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战(东方树叶的史诗)(精)
分类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作者 刘杰//赖晓东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杰、赖晓东著的《茶战(东方树叶的史诗)(精)》不卖弄玄虚,另辟蹊径,趣说惊心动魄的茶叶金融战。

茶叶在古代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砝码,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商品;茶叶不仅是生活,更是财富,是政治,是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茶叶的历史以及这段历史中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就像文学作品那样生动鲜活,还很幽默,作者以一种接地气的轻松笔触,由浅至深系统介绍了茶叶在历史上的地位,钩织出了茶叶政治这个主题。

这本书的文字,无论对某一个人物的塑造,对某一段情节的描述,还是对某一处景物的刻画,都是栩栩如生的,使你可以一口气地读下去。

精美图文,可以更形象的看到各个历史朝代的茶生活。

内容推荐

沏一壶清茗,百年烽火狼烟,融入茶香氤氲。说一段往事,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今人一笑。  在中国历史上,茶的身影从没消失过,从唐宋时代的茶马古道,到蒙元帝国称霸全球,直到东方树叶在西方普及并流行……在茶道兴盛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茶叶发展史,也是一部用鲜血书写的战争史。刘杰、赖晓东著的《茶战(东方树叶的史诗)(精)》旨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严谨的目光,梳理剖析茶叶对中国历史上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中国茶道发展的历程。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从大唐说起

 吐谷浑的恶行

 都是茶叶惹的祸

 文成公主

 祸起南诏

 发兵云南

 南诏惨败

第二章 奠定了茶叶帝国的人

 天下第一好男人

 简单梳理一下五代的命运

 契丹

 郭威出山

 后汉只是一个过客

第三章 茶叶帝国

 大周皇帝

 高平大战

 聪明反被聪明误

 猛人柴荣

 进攻南唐

 再打南唐

 北伐之殇

第四章 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赵匡胤时代

 剑指后蜀

 茶叶江山

 中兴时代

 没用的人是这样炼成的

 一个超级自恋狂

第五章 一片树叶引发的血案

 焦头烂额的宋真宗

 功过千秋的澶渊之盟

 我有一个梦想

 蒙古人来了

后记

附: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吐谷浑的恶行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看见一千多年前长安的天空是否有苍鹰翱翔的景象,只能凭借想象去揣摩盛世之下的大唐王朝,在一片喜庆的鼓乐声中向世人展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富庶。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其实也没有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太平,和其他各朝各代一样,在其289年的历史中,同样是焦头烂额。从李世民的贞观年开始就没闲着,灭东突厥,亡吐谷浑,征高丽,打吐蕃,平契丹,战回纥,伐高昌,等等,各种战事没完没了地打,一直到中晚期的安史之乱、德宗削藩、宪宗削藩、武宗削藩、庞勋起义、王黄造反、藩镇战乱等,各种内乱也从来没有消停过。而除了征高丽和一场又一场的内乱外,其他外部犯唐的战争,或多或少都和中原的那点茶叶有关。

为什么这些外族对茶如此感兴趣呢?

现在没有明确记载茶叶究竟是在何时与人类相遇的史料。我们知道,在早期缺医少药的时代,茶叶并非一种饮品,而只是作为一种药材被人们关注,以至于后来从中原传到了游牧民族,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帮助人体的消化。

包括吐蕃、契丹、西夏、女真以及后来的蒙古等在内的游牧民族,其饮食习惯多以牛羊肉、奶类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为主,缺少必要的蔬菜,肠胃及血管等器官经常出现疾病,而茶叶富含维生素、单宁酸、茶碱等,可以使游牧民族缺少的果蔬营养成分,可以得以补充。同时,茶叶所含的大量芳香油可以帮助溶解体内的动物脂肪、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所以说,茶叶的功能恰好弥补了游牧民族饮食结构的缺陷。

饮茶,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还有一个好处,体现在卫生方面,饮用滚开的热茶,可以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也就大大减少了肠道以及血液感染寄生虫的机会。饮茶,改变了他们喝冷水的习惯。因此,中原民族作为生活调剂品的茶叶,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就像粮食和盐巴一样,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无论是谁,只要掌握了茶叶的控制权,就等于有了统治的话语权!

在这些游牧民族中,茶叶需求量最大的是吐蕃。一直到今天,藏族人的茶叶消费量仍然非常大,这也是茶马古道的形成原因。

吐蕃,距离大唐的长安城五千多里,早在东西汉时期,这里为西羌人的聚集地,后来被吐蕃人占据。吐蕃由何而来,如何出现,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在藏文经典中,有一个传说,观音菩萨让神变的猴子到雪域高原上修行,他遇到一个女妖;女妖看中了神猴,要与他成亲,否则便将雪域高原变成魔鬼的世界。神猴左右为难,求助观音。观音答应让他们成亲。神猴的后代一代一代吃着五谷,尾巴越来越短,便成了人。这就是藏族的先民。(P2-3)

序言

我是在前往伦敦出差的飞机上开始阅读这部书稿的,感觉很震撼,对像我这样对茶叶历史没有研究的“茶盲”来说,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了茶叶的历史以及这段历史中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算起来,我和老刘是十几年的老朋友了,我知道他是个勤奋的人,十几年如一日地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写作环境中,即便打开窗户就是喧嚣嘈杂的世界,但是各种干扰和诱惑都不能影响他创作的热情。写作是件艰苦的事,我很难想象,他的这么多作品究竟是怎么写出来的。

这些年我几乎读了他的所有作品。老刘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在他的《混子》《大商埠》《中年危机》《黑白袁世凯》等作品中,他一直在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吸引读者。虽然我是学经济的,但是他的作品同样能让我难以释手。有一次,我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的书不能在卫生问里读,太害人了!他听了,只是嘿嘿一乐。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无论对某一个人物的塑造,对某一段情节的描述,还是对某一处景物的刻画,都是栩栩如生的,带着极强的煽动性,使你不得不一口气读下去。

这么多年,我和他虽然相距遥远,不过也有几次见面的机会,或在北京,或在上海,有时候他来香港,我也会利用出差的机会到青岛找他聊聊。每见一次,我都会发现他的头发比上一次见面的时候又白了不少。他依然叼着他的烟斗,大口喝酒,嘻嘻哈哈地开玩笑。

这就是老刘。

我知道他要写这部作品是几年前的事了,大约是2012年,我和他在北京相遇,他就聊到了这个选题,并把他的内容计划对我说了不少。我之后差不多两年没有见到他。

一直到今年春节,他从青岛开车来到西安,约我们两家人一起吃饭。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这几年的时间精力都耗在了这本书上,并且刚刚完成了第一部。我对他这种说干就干的精神和做事的认真态度颇为吃惊。因为我知道,《茶战》不是小说,可以信马由缰地任意发挥,而是一部全面讲述中国的茶叶政治、茶叶经济以及茶叶战争的历史纪实作品,仅翻阅史料这一点,就可以想象出他需要承担多么大的工作量。

在我的印象里,很多写历史的书,照本宣科地把历史事件以及时代背景描述一遍,阅读时有一种枯涩感。但是这本书用了另一种方式,比如语言,就像他的文学作品那样很生动鲜活,还很幽默,而且加入了一些现代网络语言作为调味品。老刘以一种接地气的轻松笔触,由浅至深地系统介绍了茶叶在历史上的地位,钩织出了茶叶政治这个主题,从而显示出了他驾驭文字的能力。

在这部作品中,老刘还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以茶叶为线索,全面而严谨地讲述了中国“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形成背景。

尽管这部作品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观点,但是丝毫不会影响其内容质量。我认为,一本好书的问世,关键在于作者如何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其思想,并通过这种表达去感染别人,特别是在现今这种电子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能够准确地传递出一种正能量,而且还能够被很多人接受,那么这就是一部好作品。

祝福老刘!

后记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从2011年开始接触茶,了解茶。用好友曹春华(茶人卡卡)的话说,一入茶门深似海。此言不虚,从一无所知,到关于茶的林林总总扑面而来,我瞬间便有了“茶醉”的感觉。

在两年前的某个晚上,当刘杰老师提到要写茶书的时候,我一开始是犹豫的。毕竟上至陆羽《茶经》,下至当代的茶人茶书;从农业种植、茶业营销到茶艺品饮、茶文化解读,可以说,茶的方方面面其实已经说得不少。我们还可以写什么昵?我的疑问显然被刘杰老师看出来了。他放下烟斗,鸭舌帽帽檐下深邃的眼睛盯得我有些胆怯。

“我们言必称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真的可以在《神农本草经》里找到对应的记载吗?不,书里压根儿就没提到有关茶的一个文字。”

“我们当下茶人言必称陆羽《茶经》,殊不知陆羽喝的茶跟我们现在喝的绝大多数茶没有多少关系。为什么我们现在说茶、说茶艺,还非要扯着陆羽不放?”

这个满头白发、喝酒比喝茶多的老头有点意思!

这两个问题就像高僧的两记闷棍,顿时敲醒了我。号称做茶文化电视节目四年有余的我,竟然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茶,一直以来在我们国人的身体记忆里有着与众不同的丰富意象。然而,当我们追寻到历史的深处,茶似乎并没有今天那么多的文化负载,反而多了不少的冷酷和理性。

茶并没有那么多选择,也没有那么多功效,更不曾治病救人。人们要的只是饭后一杯茶,要的只是茶带来的片刻闲适舒畅。

茶并没有那么多传说,也没有那么多文化,更不曾玄之又玄。人们喝着茶,既是奇思妙想的药引,继而吟诗作赋,海阔天空,还是换取生计的一包包商品。

如今流行的茶文化,本质上是商业裹挟下的茶叶商品文化。为了一款茶叶,可以编撰出一套冠冕堂皇的故事,杜撰出一个远溯千年的传说。于是乎,六大茶类,数以千计的茶品,或以山头为由将茶叶极致化;或以传人自居将茶叶技艺传统化:或以功效为切入将茶叶神化;更有甚者,远隔万里,与古墓追根认祖,自塑传奇。

如此鱼龙混杂的茶文化,是我们现代人要的茶文化吗?以至于,不少看着我们节目的观众常常满腹狐疑地问我,中国茶叶的水真的有那么深吗?是啊,茶真的有文化吗?如果有,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文化?

刘杰老师不是茶人,我也不是。那么,我们凭什么说茶文化?庆幸的是,我们身边还有像叶杨生、钱晓军、老罗、缪钦等这样的青年茶人,他们不讲文化,只讲茶性;不讲茶道,只论商道。

不入云亦云,还原历史真相;不就茶说茶,以政治历史的视野观照,这是《茶战》撰写的宗旨。以这样的宗旨,我们的探索还在延伸:抛开芜杂的“故事”“传说”,还原当代茶文化的真正根源,审视古今茶叶政治版图及格局。

我们凭什么说茶文化?我和刘杰老师甚至庆幸自己不是茶人,不是茶叶专家。我们只想静静地喝杯茶,翻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茶叶帝国的往事风云。

2016年8月修改于西安柴家什字

11月定稿于杭州聚芳永龙井茶园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6: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