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史话(还原三国历史的原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这一年秋天,曹操进攻陶谦,连破了十几座城池。明年夏又继续进攻,直打到徐州东境。曹操的攻陶谦,《后汉书》和《三国志》都说他是要报父仇。这句话是不确的。

曹操的父亲名曹嵩,是沛国谯县人。汉朝的谯县就是现在安徽的亳县。他被杀的情形:《三国志·魏武帝本纪》说:“董卓之乱,避难琅砑,为陶谦所害。”《后汉书·陶谦传》则说他避难琅琊,陶谦的别将(部将离开主将,自带一支兵驻扎在外面的,谓之别将)有守阴平的,士卒贪他的财宝把他袭杀。这两说须互相补充,才觉得完全。曹嵩避难的琅琊,该是现在山东诸城县东南的琅砑山(后汉有琅砑郡,在今山东临沂县北)。董卓之乱,毫县并没有受影响。曹嵩所以要避难,乃因曹操起兵以讨董卓之故。这是避人耳目,并非逃避兵灾,所以要躲在山里。汉朝的阴平县,在现今江苏沭阳县西北,其地离琅琊山颇近,所以守阴平的兵会把曹嵩杀掉。《后汉书》没说出曹嵩避难的原因。《三国志》则没有说明杀害曹嵩的主名。所以我说:二说要互相补充,才觉得完全。至于《三国演义》之说,则出于《三国志》注引《世语》,《世语》说曹嵩的被害,在泰山、华县之间。汉朝的泰山郡,就是现在山东的泰安县,华县就是费县,大约因陶谦曾夺取其地,所以有此传讹,其说全不足信了。然则曹嵩确系陶谦部将的兵所杀。

做主将的固然有约束部下的责任,然亦只到约束为止。部将的兵杀人,要主将负约束不严以外的责任,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因曹嵩被杀,而曹操声言向陶谦报仇,理由并不充足。不过师出无名,以此作一个借口罢了。可见得当时用兵的人,论其实际,无一个不意在扩充地盘了。

曹操这一次的用兵,是颇为残暴的。《三国志》谓其“所过多所残戮”。这个不像曹操做的事情。大约这时候,曹操的兵,系以收编的青州黄巾为主力。其人本系强盗,所以难于约束。然战斗力颇强,所以袁术、刘备、陶谦都非其敌。倘使竟吞并了徐州,则曹操以一人而坐拥两州,形势就更强了。不意忽然跳出一个吕布来。

吕布从长安逃出来之后,就去投奔袁术。袁术很敷衍他。而吕布手下的军队很无纪律,专事抄掠。袁术就有些难于容留他。吕布觉得不安,逃到现在河南的武陟县,去靠河南太守张杨。这时候,长安悬挂赏格,缉拿吕布很急。吕布怕张杨手下的人要谋害他,又逃去投奔袁绍,帮助袁绍攻击常山里的强盗张燕。吕布的武艺是颇为高强的。他手下的军队亦颇精练,而马队尤其得力。

平话中叙述两军争战,大都是将对将厮杀,而兵对兵相厮杀似乎无甚关系。这固然不是事实。然将对将相厮杀,而其余的兵士看着不动,前代亦偶有其事。不过不像平话中所说,以此为决定胜负的要件罢了。像《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李催、郭汜攻长安时,郭汜在城北,吕布开门迎敌,对郭汜说:“咱俩可约退兵马,一决胜负。”郭汜听了他的话,被吕布用矛刺伤。郭汜的从兵,前来解救。二人乃各自退去。就是一个将对将决斗的例子。这大约是古代战争规模很小时,所遗留下来的打法。吕布能刺伤郭汜,可见其武艺确较郭汜为高强。此等个人的勇力,固然不是战争时决定胜负的惟一条件。然主将能冲锋陷阵,确亦足以引起士卒的勇气。

《三国志·吕布传》说他有良马,唤做赤兔。攻张燕时,常和其亲近将校冲锋陷阵,因此得把张燕的兵打破。注引《曹瞒传》说,当时的人有句口头话,说“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到后来,吕布被曹操擒获时,他对曹操说:“你所怕的人,也没有超过我的。现在我已经服你了。倘使你带了步兵,我带了马兵,天下不足定也。”他做了俘虏,还说得出这几句话,可见他马队的精强,确非虚语了。兵在精而不在多,曹操的青州兵,以御陶谦、袁术、刘备等久疏战阵、乌合凑集的兵(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离田楷归陶谦时,只有兵一千多人。此外便是杂胡骑及略得的饥民等),虽然有余,以当吕布的兵,确乎是遇着了劲敌了。然而吕布生平,也到处吃军队不守纪律的亏。他在袁绍处便因此而站不住脚。再想投奔张杨,路过陈留,却一时交到好运。

陈留太守张邈,是和曹操最有交情的人。曹操的起义兵讨董卓,张邈就是最先赞助他的。这时候,曹操东征徐州,还对家属说:“我如其死了不回来,你们可以去依靠张邈。”其交情深厚如此。陈宫也是曹操的亲信。曹操本来是以东郡太守发迹的。这时候东征陶谦,陈宫却留守东郡,其为亲信可知。不知如何,两个人却反起曹操来了。

P62-65

目录

一 楔子

二 宦官

三 外戚

四 黄巾

五 历史和文学

六 后汉的地

七 董卓的扰乱

八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九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十 袁绍和曹操的战争

十一 赤壁之战的真相

十二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十三 替魏武帝辨诬

十四 从曹操到司马懿

十五 替魏延辨诬

十六 姜维和钟会

十七 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

十八 司马懿如何人

十九 司马氏之兴亡

二十 晋代豪门斗富

内容推荐

《三国史话(还原三国历史的原貌)》是吕思勉先生为数不多的文史普及著作之一。全书列举了大量《三国志》《三国志注》等文献中的文字证据,分析人物性情、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军事实力对比等,如何成为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动因,并将史书记载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故事进行对比,“或者纠正从前的谬误,或者陈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事情”。吕先生治史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而且态度非常严谨,当证据不足时,从不妄做结论,而是留待来者。因此本书也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三国史话(还原三国历史的原貌)》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吕思勉历史全集”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唯一一部通俗性史学作品。本书语言流畅,娓娓道来,极具可读性。

吕思勉先生对汉末三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将研究心得以通俗的语言展现出来。如对董卓扰乱朝纲、曹操势力的兴起、曹、袁矛盾的发展等问题都提出了个人见解。众所周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其事件、人物不乏虚构情节,而吕著《三国史话》是通俗、严谨的史书,作者没有演义,更没有戏说,读来可信。两书相较而读,人们可以从不同不同角度领略史学和文学的魅力,是故《三国史话》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00:00