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族振兴的追梦者(孙中山)/孙中山研究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马庆忠//李联海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奋斗终生。马庆忠、李联海著的这本《民族振兴的追梦者(孙中山)》中山研究系列)是根据著者们手头掌握的资料写成的。既描述了孙中山的人生经历,也对他的革命生涯做了实事求是、平实公允地评价。

内容推荐

《民族振兴的追梦者(孙中山)》是一部历史传记,笔者马庆忠、李联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根据,用孙中山一生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投身革命的主要经历为主线,运用文学的笔触,描述孙中山爱国革命、追求民族振兴的一生。对于孙中山的日常生活,例如衣、食、住、行、嗜好、读书、社交、爱情、家庭生活、音容笑貌等等,也有反映,从而展现了一个革命家的丰富生活和高尚品德。

目录

第一章 童年的思索

第二章 少年之愿

第三章 “始有志于革命”

第四章 “以学堂为鼓吹之地”

第五章 “借医术为入世之媒”

第六章 创立兴中会

第七章 广州起义

第八章 伦敦蒙难

第九章 东洋逢知音

第十章 惠州再起

第十一章 “与保皇派大战”

第十二章 建立同盟会

第十三章 西南的烽火

第十四章 “茹困苦以进取”

第十五章 碧血黄花

第十六章 创建中华民国

第十七章 讨袁

第十八章 东渡的悲欢

第十九章 再次讨袁

第二十章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第二十一章 在探索中前进

第二十二章 南征北伐

第二十三章 “祸患生于肘腋”

第二十四章 国共合作

第二十五章 手造黄埔军校

第二十六章 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第二十七章 “和平,奋斗,救中国!”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这男丁,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孙中山。

孙达成木然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丝笑容。他喃喃地自言自语道:“寅时生的。”

这年,孙达成已经五十三岁,晚年得子,非比寻常。孙达成夫妇和村民一样,信奉村庙供奉的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小儿子满月那天,他们杀鸡宰鱼、烧香焚纸,抱着婴儿拜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为“契爷”,取乳名“帝象”,祈求神明保佑其长成。

时代需要英雄,也造就英雄。在那新旧交替、风云变幻的时代,谁能预料到,四十六年后,就是这个出身农家的婴儿,竟成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掘墓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香山县,坐落在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南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濒临南海,北通广州,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清朝道光年间的《香山县志》曾谓:“广州滨海县七,而香山独泮斗出海中,勃郁灵淑之气,与南溟奇甸争雄……洵广属沃土奥区也。”

翠亨村在香山县东南方。这个小村庄南距澳门三十七公里,北离广州一百二十公里,东南隔着水域与香港遥遥相对,四面丘陵起伏,东有黄牛山,北靠犁头尖山,南是金槟榔山。翻过金槟榔山,便是浩瀚的珠江口。蜿蜒的兰溪长流不息,从村边潺潺流过。

翠亨村虽然秀丽,但贫穷、落后这两条绳索紧紧地缠绕着它,使这里的六七十户村民喘不过气,抬不起头。

要租田地耕种吗?有,地租是“主七佃三制”,至少,也要“对分租”,或者,先交上一年按风调雨顺的标准计算的“期价银”,涝旱天灾,只是农民倒霉。呵,这真是使农民害怕得目呆舌结的地租呵!

要借钱吗?有,月息一般是百分之二、三、四。

更不要说还要应付上门催粮勒税的官府老爷了。

而且,翠亨背山临水,地多沙碛,土质硗薄,耕作技术落后,粮食产量很低。

不少农民实在忍受不了残酷的剥削和贫困的煎熬,只得离乡背井,到檀香山,到香港、澳门,到广州、上海,或垦荒耕种,或为人佣工,或经营小本生意。好些人还冒险到美国开采金矿,修筑铁路。

可是,孙中山不足一岁的时候,在美国当劳工的孙观成叔叔就积劳成疾,死在异乡。他的父亲孙达成十六岁时,也曾漂流到澳门谋生。

孙中山的父母是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妇,但家境却是十分困窘。对于这点,孙中山在1922年,曾对外国人士坦率说过:“我是苦力,同时也是一个苦力的儿子。我生于穷人家庭,我自己仍然是穷人。”

1927年,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中也说:“孙中山很穷,到十五岁才有鞋子穿。他住在多山的地区,在那里,小孩子赤足行路是件很苦的事。在他和他的兄弟没有成人以前,他的家住在一间茅屋里,几乎仅仅不致挨饿。他幼年吃的是最贱的食物,他没有米饭吃,因为米饭太贵了。他的主要食物是白薯。”

贫困,使孙达成一家备受有钱有势人家的欺凌,饱尝了人间的辛酸。

面对着压迫、欺凌,孙达成思索过,甚至想到过反抗。在红豆园被姓何的霸占后,孙达成曾怏怏不乐地问过孙中山:“孩子,你看这块地,以后还能归还给我们吗?”年幼的孙中山回答得很干脆:“能!当我长大了,就一定要争回来!争不回来,我决不罢休!”

孙达成把“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孙中山投身革命后,他要争的,已经扩大到为全中国贫苦农民争取“平均地权”了。

1900年,孙中山亡命日本的时候,日本友人宫崎滔天曾经问过他:“先生土地平均之说得自何处?学问上之讲求抑实际上之考察?”

孙中山深沉地回答说:“吾受幼时境遇之刺激,颇感实际上及学理上都有讲求此问题之必要。吾若非生而为贫困之农家子,则或忽视此重大问题亦未可知。吾自达到运用脑力思索之年龄时,为我脑海中第一疑问题者则为我自己之境遇,以为吾将终老于是境乎,抑若何而后可脱离此境也。”

孙中山既然生长在贫困的农家,六岁时就得跟随姐姐孙妙茜上山取柴草,到塘边捞塘藻;年龄稍长,就下田插秧、除草、排水、打禾、放牛,有时候,还跟随外祖父杨胜辉驾艇出海取蚝。

P2-3

序言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奋斗终生。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民主革命纲领。“从孙中山组织革命的小团体起,他就进行了几次反清的武装起义。到了同盟会时期,更充满了武装起义的事迹,直至辛亥革命,武装推翻了清朝。中华革命党时期,进行了武装的反袁运动。后来的海军南下,桂林北伐和创设黄埔,都是孙中山的战争事业。”(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本书是一部历史传记,笔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根据,用孙中山一生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投身革命的主要经历为主线,运用文学的笔触,描述孙中山爱国革命、追求民族振兴的一生。对于孙中山的日常生活,例如衣、食、住、行、嗜好、读书、社交、爱情、家庭生活、音容笑貌等等,也有反映,从而展现了一个革命家的丰富生活和高尚品德。

纪念伟大人物的最好方法,是阐明当前的任务。宣传孙中山的爱国思想、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激励中华儿女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是纪念孙中山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们撰写本书所寄托于读者的期望。

著者

2016年3月12日于广州

后记

本书是根据我们手头掌握的资料写成的。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吸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本书,纪念孙中山,在此一并致谢。

我们对孙中山心怀敬意,但评价他的革命生涯时则坚持既不溢美,也不护短,实事求是,平实公允。我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各种观点、说法在正文或注释里略加评论或说明。

我们期望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

著者

2016年3月12日于广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