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编著的《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4)》用平白的语言讲述那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历史,教你看清历史的真相,让历史退去正史的华美霓裳而裸奔!要认识历史的真相,必须了解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扒下正史的锦衣玉袍,让你们见识历史的真面目,再一次,我们要让历史裸奔!
| 书名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4)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忆江南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忆江南编著的《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4)》用平白的语言讲述那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历史,教你看清历史的真相,让历史退去正史的华美霓裳而裸奔!要认识历史的真相,必须了解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扒下正史的锦衣玉袍,让你们见识历史的真面目,再一次,我们要让历史裸奔! 内容推荐 忆江南著的《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4)》延续之前三部的写作风格,以发掘有趣的历史真相为己任,轻松写史,趣味解读,坚持碎片化的写作形式,不追求鸿篇巨著与不宏大叙事,是为阅读时间有限、无法进行深阅读的历史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通俗历史作品。但同时,本书提出的不少历史事实也是颇耐人寻味,启发人深思的,具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目录 军事篇 蒙恬不只是名将 楚霸王身边的“五虎将” 刘邦手下也有“杨家将” 白帝其实一点也不美 斩华雄战吕布的原来是他 最后一支黄巾军 火烧赤壁的六个小秘密 蜀国灭亡与诸葛亮无关 谢玄:并非主要靠运气 陈子昂经历的那场惨烈战争 兴致与性命 孙承宗:不应忘却的抗清英雄 国事篇 第二个齐桓公 赵盾的可贵之处 争强好胜害死人 赵佗:百岁皇帝的人生传奇 秀才造反,三年即成——光武帝刘秀的成功之道 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诸葛亮《隆中对》的疏漏之处 吴质其人 拓跋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脑袋 徐有功:他更应该被后人铭记 唐玄宗是怎样沦为昏君的 宋高宗:其实我也恨秦桧 一句话要了自己的命 独一无二的明孝宗 不说话的隆庆帝 沾了儿子大光的皇帝们 家事篇 历史上的另一对伯夷叔齐 秦惠文王和他的儿子们 秦始皇其实不叫赢政 不疑:汉朝最受欢迎的名字 一部三国仨曹节 那些和厨子有关的中国往事 不一般的乔国老和吴国太川 他还是步了父亲的后尘川 钟毓:一句话救了几家人川 陈季常:谁说我是“妻管严” 到底谁是超级“妻管严” 谁杀死了方孝孺的父亲 鲁迅的母亲了不起 名媛篇 趣话“四大女名医” 李波小妹:花木兰时代的扈三娘 章要儿:笑中其实都是泪 唐玄宗的“洋贵妃” 大唐王朝的“宋氏三姐妹” 历史上的扈三娘和她的哥哥 孟皇后:大宋中兴背后的那个奇女子 万贵妃:那个比皇帝大十七岁的变态女人 叶赫老女:她引发了中国的特洛伊战争 名士篇 季札:不爱江山爱青山 孔子和韩国的神秘关系 究竟谁是左丘明 直不疑:不辩解的花美男 曹操杀害杨修的第一原因 蒋干原来是帅哥: 谢脁:生死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初唐四杰”的另一个闪光点 贺知章:最幸运的大诗人 大书法家李邕之死 韩愈、张籍:小老师和大学生 白居易与元稹到底有多好 四起四落的寇准 欧阳修其实很幽默 这一次大雁传书难道是真的 名著篇 《三国演义》中的时间差 曹操欣赏关羽的另一个原因 他们三个没有那么“菜” 周仓:三国虚构人物No.1 他们其实活得好好的 司马懿报仇,十年不晚 长沙本来无战事 梁山好汉宫几品 浪子燕青的原型竟然是他? 题外篇 上古八姓今何在 黄帝、炎帝、蚩尤究竟是什么关系 神秘的公元前475年 杨柳其实是一种树 也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四川原来是个郡 那条被忽视的大河 海昏侯的火锅宴上涮什么 王维《鸟鸣涧》之谜 沙门岛传奇——从梁山好汉到八仙过海 布鲁克林大桥传奇 试读章节 蒙恬不只是名将 廉颇、王翦、白起、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其中秦国、赵国各占两名;如果评选“大秦四大名将”,笔者以为入选的将会是王翦、白起、蒙恬和章邯。其中,最与众不同的应属蒙恬,因为他不只是一位名将,而且是有艺术范儿十足的传奇。 蒙恬所属的蒙氏家族三代都是秦国名将,他的祖父蒙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经先后拿下韩、赵、魏三国的一百座城池;他的父亲蒙武人如其名,和名将王翦联手攻楚,两次大破楚军,逼得项燕(项羽的祖父)兵败自杀,楚王束手就擒,最终灭掉了楚国。 蒙恬是伴随着大秦帝国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将,大秦帝国横空出世的前夕,他被当时还是秦王的赢政封为将军,担负起了平定齐国的历史重任。 根据现存有关蒙恬的历史资料,他的祖父蒙骜是齐国人,籍贯是如今的山东省蒙阴县,但这个说法其实是有待商榷的。在春秋战国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蒙阴是属于鲁国的,在地图上,它明显位于齐长城(齐鲁两国的分界线)之南,即使齐国在战国末期攻占了蒙阴,那么蒙恬家族也是被迫做了齐国的百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齐国人,而且很可能蒙恬的祖父蒙骜就是在蒙阴被齐国占领时才背井离乡西行避难来到秦国的。另外,从蒙恬的性格和后来的言行看,如果齐国是他们家族的故国所在,他是不会去那儿攻城略地的。 假如笔者所言是历史事实,那么蒙恬攻齐就非背国之行,而是复仇之举。 公元前221年,蒙恬和名将王贲(王翦之子)联手向齐国发起进攻,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进,很快就兵临齐都临淄城下,齐王建献城投降。至此,六国尽灭,秦国一统天下,历史从战国时期进入秦朝时代。蒙恬因为灭齐之功而官拜内史,成了秦始皇身边的股肱之臣,内史乃是大秦帝国都城咸阳的一把手。 秦始皇展开统一六国之战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趁机占领了原属赵国的河套地区,威胁着咸阳的战略安全。始皇帝在经过六年的充分准备后,于公元前215年向匈奴宣战,此次用兵的主将就是蒙恬。蒙恬率领三十万精锐秦军,一次次大破匈奴骑兵,很快将敌人赶到黄河以北,成功夺回了黄河大拐弯以南的失地。随后,蒙恬乘胜追击,渡过黄河收复了河套平原,并且在那里建立郡县,发展经济,为长期抵御匈奴侵扰做准备。此后的岁月里,蒙恬多次大败匈奴,威震匈奴各部,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因为生活在短命的暴秦时代,能征善战、战功卓著的蒙恬很遗憾地错失了“战神”的称号,但他却意外地收获了另外两个“男神感”十足的名号:一个是笔神,一个是筝神。 众所周知,毛笔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可是很少有人了解名将蒙恬与毛笔之间密切而神秘的特殊关系。 大概是公元前223年前后,蒙恬在驻军中山地区(今河北定州一带)时,偶然发现了更好的制作毛笔的方法,从而为毛笔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蒙恬怎样改进制笔技术已经不见于历史记载,这无疑是一个遗憾,但正是这个遗憾成就了各地不同的关于蒙恬造笔的优美传说——定州人民说蒙恬用兔毫造出了中国第一支毛笔,湖州百姓说蒙恬曾与他的夫人卜香莲在湖州善琏用羊毫制笔,并把穿村而过的小河命名为蒙溪。 现存最早的毛笔是在湖南和河南的楚墓中发掘出的战国中期的毛笔,而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朝毛笔明显比前者要高一个档次,和现在的毛笔几无二致,这应该就是蒙恬改进制笔方法后的新产品。 毛笔是书法绘画的第一工具,而书画与琴棋并称为“文人四艺”,有趣的是,不但书画与武将蒙恬密不可分,四艺之首的琴也与名将蒙恬渊源颇深。 琴瑟筝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器形和弦的数量,具体来说,琴长匣形,有五弦、七弦,古琴“男神”嵇康诗中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之句;瑟亦长匣形,有五十弦,大诗人李商隐《锦瑟》一诗的首句即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筑呈筒形,有十三弦,与众不同之处是用竹打击出声而非以手弹拨,荆轲西行刺秦时,高渐离在易水河畔就是击筑为他送行的,后来高渐离猛击秦王为荆轲报仇用的也是筑这种乐器;筝原为筒形,后变为长匣形,在弦的数量上也比较灵活,最早为五弦,后增至十二弦,公元3世纪又改为十三弦,其后又经历了十五弦、十六弦的演变过程,直到现在流行的二十一弦。 关于蒙恬与筝之关系的最早记载来自东汉应劭撰写的《风俗通》,原文如下:“仅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日蒙恬所造。”由此可见,很可能是在驻守并州、凉州等边地时,蒙恬在公务之余出于兴趣改进了筝身的形状,增加了筝弦的数目,从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在音乐史上赢得了“筝神”的美誉。P3-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