,店主静悄悄地走过来,拎着一只木质提盒,里面是三文鱼、多春鱼、青虾、贝类等东西。英子又一次站起身,轻轻地给店主鞠了一躬,说了几句大概是感谢的日语。店主也微微鞠躬,算是回礼。 没想到的是,盒子里还有一瓶清酒。我问,一清早就喝酒么?英子抿了一下嘴,道,我早已冻僵了。我想了想,说道,真是对不起!说完,我觉得自己都有点像个日本人在说话了。我和英子相视一笑。 英子又道,你看,我不用上班了,多难得的喝酒的机会啊!你看看周围,黑漆漆的,一个人都没有,就咱俩,多好! 我突然问道,你不觉得我们两个认识得很突然吗? 英子盯着我的眼睛,笑了笑,道,你难道不喜欢我吗?昨天晚上,我痛得快晕过去了,所以,当你扶着我的腰时,我就觉得自己有家了。真的,从那一刻起,我下决心,不能让你走掉。 我若无其事地回答,哦,是这样。 英子依旧看着我的眼睛,道,我只是个村子里的女孩子。我小的时候,父母出去打工,就再也没回来,我跟着姥姥长大。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爸爸妈妈死在哪里了。P9-11 序言 新松千尺待来日 初心一寸看从头 ——《向前——新锐军旅小说家丛书》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王凯、西元、王棵、裴指海、卢一萍、朱旻鸢、王甜、曾皓、曾剑、李骏、魏远峰等人为代表的“新生代”军旅作家浮出水面,从业余走向专业,从青涩走向成熟,渐次成为军旅文学的希望和未来。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已经在当代文坛初露峥嵘(如部分作品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更多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等国家核心期刊转载)。 “新生代”作家的迅速成长缓解了二十一世纪军旅文学出现的“孤岛现象” (此一说法为朱向前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所提出,意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军旅文学渐趋边缘化,只有少数执着的坚韧者在“商海横流”中彰显出英雄本色,有如“孤岛”耸峙一般),他们的创作成果大多体现在中短篇小说领域,数量可观,并在质量上葆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新生代”作家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再难复制前辈们深切的战争经历和磅礴的集体疼痛,因此,他们的创作呈现的是从个体的角度切入生活,是对宏大叙事的消解,显示出迥异于老一代军旅作家的叙事范式和美学风貌,这既显露出二十一世纪军旅文学与其承接的“新时期”军旅文学之间创作生态环境、文学观念的代际差异,也彰显了“新生代”作家在二十一世纪语境下试图构建独立美学追求的创新精神和自觉意识。 显而易见,“新生代”作家大都有着扎实的基层部队生活经验,他们从熟稔的军旅生活出发,写下了一系列带有个人成长经历、富有个性化叙事风格的小说,营构出属于自己的一方“营盘”。然而,当“新生代”作家所描摹和绘制的“军营现实”进入一种过于私语化的境地而无法寻求突破时,他们笔下的军旅生活的面目就显得稍嫌狭窄了。作家们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近几年,在完成了最初的对军营生活的回顾之后,部分“新生代”作家主动突围,在更为广阔的军旅文学土壤之中寻觅新的创作资源,他们的新作显示出积极向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等军旅文学核心价值靠拢的特征,并生发出独特的思考。 之所以在建军九十周年之际,把这样一个年轻方阵(作者年龄上限四十五周岁) 的十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推荐给大家,也在于此。正所谓:新松千尺待来日,初心一寸看从头。 为了让大家对这个“新生代方阵”有更好的了解,下面将不揣冒昧、不计利钝,对十一位作者的创作特点做简要勾勒(按姓氏笔画排序),挂一漏万,自当难免,还望作者和读者们海涵。 王棵:王棵曾经去南沙体验过守礁生活,这使他有能力抵达守礁士兵的精神深处,这种能力给他带来自信,在早期的创作生涯中,他有意识地运用这种能力,密集地向文坛递交过一批以礁岛、军舰、海洋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这段写作经历多少影响了王棵后来的创作理念,王棵后来可谓点多面广的创作实践中,许多小说都与早期充满腥咸海味的小说在内部建有秘密通道,这个通道是由孤岛这一意象构成的。孤岛的意象,来自于弥漫在这些小说中的孤独感。 王凯:王凯将日常化和个人化的风格带入对军人形象的摹写之中,把真性情和真本色倾注到这些人物身上,层层剥除和消除了曾经强加到军人身上的那些虚假矫饰的东西,既还原了真实的军人形象和军人人性,又保持了理想主义的底色,让真正的军人精神和品格的光辉焕发出来。从王凯小说中那些遭遇理想与现实矛盾、身陷情感与道德困境、面临追寻与放弃抉择的普通军人身上,可以看出作家对于军人职业与生命本质的深切思考。 王甜:王甜笔下涵盖历史战争中小人物的命运、现实军旅中的个体成长、军人的情感与婚姻、退伍军人对军旅生涯的反思等多个方面,并在整体上呈现出相近的特色:一是主题思想融入哲理色彩,例如对历史真相的追问、个体的自我救赎等;二是轻情节重状态,摆脱对情节的过度依赖,强调对人物生存状态的描摹;三是艺术表现上采用“轻魔幻”手法,以超现实的情节或细节凸显主题。 西元:西元堪称二十一世纪军旅文坛的重量级“拳击手”,出拳频、力道大而且每每能击中要害。他喜欢直面战争的“战壕”描绘,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战争历史题材,都竭力表达一种充满激情的精神力量。他注重将人放置在社会、历史语境中进行打量,力求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辩证地写出人物灵魂的深邃以及存在本身的复杂。他的作品还注重哲思和诗性的融合,语言往往带有诗性色彩,跳跃,灵动,所涉及的问题却又带有鲜明的哲思意味。 李骏:李骏的小说,多以边疆生活、故乡革命、机关生活为主题,坚持对日常生活的书写,充满了温暖阳光、深情厚谊。他写边防官兵的生活,细致入微、幽默风趣,将边关将士的战天斗地、喜乐悲欢,通过简洁明快的手法,写得栩栩如生,生动感人;他写故乡的革命英雄,均以独特视角,通过英雄的传奇经历、情感人生、命运吊诡,展现出一派风生水起、大波大折的景象,却又将英雄还原于人,不避历史得失,不讳尊者之荣,读后令人久久的深思与叹息;他写机关生活,观照现实,追踪变化,既味道纯正,又起伏跌宕,既现实又充满温情。 朱旻鸢:相较于业已习见的军旅文学叙事,朱旻鸢的小说别具一种斑驳复杂、意绪苍茫的审美色彩。这部集子收录的五部作品都没有离开过“塞外”和“部队”,故事原型甚至都来自一个连队。这些中短篇小说以独特新颖的视角和幽默顽劣且活泼弹跳的个性化语言书写当下军人的生活,在滑稽变形中,是对现实基层的戏谑和调侃,使底层连队生活呈现为一种似真非真、似像不像的笑闹场景。青年人的活力与智慧,青春期的激动与狂想,无所顾忌地表达出来,为我们展现了部队生活的另一个截面。 卢一萍:作家在西部边疆地区生活了二十余年,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注重对人性的挖掘,善于捕捉底层人物身上的光亮,通过他的文字,可以引导读者对纷繁的现实生活有更真切的理解。其丰富的生活阅历为小说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他善于营造大气悲壮的氛围,衬托出微小生命的丰富多彩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小说主人公形象塑造立体丰满,细致勾勒了现代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当代军旅小说创作中颇具特点。 曾皓:曾皓发表于不同时间段的中短篇小说,在思想脉络上有着清晰的主线,都有着对现实的强烈关切和理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有着对笔下人物生命状态的深切观照,抒写他们在时代缝隙中的尴尬、困惑和对终极理想的追求,敢于用小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给予愿景。而他文字中表现出的“自由、轻盈、神秘”的审美特征,更让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灵动和向上飞升的状态。 曾剑:曾剑善用短句和比喻,所以他的中短篇军旅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他用舒缓的笔调,从容不迫地书写着普通士兵的故事,展现他们“怨而不怒”的情绪,情感质朴真实,让人感受到一种中国传统中特有的中和之美。曾剑的写作,也像他小说的叙事节奏一样,不急不缓、从容有度、踏踏实实,一边深情地回望故乡,一边走进军营、深入普通士兵的生活,用心感受,用笔书写,用春日般的人性美温暖着为生活奔波的人们。 裴指海:迄今为止,裴指海所创作的中短篇小说主要聚焦于两个题材领域——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相对而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作者着力最深的一个领域。他创作了一系列革命历史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充溢的旺盛的想象力与卓越的文本建构能力,尊重历史事实,表现了革命历史的纷纭复杂,力图以当代视野最大限度地还原革命历史的复杂性,发人深思。 魏远峰:魏远峰的军旅小说都放在三多塘,三多塘是他刚到新兵连的地方,他的三多塘是有气味、质感的——炮库中陈年水泥的味道,菜地施肥后的味道,小便池“童子尿”的味道。还有一尺多长老鼠的样子、凤凰树开花的样子、菜地边含羞草的样子。魏远峰的乡土小说,则总是在写黄河、黄河滩、武陟县,这是他的故土之地,也是他的血脉之源。这些,让人想起福克纳“邮票般大小的故土”及其虚构的杰佛生小镇。 说来也巧,以上十一位作者的单位或者曾经服役的部队,正好涵盖了海陆空三军和东西南北中各战区,以这么一套多姿多彩的小丛书,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献礼,适得其所,恰逢其时。我想起二十年前—— 一九九七年,受邀为北岳文艺出版社主编了由陈怀国、石钟山等当年的新锐军旅作家担纲的长篇军旅小说“金戈”丛书,反响不俗。在此,我要对北岳文艺出版社具有的浓厚的军旅文学情结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感谢主编助理徐艺嘉为本丛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最后,我要特别说明一下本丛书名“向前”——实非出自此“向前”而乃彼“向前”也———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第一句:“向前!向前!!向前……” 是为序。 朱向前 丁酉桃月谷旦改定于江右袁州听松楼 书评(媒体评论) 还从未见有哪一位“新生代”作家如他一般每一篇小说都推陈出新,试图从一个新的维度切入,可见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短短几个小说亮相就收获业界好评,也可谓军旅文坛的重量级“拳击手”了。——朱向前(著名评论家) 西元是一名年轻的军旅作家,近些年来的小说呈现出其鲜明的个性,他试图恢复和强化军事文化的血性。——贺绍俊(著名评论家) 西元进一步触摸到了英雄叙事的精神内面,悄然建构起小说整体性的英雄主义向度。——傅逸尘(青年评论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