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指导
焦虑是种极普遍的情绪感受,是每个人一生都会有的体验。所以说,焦虑不一定就是不正常的反应,其实适当的焦虑无须担心,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激活心理与生理功能,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或战斗状态,取得佳绩。例如,原始人的吼叫、战前的动员报告、赛前的热身运动、考前的集体宣誓等,都可激起适度焦虑,起到唤醒功能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不是所有的焦虑表现都是病态的,也不是所有会焦虑的人(世上恐怕找不到一个丝毫不会焦虑的人)都是有焦虑疾患的。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正常的焦虑情绪是人类的一种保护性行为,但过度、长久、莫名的焦虑和担心却会导致焦虑症。焦虑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它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恐惧症、强迫症、应激相关障碍。其病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免疫反应、应急能力、人格特征等。
普通人群中焦虑障碍患病率很高,美国报道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约为28.8%,其中惊恐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4.7%,广泛性焦虑约为5.7%,场所恐惧症约为6.7%,社交恐惧症约为13.3%,特殊恐惧症约为11.3%,强迫性障碍约为2.5%。焦虑症临床表现包括躯体症状、情感症状、行为表现,但焦虑患者通常首先去综合性医院的非专科门诊就诊,往往以躯体症状为主诉,而躯体症状的多种多样与严重程度,有时会掩盖焦虑障碍的其他症状,从而导致反复检查和误诊、误治。
我们先了解一下焦虑症的定义。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焦虑症是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常见如下主要症状。
(1)情绪症状:表现为经常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担心。害怕性期待、易激惹、对噪声敏感、坐立不安、注意力下降、担心。如果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称为自由浮动性焦虑。但经常担心的也可能是某一两件非现实的威胁,或生活中可能发生于他自身或亲友的不幸事件。例如,担心子女出门发生车祸等。这类焦虑和烦恼其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者,称为担心的等待,是广泛焦虑的核心症状。这类患者常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忧心忡忡,好像不幸即将降临在自己或亲人的头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以致学习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这类焦虑和烦恼有别于所谓“预期焦虑”,如惊恐障碍患者对惊恐再次发作的担心,社交恐惧症患者对当众发言感到的困扰,反复洗手的强迫症患者对受到污染的恐惧,以及神经性厌食患者对体重剧增感到苦恼等。
警觉性增高,表现为惶恐,易受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有时感到脑子一片空白,难以人睡和易惊醒,易激怒等。
需要解释的是,患者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抱怨记忆力下降,但在焦虑障碍中并不存在真正的记忆力损害。如果发现其存在,那么就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以排除发生器质性病变的可能。焦虑障碍的特征性表现是反复担心,其内容包括对疾病的关注、他人安全的牵挂以及社交焦虑。
(2)躯体症状
消化系统:口干、吞咽困难,有梗死感、食管内异物感、过度排气、肠蠕动增多或减少、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泻。
呼吸系统:胸部压迫感、吸气困难、气促和窒息感、过度呼吸。
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
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勃起障碍、痛经、闭经。
神经系统:震颤、刺痛、耳鸣、眩晕、头痛、肌肉疼痛。
睡眠障碍:失眠、夜惊。
其他症状:抑郁、强迫思维、人格分裂。
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等症状。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